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文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论文
【摘 要】卫生文学作为一种以卫生、医疗、健康等为主要表达题材的文学类型,与医学及医学教育有着天然联系,它可以在医学教育中发挥丰富经历、拓展经验、培养多维视角、学科互补、提高审美等诸多积极意义,在人文医学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卫生文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卫生文学;医学教育;人文医学;医学生
医学和文学作为两门古老而又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着的学科,存在着云泥之别。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在映像着医学的发展,将医学科技、医学专家、医疗事业发展现状等,以生动有趣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医学作为文学所表现的素材之一,也在间接推动着文学的进步,尤其是医学的一些专业词汇,往往成为作家们以象征、隐喻等形式表现世界的拿手武器。“有关疾病与医疗的书写总是充满隐喻,甚至发展为一个丰富的文学象征传统。”[1]在文学与医学的结合方面,形成了一种以卫生、医疗、健康等为主要表达题材的文学类型,我们可以称之为“卫生文学”。卫生文学可以说古已有之,《韩非子·喻老》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以称得上早期卫生文学的名篇。
进入现代化以来,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中华大地,卫生文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在获得被誉为世界文学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中,至少有五部巨著可以归为卫生文学的范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魔山》,描摹的主要场景大多发生在一个诊疗场所--疗养院;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主要描述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哥倫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与《鼠疫》的背景相像,讲述了在霍乱背景下种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最著名的作品《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传世巨著《癌症楼》,同样围绕着医生、患者族群铺陈而去,成就巨著。除此之外,医生出身的作家契诃夫、毛姆、渡边淳一、柯南道尔等,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篇章,都跟医疗直接或间接相关。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卫生文学同样发展迅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医学背景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冰心、余华、池莉、毕淑敏等,均在文坛上占据着“人在高原”的位置。与之同时,鲁迅的小说《药》、郭沫若的散文《痈》、冰心的散文《谈生命》、余华小说《第七天》《河边的错误》、毕淑敏小说《血玲珑》《红处方》《拯救乳房》等,均可以看做中国现当代卫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事实上,卫生文学不仅在丰富文学内涵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在医学教育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一点,在我们当今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首先,卫生文学对于医学教育而言,有着丰富经历、拓展经验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诊疗是一种融知识积淀、经验总结、人际交流、认知判断、知识输出等诸多能力于一身的综合行为,而医学教育恰恰正是诊疗行为的前期准备,故而,上述诸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医学教育而言是尤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上述能力的积累恰恰正是一位医学生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卫生文学作品,哪怕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并不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但是这些作品为读者尤其是正在接受医学教育的阅读者,肯定可以提供一系列值得借鉴的信息,如患者的症状、诊疗之中患者的心路历程、医患对话导致的后果、诊疗完成尤其是成功与失败的诊疗行为给患者及家属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这些作为一种间接的'经验,相当于阅读者本身进行了一场诊疗以及接受治疗的过程,尽管这些“虚拟现实”的诊疗行为其“科学性”有待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印证,但为他们带来的经验必然会成为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受用终身。
其次,卫生文学对于医学教育而言,有利于培养角色转换、感同身受的多维视角。
医疗专业人员无论是在临床、教学还是科研工作中,均需要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尤其是在与患者面对面的诊疗行为中,更应该以角色互换的身份去考虑患者及患者家属所关心、关注的问题,这样角色置换的思考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精神状况,从而对症治疗,针对患者不同的精神状态采取相应的合理应对措施。卫生文学作品为阅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面对疾病时各式各样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如果在最初的医学教育中,依靠文学作品提供鲜活、有趣的临床案例,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的生存、精神状态的复杂,对于他们培养多维视角更是大有帮助。
再次,卫生文学对于医学教育而言,发挥着学科互补、提高审美的积极人文意义。
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与日益丰富,人文医学早已成为大势所趋,医学的当代模式,正在发生着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向人文医学模式的历史性转换。医学向人文的回归,医学与人文的统一,成为医学发展历史上新的螺旋和历史必然。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医疗从业者不仅仅需要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对于他们社会、哲学、审美、文学等方面的素质诉求也必然愈来愈高,而这些人文学科与理性的医学形成了极好的互补。“社会需要让更多民众分享教育发展的成果,使他们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公共事务方面都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2],如此一来,对于文学、美学、艺术等作品的阅读就成了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卫生文学因为跟医疗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而也就成了医学教育尤其应当重视的一门学科。
概言之,卫生文学因为跟医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以医学题材为表现领域,描摹与此相关的人类活动中的生存境况、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等,这些感性的表达对于医学事业尤其是医学教育而言,有着极好的模拟价值、借鉴意义,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多维视角至关重要,故而,将卫生文学阅读鉴赏作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内容,譬如作为一科选修课大力推广,不仅会因其文学性、趣味性、审美性而广受欢迎,而且对于医学生的自我丰富与快速成长同样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宇.延安文学中的“医疗卫生叙事”[J].上海:学术月刊,2017(8):132.
[2](美)弗兰克·纽曼、莱拉·科特瑞亚、杰米·斯葛瑞.高等教育的未来:浮言、现实和市场风险[M]李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卫生文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