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毕业论文(精选11篇)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和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使医学生学会对人和生命的热爱、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
一、当代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阐述
首先,传统的教育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没有系统的教导医学生必要的人文知识。
医学院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理科生,他们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规范和束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般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的积累对他们如同鸡肋、可有可无,这导致了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在人文素养和知识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进入到医学院之后,医学生面临的是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如何完成课业要求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根本无暇关注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积累,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难以提升,这很可能造成医学生只有专业知识却缺乏为人处世的智慧,在参加到工作岗位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自我。
其次,医学院开设的人文课程比例失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医学院开设的人文课程可以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很多医学院只将国家要求大学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而其他和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相关的人文核心课程都纳入到选修课体系之中去了,并且对选修课的开设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论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课程极其不规范,这导致了很多医学生都将之作为赚取学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存在着重复、逻辑不严、知识难成体系的情况,这使得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选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课程和知识难以形成互动互补的合力作用。另外,很多医学院都在大学的第一、二年级开设人文课程,而当大学三、四年级之后进入到临床实践学习和深入地专业课学习时却难以接受到人文知识教育了,使得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横向关联和纵向连续,彻底和医学教育体系相割裂,使得医学院的人文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医学院人文教育方法单调、内容陈旧。
很多医学院还按照教材的大纲进行内容教导,讲授的内容和医学生实际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和状况南辕北辙,人文知识教育和时代要求相背离。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之下,很多医学院在教学开展的过程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媒体通过提供视频教学和图片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知识的教育就摆脱了被动灌输的教学困境,很多老师知识单纯地将人文伦理和道德直接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完全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这导致在享受了短暂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之后,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依然兴趣缺缺,他们学习人文知识还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完全没有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层面,医学生人文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二、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1.要实施科学和人文并重的教学理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获得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是学生将来从业的基础,是教导学生求真的重要途径;人文则是做人之本,是教导学生扬善的理论依据。医学学科天然地含有着科学和人文两大属性,因为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涉及到专业技能,更关乎到社会伦理。所以医学院作为医生的培养场所,一方面要教导学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教导学生掌握丰厚的人文知识,并将人文知识逐渐内化为人文技能,并将之贯穿到以后的医学行为之中去。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加强针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医学院应该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明确下来,让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补充、水乳融,使得人文教育具有科学意识,科学教育中包含人文关怀,二者有机融通,共同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完善。
2.构筑完善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
医学院可以首先从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始进行完善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品德修养、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坚定从医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智慧层面,做个合格的医学学生;医学院还可以从基础课程教育中进行人文知识的传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始一些人文核心课程,将医学哲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和卫生法学等知识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行医治病过程中必须秉承的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另外,医学院还要在临床实践阶段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在临床实践阶段,教师要教导学生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增强在行医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升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和技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3.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理念实施的关键,也是决定教育改革和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准决定了教育成果的高低。教师本身又是人文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所以医学院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医学院校自身的特性使其出现了其他院校没有出现的情况,那就是人文教师缺乏医学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又缺乏人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医学院应该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人文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互通互融,人文类教师要去专业的医学课之中去补充自己的医学知识,医学专业教师要通过人文知识讲座和专业的在职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整个师资队伍中提升人文意识和人文实践能力。医学院还要不定期地邀请那些德高望重、人文素养优秀的知名医生或者教授到医院来进行讲座,使得广大师生能够感受到老医生和老专家们身上那些高尚的医德和医风。
4.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医学院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到医学生自身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其将来在社会中特殊的角色和定位,尽量在学校内部创设和实际工作情况紧密联系的人文环境,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学生作为社会一员,了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事实,了解病人的需要,使学生从社会角色担当层面感知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2
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多年来实验教学经验探索,总结了几点实验改革的经验,以期培养出实用型医学人才。
一、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指导是实验课的依据和准则,为了适应实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教研室结合各专业特点编写了《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我们既保留了经典的实验内容,又结合了实际情况。例如,在细胞形态观察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上,传统使用的是洋葱的表皮,而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实验课上已经做过洋葱的细胞临时装片,没有必要在大学课程上重复。因此,我们选取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可以就地取材,简单方便,又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口腔细胞形态,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
由于实验教学的学时有限,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我们安排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指的是实验资源、实验方案、实验时间等对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其自主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实验室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科研工作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倡导终身学习
德国是职业教育的领航者。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德国倡导整体性教育,通过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方便学生走出校园后还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得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德国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能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要适时地增加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教育。教育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增加课堂讨论,也可进行指定内容限制时间的阶段性自学答疑,或采取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精心设计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结合临床又能引导出基础知识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传统上实验考试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分数,判断优劣。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态度、实验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考查,造成了部分学生实验课听课不认真、实验操作不用心,实验报告也偶有抄袭的现象存在。为了改善这种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如实反映教学效果的状况,必须对实验考核方案进行完善。具体做法是对实验教学成果进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出勤率的考查、操作规范程度的鉴定、特定时间统一组织实验技能考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每一项都占有一定的分值比率,这样得出总的实验成绩,再按照百分率换算到学生总的学科成绩中。通过这样的改革,实验成绩的真实性有了保证,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
扶伤救死的医学人才,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的安危。因此, 自古以来不论中国和外国,都很重视发展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实际上,我们往往只注重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以致某些医生医术高超但是道德缺失,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很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日常教学,随时教育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敬重生命、厚德敬业、谦和仁爱、共护健康的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医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时代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追求。
通过以上几点的改革探索,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更多创新性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开展灵活高效的实验教学活动。作为高校的教师,我们会继承和发扬螺丝钉精神,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使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日臻完善,为推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3
摘要:侗医是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和积累治疗疾病的一门少数民族特色医学。贵州黔东南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生活环境恶劣,当地人民只能采用原始的侗医药治疗疾病,随着世世的积累形成了极具特色、富有疗效的侗医药文化,尤以其外治法最具特色。其中的滚蛋疗法、竹火罐法最为常用,是广大侗族人与疾病斗争中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侗医药;外治法;滚蛋疗法;竹火罐法
贵州省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省份,黔东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为居住在这里的侗族等各民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药物资源,他们在不断的劳动实践和与病魔的作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侗医药文化,尤其是其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易学、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疗效可观等优点,为当地人们治疗及预防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侗医的外治法中,尤以滚蛋疗法、竹火罐法较为常用。
1 滚蛋疗法
1.1策略简述
滚蛋疗法又称为履蛋疗法,是用鸡蛋在患者的身上来回的滚动以达到祛毒治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此法多用于小儿,成人也可运用,主要适用于普通伤风感冒、肌肉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且治疗时患者有舒适感,全无针药之苦,又能达到治病的功效。此法还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侵袭所致的感冒发热。此外,当地侗医人还采用滚热蛋和银蛋治疗发热、抽搐等,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试论两种常用侗医外治法滚银蛋可以制约病情的恶化,如乳腺癌等。
1.2治病原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毒邪内犯时可以从不同部位反应出来,其中大部分可以从皮肤上反应出来。鸡蛋是生命的前体,它在于体表皮肤接触的时候可以把体内的毒素吸附出来,并能将有关毒素的性质从蛋的颜色和质地的转变中反映出来。
1.3操作策略
滚蛋疗法一般使用生鸡蛋在患者身上反复滚动,其部位主要有面颊、颈腰椎、胸腹部及其他的患部,来回的反复滚动,滚动完成后贴于肚脐上片刻,然后将其煮熟后剥开,通过观察鸡蛋上的反应(如蛋壳、蛋白、蛋膜、蛋黄等)质地和颜色的转变来诊断疾病的性质、部位、轻重。根据治疗的需要有滚生蛋、滚熟蛋、滚银蛋、滚药蛋。
1.3.1滚生蛋
取生鸡蛋一至数枚,洗干净晾干。然后用蛋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指针来回滚动,直到鸡蛋发热为止。病情较轻的滚一枚蛋即可,较重的可以滚2-3枚。
1.3.2滚熟蛋
取鸡蛋两枚,在煮熟后,用煮好的热蛋一枚,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根据病情来选不同的滚蛋部位,蛋冷更换直到取微汉为止。
1.3.3滚银蛋
取鸡蛋数枚,煮熟。蛋熟后剥去蛋壳,除去蛋黄,置一银器于其中(如银戒指等),趁热用手巾一块包住,在患者的身上滚动,部位和策略与滚热蛋相同。
1.3.4滚药蛋
取鸡蛋数枚,放相应的药草于锅内同煮,药草的选择要根据病情而定,如风寒感冒选生姜、艾草等,风湿病选血藤、黑骨藤等,跌打损伤选泽兰、三百棒等,消化不良选生山楂、鸡内金等,煮到蛋为褐色,取煮好的热蛋,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蛋冷更换,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用相应的滚蛋部位。
1.4注意事项
1.4.1鸡蛋的温度要适宜,小儿皮肤较娇嫩,避开烫伤。
1.4.2在滚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
1.4.3在滚蛋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换热蛋,保持相应的温度。
1.4.4局部皮肤有病变的患者要慎用。
2 竹火罐疗法
2.1策略简述
竹火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拔罐疗法的一种,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本法在中国民间使用很久。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唐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
2.2治病原理
将罐吸附于机体的局部造成局部的负压,使局部的毒素、淤血等排出,以达到止痛、排脓、消肿等目的,且可以推动药物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痛苦。
2.3操作策略
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长短根据需要可有多种,但常用的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在临用前,竹罐要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黔东南侗族地区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竹火罐疗法,因该地潮湿的气候很适合竹的生长,取材方便。
2.4注意事项
2.4.1拔罐部位要选用适当,应选用肌肉丰厚,毛发较少的地方,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的地方,火罐易脱落。
2.4.2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剧烈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2.4.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2.4.4拔罐时不宜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避开起泡,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应及时就医。
2.4.5拔罐当天不要洗澡,因拔罐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再用凉水刺激,极易受凉,另拔罐部位的皮肤,洗浴后局部易感染。
2.4.6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广泛的皮肤病及大血管周围应忌用或禁用。
3 讨论
侗医外治法与其他传统医学一样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其医药理论和治疗策略也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同时也受到其基本观念如“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等朴素的自然观影响,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知识的限制。或许以现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策略很难让人理解。但它能够长久不衰延袭至今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很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以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使侗医药理论在保持民族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
参考文献:
(略)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4
摘要:从系统论出发,解读中医,并探讨如何运用系统开放性原理指导中医教学。在中医教学中应坚持把握适度开放的原则,既能在继承中创新,又能在创新中发展,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开放性原理;中医教学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里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坚实依靠[1],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生物、物理、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非传统医学取得了空前繁荣,中医在既有基础上,不断汲取先进技术和其它学科经验,发展自己。但由于中医系统的独特性,语言的艰涩难懂,深厚的哲学渊源和文化基础,使得普通高校中医教学面临较多难题,影响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试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医发展历程,利用开放性原理探讨中医教学和方法,以期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1系统开放的客观普遍性与中医传承教学实践的关系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共处于一定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看作是一个特定的系统。系统内的要素既在自己的系统内发挥作用,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联系的属性,就是指系统(或事物)开放性,使系统具有从环境输入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属性,也具有向环境输出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属性。输入与输出是系统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开放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1.1系统开放性原理的普遍性
在自然界,从宇宙系统至原子、基本粒子都具有输入与输出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能力,所以都是开放系统。宇宙中天体的开放性有许多表现,比如相互引力,公转、自转,能量的转化,射线的辐射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食物摄取与排泄,深刻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也受环境的制约。生物的同化作用,就是从环境吸收所需物质,转化为自身的构成物;生物的异化作用,就是分解自身的物质,并向环境输出。同样,在具有社会组织属性人类社会活动中,更具有明显的系统开放性,具有最高级、最深刻的输入与输出能力。人类可以制作工具,以工具为媒介,极大影响和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也改变了自身,从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大脑的充分发育到现在的克隆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最高级、最复杂的开放系统。人类除了保留生物界基本能量交换的开放特性外,又有其明显的不同。人类工具如车船、手机、电脑等,是具体的机器、仪器,属物理形态工具;语言、文字、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属非物理形态工具。人类不断地改进工具,拓展着认识世界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地强化人与自然以及人类内部之间的开放、交换关系。其中思维领域的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是最为复杂的开放系统。思维是人脑输入客观信息,并对信息存贮、加工、变换以及输出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其中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是系统开放性最集中的体现,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系统的开放性结构。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环境互动,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存在和发展。系统开放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维护系统的稳态,避免孤立,即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二是作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三是使各要素产生合力,有利于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1.2中医发展历程表明中医系统具有开放性
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砭石、针灸、熨贴(相当于热敷)、汤液、按摩、手术等治疗手段逐渐得以丰富,至中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出现,清代修医书90卷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医宗金鉴》的问世。说明中医非一人一时之力形成,其研究的疾病谱,药物的制备,治疗方法,是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积累沉淀,是一段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3]。纵观中医的发展史,就是因为中医系统保持了适度的开放性,和实践、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了信息的交换,消化和吸收利用。中医系统的开放性,使得中医中药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能够不断积淀文化精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一门系统医学。至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中西医药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继续保持系统的开放性,有了巨大发展。特别中医教育方式和中医实践方式发生了巨变,从原有师带徒、小规模、特色强等,转变为高校制、大规模、统一化教育培养模式。中医系统内最为主要的要素——人,是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关键。中医所处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内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医系统引进了更为详实的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研究中药,侧重药理更是全面向西方医学开放,疾病的诊断治疗,极大扩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彩超、CT也用于辅助诊断,用来辨别病性,进行诊治。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的发展,虽然对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对中医的纯正性产生困惑。这正体现了中医系统开放的必要性,有利于中医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系统开放性对系统的作用
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系统具有绝对的开放性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的一面。没有封闭性,开放性也就不见。系统是开放与封闭的辩证统一。在系统原理中,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不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个系统就会逐渐走向无序和混乱,最终走向崩溃。在社会学研究中,如新中国建立前闭关锁国,处于封闭状态,落后挨打,清王朝崩溃;新中国建立初期,世界处于冷战状态,开放性不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开放的较好。当然,开放是有序的,适度的,才会促进发展。当系统过度开放,系统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完全没有封闭,失去了边界,不能区分系统与环境,系统丧失了独立性,也将崩溃。开放与封闭的二重性启迪人们在认识事物、研究事物时,亦要遵循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采取封闭原则在于寻求与确定事物的边界范围,以有的放矢;采用开放原则在于探寻事物内外的各种联系,以发现规律[4]。
3系统开放性原理决定中医的传承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
中医传承发展从师带徒方式向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引进了新的学科、新的内容、新的技术,开放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促进了与西方医学的融合,丰富了中医的内涵,更加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但另一方面,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和体验对中医教材内容有很大冲击,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特别是社会上废除中医的逆流不时涌现,对中医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保持中医系统的适度开放性,为中医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高校的中医教师教授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运用系统论的开放性原理评估和分析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综合性、规范性、更新率和受众性四个方面把握教学内容和质量。
3.1内容综合性
从宏观角度看,根据系统开放性原理要求备课内容要具有综合性,而不能只有中医内容。具体而言,讲授内容是否综合了目前医学发展状况,结合了社会学、环境医学、物理医学(射线、超声等)、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是否兼顾了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与中医学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学)。综合性不仅仅体现在备课内容,而且要求灵活安排教学辅助技术设备的运用,注重学生学习中医方法培养。传统中医运用眼、耳、鼻(口)、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病人资料,科技的进步,使得新设备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彩超、CT、DR、MRI等,客观上丰富了医生获得病人生理病理变化的资料,更加准确的辨证诊病;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分离提纯加工技术,让中草药的应用更加安全便捷,对中药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所以要带领和鼓励学生注重学习和使用多媒体,可以利用手中终端设备,学习中医知识,使中医内容更加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中医的传播和学习,扩大中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自信。
3.2教学规范性
即要求保持系统的适度开放,过多强调现代科技设备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容易让学生忽略主体人的作用。其实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临床工作中,都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设备,而是注重临床病人的症状、体征,结合检查结果,作出系统的评估,进行诊治。所以规范运用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解释教材,恰当列举事例。避免系统过度开放,系统过度开放,不但不会促进系统发展,反而会阻滞系统,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也是为什么废止中医的呼声中,不仅有行业外误解的声音,也有来自中医系统的意见。就是因为这部分中医从业者在学习、运用中医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开放性,导致了其对中医系统的认知丧失了稳定性。
3.3系统开放性
还要求讲授的内容具有适当的更新率,还应该体现当今面临疾病的难点、热点,前沿进展情况要适当更新比例。综合性要求内容要广发性,是横断面的要求。更新率要求中医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的古籍古方,还要适当纳入出现的新的理论进展,新的解读,新的技术应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结合时代社会环境理解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
3.4教学相长
中医教学的另一个要素,也就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都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就是受众[5]。正所谓教学相长,课堂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怀疑精神,鼓励讨论式教学,保持课堂的开放性,能够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情绪,掌握知识的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的传道、解惑。综上所述,系统为了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要将内部的熵增物(异化物)向环境输出,另一方面又需从环境输入有用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以抵抗和减少熵增。系统由于开放,使自己处于复杂的内外关系之中。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将内外关系同步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外界条件相适应。可见系统开放性对系统自身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开放程度越大系统发展越好,但超过一定的范围,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系统的开放程度。中医在封闭的社会里,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少竞争压力与社会活力,反而保持了较好的开放性,汲取营养,持续发展;如今在开放的社会,思想活跃,信息海量,互联网席卷一切行业,技术与产品更新换代快,中医的发展速度慢于预期。但近年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保护发展中医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是中医药行业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6]。在这个背景下,中医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中医发展提供核心要素,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7],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系统论的思维,并学会运用系统论及其开放性原理,融合于中医教学实践过程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中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仪.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J].求是,2007(11):3-6.
[2]钱兆华,吕明磊.自然科学系统论及其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41-45.
[3]于美丽,车方远,高翔,等.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J].中医杂志,2016,57(12):991-995.
[4]曾广容.系统开放性原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43-46.
[5]肖正德.系统论视域下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之特质与构架[J].教育研究,2014,35(7):101-108.
[6]桑滨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解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7):1088-1092.
[7]张伯礼,于越,周桂桐.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2):87-88.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xxx年1月~xxx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4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化疗过程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加强药物毒副反应观察,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紫杉醇 妇科恶性肿瘤 辅助化疗 护理 论文写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xxx年1月~xxx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1.2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 结果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3 护理
3.1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3.2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0.22m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2.5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3.4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3.5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3.6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
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
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
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
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3.8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略)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6
如何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
摘要: 医学生作为青年的组成部分,其成长规律既有一般青年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既具有必要性,又应体现针对性,提高有效性。通过引导医学生廉洁修身,树立廉洁意识,养成廉洁习惯,确立诚信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廉洁从医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面对转型时期医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以期取得实效。
关键词: 医学生 廉洁教育 教育方法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学生作为青年的组成部分,其成长规律既有一般青年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既具有必要性,又应体现针对性,努力提高有效性。
一、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提起廉洁教育,不仅大多数医学生认为主要是针对公务人员,自己只是普通学生,无权无势,既没有腐败的能力,又不具备腐败的条件,而且一些医学院校的领导和主管部门也把廉洁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当权者、从政者,对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举措不多,导致部分医学生廉洁素质低下,甚至出现了个别医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经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而腐败的现象。古代名医扁鹊曾说:“良医治未病。”指的是高明的医生,善于治病于未发之前。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治理腐败如同为患者治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预防力度,治病于未发之前。因此,加强廉洁教育,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从医学生廉洁素质来看。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之部分医学院校廉洁教育缺失和少数医学生自我要求降低,导致部分医学生廉洁素质不高,表现为部分医学生对身边的不廉洁行为和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对社会公平正义缺乏信心。如有的对医学生一些医院存在的乱收费行为,表示“愿打愿挨,你情我愿”;有的医学生对少数医护人员收受患者红包的现象,表示“我不主动要,你给我就收”。另一方面,从医疗卫生行业现状来看。近年来,中纪委一直把医疗腐败当做“严重侵害老百姓利益”的问题予以打击和治理,各地方、各单位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迄今为止,医疗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还是这些措施依然没有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忽视了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医疗腐败案件频发,说到底还是医护人员的廉洁素质不高所致。医学生作为医护工作者的主要来源,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外界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而是非判断能力却相对较弱,略显稚嫩的思想很容易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最终会成为日后利用手中权力寻租的根源。因此,抓住人生这一关键时期开展廉洁教育,引导医学生廉洁修身,树立廉洁意识,养成廉洁习惯,确立诚信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可以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廉洁从医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医学生廉洁教育,是指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医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引导医学生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医学生是医疗卫生领域未来的重要力量,对他们进行的廉洁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应侧重于规范医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行为。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职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将廉洁意识和理念植入医学生的脑海深处。
一是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围绕认识和践行人道与责任、廉洁与奉献,加强对医学生的廉洁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选择医学就是选择奉献”的理念,正确对待地位与待遇、辛苦与快乐、奉献与索取,摆正个人与国家、集体、患者的关系,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需要,外化为自觉行为,主动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从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
二是形成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还要遵守医疗卫生职业行为规则,坚持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操守,不断养成在法律、规章和制度的范围内办事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是医学生职业生命安全的保证,更是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保证。
三是规范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消极腐败因素同样时时影响、侵蚀着一些医学生,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茫、信念模糊等问题。因此,引导医学生崇尚廉洁,形成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以此规范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就必然成为廉洁教育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选择
面对转型时期医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以期取得实效。
(一)健全廉洁教育机制。医学生的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教育,必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绝不是某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努力发挥各类资源在廉洁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廉洁教育规划,明确廉洁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符合医学生思想实际的廉洁教育基本框架。要根据廉洁教育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实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并将廉洁教育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体系之中。
(二)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廉洁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取得实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丰富教育内容。一是要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二是要进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三是要对医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进行事前预防教育;四是要结合医疗卫生系统发生的一些重特大案件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同时,还要针对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廉洁教育。入学时,融入诚实守信教育、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和正确择业观教育;高年级,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毕业前夕,重点进行廉洁从医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
(三)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报告会、培训班、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教育方式在过去的廉洁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价值多元、信息丰富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方式,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廉洁教育的需要。要因地制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采取医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实习基地第二课堂作用,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要注重用身边的廉洁典型教育医学生,更要发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教育医学生廉洁,教育者首先要廉洁,践行诚信守法、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树立廉洁奉公、教书育人的思想,以廉洁从教、廉洁从医的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医学生廉洁修身,发挥廉洁教育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7
[摘要]采取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国内42所开办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呈现了现行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总的特点,提出了改革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建议,为农村医学基本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由我校牵头、其他有关兄弟院校配合,开展了立项课题其中一个子课题———现行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及内容。基于对不同层次医学教育培养定位的考虑,本研究中,“农村医学教育”的概念限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此,研究范围为国内开设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学院或大学。结合此类院校的分布情况,选择42所院校进行典型调查。这些院校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研究内容包括:
(1)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现状;
(2)课程设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类型分布;
(3)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学时分布情况;
(5)其他有关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收集相关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含课程设置),进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分3类问卷进行调查:
(1)对开办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院校,主要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学时及其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等。
(2)对基层医院(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医生,主要调查农村卫生岗位的需求和特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其改进意见等。
(3)对近三年毕业的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本校及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调查岗位满意度、工作适应力、从职感受、对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3.现场调查。选择5-10所医学院校,前往进行实地考察,就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
4.专家咨询。专访全国知名医学教育专家若干名,就有关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求问咨询,聆听指导和建议。通讯作者
5.召开座谈会。召集100多家豫健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此集团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漯河医专牵头)成员单位,广泛听取对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课程设置总体现状。
1.课程分部。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部分;从特性上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两种;从类型上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各院校基本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
2.课程学时数。课程总学时数平均为3393学时(见表1)。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平均为8.731。理论与实践比为0.771。
3.课程门数。平均课程总门数39门,其中必修课30门,选修课9门。
(二)课程分布特点。
1.各院校总学时数相差较大。如,总学时最多为4188学时,最少为2779学时,相差1409学时。
2.各院校部分课程教学时数相差较大。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课,校际之间最大相差114学时、英语课相差167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如:人体解剖学,最多为144学时,最少51学时,相差93学时;专业课程存在类似情况,如:全科医学概论,最多为68学时,最少为18学时,相差50学时;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都存在学时数相差亦较大的情况。
3.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门类相差较大,选修课类型复杂多样。必修课开设门数,最多为39门,最少为18门,相差21门;选修课开设门数,最多者为17门,最少者为4门。
4.基层(社区)实习环节相对薄弱。通科轮转实习了平均41周,其中,基层(社区)平均实习周数仅2周。
(三)主要课程学时分布。就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主要课程和一般课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把开设院校在8所以上的某一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来处理。分析可见,共有主要课程33门,其中:公共基础课13门,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医用化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基础课9门,包括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专业课11门,包括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
(四)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有关课程开设情况。此类课程,共有18门,仅有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为多数院校普遍开设,开设率为88.10%;其次是全科医学概论,开设率为35.71%。其他有关课程,如卫生法规、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健康教育技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开设院校数均在五所以下,说明这些与全科医学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重庆医专、浙江医专、天津医专、赣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医科大学,这七所学校以培养“全科医生”、“社区或乡村医生”为方向,制订了课程设置方案,凸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五)现行课程设置的特点。
1.选修课比重增加。说明各院校都重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2.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普遍开设。这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3.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这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门类日渐增加和扩展有关。
4.课程设置标准不一,差别进一步扩大。这与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有关,各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凸显自身优势和灵活性、自主性。
三、关于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以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为起点,合理设置主要课程,发挥骨架支撑作用[2],同时,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3]。加强全科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开设全科医学课程[4]。
(二)加强课程管理,统一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农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那么,课程设置的标准也应该具有一致性。因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在门类、学时、比例等各元素上一致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活动围绕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对于培养农村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姚黎英,杨帆,许晓晴,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79-80.
[2]白咸勇,赵明东,秦国民,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28-29.
[3]崔明辰,刘畅,王福青,医学专科学校促使毕业生“下得去”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6):833-835.
[4]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5-6.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8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本人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通过执行严格的财经纪律和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重要性 素质 职业道德水平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绪论
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会计制度百废待兴,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亟待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核算逐步完善,财务制度得到逐步规范,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不断发挥作用并得到迅速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内控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影响单位职能的高效行使和财务的科学管理。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的目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界定
1.1、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指管理者为确保法律法规及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及时,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护资产,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经营效益,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促进单位经济健康成长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2]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努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2、内部控制的作用
1.2.1、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益加强,各单位领导者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成功有效地管理工作,必须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会计信息资料在财务工作中发挥着晴雨表的作用,财务人员只有规范各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才能确保领导风向标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才能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2.2、保证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各部门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内部控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中,通过职责分工,规范各种手续、制度、工作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才能有效地控制本单位各项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指标。
1.2.3、为审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可以监督各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只有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才能堵塞财务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才能评价经济责任和部门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1.3、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的特征
1.3.1、适用范围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行政事业单位是为执行行政事业任务,保证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或者是自收自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开支。
1.3.2、核算基础
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所以,内部控制也应相应的适用于此两种核算制。
1.3.3、核算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各单位掌管的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利形成事业单位的资产;由事业单位承担的借入、预收款项和应付、应缴款项形成事业单位的负债;各项基金和结余形成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控制效果,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只有正确地认识,认真地对待,负责任地去落实,才能取得实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为准绳,以规范的控制制度为基础,以科学的核算方法做支撑,以“勤俭节约”为办事方针,以有效的外部监督为保障,注重权与责、人与事、惩治与预防相结合,注重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注重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因此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合理分工原则
合理分工就是权利分配,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分成若干处理步骤,由不同人员分别完成,不得一人包揽。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科长、会计、出纳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行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一笔银行转账业务,不能由一人既开票又盖印鉴,而要支票和印鉴由两人担任。
2.2、相互牵制原则
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性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赋予其相应的权限。要求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或部门方能完成。[4]一是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二是经办与审核分离,在日常工作中,财务要审核各种原始凭证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完备;三是经办与会计记账分离;四是会计与出纳分离,两者不能越俎代庖;五是总账与日记账分离。即使同一部门在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方面也要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从而发挥其客观、公正的作用。
2.3、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触角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因此,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全面。严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事业单位收支的各个环节实行重点控制。我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就是各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费开支、预算外收入及其结余,以及在各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责和净资产,不仅全面,而且重要。
2.4、审查检查原则
它包括:下一道会计程序要对上一道会计程序进行检查,如财务机构内部的制证,必须经过另一会计人员审核后才能转给出纳收款或付款。会计填制的凭证必须经过另一人员审核后才能登记入账;还包括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的检查工作。
坚持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人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切实加强财产保全和内部审计,确保把会计主体行为和相互经济事项控制在一个透明的、规范的、符合《会计法》要求的指标范围以内。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的事业单位为数不是很多,一部分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与检察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主要表现在:
3.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
在我工作过的单位中,大部分领导缺乏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平时只注重财务工作,而忽视内部控制的具体运用,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我们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强烈建议建立内控制度,个别单位领导却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而这种人、物、财的耗费所能带来的效益又很难确定,他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因此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的单位虽已建立,但也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认为只是将制度上墙就置之不理。有的单位用强制执行制度实行,脱离实际工作,忽视了权力的相互制衡,只重视资金使用的去向,不重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例如,我单位下属一个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征收任务的完成情况,每年的征收任务都能超额完成,多次得到上级单位的表扬和肯定。但是,该领导缺乏建立内控制度的观念和意识,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出纳员在对账中,发现有未到帐款十三万余元,却麻痹大意,认为该款下月会到帐。在次月对账中,又发现该单位有未到帐款十四万元,仍然未能引起注意。到第三个月某信用社领导携款潜逃,出纳员才发现三笔未到帐款都是出自该信用社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上报。后经过上级单位的多方疏通,经过两年努力,才把未到帐款近三十万元追回。款项虽然追回,但是,该领导和财务人员却分别受到严肃批评和处分。由此看来,只注重任务,而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必然造成极坏的影响。如果增强内控意识,建立内控制度,会计和出纳互相监督,必然不会出现财务工作的弊病。
3.2、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具体表现:
①目前,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
②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③个别会计人员甚至职业道德缺失,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这些问题使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机构既难以有效发挥评价或确认职能,更难以有效发挥咨询职能。
3.3、职权不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无序
一些事业单位管理比较松弛,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权限过于集中,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等。
3.4、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各种财务活动和控制活动进行的审计,是对控制系统的一种监督形式。[5]内部监控是每个单位进行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监督的日常性和全过程监督。主要是监督财会部门的工作情况和各部门遵守财务制度情况。有些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财务制度,但实施力度不够,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有些单位记账人员与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岗位分离,缺乏相应的牵制制约机制。
3.5、财务预算范围有限
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便凸显出来。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各项预算项目的规划、决策和实施,只是照搬以往数据进行变更再编制预算,这样的预算不够准确,很难与单位的实际资金收支情况紧密结合;有的单位财务人员编制的预算时间短、不精确,难以反映本单位的预算情况;有的单位没有严格按照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和采购进行预算,随意性大,约束力差;有的单位的部分收入和费用支出项目没有如实列入预算。行政单位资金大多由财政拨款,事业资金来源于自收自支,上述财务预算现象使得财政监督难以到位。[6]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4.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经验或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等来保证会计资料和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7]。
我单位成立之初,支队领导对内控制度非常重视。领导亲自出马、各方协调,亲自督促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且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定、统一安排、统一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参加财政部门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政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要求所有人员,不仅要明确责任,规范运行,更要重视资金使用的去向,注重发挥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注重各项经费的收支,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程序,使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并持之以恒地有效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在当年的财务工作检查中我们单位财务内控工作荣获市局五项工作先进和省级财务先进单位。因此,我认为要强化单位负责人和全员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实施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一层一级,层层负责,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内控的实际效用。
4.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完整依赖于会计队伍的建设。会计人员素质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我们应通过对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培训,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正确理解和把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监督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治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力。另外要加强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
4.3、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内部会计责任
各事业单位应明确规定设计内部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国家财产被、侵占、挪用。对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严禁其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因此,通过两年的会计操作,我认为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内部会计责任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4.4、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有序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应该站在发展经济、为民服务的高度,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固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束缚,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序、真实有效、体制完备的适应现代发展的信息化的控制体系。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等方式建立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实现资产、收入、支出、专用基金、预算、对外投资和成本费用等的电子信息系统管理。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开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实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落实收入计划,严格控制支出比例,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统筹安排,促进内部控制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
4.5、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目前,正面临预算编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原则,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如我工作的单位(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在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计财科,有专人负责计划预算,即在编制预算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采取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范围是从预算内经费到单位的所有收支情况。基本做法是我们根据当年的工作任务、人员情况、发生业务等编制预算,并进行绩效考核,做到合理配置资源。首先,调集各种资料,摸清家底,认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情况,找出不利和有利因素,挖掘增收节支潜力。然后列出明细单,针对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对我单位的资源进行清理,预算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最后,将本年度的工作、人员、部门进行统计和规整,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重要性,计算出各项工作的预算情况,核定出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对每项预算随时采取调查、审计、研究,掌握预算动态和资金使用效果。
结论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标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管理手段。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制度就应随时适应新情况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现代化会计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即将应用到行政事业内部会计控制,我们期待着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高效的、便捷的,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致谢
本文是在孙俊花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孙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感谢教学站的梁老师对我写作论文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衷心的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赵天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北京:研究出版社,2003(2)
[2]陈元芳,《内部会计控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03—204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J],《会计研究》,2006(2)
[4]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23—24
[5]季娟,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
[6]胡明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国交通会计学会》,2009(9)
[7]梁方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发展研究》,2005(1)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9
【摘要】目的 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 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临床资料
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300万例的速度增长,使许多人深受其害,即我院从xxxx9年1月~xxxx0年1月共收治10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40~50岁38例,50~60岁52例,60岁以上14例,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可将其危害降至最低点。现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浅谈如下:
2.心理护理
2.1心理护理基本概念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护理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发挥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注重心理护理,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地结合,才能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护理不同于躯体护理,例如腹壁结肠造口的护理,要求护士教会病人自行处置腹壁肠造口的操作技巧(躯体护理),并对病人关心、体贴(心理护理)。
2.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以使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要必须做到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还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责任护士的严格要求。
2.4.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2.5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3.护理措施
3.1适量运动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但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可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有氧运动项目。坚持长期做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但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应注意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3.2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3.3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应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并伴有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120急救中心救助。
3.4 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要做到合理的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宜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其次,还要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患者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果患者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
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再次,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如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滞留。最后,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每天可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同时,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最好在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3.5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如有头晕、头痛、心慌、手指发麻、心动过速等一系列症状时,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同时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在我们护理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家属也要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
【 参考文献 】
[1]申涛.防治高血压从点滴做起[j];医药与保健;xxxx5年08期;17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 [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xxxx4:97~102.
[3]韦公远.静默练习治疗高血压[j];健康科学;xxxx6年02期;37
[4]王文 , 刘力生 .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 -1520 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 4 年 . 高血压杂志 ,xxxx3,11:106~108.
[5]刘国仗,马文君 . 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xxxx3,31:884~888.
[6]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代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
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xxxx4,25(5):407
[7]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xxxx3,37(2)84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面对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浪潮,本研究通过对比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CBL组相比传统教学组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但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基于能力的学习;CBL;教学模式;循证医学
基于岗位能力的学习(Competence-BasedLearning,简称CBL)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工作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1]。与以授课为主、老师为主题、讲课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CBL基于一定的方法,主要关注通过学习之后所真正掌握的技能[2]。循证医学教学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提出可解决的临床问题,查询证据,评价和运用证据[3]。本研究旨在通过CBL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C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兰州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8班所有本科生为对象,1-4班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5-8班为CBL教学组(CBL组),两组各104人。
2.教学方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采用杨克虎主编《循证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均为2014年9月至11月,共28个课时。CBL组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备课,制作Workbook,各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课堂实施阶段由10分钟提出实际临床问题的“微课堂”、10分钟基于问题的文献阅读、10分钟的小组讨论、5分钟的小组汇报和最后教师的总结反馈阶段构成;在课后巩固阶段,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Workbook,通过团队合作对Workbook上的问题予以解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组教师按照普通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配合使用经典系统评价论文。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3.评估和反馈。包括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病案分析由小组成员合作解决,考试和病案分析分别由同一教师以相同标准评判,满分均为100分。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相应教学方法与评价和对循证医学课程的整体评价,课程结束时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4.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同学各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基线可比(P>0.05)(见表1)。
2.考试成绩。CBL组成绩为(78.93±5.94),对照组成绩为(78.02±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成绩划分为90-100,80-90,70-80,60-70,<60几个区间,cbl组对应成绩区间的学生数分别为1、48、49、7、0,对照组为2、43、47、10、0,各成绩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病案分析成绩。CBL组成绩为(92.80±7.06),对照组成绩为(90.54±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问卷调查结果。每组共发放104份问卷,均收回94份,回收率均为90.38%。问卷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课题个人参与情况、对课题的积极态度、课前课后主动准备、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获益、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CBL组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授课,老师讲解时间更多,因此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们掌握相对扎实,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两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量较小的缘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等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中CBL组认为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的比例(68.0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45-97.87%),表明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理解、实践能力方面以及接受认可程度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符合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通过课堂上对临床病例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后对于Workbook上问题的解决则巩固和强化了在循证实践过程中的处理问题能力,双管齐下确保岗位能力的提升;课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CBL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在实际临床问题中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不但提升了所需具备的技能,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4];同时,其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但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教师备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求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以组织好课堂进度;需要有适宜的教学场所和资源;小班教学模式与当前各大高校的扩招扩班现状产生了矛盾;应用效果尚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其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小、未对评价者使用盲法、授课及考核和评分工作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等因素,导致了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实施偏倚。
总之,在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独立的局面中,C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在众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CBL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使之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umSK,CrisostomoAC.AcomparativestudyofsurgicaltraininginSouthEastAsia,AustraliaandtheUnitedKingdom[J].AsianJournalofsurgery,2009,32(3):137-142.
[2]M.Jaanus.The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forMobileLaborato-ries[D].Tallinn:Tallin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1.
[3]StrausSE,RichardsonWS,GlasziouP,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M].Edinburgh:ChurchillLiv-ingston,2005.
[4]MaloneK,SupriS.Acriticaltimeformedicaleducation:theperilsofcompetence-basedreformofthecurriculum[J].AdvHealthSciEducTheoryPract,2012,17(2):241-246.
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1
[摘要]所谓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也即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认证方式。该文通过阐述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标准中关于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分析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就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本科临床医学属于一门医学的临床学科,它主要涉及处理以及研究临床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重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方案,这是一门实践意义深远的学科。截至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授课时依旧沿袭以往古板的教学方式,即采用“医师授课+示范”的方式,以为将所应学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却忽视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趣味。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落后观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想象力。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逐渐使得学生们对临床医学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而关于其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2004年初定的试行版《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是我国相关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的条文标准之一。并在2012年时已经在国内七所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认证。一般来说,这种专业性的认证标准保证了现代医学教育中较好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可靠性,该研究在总结历年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之后,结合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来提出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提到,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应当积极地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课程改革,将教材以及课程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对于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应当涵盖具有其特点的生物医学在内的许多内容。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被动学习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医疗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而所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较受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认知形态规律,将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多门学科的知识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进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教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学生会对其感兴趣随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书+老师讲解+教师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系统优质的一面,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法授课,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度适时的运用,从而达到课程讲解的最优化。切不可为盲目追求教学实践性而过度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进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架设课堂与教学的桥梁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同时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中的教学改革要灵活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起其医学素养及好的品质。
3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新颖教学方式
按照《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医学的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应当选取多种多样但适合学生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模式[1]。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展示、自我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引导性学习等方式,并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向学生们用崭新的方式教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式新颖,更具前沿性,也能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将外科学中的知识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较前沿的医学(临床医学)资料也会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也就是说可以更加广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学问题情境,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利用教师与学生、设备交互教学的教学方式,这与以往截然不同,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教学要灵活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情景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基础医学情景化教学的课程的重视还处在较低的程度,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多古板陈旧。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在没有实际教材教学为基础的时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时督促教师安排好教学的实践与计划,在保证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构设一个学习的好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教学环境;再其次,医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以简单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为主,如果教学的方式过于直白,而内容又相对来说较为艰深,学生很难去理解,更别说掌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感官的活动,而学习最需要的也就是积极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结果。课堂的气氛将在较好的情境里得以调动,学生们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和演示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2]。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来说在于让学生记忆并且理解、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带领同学们在情境中具体实践,以满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5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医学以及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切实有效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实验活动,体会并且领悟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另外,医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学术性的论坛、讲座,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展示、探索。《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其中也要求要让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创设情境去培养实践能力之外,应当支持并且大力发展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所以应当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国家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科研。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式来创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进而能够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医疗人才,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莞,宋高臣,张海峰,等.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3-14.
[2]王蓉,宁超,苏天照,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情况调查———以S大学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6(6):65-68.
【医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康复医学生毕业论文03-22
专科医学生毕业论文09-02
医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10-25
医学生毕业论文致谢04-20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08-29
医学生毕业论文模板08-29
医学生护理毕业论文09-02
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08-16
医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