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论文关健词:全面发展 人 唯物史观
论文摘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一贯理想。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以目的;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墓础;而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践方式的探讨使这一理想更具现实性。
作为革命家和理论家的统一‘马克思在试图解释世界的同时。更为重视改造世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对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未来杜会理想的重要内容。
理想愈味着对现实的不满。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产生了人的崎形、异化以及才能的压抑等一系列消极后果,全面发展的理想正是针对着片面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后果提出来的。
前资本主义的众多思想家们也曾谈到完美和谐的人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类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并不具有的紧迫性。
人类进人资本主义杜会,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人的发展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表现在人类的大多数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这种进步同时又有着巨大的缺陷,导致了人的异化以及其它消极后果。从人文主义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家们都对资本主义由分工引起的片面发展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德国古典的创始人康德赞美了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席勒寄希望于的自由活动,他认为审美自由活动才是摆脱不合理社会对人的种种限制的唯一途径。黑格尔认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空想者包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有关于人全面、整体发展的思想,欧文并且进行了杜会试验。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的一贯理想。马克思在少年时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职业选择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这可说是马克思最早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值得注惫的是。他把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共产党宜言》中的一句话,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可以看到这两处有多大的相似。此后,尽管马克思本人在世界观方面发生过根本性的变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想。
为什么要全面发展呢?根据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马克思要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反对把人仅仅作为手段,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而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这一整体由诸多要素、部分构成,然而,这些构成部分缺乏自身的独立意义,没有自身的独立价值,只能为人这个整体服务。只有服务于人这一整体,才是真正的以人为目的.因此,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人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人的根本。其次,怎样才能体现以人为目的?实际上,以人为目的可以表达为以下三个层次的具体目的,〔一)服务于人的生存和享受需要。当然,也可以说.人有发展的需要,但这种情况可以归于〔二),人的本质的充分展现和自我实现。以及(三),自身的完美、完善,这里的完善、完美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个人自身的和谐。显然,片面发展不能展现人的全部本质;同样,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在片面发展中不是日益自由,反而增加了对机器、对资本家的依赖性,使人更加受到限制,成为机器的附属品,这种发展只能是一种异化的发展,必然是不利于生存享受需要的满足的;另外。片面发展表现为畸形发展,不仅使个人本身呈现不和谐的状态,也必然导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但理论也必须根据实践作出调整。世界观和历史观转变之前的马克思,也试图从理论上证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在《学—哲学手稿》中他是从人性的异化与复归来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的,然而,这种论证方式在理论上是唯心的:在现实面前是苍白的,无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因而必然被唯物史观所代替。因此:如果说世界观转变之前的马克思是带着人本主义痕迹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话,那么已确立唯物史砚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就决不再仅是出于薯良的层望,而是有着科学根据的实践目标。
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理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相对于其他理论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因而使得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成为可能。
首先,唯物史观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一致性,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人的片面发展曾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而有些理论家在反对片面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求排斥社会大生产,主张退回到自然纯朴状态或小生产方式中去。马克思则认为:人的发展是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发展的要求。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而职能的不断变换:劳动者不再固定于某种职业,就必然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要求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竹。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不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反而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
其次,唯物史观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为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了光明俞景。由于阶级和私有制被消灭:社会关系变得合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摇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再次,唯物史观科学的解决了人与的关系间题,从而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方式,并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曾有一种“万能论”,如法国思想家爱尔维修的’‘环境决定人”的观点,认为环境和软育可以决定人,改变人。的确,教育和环境可能对人有很大的影响:然而,马克思指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井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最后。唯物史观把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结合起来。强烈的现实感使得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了物质利益在现实中的作用,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状况下,脱离阶级利益的社会理想是软弱无力的;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而在《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恰有这样的缺陷,固然资本家也处于异化之中,而正如马克思所看到的,工人在异化之中感受到的是痛苦,而资本家感受到的则是满足。恩格斯在谈到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曾经指出:“例如本书特别是在末尾,很强调这样一个论点: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有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如果联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这也就是说,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强调阶级利益,而太多的谈论全体人类的全面发展反而容易混淆阶级立场,从而对无产阶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造成损害。
理想的实现需要人们的自觉实践,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应理解为一种完美状态,更应理解为一种运动,实标上,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种不断趋于全面的活动过程。在马克思对的批判中也包含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
首先,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由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只有以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其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再次,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人的生产活动正是展现人的本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方式,人的生产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生产力之外无事可为,实际上,生产力也必须受制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也受制于上层,我们的任务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消灭私有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存在阶级对立与阶级压迫和剥削,因而使得无产者被剥夺了全面发展的可能与自由,根本不具备用于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自由时间,而私有制除了是这种状况的原因外,更使人们精神上出现病态,‘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至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来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尽管私有制本身也把占有的这一切直接实现仅仅看作生活手段,而它们作为手段为之服务的那种生活是私有制的生活—劳动和资本化,”。
再次,以人为目的,自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资
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固然有其生产力方面的原因,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造成的资本家把工人视为生产力,因而不关心工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重要原因。生产力是客观的力量,有其自身规律,虽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却不服从于人的主观意志,因而,如何在既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乃是人们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只有自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弥补生产力水平的缺陷,尽可能使人走向全面发展。
最后,丰富人的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针对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人从事多种职业活动,从而具备多种能力的思想,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描渔,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特定生产力水平下,分工方式难以有较大程度改进,人们也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弥补分工造成的缺憾,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多种职业活动无疑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方法。
今天,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尤其是人的活动的多样性问题、有些人开始提出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比喻,只是在意图说明人可以自由的从事多种多样的活动,因此马克思的这一言论在现时代仍然适用。但这样做或许正如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中所说的那样、给予了他太多的荣誉,也是太多的羞辱。马克思从来是一个感极强的人,他强调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性,决不会把自己排除在外,马克思有历史局限性,但今天的缺点在当时可能恰恰就是优点、那就是他的现实性。每一时代的人都是目的,因此,每一时代的价值观念都有其意义,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全面发展的规定。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获得其历史性。因此,历史局限性与其说是全面发展的侄桔,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必然内容。他的伟大,在于他总是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力求理想的实现,而不去静待‘客观条件”或静待“客观规律”发挥作用。唯物史观从来都是与人的活动、实践紧密联系的。马克思所主张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或实践方式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再适用,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仍然是有价值的。
【浅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相关文章: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奠基论文04-11
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05-03
浅论思想考古:学术方法的整合与创新05-04
浅论弗洛姆科技伦理思想初探05-11
浅论老子行政管理思想(通用11篇)05-13
[马克思恩格斯]人·存在·价值06-02
浅论欧05-28
浅论广告创意05-28
浅论形式美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