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邹开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比较分析
4月下旬,浙江省举办2010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研训班,笔者应邀前往讲学,了解到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验研究与推进工作近年来大踏步前进,福建省原先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浙江省已超过本省。
一、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得晚跑得快”,已超前我省
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步比我省慢,但目前发展很好,不仅在课程、教师、教材三大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而且已开始进入课程区域推进有效实施阶段。
一是在课程建设方面。浙江省2004年颁布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2006年颁布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009年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规范,使全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入了深层次推进阶段。
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浙江省配备了专职教研员。省里有专职教研员,各市和县(市、区)或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或配备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兼职教研员。全省部分中小学已组建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并配备专职教师。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结合组成,学校每15个班配备一位专任教师。如温州实验中学有十多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
三是在教材建设方面。省里统编学生手册类指导用书,如浙江省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浙江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等师生用书,由出版社出版,为全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浙江省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职称系列,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职称评审时对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给予适当倾斜。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以及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目前浙江各大市都评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高级职称教师,今年至少有三位综合实践活动特级教师待省厅评审。浙江省制定了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相关政策,所有学科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相应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浙江省还制订了督导评估细则及标准。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督导评估细则及标准,每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范围,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复评以及市县高中学校评估依据。这些政策为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五是在教学教研方面。浙江省每学年举行一次全省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按初中、高中分别举行。浙江省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已组织了三届。浙江省还举办全省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比,促进全省有序推进。如浙江省2009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比活动,全省网络直播,影响很大。小学、初中、高中研讨培训会议已常态化,今年4月下旬已举办了第三期义务教育段骨干教师研讨培训班。浙江省还于去年11月成立全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通过各级教学研究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推进课程建设。
二、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得早跑得慢”,滞后于浙江
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与推进工作曾经走在全国前列。2002年12月,福州市鼓楼区作为我省第一个区域推进实验区启动,为福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2004年4月福建省率先在全国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观点,这是我省研究对此门课程建设的重大贡献,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肯定;2004年9月福州市台江区在全国最早落实“常态化”实施策略,制定了“台江区关于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是我省第一个常态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2005年7月,南平市启动县乡村三级实验实施计划,取得良好成效,为我省各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2003年10月,我省承办教育部小学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表明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得到教育部认可。之后,我省承办两次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5年全国教育学科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中期工作会议暨研讨会在福州鼓楼区举行,鼓楼区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影响。2006年5月,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届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副司长出席会议,这次会议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观点列为大会主题,福建经验得到全国代表认可。
2005年之后,我省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开展教学展示评比活动。2005年10月,我省举办首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推进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进程。二是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2005-2009年,全省举办三次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2008年举办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2009年启动农村中学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班。2010年省教育厅启动百名名师和千名学科带头人“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给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2名名师、60名带头人的培训计划。我省还积极组织讲师团送教下乡,一批名师脱颖而出。开展视频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了一大批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水平。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概论》网络课程,开辟了师资培训远程教育新模式。三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总结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典型实施模式——永定二中整合实施和南安翔云农村中学实施模式,多次在全国和全省介绍推广。四是重视教材建设。编写出版学生指导性手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手册》。五是在职称评审中予以倾斜。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职称实现了零的突破,我省已评选三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在我省已走过近九个年头,有的地区和学校已进入常态实施阶段。目前福州、龙岩、三明、南平、泉州等地区实施推进得较好。但我省与浙江比较,整体上还局限在课题研究推进层面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典型案例不少,普遍实施、常态化规范化实施不多;小学热情高涨,中学热度不高;城市轰轰烈烈,农村冷冷清清;领导重视的地区、学校有声有色,领导不重视的地区、学校无动于衷;综合实践活动只进课表,没进课程;仅仅停留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中开设,停留在公开课和观摩课层面上,离课程设置初衷相距甚远。据调查,90%以上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进了课表,但76%的学校停留在公开课和观摩课层面,从近年来对参加省级培训的各类校长培训班调查情况看,80%以上校长不太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先天不足——缺乏基本的课程实施条件。教育部没有正式颁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福建省没有制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方案,省里颁发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但可操作性较差。所以,此门亮点课程基本沦为一门随意实施的校本课程。
第二,后天营养不良——缺乏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省里没有专职教研员,没有建立起各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队伍,缺乏可持续发展引力;我省没有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大家都要教,结果大家都不教,大家都是指导老师,又都不是指导老师。没有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如设置职称系列、教学工作量核定等不明朗,也还没有制定课程的管理、组织、实施、保障等可操作性强的细则,课程难以得到学校老师支持,更难以成为常态课程。后天营养不良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
三、推进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议
1、应尽快制订可操作性强的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修订完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确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方案中必须明确规定确保课程常态实施、具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相关政策。这是我省众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呼声。
2、建立两支队伍,确保教师落实。省和设区市必须有专职教研员,引领全省和设区市有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各县市区必须有专职教研员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教研员。当前当务之急是培训教研员,并要培训城区骨干教师。我省目前重视培训农村教师很好,但如果无城区学校的带领,难以形成城乡学校互相学习推动共同实施的局面。这方面浙江、黑龙江省的经验可供借鉴。黑龙江省建立省地县三级教研队伍,教研室配备高中、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各地市教研室或进修学校均有专职教研员。设置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职称系列,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队伍,仅哈尔滨市南岗区就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136人,兼职教师520人,进修学校专职教研员2人。教师队伍落实,课程落实就有了基本保障。
3、开发共性课程资源,确保教材落实。应开发与编辑区域性统一的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共性资源,如学生用指导手册和教师用指导用书。目前省教育厅公布的教材目录中有两种教材,据调查利用率较低,适用性也差。建议改用学生手册和教师指导用书。在此基础上组织、指导教师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区域性或学校课程资源库。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如果没有基本的共性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沦为校本课程,而如果没有大量的个性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没有特色、没有生命力。(本文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5期)
【邹开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比较分析】相关文章:
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机制03-15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06-15
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效果的研究02-28
浅谈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02-28
高职《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11-19
综合创新训练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1-25
艺术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2-06
分析三次教学《东南西北》的比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