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
导语: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科医学概论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摘要】脑瘫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痈等并发障碍。针灸一直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西医颅部解剖及神经学为用,通过头部特定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血气的作用,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脑瘫;针刺;中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或CP)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CP的发病率世界各地报告不一,据文献报道,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0.18%一1.4%。
祖国传统医学没有脑瘫的名称,但历代对相当于本病的“五迟”、“五软”、“五硬”等有关描述记载却不少。早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便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小儿药证直诀·行迟齿迟》中也有“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以及“发久不生,生则不黑”,行迟、齿迟、发迟等证候,并未明确提出“五迟”。直至《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方将古代分述的各类迟证,归纳在一起,并冠以“五迟”名称。至宋代以后《婴童百问·五软”又提出五软名称,如云:“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在《古今医统·五软五硬”中又提到了五硬,“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奎胸隔,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日五硬。”祖国医学认为脑瘫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先天因素:父母精血不足、孕母患病、胎气受损等可导致患儿精髓不足、筋骨痪弱而发病。如《幼幼集成·胎病论”载:“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产多之孕妇”。《活幼心书·明本论·五软》日:“或父好色贪酒,气体虚弱,或年事已迈,而后见子”。《活幼心书·明本论·五软》云:“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药强补而孕者···爱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筋骨痪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才为六淫所侵,便致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后天因素:幼儿护养失宜,饮食不调,外感六淫,内生痰饮、癖血等,加之后天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为邪气所犯而发病。脑瘫发生的病因多端,这些因素皆可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瘫痪症状。虽临床表现不一,但其病机主要责之为筋脉肌肉失养、阴阳失调、痰癖交阻等几个方面。这些病机不是割裂、孤立的,它们同时可存在,或相互影响,或相互转化。
1、针灸对脑瘫的治疗
1.1处方选穴
(l)头针为主:“靳三针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在40余年的亲自临床实践基础上,集历代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之精华,总结现代国内外临床针灸经验之最新研究成果,其头穴主取头四项,即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颖三针:耳尖直上2寸及该穴前后各1寸;脑三针:脑户及左右脑空;智三针:神庭穴及左右本神穴。于海波等仁78应用靳三针为主,头部取四神针、颗三针、脑三针醒脑开窍、健脑益智。王琴玉等对43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及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lh与30min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以GMFM为评测方法,结果表明治疗后两个针刺组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头针留针lh组对跪爬、坐、站几个运动功能区的改善优于留针30min组。张全明等将98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刺组取四神针、颖三针、脑三针、智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为主;对照组口服脑复新0.1~0.29,Y一氨酪酸0.25一0.29,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汤氏头针,由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老中医汤颂延创立,与其他头针取穴不同的头针体系。汤氏头针将人的头部意象为一个整体,以百会为界,将头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为仰式人体,后半部为伏式人体,其上、下肢随身自由垂下。取穴:上焦区、中焦区、下焦区、腰骸区、上肢阴阳区、下肢阴阳区等。头针标准化方案,历橘华采用了头针的标准化方案,选顶中线、顶旁一线、顶颖前斜线、额中线。
(2)体针:督脉为主:张虹叫主取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脊中、腰阳关、风池。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督脉,可振奋一身之阳,促进生长发育;督脉络肾入脑,刺督脉可补髓益脑,改善患者智力;另外,督脉行贯头、颈背、腰骸,为人体之柱,刺之可强筋壮骨,纠正运动异常。夹脊穴为主:张小莉等主取夹脊穴、十七椎、长强穴治疗小)乙脑瘫,认为夹脊穴途径长,路经肌肉多,深浅层方向均有,每穴相伴发出脊神经支亦多,主治范围广泛;其它:邱泽亮体针选取颈项部的风池、风府、大椎、肩井;腰臀部的肝俞、肾俞、秩边、环跳、殷门为主穴,配合四肢部的阳经穴位4一10个,滋其精髓、濡其筋脉。
2、其它方法
其它方法如:
(1)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发挥了经穴刺激与药物双重作用。药物常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或维生素B12,取穴与常规穴相同。
(2)推拿方法:推拿按摩直按刺激肌肉和神经组织,恢复肌组织弹性、改善骨和关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降低肌组织张力,恢复肌力平衡,按摩疗法改善经络功能活动,调节卫气营血,驱邪扶正,防止肌体畸形出现。
此外,尚有灸法、耳针、三棱针、皮肤针、穴位埋线以及多种方法结合等。主取头针四项及手三针、手智针、八邪。头针四项包括脑三针、颖三针、智三针、四神针,是靳瑞教授在研究针灸治疗脑病20余年的基础上所创的一组特定取穴方法,主要治疗脑瘫、中风、自闭、多动等脑源性疾病。头针四项的基本原理在于疏通经络、醒脑开窍、补益肝肾、振奋督阳。《内经》言:“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视头部为灵机出入之要道,故在针灸治疗脑瘫时,必取头针四项再辅以辨证配穴,充分体现规范化治疗与个体性治疗的结合,目的是将机体内一切修复的、代偿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促进脑瘫儿的脑功能康复。“四神针”位于巅顶,属督脉和足太阳膀肌经所过区域,有经络入脑,刺之可以调整脑腑经气,治疗大脑病变所致的精神、神志疾病;“智三针”位于前额,额叶与智能及情感有关,故针之能治疗神志、智力方面疾患;“脑三针”位于小脑部位,对参与协调躯体的平衡机能及技巧性随意动作有影响;“颗三针”位于颗部,相当于大脑颗叶,与感受性语言及记忆机能有关,针刺该部对肢体运动障碍有明显疗效。“手三针”为治疗上肢运动障碍的重要组穴,其中曲池、合谷是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上的经穴,外关内通手厥阴经,与阳维脉相交会。“手智针”为心包和心经的穴位,能养心安神,化癖通络,主治儿童多动、失眠、癫痈,对手腕手掌麻痹或者活动障碍均有作用。“八邪”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背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临床取穴方便,具有较强的调和局部气血,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使经脉得以濡养,运行流畅,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随证取穴,从整体入手,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全面改善患儿运动能力、认知功能、言语功能以及社会适应性等。
3、总结
中医在治疗CP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辨证用药是临床治疗CP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头针为主综合治疗CP疗效显著。中医认为CP与脑、督脉、肾、脾有直接关系,故取穴以头针和体针之阳明经穴、膀肤经穴和督脉为主。从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统计,穴位选用最多的有头部运动区、感觉区、听觉区、语言区,经络多选手足三阳经、督脉、足太阴经等,如百会、风池、哑门、肩鹃、内外关、足三里、环跳、三阴交,结合穴位注射、推拿等治疗,使全身气血融会贯通,改善内络血疲的病理状态,改善微循环,激发神经细胞的应激机能,恢复脑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王琴玉,袁青,张壮涛等./靳三针0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56
[3]卞金玲,韩艾,贺军等.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1,21(6):323一325
[4]张小莉,王祥荣.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小儿脑瘫35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5):269
[5]于海波,靳瑞.针刺对小儿脑瘫患者诱发肌电图的即时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6一7
[6]韩群英.脑性瘫痪中西医治疗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第一版:64
[7]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一版:124
[8]胡卫东,于磊,赵献亮等.对小儿脑瘫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2):93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全科医学的论文范文05-24
比较中美全科医学教育探讨性论文05-24
医学SCI论文发表流程全解及细节12-12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06-03
土木工程概论的论文05-19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07-08
大一自动化概论论文06-12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7篇)01-25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