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习作是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体现,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过高的习作要求、封闭式的教学,脱离实际的命题,批改时的求全责备等原因,使得学生十分害怕习作,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了畏惧、厌倦、失望等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的习作陷入尴尬状态。
虽然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做了许多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缓慢,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处在无序、无法的状态中。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存在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难心理。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应付心理。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
4、依赖心理。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
5、对抗心理。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
6、厌倦心理。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
7、失望心理。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 小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限制,写作时,没有合适的材料,无从下笔。从而打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繁重。师生们为了应付考试,整天都围绕着课文、试题忙得不亦乐乎。学生整天被繁重的作业所困,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组织校外活动。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我们今天的习作教学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变得“为教学而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就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情况:
1、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
教师没有把习作看作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教师不重视去调查学情,而重视去猜测去年考了某某类的题型,今年会考哪一类的,习作教学目中无人。教师让写的题目是学生不想写的,题目太难,无从下笔:要求太高,难以达到。在调查中,有80%的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而是以单元习作训练题为主。
2、教师过度地将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
在我校,由于教师年龄结构不同的现象。一些年纪大一点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对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一直沿习那种传统的古老的“我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的方法强加于学生;一些教师还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优秀习作选上,一上习作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作了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表达。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写—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
3、教师对学生实际认知的“狭隘”理解。
命题式习作的“题目+要求”的格局,使学生习作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图,弄清要求,然后再:“代胜任立言”,诸多束缚,放胆不得,犹如带脚镣跳舞,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老师不把小学生的习作当作习作,搞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加压加量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学生思来想去不敢动笔,习作成了苦差事;教师不给学生以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
4、教师写作评价的“一刀切”。
教师训练的主流拘泥于记叙文,单一的训练形式很难调动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不少教师放不开胆子激励学生爱说、多说、大胆说、说自己的话。训练中或在一句话上“精雕细琢”,动不动以“请说完整”、“请说连贯”要求学生,学生真是“未出师时心先死”,哪里还敢开口?或让学生鹦鹉学舌,词非己出,毫无个性可言;习作教学中缺少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对习作修改的评价;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不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评价成败得失,而是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学生习作改得一片狼籍,或如一位鲜血粼粼的伤者,“惨不忍睹”,凡此种种,使习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教师如此捆绑式教学,学生如何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何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极力创新?
(二)学生的情况:
1、学生的习作中表现的问题。
(1)对习作的畏惧、厌恶心理。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习作的学生,约52%,且有随年级增高之势。
(2)对习作的懒惰、依赖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于习作的全过程。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11%,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7%,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没想的占34%,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7%。
(3)感情淡漠,没有真情实感。不少学生习作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例如高年级学生写升旗仪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简单经过,却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和观看时的感受和想象,似乎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并未掀起小作者心中的波澜。还有一些习作,初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旦细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是抄来的。仅六年级从报刊上抄来应付的占57.2%;再如某校五年级一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一半以上学生写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习作、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习作、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习作,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4)考试应付,奉命习作。一名习作能力很强的六年级学生却以一篇被评为“优秀”的习作应付了同一年级中的三次考试,其原因是“要保证不丢分,保住名次”。学生中为老师而习作的被动心态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分数的价值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学生心中占有更高的地位。这部分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从而把自己沦为分数的奴隶。习作成了强制性训练,自然就是“奉命”勉强而为之作了。这样看来,高考习作答卷中那些为数不少的考生为了感动阅卷老师,不惜让自己亲人先得“绝症”或“死亡”的假习作就不足为奇了。
2、学生习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1)过多限制导致学生习作无自信、苦于书面表达,更谈不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了。
在农村,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教师题目的单一限制,“写一个难忘的人”或“写一件难忘的事”写出的文章大多雷同甚至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内容。
(2)课外阅读量少,平时语言材料积累匮乏。
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人手一本的《小学生导刊》被束之高阁,甚至连《新补充读本》也无暇顾及。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而,学生写出的习作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
(3)不能根据习作内容的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习作大多一篇习作只有一个自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半是不管什么习作,都死定分为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者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句把文章连贯起来。另外,许多学生的习作,记事纯粹记事,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一律没写,都是“流水帐式”的。
(4)不能修改习作中明显病句,不会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因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习作,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用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怕写习作,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题提出的意义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今后在写作上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需要慎重对待。为了改变现今作文现状,切实提高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使学生不再怕作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运用学到的写作知识综合地表现出来。因此,我校提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研究目标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开展的一些列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自觉的习作意识。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授写作技巧,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研究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能力、督促学生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主要是读、写能力,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各人的个性潜能、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无限相信兴趣的力量,让我们竭尽所能,努力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扭转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等现象,就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实现教师习作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习作个性化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让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因此我将研究问题确定为:促进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策略,发展教师对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指导。因此,我计划从以下方面研究、改善习作起步阶段的困惑。
研究内容:
㈠明确要求、不拔高。作文训练自然有习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尤其是中年级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句句具体清通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
㈡积累素材,有话说。为了避免虚假作文的现象、避免抄袭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捕捉生活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节:观察生活习作;先实践后习作;抓住时机习作;创设情景习作。哪些事值得学生去细心品味?哪些事又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情。第二,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们。第三,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第四,能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
㈢写出真味,能讲出。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自我成长,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充分体现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本意。这样,学生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写独特感悟。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才能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
㈣学会修改,能讲清。很多学生写完作文就交给老师等待结果,自己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依赖了教师。他们不明白好作文往往是修改出来的,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出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培养互评互改的能力,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同时,修改的过程也是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㈤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巩固发展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行动满足于反馈,会使学习的动机愿望得到强化,使兴趣转化为动机,或直接加强动机”。
可见反馈对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习作的批改要越快越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正面的反馈,以激励为主,因人而异,注重闪光点。这样可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断地巩固发展自己写作的兴趣。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克服学生习作心理障碍。
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
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同时,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 小学生生知识面窄。那么就要解决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要摆脱没有合适的材料,无从下笔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要解决应试教育教学法,不能整天都围绕着课文、试题忙。让学生整天做大量的作业,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学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实验法:教师研究出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学生作文教学实际中,用实践检验真理。
2、 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技法,习作练习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以便更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作文教学理论,小学生习作心理探究,特别是作文教学技法指导的相关论述、
观点、研究成果等,提高课题组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4、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修正实验方案,总结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研究思路:
了解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形式;制定研究计划;进行个案研究。
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⑵行动研究法:积极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教学机制。
⑶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⑷经验总结法: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㈠准备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8月)
1、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2、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
㈡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9月)
1、研究学情及下学期的课文篇目,确定课文这个范本能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需要怎样的写作上的相关知识,制定周记写作计划,查找所需资料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并付诸实践。
3、及时记录实践体会,进行思考修改、提炼总结。
㈢总结成果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和呈现,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优秀作品汇编,成果上报,交流。
八、通过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效果、成果
1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提高教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形成1或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八、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选题论证,资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订,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4、制定课题研究相关计划及实施细则
(二)、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评估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课题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汇编
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4、课堂教学展示汇报
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及确定研究对象。
⑵初步试验阶段:完成试验任务、做好记录。
⑶调整改进阶段:总结实施状况、成效、不足,调整试验方案。
⑷二次试验阶段:有针对性地完成本阶段目标及总目标,撰写论文。
⑸总结提升阶段:完成结题报告及工作报告。
实施步骤
我将分三个阶段,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手段进行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3月)
1、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月)
(1)举办理论培训武装实验教师。
(2)开展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习惯、习作效率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3)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申报结题。
(3)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1、撰写研究论文获研究成果报告。
2、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学生习作。
3、学生、教师专项作品汇编。
4、提交调查报告。
5、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1、提交调查报告、研究成果报告。
2、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学生习作。
3、学生、教师专项作品汇编。
4、完成教师随笔、反思记录集。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
一、遵循三结合,确立学科特色项目
一结合:在学校总的办学特色框架内
20xx年,红苗小学确立“教育生活化”办学特色,现已被评为2A级特色学校。因此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要以生活化为核心,特色项目的选择要在学校教育生活化特色框架内。
二结合:学校自身资源优势
全区有不少学校,已在学科特色项目上走在前列。如鲸园小学将写字作为全校的办学特色展示窗口。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也是其中的思考。
三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语文训练项目丰富多彩,有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落实到个体,应培养的能力有听、说、读、写、思。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每一项技能都不可缺少。但哪项技能是学生未来生活中用得最广的一项呢?那就是写。写清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写真话,写出真情实感是要诣。
综合以上考虑,我校确立语文特色项目为生活作文序列化训练。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学科特色项目纳入课题管理
1.针对课标,找差距
课标指出:小学生习作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其中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为此,我们多次召集各年段的语文老师进行座谈,针对课标,找差距。
2.明确问题,找归因
与课标的差距,就是我们的问题。主要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小学生的作文叙述内容和结构都惊人的雷同,似乎是流水线加工的产品,由一块块现成的标准件根据不同主题组装而成,而孩子们的天真、灵气和创造力却少见了,甚至连充满童趣的语言都难得一见。好像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应该写些什么,都有统一的标准。如,凡是选择端午节的作文,几乎都是“家里包粽子,我不会包,在亲人的教导下学会了包粽子”,当中再穿插一段屈原的故事。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和情感上的“假、大、空”。本来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真言,但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背诵的作文选,于是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读来乏味。语言描写总是一些不合人物身份的.大话,思想总是“积极健康”的,文章的结尾总是一句大道理。你不能说他不对,但总感到是带着成人化的腔调。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有:
(1)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由于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对事物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只有笼统概念,没有细微观察。尽管每天接触不少信息,但留不下印象,写起作文来,头脑中一片空白,拿起笔来一片茫然。
(2)教师评价导向有误。作文评估过分重视写得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不够重视内容和表达的真实、新鲜、童趣、生动。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不敢标新立异,不敢表达真情实感。
3.根据归因,找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找准各年级的发展目标。从表达层面的要求上,一至五年级分别是完整表达、想象表达、清楚流畅表达、具体表达、个性表达。同时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引领学生从观察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三个层面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提炼,使习作教学向生活开放,走生活化之路,让习作教学来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经历和积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体验。
4.根据目标,找突破
确立各年级的发展目标后,如何结合日常教学,找准各年级的突破做法,是我们觉得难度最大的事情。为此,我们先后进行十余次,长达一个多月的研讨。一次次的初选,一次次的淘汰。在校长的点拨指导下,我们最终确立各年级具体的训练项目分别为每周妙语、每周画语、每周留心、每周聚焦、每周点评。
为此,语文学科确立“小学生活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课题,它既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子课题,又作为语文学科独立课题,被申报为市滚动课题。
三、根据学科总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学科总课题确立后,各年级开始申报校本课题,分别是一年级的“通过每周妙语训练,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二年级的“通过绘图写话,培养二年级学生想象表达的能力”,三年级的“通过每周留心训练,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四年级的“通过每周聚焦训练,培养学生具体表达的能力”,五年级的“通过每周点评训练,培养学生个性表达的能力”。
具体目标及实施如下:
年级 特色 项目 年级总目标 年级具体目标 具体实施 年级负责人
写的视角 生活视角
一、 每周妙语
完整地表达 观察生活
1.通过拼音配画来激发学生对说话的兴趣。
2.通过商标、路标等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汉字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兴趣。
3.通过“我帮老师捎个话”等游戏,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兴趣。
4.通过“妙语天天练”来提高学生独立说完整话的能力。
5.初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预计将通过读拼音想词语、商标中认生字、游戏中模仿说、生活中自己说等四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二 、每周画语 想象地表达
1.留心观察生活,对周围事物有兴趣。
2.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想。
3.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
运用绘画,诱导学生想象力,自由描绘生活中的画面,再让他们随心所欲的想象、随心所欲的写。预计将通过观察生活、绘画生活、积累生活中的词语、写生活中的小故事等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完整话的能力。
三 、每周留心 清楚顺畅地表达 再现生活
1.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能不拘形式地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
2.明白如何断句,准确使用句号等标点符号。
每日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和想象。
四、 每周聚焦 具体地表达
1.聚焦生活中的一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学习如何细致描写人、景、事、物的方法。
每日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细致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想象。
五、 每周点评 个性地表达 创造生活
1.杜绝假大空现象,写得真实,有真情。
2.鼓励学生写出内心独特的感受,表达有个性。
每天简要记录一件事,并用凝炼的话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开展小课题研讨,总结收获,发现问题。
我们所做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完全是摸石头过河。好在,不管是评价收获,还是查找不足,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发展变化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是否收效,怎样更有效。
为此,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小课题研讨。教师全员参与,每次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发言人。发言人展示过程资料,并系统介绍本月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成效和困惑。学校每月一汇总,召开组长会,对各年级组的困惑进行答疑。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知怎么解决的留待继续思考。课题研究一个月以来,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产生的问题如下:
提出问题的实验组 训练重点 困惑 解决的策略 解决状态
二年级 想象表达
二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想象力。但从第一次的每周画语看,不容乐观。如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表达张显出它应该具体的儿童性。
每天的课前五分钟播报,改为五分钟思维训练时间。每天给学生一个主题,进行想象训练。
组内正在实施,注意积累过程性资料,后期编写微型课程
五年级 个性表达
会写的一直会写,不会写还是不会写。
1.重视写后点评。每次习作,教师全看后,找出共性问题,进行习作后的点评指导。
2.养成修改的习惯,习作写完后必须先读读,改后交给老师。
三至五年级推广此做法。
四年级 具体表达
我们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但学生的生活不同,所写内容也不同。指导讲评没有共性。
将邹玲霞老师的做法推广到全组,抓住即发事件,组织学生观察、写后进行指导,对中下游学生可以更有参考。
全校推广此做法。
三年级 清楚表达
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在观察生活、流畅表达上有进步,但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找不准更好的突破口
暂时没想到好法,边实践边反思 未解决
以上是开学以来,我们在学科特色创建中所做的工作。可喜的是学生的习作内容越来越丰富,观察的视角越来越贴近生活,看着学生充满灵性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童言童语,我们幸福。研究的过程肯定会有波折,但我们坚信,向着目标,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富有问题研究意识的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明天学生的表达会真正地实现我们的目标:习作来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经历和积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体验。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3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4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我们所研究问题对改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与课题实施初期的预想基本一致。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的训练专题,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儿童的想象发展相结合,促进儿童想象能力,培养儿童想象的精神世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前期,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发放《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
2、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收集有关实验报告、交流论文、学术论著等资料,做好笔记并进行组内交流。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心理学理论:人的任何心理活动,不论简单复杂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都密切地联系着,想象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对生活更加地热情、充满期待,对学生的人生观能起到积极地作用。可见,想象力与作文能力、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据心理学对想象的分类可以研究行之有效的想象作文训练教学策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3、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想象写作源自于中国古代
①想象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解老》中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是古老的“想象”的词语。故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②自古以来想象之作有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神话、唐宋传奇、宋人评话、明清小说。提倡想象作文,正是对优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
(2)当前,国内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
如上海的音响作文,湖南的藤昭容老师及浙江金华的施老师所进行的童话写作实验等,这些教学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藤昭容老师进行的“童话引路,作文提早起步”实验。
(3)目前国内仍然缺乏想象作文方面的系统训练。
教材中的想象作文训练的篇目和方法手段都还不能够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成分中对想象的渴求。所以增加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机会和研究现代化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教学策略已成为必然。
(4)国外,学者们在重视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时,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①加拿大的一位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题目,作了如下提示: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当你仰面躺在地上凝视蓝天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了什么?天空突然出现什么?你进入了怎样的梦境?你产生怎样的幻想?学生只要根据题目和提示语,可以随便驰骋想象,写出许多丰富多彩、新奇怪异的文章来。
②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对学生写书编书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写故事;第二步,根据故事画连环画;第三步,设计封面、装订成册;第四步,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一篇自我介绍。让学生身兼作家、画家、出版家于一身,为的也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4、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为了让学生多看,多读,多积累,下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列出推荐书目。
(1)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它们既各有分工,又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也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灵感。
(2)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积累。
二、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理论知识薄弱,理论支撑不够,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教师边学习边实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导致研究记录不及时,研究资料收集不全,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
3、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参与面互动面体现得还不够,教师评价、指导不是很及时。
4、有的学生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课题实施方案调整
1、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加强资料的积累。计划、总结、教案、学生习作、论文等资料要随时收集、妥善保管,及时归档。
3、轮流练写日记,相互促进提高。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五个同学,并给每组配备一本接力日记本——《成长的足迹》,每人每周按顺序轮流,写一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前面一位学生写好后将日记本传给下一位学生,轮到的学生,先给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写上评语,再自己写上一篇日记,依次轮流进行。一本写完后,再按星级来评选优秀小组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
4、加大童话阅读量,进行课堂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习作指导要避免对学生加以种种限制,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应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乐此不疲。
四、结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教师与学生一同经历想象的过程,见证孩子想象发展的浪漫瞬间,孩子也写出了很精彩的内容,也激励了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想象作文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共同体验了快乐,也经历着共同的专业成长。今后,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将继续对这一课题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吸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继续在行动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更加适合儿童发展的想象训练教学手段。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5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习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习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习,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03.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6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习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15.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3-05
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标06-25
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2-07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3-2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模板03-26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14篇)03-11
中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1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03-11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