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我国推进了互联网时代,当今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融入了互联网技术。笔者针对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互联网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路径加以阐述,旨在促进高校人才教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挑战;改革
1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是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以计算机、移动终端为依托,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存在,而这种虚拟的存在方式却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与心理。首先,互联网具有交互性,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与他人沟通。其次,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搜集到有益处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及丰富自身的学习形式。互联网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互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双面性,在积极意义的背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性与辨证的分析。首先,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虽然可以让教师、学生在网站上搜集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但是也因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导致互联网中的信息繁杂,各种有益的、无益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在互联网中。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正是出于向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尚不完善,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难度。其次,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还体现在互联网的无序性、匿名性方面,互联网可以隐匿个人隐私,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不会被不想知道的人知道,不受到社会行为规范的控制与舆论的限制,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养成不好的言行习惯。此外,虚拟性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虚拟网络带给大学生以短暂的精神满足,让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舒缓压力、释放心情,因此让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3.1利用互联网搭建智能化教学平台
云计算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构建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在该智能化教育平台中存在各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视频、资料等。在该平台中运用云技术构建云环境,有助于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智能化思政教育平台中的访问速度,其该智能化教育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高,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再受到课堂与学校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处教育与学习。首先,智能化学习的平台的.实施,体现在课前与课后两个环节中,课前学生要做复习,课后主要是对课堂内容总结与复习。但是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完全凭借学生的自主性,而真正能够自主预习且预习质量高的学生少的可怜。课后复习教师往往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缺乏及时性,且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课后预习情况了解,工作量大,课堂教育信息反馈不及时,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化教育平台中的运用,有效的弥补了以往课前、课后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率,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在该平台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该平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运用,提升了课堂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展开,避免了教师盲目性课堂教学的弊端,同时也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
3.2建设移动互联网络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互联网络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别为:(1)网上教学资源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各类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音像资料、教学案例、参考书籍、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各种相关信息资料等。(2)教学系统维护模块。主要负责整个移动互联网教学系统的维护工作。(3)教学管理模块。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互联网教学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根据教学环节的流程,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包括学生管理、在线交流(ICQ)、在线讨论、教学测评等。
3.3创新理论课教学新方法
创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应借鉴“慕课”平台及“微课程”的教学技术,以“微课程”为基本教学单元,聚焦某一问题,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点,明确了思政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有助于优化内容、把握尺度。教师将思政理论课中的重难点梳理处理,在思政理论课堂中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在逐步探究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点,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程”实现问题链接,调整知识结构。第三点,围绕“微课程”实行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第四点是“微课程”的教学评介。由于有了“微课程”,原来的授课教师很可能从课程主讲“降”为辅导、答疑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会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学。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争取认识互联网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思政教育教学中,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壮国桢.体系重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63-66.
[2]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74.
[3]林青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0-32.
[4]郑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8):186-187.
[5]程丽丽.“互联网+教育”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新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4):32-33.
[6]娄银梅.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
[7]陈善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的进路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07):169-170.
[8]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陈艳芬.教育与职业,2017(0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