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美学思想论文

时间:2024-08-31 19:21:58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美学思想论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美学思想人格美差异美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美学思想论文

  论文摘要:在教育方面,美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把课程科学美、教师人格美、学生的心灵美和差异美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通过两种教育理念的交流、借鉴、融合,达到“双赢”的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种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与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有所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价值认识方面的接受,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某种理想和信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政治倾向性。而关于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有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论述,这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学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一、课程科学美的弘扬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都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美。教师要仔细研究、深刻把握,通过精练、确切、清晰的语言,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做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真正完整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美。

  1 学科知识的系统美

  教学内容分模块、单元(专题)、课、框、目等,层次分明。各模块自成一体却又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微观层面,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夯实基础,以每一课,甚至每一节作为一个中心点来掌握知识要领。在宏观层面,要在综合分析的指导下,探寻每一模块的主线,以该主线来贯穿模块知识,提纲挈领,由点到块,由块至面,以点带面,以面引点,最终在更高的水平上通盘把握学科知识。当然要做到此,除学生自身勤奋努力以外,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和知识结构体系,并提供便捷的学习记忆法以供参考。

  2 学科之间的和谐美

  新课程学科各有指向性,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毫无联系。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本身不是难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在教学理念上的导向性与倾向性。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加以适当阐析,不但体现出教师自身学识的广度,而且能让学生打破学科间的条条框框,减缓偏科情绪,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科相长。

  3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

  科学的内容要求科学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科技的作用,拓展教育教学的时空,利用网络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感官充分促进大脑的认知、体会和记忆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或记忆制作成电子书或VCD的教学素材,在MP3中倾听知识录音,在学习班的QQ群里留言提问等多样形式,促使自己在更大更广的时空中更好地学习成长。

  二、教师人格美的坚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渐消磨了斗志和激情,语言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化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艺术创作中人物形象要典型化,但不要廉价的“理想化”,要保持典型形象的个性,而不能磨掉棱角,四平八稳。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艺术和鲜明的人物性格,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向,并塑造出具有人格魅力的典型形象。

  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品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味,改革社会的精神。由于专业学科的特点,教师既要抓住时政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洞悉民生百态;既是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者和捍卫者,也是社会时尚生活的传播者和见证者;既坚持原则性,又讲究灵活性,其本身更应该是美的化身。教师的人格美集中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教学不单单只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是引导思考、启发智慧。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公开课上,那种自编自导自演的近乎“理想化”的启发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但不能体现教师本身知识的渊博、灵动的智慧,而且还严重伤害了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个人自私心理的高度浓缩,完全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美。

  当然,教师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三原则,要放下心态,以平常心,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言、忠其道”,这才是教师人格美的最佳境界。

  三、学生心灵美的塑造

  “黑格尔曾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业、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压力。对于心理“综合征”,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管齐下,共同“会诊”。作为学校教育这一环节,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资源上有不少关于心灵美的优秀素材,如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的义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素材为思想政治教学培育学生健康心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条式的理论说教,要结合典型案例,以小见大,运用恰当的语言,晓之以理,理清利弊,动之以情,引起共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在于育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教育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各种条件,善于发挥有利条件,积极应对不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前进的动力,把困难当磨炼,把挑战当考验,排除万难,胜不骄败不馁;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胸怀大志,淡泊名利,逐渐积淀成自己的人生格言警句,领悟到“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们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

  四、学生差异美的接受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接受学生的差异美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美的判断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状态、社会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学生对美的最初界定各不相同。在保证课程内容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精神,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搭建学生有效参与的平台,拓宽他们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体会、见解。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实现思想认识整齐划一的传统思维,肯定积极有益的思想,因势利导,走出思维误区。统一规范是一种美,个性差异更是美。没有差异美,美就不成为美了。

  第二,对美的选择的差异。人的审美意识是历史的、发展的、相对的,在实践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是日益提高丰富的。在美学领域寻求最后的终极的绝对的真理是荒谬的,同样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另类”美时,要有包容心,不要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殊不知多年以后,你所崇尚的美也成了“差异美”。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全面了解学生真善美的需要,根据它们的层次与水平,同教学目标相适应,找出合理差距,寻求共性美与差异美最佳的结合点。

  课程科学美、教师人格美、学生的心灵美和差异美,这四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美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辐射发展,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需要。美学思想的渐进发展,必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7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美学思想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论文07-27

播音主持中传播美学表达浅谈论文10-10

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论文(精选9篇)07-12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适应性教学设计07-20

思想政治中的人力资源论文10-16

浅谈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论文07-24

浅谈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论文07-02

浅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推荐研究性教学07-08

情境式教学思想政治论文07-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