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以音乐本体丰富情感体验音色、节奏、旋律是构成音乐主体的三大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1.立色。音色是实现音乐与情感沟通的纽带,赐予音符生命,以声音为载体表现出来,音色的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例如,清脆、优美的音色让人们心情愉悦;长笛、小提琴嘹亮、高亢的音色让人们情绪激昂;长号、大提琴的音色让人们体会到一种低沉、灰暗的厚重之感,等等。我国诸多民族乐器,就可较好地表达民族情感,古筝、琵琶、二胡等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
2.节奏。音符进行过程中的长与短、强与弱,就是节奏。节奏是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主要途径。节奏的类型多种多样,如较长的节奏产生稳重、悠长之感;短促的节奏产生欢快之感:
3.旋律。旋律作为音乐情感的主要传达要素,可更好地激发人们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旋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旋律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平稳的旋律具有优美感;跳跃的旋律具有欢快感。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起初为管乐与长笛的纯净之美,通过小提琴表现了一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随后,融入大提琴浑厚的音色,与小提琴照相呼应,体现了梁祝二人的心心相印,在副歌部分,使用小提琴与乐队交替演奏,表现出场景的活跃感;最后,以小提琴甜美的音色表示祝英台,而大提琴深沉的音色则表示梁山伯,缓慢的节奏,体现了依依d~JtJ的情感。
二、以声音魅力引发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感染力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教师时而高亢、时而甜美的歌声,是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途径。因此,“以声传情”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优美的声音具有极强感染力,是激发课堂情绪的催化剂。由于音乐教师的特殊地位,因此对发音、语素、语调等产生较高要求,需吐字清晰、正确发音,可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并通过演唱的力度、速度等体现出来。清脆、悦耳、清晰的声音,可以让学生感悟节奏美与音色美。丰富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陶醉在诗一般的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升音乐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课堂范唱。范唱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规范的范唱,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美的享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熟练、规范、传情的歌声感染学生,学生通过聆听、跟唱,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习欲望。
三、以兴趣爱好激发情感培育学生只有对学习的课程产生兴趣,才能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例如视唱、舞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情感体验过程。实际上,音乐课堂是一个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创造性的交融体系,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真正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激发艺术创作热情,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备艺术价值的课程,做到因势利导,将当前流行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平时隐藏的情感激发出来,不仅在一堂音乐课中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兴趣,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通过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将教学性与趣味性紧密相关,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地感受音乐认知与审美情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将学生自身的感受与音乐内容融为一体,在参与体验过程中,释放情感。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观察与理解融入到教学中,或者将时尚潮流音乐传递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例如鉴赏电影《泰坦尼克号》,既有优美的旋律,也配有生动感人的画面,让学生在听、看、思考过程中,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以情感教育为出发点,改变过去单纯传授音乐知识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与修养。
【中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