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时间:2023-03-06 11:46:33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论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交际 教学

    论文摘要:间接地使用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角度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并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只要对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便可以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出于礼貌或避免尴尬常常“拐弯抹角”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家们经过综合的论述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如果对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不了解,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言的错误或语用失误,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1.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家奥斯汀(J. L. Austin )。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可能在同时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illo-cu}t}on})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语用研究最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因为它同说话人的意图一致。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塞尔(J. R.Searle)1969年在他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s)一书中从根本上修订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刻的论述。间接言语行为的提出是对传统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就精确表达了说话人的意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一种是表面的,另一种是蕴含的。如:当说Can youpass me the salt?这句话时,说话人表面上在实施“询问”听话人(给他)递盐的能力这个言外行为,但其话语真正的施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是在“请求”听话人(给他)把盐递过来,这个“请求”是通过“询问”的方式而提出的。正如塞尔所说的那样,说话人是通过实施“询问”这一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言外行为“请求”。

    间接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是:说话人在说出的一句话里表示了一层意思的同时怎么会又表示另外的意思?听话人在听到话语之后又是如何理解到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的?从说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产生这类语句的问题;而从听话人的角度,这是一个如何理解这类语句的问题。对于如何判断一句话的间接言外行为,何兆熊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习语论(idiom theory ),另一种是推理论(inferencetheory ) 。 Searle是个推理派,他认为,“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依赖交际双方所共有的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也就是说,Searle的解决办法是: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沟通,能让听话人明白话语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话人共知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还有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了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我们需要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借助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共知的背景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听话人的推理能力。

  2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

  2.1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

    在已知的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三种基本的句子形式:陈述句式、祈使句式和疑问句式。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这一共同性无疑是由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因为这三种基本句子形式分别和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一一对应:陈述事实,提出请求和提出问题。这三种功能分别是这三种句式的典型用法(Characteristicuse)。但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一对一的关联,即一种句式并不总是行使某一种功能,反之,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以实施”。在这三种基本句式与它们的典型功能的关系出现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

    换言之,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对应性。“语言学家Searle把说话人在间接地使用语言时所实施的两种言外行为称为首要言外行为(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 )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而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假如有人说:“It’s cold in here.”这句话本身所表达的言外行为是“陈述(这儿冷)”,说话者通过告诉听话者“这儿冷”而间接地“请求”听话者关上窗子、点上炉子,等等。在此句话中,.“请求”是首要言外行为,而“陈述”是次要言外行为。由此看来,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不是绝对对等的。一如陈述句可以间接地表达“请求”、“命令”、“劝告”、“允诺”等用意。如: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go with him.就是陈述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你最好别去”的劝告; It's stuffy in the room (房间里很闷热。)也是陈述的方式,却间接地表达了“开窗户或开空调”的请求。疑问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建议”、“邀请”等用意。譬如.,老师问Who is on duty  today?”(今天谁值日?)就间接地表达了一个“把黑板擦干净或把地扫干净”的命令。祈使句可间接表达“警告”、“妥协”、“让步”等用意。如老师对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说:"Hand in your homework before the deadline.”就间接地表达了一个“别再不按时交作业”的警告。可见,“请求”这一语言功能并不一定与祈使句对应,它可以与疑问句和陈述句对应;陈述句也未必总是表达“陈述”这一言语行为和语言功能。这种不对等的用法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2.2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的不一致性

    人们说话并不总是说什么就意味着什么,话语的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和说话的真正意图(speaker's mean-i)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想表达的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force)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是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来推断说话者的真正用意。如:A ;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B:Don’t you have a dictiona汀?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A: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你没有字典吗?事实上,说话者的真正用意是:A:请你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B:你自己去查字典吧。

  3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习惯上被分为两大类,即规约性(conventional})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non- conventional })间接言语行为。

  3.1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指这样的一类施为性言语行为:它一向用以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已觉察不出这类言语行为在字面上的施为用意,因此可以说,,这类间接言语行为已经形成一种惯常使用的标准格式”口蹄。也就是说,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已被约定俗成地表达了的间接言语行为,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基本一致,听话人只要作一般性推导便可确定说话人的用意了。譬如:

    A)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B)Cau}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C)I’d rather you didn’t do it any more.

    D)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urn o} the light.

    E)Can you pass me the book?

    上述这些句子在实际交际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请求”。在日常交际中用疑问或陈述句表达“请求”这一用意是约定俗成的。人们一听到这样的话就知道是“请求”自己做某事,并能轻而易举解话语间接表达的意义,而很少造成交际失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用法是比较固定的,因此人们容易理解和掌握。

  3.2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比较,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更为复杂.和不确定。这是因为在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人们不是常常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比较固定的表达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致使语句字面上的意义与说话者的实际用意相差甚远,听话人要依靠语境或双方互知的背景信息来推导,才能明白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例如:

    (The bell is ringing.Students in Class A are talkingwhen the teacher comes in.)

      Teacher:There is much noise here.

      Students:Yes,there is,s}}.(still talking)

      Teacher:'W'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Students:All right,sir.(stop talking)

    在此例中,老师首先用一个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陈述句间接地表达“请求”学生安静下来,而学生并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所以老师只能再用一个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以便学生理解。可见,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程度要大,听话人必须作出’正确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如果缺乏足够的语境或背景信息,则不宜使用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4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掌握间接言语行为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普遍采用英语交际教学法,这种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取交际能力。换言之,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交际能力而言,语言学界一直在遵循着著名语言学家街mes的观点:交际能力是指语言学习者不仅掌握了该语言的组成规则,而且能灵活、得体地利用它造出和理解合乎特定交际语境的话语。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失误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主要是因为他们尚不懂得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英语中不同的句式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学生还不会使用英语中的各种句式间接、得体而又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其二,学生尚不能正确地识别英语中间接表达的意图,对英语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缺乏感性认识,还不懂得英语中间接交际的策略。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与使用英语间接性的语言,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教师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双重能力

    作为教师,除了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进行交际并熟知本国文化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必须了解掌握外国文化以及正确使用外语。这就要求外语教师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及使用外语的能力。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解释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思,还要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进行解释,并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模拟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在教学生使用间接的语言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一句话或一段话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只有善于辨别和领会话语的间接意图,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4.2让学生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学会使用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教学生一些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知识,让他们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其分类,使学生增加对英语言语行为的间接性这一语言现象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语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理解别人间接表达的意图。另外,英语中有大量的已被习惯地用以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句子,即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它们已成为某些间接言语行为的习惯表达句,语句的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之间的脱节程度较小,且它们的用法和意义较为固定。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熟记英语中不同类型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同时学生反复操练这些句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自如。

  4.3教授学生有关语境的知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功能却只有在合适的语境中才能完满地实现”。换言之,语境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往往用在这一场合可能是恰当的,而用在另一场合可能就不妥当。因此在交际时,交际双方不能缺少必要的双方都了解的语境,如果交际双方或一方缺乏语境知识,就很容易造成交际的失败。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语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特定的交际语境衬托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说话意图,并利用语境对对方的话语作出恰当的推断,真正理解对方的意图,顺利地进行交际。

  4.4注重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

    .“交际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制约着语言的使用,这就是语言的文化因素”。学生在交际中不能正确理解英语间接言语行为常常导致交际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了解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操汉、英两种语言的人的、思辨和推理模式不同而导致的”。中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往往受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如下面这个对话:

        A:Oh,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

       B:No,no,not at all,You are joking.

  一对A有礼貌的赞赏话,B却用一句带有典型汉文化特征(自贬)的话来应答,显然是一种语用失误。B应遵循英语文化习惯,用“Thank you"回答便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并注重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总之,虽然间接言语行为是个复杂的语言现象,但它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对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恰当、得体地交际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加强整体效应探析06-01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05-02

物权法应确认间接占有制度06-04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05-09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分析05-02

婚姻效力探析06-04

我国物权法中不应规定间接占有制度05-31

浅谈山寨的法律探析08-02

浅析日本交通08-09

浅析艺术的本质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