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学作品的美的探讨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次看书是过了一篇。过后再回来慢慢阅读才可以领略到其中的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摘要:语文教学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其中,读是吸收、接纳和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的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吟诵 文学作品
当今语文教学存在年级越高,诵读越少的现象。在小学课堂,诵读声此起彼伏;而在中学课堂,偶见诵读。其实,语文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程,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中有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其中,读是吸收、接纳的基础。无吸收的基础,就没有准确、规范的口头表达,更没有词情并茂的写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日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正确地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不教之教”的最高境界。
一、反复体会,感悟美韵
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思考子自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句子的理解要靠读,引发感情的共鸣要靠读,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要靠读。如水入口,冷暖自知,语感要靠读,读而生情,读而审美,读而品味。
1.读出不同的个性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布局精巧,细腻隽永,这是一种美,美得忧郁,美得清新,美得素淡,美得柔和;“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是一种美,美得纤细,美得温柔,美出了女子的柔情蜜意。
2.读出不同的布局
记叙文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前因后果、人物的言行起伏,都有各自的层次美;说明文条理清晰,告之内容明白晓畅,学生自然能领悟其内容平实、重点突出之妙处;议论文的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学生能从中体会其内涵美。
开宗明义,悦目宁神是一种美;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是一种美;小桥流水,平铺直叙是一种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一种美;篇章布局,各显魅力是一种美;巧设悬念,张弛相宜是一种美;各种文体,各得其妙是一种美。不读从何知之,不品怎知其美?
3.读出浓厚的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都是一种荡气回肠之美。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愤,以及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都是一种悲壮美。
悲壮、婉约、崇高、细腻、跌宕等感情,通过读,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爱其所爱,怜其所怜,从而净化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若不是通过对美文的细心品味,反复推敲,那美感从何而来?
二、比较鉴赏,各领风骚
比较阅读,方能读出“疑”。有了“疑”,才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体会出美文的精华。
1.推敲词句,悟出作者用语之精辟
如《故乡》中写道:“我到家门口时,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八岁的侄儿宏儿。”一“迎”一“飞”,看似平淡,随手拈来,却各显其妙。“迎”字体现出年迈的母亲想见儿子的急切之情,从中透露出慈祥的母爱;“飞”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八岁侄儿的活泼可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三次提到乘船,“苏子泛舟游于赤壁下”“纵一苇之所如”“相与枕藉乎舟中”,分别运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泛”“纵”“枕藉”三个词描绘了不同的动作形象,表达出作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程度的快乐心情。
2.比较性阅读,领会风格的迥异美
如同样是写“景”:在《故乡》中,鲁迅冷静、深邃地用简笔、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冷清、萧条的故乡风景,把我们带入一个凄冷的氛围;在《春》中,我们看的是朱自清浓墨铺染的热烈而清丽、灿烂而蓬勃、欣欣向荣的春天。可见,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表现各有千秋。只有慢慢品味,才能知晓各自的风韵和内涵美。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自如地应付扩展美文的阅读范围。品尝到比较阅读的优势之后,学生自然会乐此不疲。读美、审美、悟美,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提升品位,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了诵读的种种好处:“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了解文章、领会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黄仲苏认为:“诵就字义言,则为读之而有音节者……”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位名家的理解,笔者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轻诵读的目前状况,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诵读的语文学习策略。正如方智范分析的那样:“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策略,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反复吟诵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学生吟诵文学作品,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参考文献:
[1]任运昌.新课改善程中的古诗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Z3).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学作品的美的探讨】相关文章:
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03-19
美的本质探讨03-18
浅析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02-28
浅析文学作品中孙权的用人艺术03-06
文学教学中的文本审美探讨03-12
探讨对收入确认中的有关问题11-17
油气储运中问题与对策探讨03-06
探讨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