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学会给文章润色
官岭小学 林品硕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尽管老师绞尽脑汁耐心引导,但是许多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还是怕写作文。”遂想到自己班上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枯瘦,泛泛而谈、空洞无物,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句话,没有什么生气。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猛然想起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于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孔子亦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再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还是学生语言训练较少,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传授知识、经验的媒介,一篇好的文章必须依靠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给文章润色,学点儿技巧也是应该的。
一、乐用修饰语,使文章呈现“形象美”
小学生作文,语言干巴,少了活气,没有灵气,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这就需要给文章“添油加醋”,加点佐料,巧妙的用些修饰语。如,一个小学生这样写:“妹妹笑了”,不妨改成“妹妹咯咯地笑了”这样就让人读出声音。如写,“同伴们添了一些火柴,那火苗就旺了起来”不妨改作“同伴们添了一些火柴,那红红的火苗哧哧地窜起来了”。这样写就有颜色、有声音,虽仅几字之差,就大有改观。这种具象描写,能引起读者想象,给人以形象美。
二、引用古诗文名句,使文章呈现“古典美”。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现在学生到小学毕业需熟记一百多篇古诗文,这些古诗文意境优美,含蓄、隽永,如能恰当地应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去,定会使文章韵味十足,给人以美感。如学生在写春天的柳树时写到:柳树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从枝干上冒出来,给原先光秃秃的枝干添了一卷青色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再如一同学写自己妈妈丢掉工作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却坚持用打工挣来的钱替自己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他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从而使整篇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三、多用四字格,使文章呈现“和谐美”。
古人写文章爱用四六文,是因为它们具有匀称、和谐的节奏和韵律,读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今人写作也有人乐于用“四字格”,如<<桂林山水>>中,“这里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里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再如,有位同学写秋天去秋游“秋风送爽,天高云淡,我们在老师的带动下,快快乐乐地向郊外出发,一路欢歌,一路笑语。”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自然要比“秋天的早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这样平铺直叙的语言要有味得多。
四、巧用叠字反复,使文章呈现“韵律美”
记得李清照那首《声声慢》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成功的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成为千古绝唱。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只要运用的恰当都会收到多样的艺术效果。叠字反复,如同一首乐曲中不断变化的旋律和音符,用了可以给人或舒缓或紧张或回环往复的感受。如:在一个炎炎的盛夏之夜,月亮悄悄地升上树梢,月光淡淡地洒在小小的院落里,一把竹椅上躺着一个小小的我,旁边满头银发的奶奶,手里握着一把圆圆的蒲扇对我轻轻的摇。”读后你会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轻柔、舒缓、柔美的境界中去。再如,“一会儿一辆车疾驰而过,一会儿,又一辆,又一辆,又一辆。。。。。。”给人有种急促紧张的韵律美,这比“车子一辆接一辆地驰过”更吸引人。
五、妙用谚语歇后语使文章呈现“朴素美”。
谚语、歇后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播,集体创造和加工提炼出来的`,通俗易懂又真切感人,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如一同学写自己第一次上台演讲时的心情:就要轮到我出场了,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再如一同学在描写春天时这样写道: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做好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它告诉我们:一年的希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这种语言,显然比直接描述要有感情色彩,充满生活情趣。
六、善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绚烂美”。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装扮,何愁它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饰方法。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描绘月下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的袅娜的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颗颗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了拟人,比喻,写出荷花的柔软妩媚;“袅娜”“羞涩”写出了荷花的含苞待放的忸怩姿态。这两词把荷花写活了,可谓形神兼备物性人情统一。“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纤尘不染,使人情不自禁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总之,经过多次比喻,拟人,生动地描述出了荷花的特别之美。既然修辞有如此奇效,它能使我们的文章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从而惹人喜欢,故我们的文章中要多运用修辞。而要使修辞的运用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掌握修辞及其作用,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小学阶段,学生对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句式掌握不少,因此,可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一些修辞,来增加文采。如一个同学描写杏树:我见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可真高啊!白云似乎从它头顶飘过;它可真壮啊!我们好几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围住它;它可真美啊!枝叶茂盛,一片片叶子仿佛是一把把小扇子,又仿佛一群群蝴蝶在飞舞。。。。。。”这段话中,小作者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写出了银杏的“高,壮,美”的特点,语句优美、生动。
文辞讲究绚烂,并非纯技巧的搬弄。小学生练习写作,需要掌握运用一些语言技巧,但并不是向技巧顶礼膜拜,刻意追求。归根结底,技巧的运用离不开学生思想情感的轨道,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语音积累。如果小学生能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语言积累,加强对生活的感悟,再加上教师语言技巧的指导,使语言文辞绚烂,富于个性,使文章具有立体感,那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
【提高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相关文章:
8.考研复试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