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评价失当解读及对策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方式及手段的运用。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评价乱象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课堂评价 个性 公正 表扬
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主要方式,是联系学生与文本的纽带。运用不当,贻害无穷。现在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失当的原因分析
(1)滥用表扬,导致学生心理饱和。表扬被更多地运用于教学评价,其优势是明显的,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大行表扬之道,一时间,课堂上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天才!”……教师成了表扬的廉价批发商,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概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错了也还来一个“安慰奖”。时间一长,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的表扬依然热情洋溢,而学生的反应却日趋冷漠淡然。这种现象令教师们很困惑、也很无奈:难道表扬也错了?在困惑中教师们忽略了这样几点:首先,长时间将一种评价手段运用于固定对象,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达到饱和状态;其二,过分夸张的表扬使学生感到教师言语的“言不由衷”,有时甚至只会博得轻轻一笑,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
(2)追求“标准”,压制学生个性发展。追求“标准答案”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中仍然比较常见。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总希望学生的活动能围绕自己的板书设计展开,游离于“标准”之外的其它答案常常容易被忽略,教师也不作任何形式的评价,而是继续寻求学生满意的回答。这种对学生活动不作任何评价的现象,实际上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否定――至少学生是这样认为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常有所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标准”之外的答案,常不乏思维的闪光点和睿智的火花。然而,由于教师缺乏发现和捕捉“美”的敏锐的触角,很多瞬间闪现的灵感被轻描淡写地消解了。在一次执教《愚公移山》的公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遗男”参加移山的表达作用。师问:小孩参加移山肯定是得到了大人的支持,那么他的母亲为什么会同意他去呢?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谁料一名学生却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他的母亲是为了让他在愚公那里混一口饭吃。”在这么多听课老师面前,这样的答案显然让这位老师有点不高兴了,极不自然地扬了扬手让学生坐了下去。很显然,这位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心目中预定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特发现。其实,这名学生的回答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很难说小孩的母亲本人就一定是支持移山的,而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想通过帮忙劳动去解决生活问题,倒是可以理解的。本想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赞许,谁知老师竟然满脸的不高兴,学生会因此感到茫然,不知如何表现才好。教师的'这种评价行为,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民主得不到体现,课堂气氛呆板而缺乏活力。
(3)评价不公,造成课堂两极分化。对“优生”的喜爱和对“差生”的歧视,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常常期望他们能有好的表现。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似乎都是有方向的,一旦他们有较好的表现,就会大加赞赏,即使表现欠佳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使这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课堂中他们往往更容易放松自己,更容易点燃思维的火花,课堂中他们成了教学活动真正的参与者和被积极肯定的对象。而“差生”由于长期受冷落,使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偶有表现的机会,也会因缺乏信心而放不开,自然难以得到鼓励和心理满足。这种挫折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更加不敢主动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教师也自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差生”成了不举手的一族和被遗忘的群体。
二、解决评价失当问题的策略
2.1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如一杆标尺,是衡量学生课堂表现的依据,不仅能够影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否定学生的回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视而不见,要么简要敷衍、勉强应付。其实,这样的评价是无法引导学生启真、求善的。宁鸿彬老师在执教《变色龙》一课时,针对一位学生给课文重新拟的题目“穷人与富人” 时,作了这样的评价:“你的意思是对的,但你拟的‘穷人与富人’容易让人误解。比如说有一个作文题是《穷人和富人》,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呢?你一定会认为让你写两个人,一个穷人,一个富人。你能不能稍微改动一下?”这样的评价客观、准确,既指出了学生思维方式的错误,又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真可谓一箭双雕。
教师还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学生独特的发现、与众不同的见解、富有创意的表达,进行及时的、富有个性的评价,使激情的火花能燃成熊熊的火焰,这样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在一片赞扬声中迷失自我。
2.2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
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显得空洞无物,表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不作具体分析评价,语言单调。“很好!”“不错!”“你真了不起!”究竟好在哪里,教师往往不作进一步说明。一般来说,评价应针对具体的对象和行为,不能泛泛展开,不能任何学生都是同一个词语、同一种语调。评价应具体,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师应进行归纳、提炼、升华,错在何处,教师应针对性指出,并提出订正建议,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钱梦龙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评价:(针对一名学生的朗读)“普通话标准,感情表达得也恰当。刚刚拿到课文就能读得这样有水平,真不容易,我就做不到。那么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学生指正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读。师评:“读得很有精神。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很有感情。”钱梦龙老师的评价针对了具体的对象——学生的朗读活动,评价内容具体——从语音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了点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归纳。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3进行具有“语言美”的评价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讲究艺术性,不仅能在语言的学习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能在情感上感染、启迪学生。因此,语文教师特别要注意对自己课堂用语的修炼。我认为语文课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实现正确的课堂导向,雅致――只有雅致才能进行语言艺术的熏陶,才能展现语文课堂的非凡魅力;生动――惟其生动才能使课堂生机勃勃、妙趣横生;机智――机智则是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必备品质。语文界中,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更是提倡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用诗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他的课堂评价精彩,而且充满了艺术的美,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进行语言的学习,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如余老师在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中有这样几处评价语:
“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
“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
“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
“是啊,挫折里面有经验有教训。那么,我们经历了挫折,然后路才能更平坦一些。谢谢同学们。其实呢,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感受,其实我觉得每一个的感受都应该是诗意的。痛苦的时候,要把我们的眼泪擦干,笑一笑,丢掉一切的烦恼。”
这一系列的诗化的评价语,实现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精神的共鸣,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语言审美情趣。
此外,由于课堂中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预测,使教师的评价语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生成的,怎样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精准的评价,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知识厚度和机敏的临场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尽情挥洒。
参考文献:
[1] 沈玲玲.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探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5).
[2] 李双飞.初中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初中语文课堂评价失当解读及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