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评价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想象,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才有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观察能力就是指通过观察,全面深入准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这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兴趣;敏锐性;生物学观察
一、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
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直接体现在生物学课程的编订上。教材是对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保证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需要,突出了观察的地位,从而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积极创造观察条件,要尽量多用直观教具或带学生实地观察,各种实物材料和教具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到实地去观察,可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生物体各种现象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浓厚的直接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个条件,在课前对本章本节能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间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枯操的间题变得生动有趣。
三、观察能力的培养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教学三角关系中,学生是与教师、教材并列的一个“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平时对初一、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影响他们进行成功的生物学观察的因素主要有:
1、观察目的的不明确和兴趣的指向偏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
2、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细胞的显微结构甚至亚显微结构、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而且,有些实验需要观察者的精确和敏锐来弥补手段上的不足。
3、双基和观察方法上的障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观察方法是观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水绵和衣藻,学生必须具备细胞及其结构等有关知识,必须会使用显微镜,必须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
4、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调动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探索生物的奥秘》不仅是新教材“绪论”的标题,更是全书乃至每一堂生物课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实验观察为中心统领整个生物学教学,将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察重要性的认识。避免空洞说教,应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是利用生物学史进行教育;二是利用名言警句进行教育,如将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用大幅标语贴在生物实验室前壁上,将达尔文的“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一般人之上的”等等,让学生抄录在生物课本的扉页上或者记在日记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观察为教学先导,制定具体观察要求,量化观察结果。尽量采用探索式教学,先观察实物或模型、图解,再进行知识讲解。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观察要求和观察程序,并将观察内容具体化和题目化。
3、为了巩固课堂上的知识,还可以具体到模型,挂图等方法,让同学们在不同形式的相同部位观察到重要的内容;另外还可以进行野外实习,加强观察能力,例如,我们就曾到野外实习,采集标本,通过采集的各种标本进行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观察进行适当的指导,其中生物学中的观察方法主要有:顺序观察、对比观察、表象观察和摹像指示观察。针对不一样的同学,老师可以选用不同的知道方法,以便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生物学观察能力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诊断、激励和调节
在大多数人看来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及观察的方法步骤是否正确以及通过观察结果表现出来的观察的心理品质。其中观察的心理品质应包括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敏锐性、精确性和持久性。
全面性要求对事物整体与各部分相互关系及事物过程多因素全面观察;深刻性要求对事物的本质和隐蔽现象进行选择性观察;敏锐性是指对事物过程同时发生的多因子和稍纵即逝现象的迅速敏捷的观察;精确性就是要尽量减少观察的误差;持久性则指对持续较长时间事物过程的连续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讲解要运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判断和推理,更注重的注意学生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还要培养积极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几项心理品质是对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全面要求,但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观察内容,则应突出其中一至两项品质特性。例如,对生态系统的观察主要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则强调观察的持久性和敏锐性。当然,对观察心理品质只能通过其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即观察结果来考察。因为思维离不开观察能力,所以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深深的影响到所观察到的结果。另外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评价方法上如何更好地将观察结果与观察过程结合起来,排除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林萍.操作示意图对生物学实验技能形成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1996年07期
[2] 宋静瑶.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心理学讲座(二)[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2期
[3] 郭涤尘.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课例简析(一)[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4] 刘朏朏,高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写作训练教程(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相关文章:
1.能力素质自我评价
2.员工能力评价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