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选修课思考

时间:2020-11-04 09:45:34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选修课思考

  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选修课是汉语言类专业的基础公共课程,是融汇了审美、人文等多方面,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性质认识不清、设置定位与目标偏颇、开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及缺乏理论研究等现状,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开设调研与学生选课指导等方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选修课; 课程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

  一、绪论

  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并同时致力于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因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开设时间之长,汉语言文学选修课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分为汉语言文字和文学两个主要方面,是高职高专院校里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而在当下,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因其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等诸多弊病,而使得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丧失其魅力,并且难以发挥这门课程的最大教育价值。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给予重视的同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革新。

  二、汉语言文学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哪些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以下提出的问题是基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入手,加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部分主要从课程目标认识不清、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课程设置与地域性、课程评价与提高教学水平等着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提出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对策。为了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设置与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对于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程的客观认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1)课程目标认识不清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被认为是一门难以理解学透但又非常重要的学科,究其原因,就与高职高专院校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对于专业文化课程的定位有着密切联系。首先是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的是学校和老师的单方面强制灌输的学习模式,因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过多地把重心侧重于教学的社会政治本位上,从而造成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模糊、抑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厚文化魅力的展现。由此可见,当务之急是通过明确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定位,以使学生获得技能知识的提升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这一举措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汉语言文学课程首先给予明确的定位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2)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是,无论是汉语言文学课程还是其他别的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内容革新已急不可待,首先就是要注入实践性强的课程,以改变原先课程的陈旧繁重的倾向。高职高专院校和老师应该认识到只有将课程设置贴近社会和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课程来掌握到真正实用的社会技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在注重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入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改变老师单方面强制灌输的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许多大学生将汉语言文学的选修课视为干巴巴毫无营养的鸡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高专院校过多地强调学历和考试,就汉语言文学这门课来说,设置了过多纷繁复杂毫无目标的学科,造成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程较之其他专业的课程来说缺乏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各个选修课之前无法整合起来,课程内容浅显缺乏长性。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各地学生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只是为了赚学分、凑课时数的目的是无法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因此,为了改变选修课程单一这一现状,以及选修课程的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这一现状,应该改变侧重点,将重心放到课程设置上。课程革新应该从课程的均衡性和合理性出发,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水平。

  (4)课程设置与地域性

  基于我国幅员辽阔的基础上,各个地区的不同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由于根据自身城市的不同特色来制定符合当地特色和文化的课程,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显示出因地域不同而展现的不同文化魅力,而且还能满足我国各地区的不同城市对于该地区的人才需求。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因地制宜对于教学上的重要性。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课程设置是不仅不能培养出个性发展的人才的,而且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所影响。课程革新不能不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课程革新应在以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而灵活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适应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需求。

  (5)课程评价与提高教学水平

  在中考高考这两门影响了巨大的考试,出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分数以及学历。因此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恶循环中,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仅停留于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上,我们应该更多地把视线聚焦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因此应该改变高职高专院校老师对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也应该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提出建议和看法。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作用下,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质量。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课程评价这一环节,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生的客观评价发现教学中和课程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文化课程中的弊病,还有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汉语言文学选修课建设探索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学院对于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结构缺乏内合理性、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等诸多弊病,如何就出现的问题做出革新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难题。

  (1)全方面多层次的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着新面貌新方向,我国的各类高等院校都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和教学目标方面不断做出调整。对于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改革,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课程内容设置或是课程评价单方面,而应该用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革新的问题,而且全局性的.革新应该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和培养更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这两个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着深厚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而且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循循善诱地带领学生学习积累文学鉴赏能力,这就体现出时代中对于课程革新的“三维目标”。在课程革新方面,应该以“三维目标”为前进目标,重视“三维目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改革的重要性。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和培养更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教师两个方面出发,展现出“三维目标”的活力,为高职高专汉语言文学革新做出努力。

  (2)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高专院校里的所有课程都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做的准备。所有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才能做出课程的创造性革新。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高职高专学院应该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文化课程基础上,融入适合学生社会发展的实践性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融合,改变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无竞争力的境况。

  (3)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课程的革新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应该只是停留于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上。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给予重视,学生也应该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提出建议和看法。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作用下,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陈旧的师生馆和教学观,师生角色的转换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质量,构建新型的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四)对于汉语言教师专业文化素养的要求导师之于学生扮演的是一个“启蒙先生”的角色,这就要求这位“启蒙先生”自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素养。这时教师不仅要担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纵深面的挖掘,既要革新课程内容,还要言传身教地把学术专业知识传达给学生。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不应该只有书本知识,还应该在书本知识之外给学生传达更多的文化知识,还要是一名紧跟社会大方向做出革新的复合型的新时代老师。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课程作为一门蕴含深厚中国文化历史的学科,其表现出的各种弊病都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针对各类问题,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三维目标”的全方位的革新、加入实践性课程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文化素养等方面来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视为“鸡肋”这一事实。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程作为汉语言类专业的基础公共课程,是融汇了审美、人文等多方面,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的革新已急不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

  [2]王玲玲,沙登阁.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成功(教育版),2012

  [3]曾丽华.加强文学类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梁娟.对开设文学选修课的浅见.现代语文,2010(6)

  [5]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

【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选修课思考】相关文章:

1.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建设思考论文

2.浅谈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3.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论文

4.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思考

5.大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探析

6.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思考

7.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考

8.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