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论刘师培的“美文”观极其重要意义——以《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为例
一、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朝文学因为它华丽的藻饰,并且注重过度用典的特点,所以在近千年之中都没有受到文学家及文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但是刘师培却另辟蹊径,对六朝文学推崇备至。本文就是要试图以刘师培在北大授课时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以下简称《讲义》)为研究文本,从中探寻他对六朝文学推崇的原因,并且得出结论是因为六朝的文学更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说六朝的文学才是“美文”,更加接近于“纯文学”。然后本文就着重探寻刘师培的“美文”观。
之所以要以《讲义》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我们可以将刘师培的“美文”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一览无遗。其次,《讲义》在文学史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六朝文学研究的热潮,在其后,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一批六朝文学研究的大家。基于这两点,所以以《讲义》为课题研究对象。
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美文”,我们重提“美文”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一方面各种媒体发展迅速,娱乐性成为了媒体的主要属性,文学也愈发偏重于娱乐一面而愈发抛弃文学作品本该具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文学创作也是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这样就导致了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一种商品“生产”,从而导致了文学作品被大量地“生产”了出来,并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能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畅销,于是经常在作品中加入某些低俗的,消极的东西,这样就难免导致文学作品粗制滥造,很难产生文学精品,更不用说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之作。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我们重提“美文”,就是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对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视,期冀可以在这样一个对文学发展不利的社会情形下产生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
二、文献综述
(一)资料部分
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本书为刘师培先生1917至1919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古文学史》时所撰写的讲义。该书研究了汉魏六朝文学的变迁,它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引用了大量的相关史料,然而自己的论述却极少,所以给我们大家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书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面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和第三课之间,作者加入了第二课“文学辨体”,分别论述了“文笔之辨”、“辞笔之辨”、“诗笔之辨”和“论笔之辨”,中心思想在于说明“何为‘文’”这一个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的中心问题。该书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专著部分
1、郭院林.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 本书综述了刘氏家学的研究现状,考察了刘氏学人学行,分析刘氏四世之学术变化与发展。以专书和专人研究相结合,对刘氏《左传》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厘清以往研究笼统将此书归功于刘文淇的说法,指出刘氏四世学人对此书都有贡献;探讨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动力与成就,认为刘师培为《左传》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构架。最后以刘氏家族为代表,从治学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清儒治经方法,对清代学术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
2、方光华.刘师培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
本书较详尽地考察了刘师培一生曲折多变的学术生涯, 从时代高度揭示了他从救亡始到守旧终的悲剧命运, 还分章评析了刘师培经学、史学、子学、小学等国学各方面的成就, 使得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学者的刘师培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为世人所知。资料翔实, 立论公允, 结构清晰, 行文简洁, 广采众论与自我新见集为一体, 被评论为是刘师培研究中“较早出版的评传”(张岂之《序》, 见该书第3 页) 。本书对刘师培经学研究和史学研究的论述, “比较全面且有一定的深度。”(同上, 第2 页) 。对刘师培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论, 有助于人们澄清学术研究中一些过激的认识, 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该成果在某些学术问题的分析方面还较为简略, 可作进一步展开。对刘师培晚期学术成果的介绍也可更加丰富一些。
3、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2007年扬州大学博士论文
本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生、发展必然渗透和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追求以及实用或功利的目的。虽然每个时代的文学功用观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这些功用观却不外乎教化说、审美说两种。本文在第六章分析 国粹派的文学功用观时,讲到了我要论述的主角刘师培的文学功用观用观,认为他不但注重文学的社会作用同时也重视文学的形式、风格等,但是当他一旦考虑到现实时他就不可避免的偏向于文学的社会功用。作者还探讨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认为这是因为学术与革命使他的文学功用观充满矛盾性,逡巡于审美与功利之间。 (三)论文部分
1、郭院林.文选派与桐城派之争背后的学术背景[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3) 本文试图以文派论争为切入点,理顺桐城派与扬州学派的不同价值指向。介绍了文选派与桐城派之间论争背后的学术背景。桐城派与骈文派的错位之争其实是晚清以来宋、汉之争的反映。后期汉学扬州学派崛起,而宋学不甘落魄而公开挑战。扬州学派殿军刘师培不仅继承汉学权威从学术理论上对宋学予以攻击,而且力图从文本体裁上否认桐城文派作文之法,揭穿其官方代言体的面目,从而彻底击溃桐城派。
2、刘跃进.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0(6).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作者按照知人论世的原则,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刘师培的一些生平事迹,如他与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交往等等,还试图探寻刘师培从一个激进的革命者变为了一个守旧幕僚的原因。在这一部分末尾,介绍了刘师培的著述,可以以“博”字概括,他虽然只有短短的36年生命,但是他却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巨著。论文的第二部分就对刘师培的著作进行分类,指出其中论古今学术思想、论小学、论经学、校释群书四类为刘师培著作中最为精要的。第三部分就着重介绍了他的文学研究,第四部分论述了《讲义》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具有的价值。这篇论文也指出了《讲义》的缺憾,说他所论述的“中古”范围小了,上不及秦汉,下未论北朝和隋代,显得不够全面。可以说这篇论文内容全面,评论恰到好处,对刘师培的生平和他的学术研究起到了管窥作用。 3、冯源.20世纪“文笔”说研究述评[J].南都学坛,2005(5).
“文笔”说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如何就“文笔”说研究,阐发出六朝文学的嬗变大势及其所以如此之故,乃学者们研究的初衷所在。20世纪“文笔”说的研究主要是从“文笔”的义界(包括“文笔”的定义和“文笔”说的演进),“文笔”分目的历史、缘由,“文笔”说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等方面展开的。学界对六朝“文笔”说的认识已渐趋全面。《讲义》在第二课“文学辨体”中就讲述到了“文笔之辨”,提出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的观点,这篇论文对研究《讲义》有一定作用。
4、段怀清.刘师培的语言——文学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论文中阐释了刘师培的语言和文学观,谈到了刘师培的“文”和“学”的关系,谈到了刘师培对文学的独立性、独特的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的强调,认为这使得刘师培的文学观呈现出文学非工具论的某些特性,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立发展,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独立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但同时作者又认为对于处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的文学知识分子来说,要想维持一种纯粹的文学观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文学的工具作用总会超出其独立的审美与形式意义,这一点在刘师培身上实际上也无法幸免。
5、毛新青.刘师培新文化建构中的文学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4). 本文论述了刘师培在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受到冲击时候的文学观,认为他对新的文化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研究了他的“文”的定义,认为“文”必须具有沉思翰藻的特征,认为他提倡六朝骈文,并不是历史的倒退,反而具有时代意义,借鉴西学资源,对于优秀传统的一种坚持和自信。认为刘师培兼用西方审美文学观念,为齐梁以来的“文笔之辨”找到了归宿,为中国固有的传统美文学观拓展了空间。文章还论述了了在文化转型时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近代建构的重要途径,那就是“考文识字”,达成对文学“原意”的理解。
三、论文提纲
文章引言部分主要阐释“何谓‘美文’”这一个问题,将“美文”这一概念解释清楚(包括狭义的“美文”和广义的“美文”)。着重指出在本文中,所谈论的“美文”主要是指要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注重文学文学本身的艺术形式,与“纯文学”比较类似。
第一部分,刘师培的“美文”观
1、说明刘师培的“美文”观和他的“骈文正宗”观是紧密联系的。首先说明骈文的特点,主要是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更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接近于“美文”的本质。并且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文笔之分”,刘师培严格注重区别“文”和“笔”的差别。从字源学角度研究文章的起源,以纯正文学的红线贯穿文学史,使得文学有韵偶行的特征一目了然,从而认为沉思翰藻的骈文是最完备的文学样式。另外,这时候音韵学有了长足发展,沈约、周颙等人相继提出“四声八变说”形成了完备的“永明声律论”,并且在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像王融、谢眺、何逊这些诗人写作韵律文章,为文学更为注重本身的形式,注重其审美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2、说明刘师培的“美文”观要求的不仅是“沉思翰藻”,而且要做到“文质得中”。要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传统的儒家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现实的社会功用,如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文学一直被作为立言的一种工具,在政治外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他们要求文学中一定要蕴含着能够教化民众的“道”,注重文学的现实教化作用。然而刘师培的“美文”观要求的是更注重文章本身形式(如对仗、音律等)。虽然我们从《讲义》中看出刘师培支持写文章时需要进行精雕细琢,文章的形式要华美,但是他对于像梁陈宫体诗这样一味追求形式华美而且纯粹写艳情,风格靡靡的诗歌是不赞成的,他要求的是内容充实而又不废藻饰的文章,在强调寓意深刻的“沉思”和追求华丽辞彩的“藻饰”之间寻求恰切的平衡。
第二部分,探寻刘师培推崇“骈文”的原因
首先,骈文“沉思翰藻”,接近美文本质。其次,刘师培作为扬州学派的殿军,其思想受到了受扬州学派著名人物汪中、阮元的影响。并且《文选》学和《文心雕龙》学可视为刘氏家族之学,刘师培推崇华美藻饰的骈文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家族之学的继承。最后,骈文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体,在当时国家陷落,民众沉沦的时候提倡这样一种问题,有利于保国,保种。
第三部分,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现代社会重提“美文”的重要意义 刘师培在文学史研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他的政治上的“污点”,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讲义》的价值所在,以此说明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刘师培的《讲义》是中古文学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而且这部著作的问世,从总体上改变了人们对这段文学史的评价上的偏颇,让世人看到了这段文学史的积极意义。鲁迅先生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对《讲义》倍为推崇,对刘师培和《讲义》的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合理的评判。
随着现代社会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娱乐性成为了几乎所有媒体的主要特性,各种娱乐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似乎显得愈发微不足道,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趋势主导之下,文学的审美性愈发被忽视,越来越粗制滥造,很难产生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情形下,重提“美文”观,以唤起人们能够摆正文学创作的态度,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的产生。
四、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刘师培的“美文”观及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研究难点:何为“美文”
刘师培推崇骈文的原因
现代社会重提“美文”的重要意义
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1下发选题指南 20XX年11月12日—12月2日
2 下达任务书 20XX年12月17日—20XX年1月6日
3 调研、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2月27日—3月16日
4 完成初稿 20XX年3月24日—4月20日
5 完成二稿 20XX年4月28日—5月11日
6 完成定稿 20XX年5月19日—5月25日
7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老师评定成绩 20XX年5月26日—6月1日
8 答辩、成绩鉴定、归档 20XX年6月9日—6月15日
【文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5-26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12
星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25
药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17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3
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16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8-07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9-02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典模板10-30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