- 相关推荐
感冒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分证论治
感冒是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病症。有轻重寒热之分。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本病或因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或因人体正气亏虚,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失常而发病;或气候突变,寒温失宜,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而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而致病。该病是肺系疾病中最常见者,根据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咽痛等肺系症状及气候突然变化、伤风受凉的病史及时行感冒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不难作出诊断。本病重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风寒证治之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1、病因
1.1外感六淫时邪 以风邪为主因,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之时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若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更易引发本病,多无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1.2久病劳虚 久病或劳累过度,导致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机而入,则易感受发病。
1.3素体亏虚 素体亏虚或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风吹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而发病。
2、辨证要点
2.1辨缓急 时行感冒多起病较急,呈流行性,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而一般感冒则起病较缓,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病程多为5~7天左右。
2.2辨虚实 凡新病体壮,起病较急,寒热表现较明显,或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痰者,多属实证,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别。凡久病体虚,病势和缓,反复发作,伴体倦乏力,脉虚无力者,多属虚证感冒,其中又有气虚与阴虚之别。
2.3辨寒热 寒热是鉴别疾病属性的两大纲领。寒性凝滞收引,故风寒所致感冒的风寒证,多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等特点。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多见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此外,还应注意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证候,如临床可见寒热错杂中藏虚纳实,虚实夹杂中蕴寒酿热之证,尤需仔细分辨,更需熟知辨证要领。
2.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以中医辨证为目的,运用理化检查手段既认证又辨病,做到病证结合。
通过病因诊断,明确是一般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弄清有否并发症及夹杂其他病证,既不延误病情,又能针对性地指导治疗。
3、分证论治
3.1风寒证
祛风散寒,解表宣肺。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本方功效辛温解表,祛风理气,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证。常用药物为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生姜、甘草等。表寒重而汗闭明显者,应增强辛温散寒之功麻黄、桂枝;兼项背强痛者,加升津舒筋的葛根;自汗明显,营卫失调者用桂枝汤。 3.2风热证
疏表泄热,轻宣肺气。本证可选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前方重在清热解毒,疏解表邪,适用于风热灼肺,肺失清肃证。葱豉桔梗汤重在清宣肃肺,解表清热,适用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证。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豆豉、薄荷、竹叶、桔梗、芦根、牛蒡子、荆芥、葱白、山栀、甘草等。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加象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咯痰稠黄,加黄芩、知母、瓜蒌皮清化痰热;咽喉红肿疼痛酌配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解毒利咽;时行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清热解毒。若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用麻杏甘石汤以清宣肺热。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伴有咳呛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质红少津等燥热象者,可桑杏汤加减。
3.3暑湿证
清暑祛湿解表。本证可选用新加香薷饮加减,功在解表清暑,化湿和中,适合于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以致于暑湿伤表,肺卫失畅的暑湿感冒。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等。暑热偏盛可加黄连、青蒿,酌配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3.4气虚感冒
益气祛邪,解表宣肺。本证可选用具有益气解表功效的参苏饮加减运用。本方适用于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所致的气虚感冒证。常用药物有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木香等。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防感冒。
3.5阴虚感冒
养阴清热,疏表散邪。可选用加减蒇蕤汤加减,功在滋阴清热,解表散邪,适用于阴津亏虚,外感风热所致的阴虚感冒证。常用药物为玉竹、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甘草、大枣等。口渴咽干明显,可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丹溪心法•中寒》亦云“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感冒临证施治,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分证论治】相关文章:
慢性前列腺炎当从“精道”论治05-28
村治改革,组长何去何从06-02
论 信 用 证 的 独 立 原 则06-07
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思路及风险防控方法论文05-05
方法、思路与问题06-01
论悔恨05-07
有关民法论文的思路05-10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中国近现代政治不和谐成因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