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之概念分析

时间:2024-10-20 18:38:32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卦象之概念分析

卦象之概念

何谓八卦?何谓六十四卦?何谓卦?何谓卦象?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多少能人贤士都在试图破译这些诱人的“谜”。
德国杰出数学家莱布尼茨(G.W.Leibriz)发现六十四卦符号竟然与二进制原理完全吻合;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发现太极图(“阴阳符号”)竟是量子力学互补性原理、并协原理的形象说明,并最终选定太极图作为他的族徽图案;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Needdham)终生选择中国科技史为研究事业,对易经符号用于炼丹术倾注极大兴趣;
美国当代物理学家卡普拉(F.Capra)认为卦象符号具有通过变化产生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现代物理中的S矩阵理论最为接近……
在中国,各种“破译”的“谜底”也随即纷至沓来——
  卦是男女生殖器的符示;
  卦是太阳、月亮的象征;
  卦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遗传密码;
  六十四卦蕴含二进制之理,是电子计算机之母;
  八卦排列规律就是化学元素周期律;
  八卦可以预测太阳系第十颗行星……
每种“破译”一出,就有轰动一时的新闻效应,或称之为“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或称之为“终于解开中国文化史的千古之谜”。  但所有这些“破译”、“发现”,都不过是冰山一角,尚未能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1.1 
《周易》符号体系由八卦、六十四卦组成。而卦的基本组成因素是“”。,《周易》最基本的符号,卦的最小构成单位,《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六,共 384分阳、阴。阳符号为“-”,阴符号为“――”。《系辞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卦的制作不是依据某一事、某一物,而是通过对天地、鸟兽、人物即宇宙万物的综合观测,然后概括、抽象、简化而来的。“”的直接起源当与龟甲卜兆裂纹有关,兆纹虽有多种形状,但总体上说线条较直,一般没有曲线,从兆线的断连情况看,也只有断或连两种,易卦作者受此启发而发明阴阳。从先秦古籍如《周礼》、《左传》、《国语》等记载看卦符号早在夏商或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近来随着出土文物的陆续发现,证明阴阳卦至迟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据悉上海博物馆从海外购置的战国楚简上的《易经》卦符号还是彩色的。
的图象是仿效天下万物变化运动而创造的,《周易•系辞下》说:“也者,效天下动者也”,“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周易•系辞上》说:“者言乎变者也。”三国虞翻注:“动,发也,谓三才为六画,则发挥刚柔而生也。”唐孔颖达疏:“每卦六,皆仿效天下之物而发动也”,“言者,效此物之变动也。”
总之,的本质特征在于“效”和“动”。与卦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卦是物之体,是物之用。自动态角度观察,重在反映阴阳之动,反映物之变,物之化;卦自静态的角度观察,重在反映阴阳之物,反映物之象,物之形。

1.2  卦:八卦、六十四卦
从人类认识过程的演变中可以发现,人类思维总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八卦、六十四卦是高度抽象的产物。其本源离不开对天地、宇宙万物的观察、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删繁就简,以至于极,于是“—”“— —”符号诞生,八卦、六十四卦也随之构成。从现有材料看,占卜龟兆当是其最初的运用,只是其具体演进过程还没有更多的文物材料以供研究,以致成了千古之迷。
一)、卦,即“易卦”,是《易》的符号体系,由阳、阴组成。
易卦分为八卦、六十四卦两种。八卦由三根组成,六十四卦由六根组成。《周礼》称八卦为经卦,六十四卦为别卦。就《周易》经文而言,只有六十四卦,没有八卦。《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30卦,下篇 34卦。
《说文解字》:“卦,所以筮也,从卜,圭声。”
《周易正义》孔颖达引《易纬•乾坤凿度》说:“卦者,卦也。言悬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周易•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近代有人认为:卦为土圭,即以泥筑成的土堆,作测日影之用。长一尺五寸,立八尺之表以致日影;画其影而测之,以定方向、地位、时间。因而主张卦画是根据土圭测影而来。
 卦在《易经》中主要用于占卜,后用以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成为描述宇宙万物的模式符号。
二)、八卦
八卦源于八种记号。或契之於木,或纠结而束之於绳,盖为纪时之符号,以纪八种时节。其语源似如下:
    乾(  ):干也。冬至,至阳,进人干旱之季。
    震(  ):从辰。辰、电古音通,震即雷/电。春初始雷。古农谚:三月三,龙抬头。
    巽(  ):嘘也,嘘气也,来风。四季来风,曰季风。
    坎(  ):读为沆,地水涌出曰沆。又沆水即洪水。
    离(  ):读为燎,燥火自生曰燎。秋也。
    艮(  ):读为岗,山岗。又音转通岳,山岳。
    兑(  ):读为泽(古音铎)。水淹皆曰泽(湖,海,沼泽)
    坤(  ):川也。川,水也。夏至,至阴,雨季。
以八卦记序八季节及相关的自然物候,此似为渔猎时代产生八卦之起源。
八卦之名为何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而不直接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因为八卦卦符象征性极广、极强,所以只有用象征性广、概括力强、包容量大、而且字形较为复杂的词才能满足卦象的需要。
《六艺论》说:“易者,阴阳之象,天地之所变化,政教之所由生。自人皇(即燧人氏)初起,历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羲始作十言之教——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伏羲、圣人作卦的目的在垂教百姓,通神明,类万物。所以不采用天、地……这种字形简单、含义浅近的名称,而选用“乾、坤”这种概括性强、包容量大、象征性广的名称。
三)、六十四卦
古人把六十四卦卦象编成顺口溜: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天雷无妄(  ),天泽履(  ),天水讼(  ),天火同人(  )。
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水山蹇(  ),水风井(  ),水天需(  ),水地比(  )。
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畜(  ),山泽损(  ),山水蒙(  ),山地剥(  ),山雷颐(  ),山风蛊(  )。
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雷火丰(  ),雷天大壮(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  )。
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风地观(  ),风水涣(  ),风泽中孚(  ),风山渐(  )。
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火泽睽(  ),火雷噬嗑(  ),火地晋(  ),火天大有(  )。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地风升(  ),地山谦(  ),地火明夷(  ),地水师(  )。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泽火革(  ),泽天(  ),泽风大过(  ),泽雷随(  )。
六十四卦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为了记忆,古人编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六十四卦卦序如下图所示:
 
京房八宫卦图
?
1.3  象
“象”字,原为动物象之象形,大篆为 ,字义如《说文》所言,“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象”字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则假借或转注为象征、现象、形象,如《系辞下》所言,“象也者,像也”。正是与像字同义的象,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词语,在中国传统思维和文化中,显示出它具有深邃的本原性内涵与广大的整体性内涵。
象——是《周易》重要构成因素,也是易学的重要范畴。“象”甚至是“易”的代名词。《周易•系辞》说:“易者,象也。”《周易》中的象,是指卦象。卦象取法自然之象。对于《周易》中卦象的划分,古代有不同的意见:有分为实象、假象两种的;有分为本画象、实取诸物之象和取象明义三种的;也有分为七种的,如:八卦之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易传》中作为篇名的“象”是指《象传》,从上下经来看,它分为《象》上、《象》下两篇,从释一卦来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小象。大象是释卦象,小象是释象。
近人蒋伯潜在《十三经概论•周易概论》中将《周易》之“象”分为:
(1)现象:“一切事物之自然人为的静态或动态,凡为人目;省视之对象者,皆现象。”如《周易》“天垂象”、“在天成象”、“仰则观象于天”、“见乃谓之象”,皆指“现象”而言。
(2)意象:主体离开具体事物后在脑中留下的形象,又分记忆意象(即“印象”)和创见意象(即“想象”)。“印象、想象、皆意象”。
(3)法象:“凡所取法之现象或意象,皆谓之法象。”一说,可见而无定形者,谓之象;可见而有定形者,谓之法。
张其成认为“象”在《周易》主要有名词和动词两种意思。
第一,作名词讲,“象”有卦象、象、物象、意象等意思。
(1)卦象  卦象,指《周易》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形象以及卦象所表示的万事万物之象。卦象是最重要的易象,“卦象”往往等同于“易象”。
“卦象”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指“卦符”、“卦画”、“卦形”。也就是说“卦象”就是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二指八卦、六十四卦符号所象征的万事万物之象。八卦、六十四卦是古代圣人根据物象创造的,纷乱的物象经过简约化、规范化而成为卦形,卦形作为一种抽象符号,可以比拟、类推万事万物。
《周易•系辞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象是通过“卦”而表示的,由“设卦”到“观象”到“系辞”为圣人作《易》的三个阶段,卦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卦”含有“象”,可以“尽情伪”。
卦象是《周易》及易学认知万事万物的中介。《周易》卦辞凡拟之以物时,一般地说,初之辞皆取象于下,上之辞皆取象于上,中之辞皆取象于中。
卦象同易理是密不可分的,“易者,象也”,这个“象”具体地说就是指卦象。卦象的产生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卦象比拟又可以使认识从一般到个别,因象明理,启发类比,诱发人们的想象力。但如拘泥于象,又会限制思维,撮末而碍理。
清代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将卦象分为七种:八卦之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
(2)象  与“卦象”相对应的是“象”。“象”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符”、“画”,二是指所象征的事物。作为符号的“象”由性与位共同组成。性只有两种,即阳“——”和阴“――”,所以象征的事物只有两类:阳象阳,象天,象君,象君子,象大人,象父,象男人,象奇数,象刚,象健,象动,象一切阳性事物;阴象阴,象地,象臣,象民,象小人,象母,象女人,象偶数,象柔,象软,象静,象一切阴性事物。
位指三卦中的初位、中位、上位,六卦中的初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上位。性与位合成象。
《周易•象辞传》分象“大象”与“小象”,其中“大象”即指“卦象”,“小象”即指“象”。
(3)物象  物象指有形可见的、具体的事物之象以及虽无形可见但可以感受的事物之象。《周易•系辞传》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可“见”之“象”与有“形”之“器”,都称为“象”。这个意义的“象”相当于现象。如果从“物象”的虚实意义上说,又可分为有形之“实”的物象与无形之“虚”的物象。
有形之实象为有形体的、实在的物象,如天、地、日、月、水、火、山、泽等。无形之虚象指无形体、非实在但却可以感受的现象,如风、气等。
物象既是卦创造的来源,又是卦象征的对象。因此有时“象”又指卦象所象征的万事万物之象。
(4)意象  意象是从物象中经过人为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具有感性形象的符号或概念。这种符号或概念具有特定意义:“意”是“象”所蕴涵的意义,“象”是“意”所外现的符概念。“象”的特征是直观性、形象性。“意象”不仅是直形象的“象”,而且是蕴涵着特定意义的“意”。因此“意”是对“物象”的升华,“物象”是“意象”的基础。
《周易》的卦符号是典型的意象,可以说卦象、象本质上就是“意象”。它虽然是从物象中提炼而来,又比拟、象征万事万物之象,但它本身不是物象,而是从物象中提升而来的意象。此外,易学的“阴阳”、“五行”等概念也是意象,它们均超出了“物象”的具体、实在的形象,而具有特定的、抽象的意义。
意象思维是《周易》和易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所谓意象思维,是指运用带有直观、感性、形象的符号或概念,通过象征、类比推理认识和把握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周易》和易学即通过卦符号以及“阴阳”、“太极”、“五行”等文字概念,象征、比拟宇宙万事万物,从而把握客观世界,因此可以说,易学思维就是意象思维。
第二,作动词讲,“象”通“像”,为象征、取象。《周易》用卦符号象征、模拟自然变化和人事吉凶。这也就是动词意义上的“法象”(取法万象)。《周易•系辞传》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唐孔颖达解释:“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像于天下。”(《周易正义》)“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就是“法像”。清初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说:“法皆其法,象皆其象,故曰大也。”
“法象”作为动词,应写成“法像”,即取法外象。《周易•系辞传》:“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北宋张载《正蒙•太和》:“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矣。”王夫之:“示人以可见者,此而已矣。”《周易》中,“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劫以象闰”,“象也者,像此者也”,这些文字中的“象”即是“法象”的意思。“法象”可充盈天地之间,取法最大之象是天地。

《周易》的“象”,实是一个复合的符号系统。它包含数、象、辞三个子系统,其功能是互体互动的。其中“象”居其中,作用最为重要。《周易》就是以“象”为核心,将数、象、辞、占联结为一个整体,因数而定象,观象以系辞,据象而定占和观吉凶。可见,“象”是一个多功能的中和体。易象经漫长的占卜历史演化,其基本形态已是经过多次归纳整饰过的,它虽不完全脱离具象的特性,却又舍去了一般具象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很大的统摄力,再不能等同原始人那种唯象,以象为工具的思维。易象不再是具象的符号,也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它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具有高度象征比拟意义的图式符号。它以--(阴)—(阳)二为基本元素,以数的奇偶排列组合来演成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从而形成不断递升的表意功能,既拟天地自然之象,又喻人文事象,揽天地宇宙、万物人生于易象结构中。易象的这种结构,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阴阳二分和系统结构思想,形成其特有象征类比和直觉感悟的思维方式。易象,具有非常丰富的意味,也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成了一个空套子,成了宇宙代数学,具有了无所包又无所不包的特质和非常广泛的指涉意义。也正是基于此,易象成为先秦哲学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和中心,由此引发出种种关系到“象”的阐释的理论学说,从而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和范畴概念的演化生成。 因此,深入研究《周易》“卦象”美学思想无疑可以对明晰中国古代美学体系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卦象之概念分析】相关文章:

函数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03-29

康德的综合和分析概念03-26

分析性概念的严格定义与哲学考察03-18

护士胜任特征的概念和成分分析03-19

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认知过程分析03-29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谱分析03-07

法律权威性的概念和来源分析01-01

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03-18

基于材料结构概念的强度准则问题分析论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