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时间:2024-05-15 17:02:02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摘要]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批判精神
  
  一、引 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而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所以有人把康德哲学比作西方哲学史上的 “蓄水池”。在德国,第一次使用批判一词的人是康德。康德所说的批判不是形容词意义上的批判,而是名词意义上的批判,他通常把批判和先验作为等同意义上的名词来使用。康德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既超越于唯理论又超越于经验论的新的哲学概念,这就是所谓的批判哲学,如何使康德哲学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有益成分,使之在人类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体现出应有的文化精神价值,这是研究哲学的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影响
  
  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的康德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被称为批判哲学,是因为他推翻了18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国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发动一场资产阶级的哲学革命,创立德国古典哲学。人们通常将康德的思想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他提出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打击17、18 世纪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为近代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虽然他的思想中包含一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成分,但是总体看来,康德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依然囿于莱布尼茨—伏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从1781年起10年间,康德先后发表了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分别阐述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说和美学观点,构成所谓“真”、 “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由此康德哲学进入 “批判时期”,康德对后来哲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他在“批判时期”所阐发的哲学思想。
  康德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莱布尼茨—伏尔夫 “形而上学”体系,称这个体系根本就是独断论,同时康德也反对休谟的“温和的怀疑论”。康德为了批判的需要,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现象”和“自在之物”。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的感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的“现象”。很显然康德哲学既想要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同时又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倾向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康德说:“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象,那么我们就也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在康德哲学中,感觉不反映对象,现象不表现本质,主体和客体之间、本质和现象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总体上来看,康德哲学围绕着“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关系,在他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的基础上,论证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尽管康德哲学自始至终都带着调和折衷的特征,但是他对莱布尼茨 —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的批判的历史影响是巨大的。康德之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走上两条道路:在唯心主义道路上,表现为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相继发展康德批判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唯物主义道路上,费尔巴哈批判康德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形成了自己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以“人”为基础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由此,德国古典哲学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终于结出两大硕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康德哲学的“批判”和批判的应有之义
  
  康德是第一位给自己的哲学挂上“批判”招牌的哲学家,他赋予“批判”以新的理解和作用,认为 “批判,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经过充分研究和证明的整个方案,以至一切办法,别的途径和办法是不行的”,他把自己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呼吁用“人类理性”去批判一切,但是康德同时也预见到“批判”道路的艰难。在对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展开批判时,康德充满自信;在《纯粹理性批判》中 “批判”仅仅“是为了判断一个原则或一个事实的价值而进行的检查”。康德辛苦工作的结果,虽然终结了旧的“形而上学”,沉重打击了神学和宗教。但是,他却从一个片面走到了另一个片面,即从“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走向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康德开辟批判的道路却又处处有所保留,使得他的哲学体系充满矛盾与无奈,最终不得不滑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那么批判究竟该如何展开呢? 我们说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以及费尔巴哈对康德和黑格尔的批判中所用的“批判”,就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只是由于这些哲学家们的阶级局限性和主观认识能力的欠缺,他们的批判和否定往往带有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批判应当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因此正确的批判态度是全面地分析与综合的态度,是反对任何“宗派主义”的态度,是辩证的态度,正如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的:“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责任编辑:应届毕业生论文网

    四、康德哲学的全面变革与哲学理念的创新
  
  (一)康德哲学的全面变革
  康德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转折点,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破旧立新”,把对旧哲学的批判改造与对新哲学理念的创新发展统一起来。首先,康德在理性能力的分析基础上,对传统的独断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通过对理性能力范围、界限和有效性的揭示,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与形而上学区分开来,在康德看来,实践理性对于理论理性、形而上学对于科学认知具有优先地位。其次,康德在理论理性部分,虽然坚持理性主义知识本质论原则,认为是时空和知性范畴的先天形式赋予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但他同时承认受物质体刺激而产生的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和质料。在他看来,没有经验质料内容的理论形式是空的,而没有理论形式的经验内容则是盲的。最后,确立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分,并力图在实践理性优先性基础上,以判断力的“目的性”理论来统一两者。尽管这在康德那里并未真正实现,但康德由此建立起一种先验理念本体论、先验形式主义伦理学、先验主义实践哲学以及理性主义宗教哲学和先验美学理论,从而转换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恢复西方希腊哲学的实践哲学传统,提出力图摆脱科学主义控制的能够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新观念和新路向。
  
  (二)康德哲学理念的创新
  正因为康德哲学所具有的这种全面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给西方现代哲学发展奠定强大的理论基础和不竭的思想源泉,可以说西方哲学的发展就是从康德走向现代的。康德以理性能力有限性的分析将科学与形而上学区分开来,把科学认知局限于经验现象范围内,视科学知识为一种关于有限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事物的本质性知识等这一方面的思想就直接影响到了现代科学主义思潮。康德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他根本上是以此将人们引向一个不同于科学性质的形而上学领域,是要从实践理性上来确认作为理念存在的本体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建立起理论上的本体论、价值论、道德观才能为解释世界、社会、人生问题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也才会使人的生存、行为、意义获得理论上的依据和保证,人格的伟大与尊严也才能油然而生。实际上,这也是必然的,只要是一个有思维的人,只要他还活着,他就会有“终极关怀”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在现代人本主义看来,形而上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它还存在于人们的生存方式之中,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的生存方式就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的体现,因此,与其说康德是近代哲学的批判者和终结者,不如说他是现代哲学发展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五、哲学需要批判的精神
  
  综观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任何学说、思想及观点的提出,无不是建立在对前人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当前我们要坚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扬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上,也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上。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反复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凡是涉及到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时,就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批判。然而,这个 “批判”却往往用的是“批评”的含义,即“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尽管西方哲学思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西方哲学思想也的确包含一些很先进的、很科学的观点。而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凸现的当代,东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趋于统一,即归根到底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坚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批判地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责任编辑:应届毕业生论文网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相关文章:

关于若干哲学、逻辑观点的批判03-21

试析作为文化批判的技术批判—马克思技术观的文化哲学解析03-18

康德哲学判断力批判二律背反思想及其解决03-07

论康德对辩证法的批判与黑格尔对康德的歪曲03-21

论析阶级斗争与文化批判-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向度03-07

划界与批判03-18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03-08

ABC—STORM 哲学宇宙模型和宇宙哲学03-05

论批判的终结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