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革新论文
1提高实验课教师自身素质和备课水平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实验诊断领域的不断拓宽,新的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在教学反馈中,有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一些教师对实验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等。因此,教研室要求实验课教师不能只面对课本,重复老的或者临床已经淘汰的方法,要不断学习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未登过讲台,为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实验课教师,教研室采取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如集体备课、教案编写、实验操作测试、综述汇报等。其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试讲,通过选择部分授课内容在教研室内部师生范围内进行模拟讲课,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授课的各个方面,如知识点、声音、姿态、节奏等进行点评。试讲是对新教师授课能力的检验,也是新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克服恐惧情绪、获得自信的有益经历。笔者发现,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获得了一些间接的教学经验。教研室还特地安排几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跟踪督导几名新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现场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帮助新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些措施使新教师在短期内达到了高质量实验课教学的要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学生反馈来的评价也认为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新教师教学水平较好。高质量实验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实验的理论背景、设计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反馈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备课不充分有关。为了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实验课教案,要多查找参考资料,确保内容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并要熟记讲稿。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参照不同的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好时间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每次上课前一周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由一个老师把自己所要讲课的内容及思路讲一讲,提出自己的重点、难点及疑问,再由其他教师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老教师总结、指正、解决疑点。年轻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做到高质量的教学准备,并达到了培养目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课授课
实验诊断学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各种血细胞、细菌、尿沉渣等形态结构仅靠单纯的口头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笔者所在教研室,在省教育厅重点教学课题的资助下,进行了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重点针对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和临床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检验建立图谱库,用于实验课的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把实验过程中希望学生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细菌、尿沉渣、染色体等典型形态图片,以幻灯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放映,以完全真实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对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诊断实验课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常常可把学生制作的较好的血涂片瑞氏染色或细菌革兰染色体标本片利用显微摄影成照片,通过多媒体幻灯片让全班同学观看,便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制片和染色的成败原因,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病例结合式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方法是医生认识疾病、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等临床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3]。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改革,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理念已成共识。由于临床医学生在学习实验诊断学时还没有接触临床课,许多疾病对于他们来说都一无所知,所以单纯以实验结果片面地来分析诊断疾病,实际上对临床专业学生分析诊断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4]。我教研室从2003年开始将病例分析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先后用于实验诊断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探索。尤其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课之前对学生分组,先引入典型的病例,提问学生与该病例相关的检测项目,然后讲解这些项目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然后根据临床资料开化验单,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最后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讨论分析,给出诊断。结果表明病例结合式教学可加强学生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视程度,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4完善实验课考核方式
实验课考核除了能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技能,是否学会了科学研究方法,是否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外,还可用于评估教师授课和带教情况,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5]。笔者所在教研室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课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操作考试成绩三部分内容。平时考核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40%,期末操作考试占4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上课纪律、实验操作、卫生安全等。实验报告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结果及病例分析结果等。期末操作考试一般抽取1~2个实验进行操作,观察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分别给予评分。实验课考核以学生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及实验数据分析合理性为依据,结合实验报告规范性、探索性、研究性等方面评定实验成绩。这种实验考核方式不仅提高学生对实验诊断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动手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或者从事临床检验医师工作,无疑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上述为笔者所在教研室对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所作的一些改革与探索,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医学课程,许多新理论、新知识都在不断的涌现。如何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教师们时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今后实验教学工作中,仍需要教师全心付出,通过加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革新论文】相关文章:
AutoCAD教育模式的革新论文12-03
对计量经济学教学革新探究论文11-19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11-27
临床医学写论文12-05
临床医学论文11-15
有关临床医学的论文11-30
临床医学论文07-02
工程材料实验课程革新思路论文11-10
工程材料课程革新策略论文11-11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研讨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