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位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1、 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原指燃料耗竭、燃尽。1974年美国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在《职业心理学》杂志(professional psychology journal)阐明了职业倦怠的症状,将“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与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而最终导致的在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与弗登伯格同时研究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家还有马乐诗(C.Maslach)、 佩斯(A.Pines)、奎内思 (C.Cherniss) 及萨若森(S.B.Sarason)。关于职业倦怠的特征与形成原因,他们的主要研究思想是:①职业倦怠的临床观点。代表人是弗登伯格,他开始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不能确立自己的需要而紧张工作造成的,后来他指出是是由于个体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与方式,因而无法获得预期所得的美好而产生的疲乏或挫折状态。②职业倦怠的社会与心理学观点。此观点的代表人是马乐诗和佩斯。他们使用问卷及调查方法在不同行业中搜集了几千人的资料,确定了倦怠的3个主要特征: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感到耗尽、用完;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来访对象;缺乏个人成就感(lo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即觉得无效能和缺乏适应性。他们编制了“马乐诗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1981,1986),用来评估职业倦怠的3个特征症状。③职业倦怠的组织理论。代表人是奎内思。他及同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职业”方面,认为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和所得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分两类,一是个体处于过多的刺激情景,一是个体处于有限的刺激情景或缺乏挑战。④倦怠研究的社会与历史观点。代表人是耶鲁大学的萨若森。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映”。
“职业倦怠”一词被提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视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在各种助人职业的群体中,像教师就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高发群体之一。国外众多学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反应,一般经历情绪耗竭、性格解体和降低成就感三种行为反应,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因素、工作环境、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九十年代后,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过探讨,仅有少数描述性的.介绍,且主要停留在思辨的层面,缺乏实证性研究和深入剖析,因而突破性研究成果不多。
2、研究课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教育科学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等):
(1)研究课题的科学依据:
以弗登伯格、马乐诗、佩斯、奎内思和萨若森等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方面,除了马乐诗和佩斯提到的情绪耗竭、非人性化和缺乏个人成就感这三个维度外,新加入“社会角色转化困难”;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面,概括为个人因素(人格、压力应对方式、工作期望等)、组织因素(工作量、角色冲突、晋升机会和报酬体系等)、家庭因素(家庭负担、家庭和谐度和家庭结构等)和社会因素(群体关系、社会支持系统等)。其中,家庭因素是本次研究中新确实的因素。
(2)研究意义:
理论价值:总结比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目前小学教师的心理职业倦怠水平、成因,为我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充实关于教师心理健康保健的理论内容;
应用价值: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保健提供有可操作的保健措施,促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并为其他领域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
创新价值:①设计出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师心理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调查问卷”。②对影响教师心理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归类,并探讨出各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③提出关于预防、干预小学教师心理职业倦怠的管理对策,促进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措施。④把量化研究的问卷调查法与质的研究的观察、深度访谈法结合起来,探讨教育科研方法的整合。
3、论文的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1)论文的结构框架
论文的正文分六个部分:
A、绪论。课题的提出及意义、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B、重要概念的界定。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与测量维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C、调查的过程与结果。研究方法与程序:包括方法与手段、被试、研究实施程序(编制问卷、发放问卷与整理材料;结果与分析。
D、观察与访谈的过程与结果。确实研究的内容与对象、进入现场、搜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形成研究结果和评价研究结果。
E、结论。对比、分析并综合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所形成的结果,从横向和纵向去探讨、归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F、管理策略。以研究结论为出发点,探索应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管理策略。
(2)要突破的难点
A、编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调查问卷。
B、对研究材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纳,研究成果的综合与表述。
4、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03年 3月到 7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准备开题报告;
2003年 7月到 8月:1、开题
2、设计调查问卷
3、设计观察与访谈内容、对象
2003年 9月到10月:1、试测
2、修改调查问卷
2003年11月到12月:1、实际调查
2、实际观察、访谈
3、数据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004年 1月到 5月:完成初稿
2004年 6月到 9月:修改初稿
2004年10月到11月:定稿并打印
5、原单位对本课题研究可提供的条件:
A、时间条件:原单位允许脱产在校撰写论文时,学校负责安排教师接替我的工件,保证给予充裕的研究时间。
B、学术氛围条件:学校注重学术创新,支持年轻教师求实、严谨、创新。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