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滞后、内容单一
从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已建成的平台中,大部分也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为主。很多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相关检查,并且在网站维护方面的投入也不足。主题网站的内容往往相对单一和乏味,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一是国家相关政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三是校内二级学院相关新闻报道;四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内容。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关注。此外,有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主题网站和二级学院的网站打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旗号,但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黏着性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存在简单化倾向,形式上的宣传大于实质上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不高、访问量上不去。有的拥有上万名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日访问量还不足百人次,而且访问者中的多数也只是为了查阅相关资料,平时很少有人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与此相反,不少学生聚集在“人人网”等商业网站的社交网“小圈子”,学校教育引导难以跟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微信、博客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手机、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网上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主导权的紧迫现状,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既掌握网络技术又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分别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而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从而影响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建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
1.加强内容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网络建设,内容为王。高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必须要将唱响主旋律和增强吸引力结合起来,从三方面加强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一是唱响主旋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高校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增强吸引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项目,主动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通过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三是加强示范性,着力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搭建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
2.加强阵地建设,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加入易班网,并以此为阵地,建立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2]。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做好高校网络建设管理工作,关键在人。高校应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三支队伍建设,整合学校机构和资源,加强专职队伍建设。网络建设队伍,既要设专岗专人负责网络内容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校园网站编审,又要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监管队伍,要坚持专兼结合原则,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网上不良信息。网络评论队伍,要注重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推动形成校园网络文化相关专业师生先进典型人物、知名公众人物等参与网络评论的机制和办法。
(二)用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无论是思想理论引导,还是网络舆论引导,谁的话语吸引力强、可信度高、影响力大,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人心。
1.把创新机制作为坚强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队伍建设,统筹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二是创新组织机构,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专门队伍,将网络管理机构实体化;三是创新激励评价机制,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同时支持网络建设和管理队伍中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或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
2.把引导舆情作为重要目标。网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高校要从组织、机制、内容、协作等四个方面加强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组织上搭建宣传联动平台,建设校园网站联盟,汇集校园网及二级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研发资源,搭建全校各级校园网络平台,共同传播网络正能量,协作应对网络负面舆论;机制上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制订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形成院校之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动反应的舆情工作模式;内容上明确舆论引导对象,结合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校园交互社区、网络即时通信特别是网络群组的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回应网上关切;协作上主动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工信部门、公安部门及互联网接入企业、网络信息服务企业的沟通联系,制订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预案,综合利用传统、网络媒体,统筹协调网上、网下工作,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合力。
(三)管好网,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导权
1.把强化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安全、可控的校园网络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师生网络动态,形成覆盖全面,及时准确、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二是遵守国家互联网管理有关规定,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网络接入管理;三是严格落实“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守好校园网络阵地。
2.把加强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网络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充分的工作保障,网络建设和管理很容易陷入多头管理甚至无人员、无经费的困局。对此,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机构人员,充实工作队伍。高校应建立由学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牵头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会同学生工作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抓好组织实施;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3.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应着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推进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进社会实践,网络法制教育进制度、进学生管理规定,增强大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决同各种不良习气作斗争。要倡导科学的网络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尊重、诚信、友爱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要把大学精神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社会关怀能力,做到网络环境建设中有思想、网络信息管理中有文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