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内镜的清洗、消毒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关键词:内镜 清洗 消毒 感染 预防随着内镜器械的研究和开发,内镜的用途也日益广泛,已从最初的诊断工具演变成重要的工具。硬式内镜包括胸腔镜、腹腔镜、脑室镜、关节镜、膀胱镜等,多数需要进入人体无菌的组织和器官内,需要达到灭菌处理的要求。由于内镜的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钳子孔,送气送水孔,纤维光束等),因此用后清洗消毒的难度较大,如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可引发疾病传播,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同时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大大增加,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对预防内镜室医院感染尤为重要。
1、 1、 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1.1预处理:内镜用毕后立即用湿纱布擦拭外表污物,将内镜置于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同时检查镜子等有无损坏。
1.2水洗:用流动水彻底清洗,以高压水枪冲洗各官腔并吹干。
1.3酶洗: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含酶洗液的酶洗槽中浸泡。
1.4清洗:彻底清洗内镜的各个部件,官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官腔内用软毛刷刷洗。用毛刷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1.5消毒与灭菌: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5.1 消毒灭菌的选择
1.5.1.1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1.5.1.2 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该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1.5.1.3 凡进入人体通道的官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膜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1.5.2 内镜消毒灭菌的方法
1.5.2.1 压力蒸汽灭菌: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内镜部件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1.5.2.2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用2%戊二醛浸泡10h灭菌,一般消毒浸泡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45min。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灭菌后内镜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在用无菌纱布擦干。
1.5.2.3 环氧乙烷灭菌: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1.5.2.4 煮沸消毒灭菌:煮沸20min,可用于内镜金属部分和某些附件的消毒,如喉镜、阴道镜等。
1.5.6 储存: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2、内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
2.1 对从事内镜诊断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2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内镜的治疗和清洗消毒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不同部位的内镜(如胃镜、肠镜等)诊疗工作应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其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2.3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室标准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室要求进行管理。
2.4 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口罩及手套。必要时带护目镜,穿隔离衣,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5 按照基本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2.5.1 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等要求。
2、5、2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等。
2.6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2.6.1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6.2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6.3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2.6.4 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2.7 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其浸泡时间由内镜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决定。
2.7.1 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2.7.2 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2.7.3 结核杆菌、其它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2.7.4 灭菌内镜及其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用2%戊二醛浸泡必须达10小时。
2.8 结核、肝炎、艾滋病人(HIV播带者)或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无条件使用专用内镜的应安排在每日检查后,采用必要措施使活检钳和细毛刷必须达到灭菌要求。肿瘤患者用过的内镜应当常规清洗,用毛刷刷洗后,按常规消毒程序进行。
2.9 每条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严格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干燥”程序操作,用计时器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2.10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消毒类内镜再次进行消毒,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使用.
2.11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清洗、擦拭、消毒。
2.12 床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遇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13 地面应湿式清洗,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1-2次,如遇到污染立即清洁消毒。桌面、台面、墙壁、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开诊前剂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
【内镜的清洗、消毒及医院感染的预防】相关文章:
手术室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08-25
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11-30
射电望远镜观测全日面活动06-09
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状分析及对策05-10
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论文(通用8篇)07-26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08-27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05-18
柜员制在住院结算中的风险评估及预防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