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
国际货运是指从一个国家上海国际货运业务.400*630/7756.以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到另外国家,都伴随着国际贸易一般就是国际货运,但一般国际物流还包括快递,国际货运不包括国际间快递。国际货运一般就是集装箱运输,和空运,铁路运输。
摘要:目前国家通关改革政策、自由贸易区新模式下海关管理模式的变革、职业资格许可改革,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探析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专业特色;报关与国际货运
一、基本情况
1.1 专业概况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需要紧跟国际物流、跨进电商、国际货代行业发展步伐。该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掌握报关报检、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报检、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相关业务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为:(1)各外贸公司及有进出口权企业中从事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岗位的工作。(2)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报关行、国际船运公司从事国际货物海运代理、空运代理、商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等多种岗位的工作。(3)国际物流企业中从事报关、单证处理和相关的运输、货运代理等工作。
1.2 产业背景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逐渐从这两个关系密切的行业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它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别的行业不可替代的,被誉为是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同为服务性新兴行业,报关行业则是为需要报关的企业提供一个报关的便捷通道,其服务范围总体来说是为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及出入境手续,准确签单,避免信用证超期,造成经济损失。报关与货运代理属于国际贸易业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货运代理业务从业人员作为贸易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主体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珠三角地区报关与国际货代业随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较为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加大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了港口、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国际货代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物流支撑体系。广东省大部分交通运输企业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已建成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等四个公路主枢纽。民航机场布局合理,形成以新白云机场为枢纽,多个地方机场为辅助的民航运输格局。港航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码头向大型化、集装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的运输代理服务业占了八成多,国际货代业正成为物流重要增长亮点。
二、特色建设措施
2.1 扩大“行企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彰显规模效应,实现共赢
利用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探索实施“标准共建,过程共管,结果共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建立“课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与技能相结合,教学与学习情景相结合,实训与岗位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主导、任务引领、能力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1)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行校企共同制订“工学交替/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结合地方报关行业、国际货运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校企间的良性互动,并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技能证书等事务进行咨询和论证。
邀请行业协会专家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与成立了就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多轮调研论证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行企校”共同明确专业定位与核心技能课程,适时修订教学设计,同时动员行业协会中的报关企业和货代企业,在学生实训、实习、就业、竞赛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课证结合、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根据国家改革政策,与专家共同探讨自贸区新模式下的海关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报关行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紧密与考证结合。
(2)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通过与知名报关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课程标准的开发、特色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及教学模式设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引进企业课程资源和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引入了行业和企业认证,加强“双证”融通教学,通过“课证融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技能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深化改革,从而提高学生获证率和就业竞争力。
(3)基于“2+1”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现“过程共管、结果共鉴”。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报关、货代人才需求特点和个性化要求,灵活进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陆续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工作,制订完善的专业整体实训方案设计,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培养的课程方案、授课内容、考核标准等。专业学生在第五个学期由企业进行面试选拔后,到企业中的客服、商贸业务操作部、海运部、单据等岗位完成互联网商贸、国际海运、单据处理等业务工作的操作,从而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连接。每学年安排数十名学生参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并实现就业,通过订单培养毕业的学生能更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更快进入角色。
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展人才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企业全程接触,让学生深度接触企业文化、全面实施师徒短期带教,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严格执行过程管理机制,实行校企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鉴定与考核学生的职业表现和专业技能水平。
(4)基于“工学交替”思路,校企共同建设“五步进阶”成长性的教学平台。
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室和实训基地一体化”,重视学生的实训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五步进阶的教学平台:基本技能(课堂情境模拟)、专业技能(软件实训平台)、综合技能(校内工学交替或公司顶岗)、创新能力(大赛、思维风暴)、就业能力(校外实习和基地实训)。并将五步进阶设计方案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形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项目式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基本技能: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企业参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式教学方案设计等工作。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以企业提供的真实数据或案例为背景,结合校企共同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业务模拟操作。
第三阶段――综合技能:聘请企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校内实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让学生熟悉职场文化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形成系统化专业能力。
第四阶段――创新能力: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评委,组织学生的校内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时关注行业发展前景与动态。
第五阶段――就业能力:积极推行订单培养,组成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准就业”实习。
2.2 构建“虚实一体”的立体化创新人才实践新平台,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秉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在实训方案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标杆,确保实训方案体现“行业高标准”。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力求反映行业发展新方向,与时俱进更新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拔高学生的业务实操技能,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1)建立校内“高仿真”实训平台,形成“虚实结合”高度集成的实训体系。
采用校内“模拟实训”的方式,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企业运作实训环境。先后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水平先进的校内实训室和信息化虚拟实训系统,构建“虚实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实现校内技能学习与实践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接轨,解决商务管理类专业校外大规模集中生产性实训的实际难题。
构建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接入互联网并向学生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完成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练习、在线作业。借助于信息化的实训教学环境积极进行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环境完成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2)与优质企业共建“三位一体”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充分利用国际货代产业大发展的契机,积极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加强企业主体地位,有效实施学院内涵建设,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行、企、校”、“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专业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上岗即上手。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探析论文04-26
试析高职院校校园网组建与应用05-02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探析的论文06-05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03
试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斜学化05-29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探讨05-31
浅谈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06-04
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探索论文04-11
探析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建设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