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评析

时间:2024-07-22 13:09:56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评析

    〔论文关键词]教学 学生 障碍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因某些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矛盾,教师要科学分析,找准症结所在,并予以有效地消除,这是英语教师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因某些因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如表现心理障碍及其他一些心理矛盾等等,这很容易给教学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正视这个现实,并要进行科学地分析,找准其症结所在,并予以有效地消除,这应视为英语教师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所谓学生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表现效果。主要表现如: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宁可沉默;怕由于自已的表现而占了别人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时间;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谦虚,不敢表现;缺乏自我表现的正确观念、习惯、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或表现麻木症。以上四种心理障碍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其深层的根源是与人际敏感的人格特征有关。从心角度分析,人的“脸面”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经自我调节与选择显示出的一种符合社会期待的外在形象。它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确定自已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以便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顺利地互动,但随着的进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其荣誉、自尊心等作为保护自我的门面,造成了阻挡真实自我和人格与他人交流的屏障。

    “人际敏感”源于人们“他制”、“他律”的他人取向,个体对自我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对自已的态度。而自我感觉的良好与否则完全依赖于际交往的结果,对人际关系的注重,对获得他人好感的追求,使人们普遍存在着对来自他人指责的恐俱,因此,他律人格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如许多人在公众场合怕说错话,做错事,对自己的言行表现严加控制,这就是”表现焦虑”;不少个体在别人面前总要修饰,生怕暴露自已的缺点,这是“缺点暴露焦虑”;有的个体则一面对父母、师长、上级就不自在、不坦然,这是”地位焦虑”。总之,他制、他律的人格特征易于使个体在挽上会交往中产生焦虑心理乃至形成表现心理障碍。

    2.其外因应视为主要来自教师不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尤其是教学,交际活动显得更为重要。人的交际有两方面:一是吸收信息;二是传递信息。”听”和”说”,是口头交际的两个方面。”听”,可视为输人的形式之一,而”说”可视为输出的一种形式。我者陈贤纯曾指出,学外语不可能输人与输出等量。国外学者克拉申也认为,人们习得语言,总有个沉默期,在这个沉默期里,他们靠”听”和”读”输人语言,以后会突然讲得很流利,这是因为”说”的能力是在有足够的输人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输出形式之一的”说”尚且如此,而高于单纯的”说”这个层面,辅之以动作、表情、化了的”说”,即交际,则更应该注重输人的质和量。

    我国学者章兼中先生在论及学校英语实践活动的特点时指出:“英语教学除了一点外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外,几乎看不到有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他进一步指出:“缺乏信息差距,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就会失去交际的目的性和交际的意义。”那么,如何消除表现心理障碍,增强外语教学效果,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学生的表现心理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其中介是表现机会。这种表现机会首先要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间隔。其次,教师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表现热情。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契机,无论是提问、复述、背诵、朗读、讨论、表演,都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其次,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人们普遍注意到,儿童时代十分强烈的表现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淡化。上小学时老师提问,学生举手踊跃,有的手还向前伸,唯恐老师看不见。上初中后这种现象便开始减少,到初三时应者已寥寥无几,变化的转折大致在初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正好是学生进人青春期,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开始注意到自我价值的宝贵,害羞心理大为增强,“我已经长大了”,“别丢脸”等成人意识与面子观念开始起作用。这一点在异性面前尤为强烈。虽然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得好,但更怕在异性面前表现得不好。于是表现欲受到抑制,表现变得格外慎重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潜意识。因此,必须首先唤醒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确,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从而使学生树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教  学的表现活动中去。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才能使学生投入  的表现,那么足够的词汇、语法储备和正确的表现  方法便是他们表现成功的物质基础。要有足够的  输人,才能有一定的输出,否则,学生即使明白表  现对学好的重要性,甚至有强烈的表现欲,但  缺乏足够的物质储存,又不得其法,便会缺乏表现  的勇气,若失败以后更易气馁。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与方法的提示,使学生能利用这些素材,按照一定的可行的方法,就能获得比较成功的效果,达到自我价值的提高和自我形象的改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以最常见的回答提问为例,一个比较完善的回答不仅有内容要求(正确、完善、有重点),而且有语言要求(正确、简洁、合乎规范)。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呼应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内容,而是感到在其他几个方面难以表现好,因而不敢开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方法上予以,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生表现欲,并进一步转化为表现的能力。

    其三,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的手段,而不只是作为对学生外语学业的外部表现的一种裁判式的结论,这就要做到:

      (1)严格把握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既要符合“大纲”的阶段性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一般地说,只要把握好教材的要求,又采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大体上就能达到各个教学阶段的要求。

      (2)正确运用纠错的策略。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要允许出错,不急于纠错,以鼓励学生开口实践为原则,在操练阶段就要提出要求,要求尽量熟练和准确;在学生活用阶段,则要求学生表达得流畅、有创意,但不要太计较个别语言运用上的细节失误。

      (3)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外部表现,如学习纪律、作业成绩,又要注意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学习习惯,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表现障碍有效地消除掉,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消极方面转化或冲突双方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可能演变成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内在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心理矛盾。

      理智与冲动的矛盾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理智大为增强,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应付突发事件。但由于青年学生情感丰富,经验不多,毅力不强,所以他们的语言情感和行为常常带有冲动性,有时甚至失去理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学生用理智驾驭情感,学会自我控制,遇事要多思考,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理性。

    困惑与求知的矛盾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兴趣的扩展,学生对、人生和自身的困惑也越来越多。然而,当今学校和家庭教育多半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意解答他们的诸多疑问。这种矛盾使学生困惑不已,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有些内向的学生,英语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开辟一条解疑答难的正确途径,满足他们的认识需要。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心理矛盾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青年学生的理想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在学校教育却过分僵化,强调统一性,家庭教淆也缺乏活力和个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这一心理矛盾,使他们感到无奈、失落和迷茫,以至情绪抑郁,适应能力降低。对于前者,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现实条件的关系,力求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对于后者,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客观、辩证地认识社会,调整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落差。心理状态调整好了,学生就能自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有利于学习的顺利开展。

      愿望与能力的矛盾青年学生大都对未来怀  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希望将来干一番轰轰  烈烈的大事业。但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实际能力  和他们的目标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青年人往  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现实中不少同学对许多事情都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常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在此情况下,当意志无法支撑时,就容易自暴自弃。教师应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使他们确立适当的理想和目标,并教育他们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开放与封闭的矛盾闭锁心理是青年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他们常常关闭心灵之窗,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在英语课堂上常表现为不愿回答问题,更不愿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流。但他们内心却渴望与别人进行交流,渴望被人理解,这就构成了开放与封闭的心理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可能使学生形成孤僻、抑郁的消极性格,使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得冷漠、淡薄,另一方面使部分同学寻求别的交流渠道,向陌生人、网友等祖露心迹,容易误人歧途。对此,首先要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其次要重视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老师要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满足他们交往、倾诉和被理解的心理需要。

      上述心理问题只是青年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了解这些心理矛盾和障碍,就为我们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地进行打  下了基础。

【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评析】相关文章:

试论中学生心理障碍再解读03-20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03-20

论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03-20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03-17

试论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03-18

浅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及成因探研01-09

试论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心理障碍11-20

浅析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心理障碍03-01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心理障碍初探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