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史学研究入门及论文写作
【摘 要】文章探讨的是历史学研究如何入门,即要注重史料的研读与运用,史学理论的学习,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指导。论文写作要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大胆提出创新性观点,然后进行严密论证,前提要对史料进行严格的辨析与考证。
【关键词】史学研究;论文写作
对于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虽然经过了四年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但其实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史料,要真正进行真正意义的史学研究,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史学理论,并进行论文写作的实践。以下就谈一谈这两个问题。
一、史学研究入门
历史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产生最早、体系最完整的一级学科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史学著述最为发达的国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著史经验,近代以来,吸收了西方很多史学理论和方法,出现了很多新史学思想与流派,为历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选择入门读物
具体到个人的学习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吕思勉的《历史研究法》等是史学研究入门读物,对于初入门的研究生非常实用。但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一定要勤于思考,若一味机械照搬别人模式,也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这就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总结。
(二)充分合理的利用史料
对任何研究者来说,熟读史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在史料选择方面也是有讲究的,原始资料为本,最原始、最早的资料往往最真实可靠,最接近历史真相。同时需要对史料的真伪进行甑辩,找出其中最典型材料。而且在引用正面材料的同时也要引用反面材料。除了文献史料,我们也要重视一些传统不被重视的史料:如碑文、铭刻传记、古墓室、考古发掘器物等。很多大家都是利用了这些材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参证,最后做出不菲成绩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材料时要多用文献互证方法、孤立不证、多例互证,尽量引用非同源材料互证。史料不等于史学,如果只是一味的为史料而史料,不能对史料进行整理加工,得出观点结论,那么这样的研究不能算真正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熟悉史料还是理论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学习研究。对基本史料要首先细读一遍,以便有很好的开端和基本的了解。然后就要带着问题反复读,突出重点,或经济、或政治、或文化,分门别类。做到目的明确、精力集中,材料的收集才能详细全面。与此同时要勤作笔记、札记,把自己的灵感、发现及时记下,以后写作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三)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
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论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仍有重要价值,西方的年鉴学派、后现代史学流派都应进行了解。另外,涉猎一些基本的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对史学研究也有很大帮助。在对自己研究相关方面有了总体了解之后,研究课题的确立就迫在眉睫了。选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同时又有一定价值的,且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题目。题目确后,就要着手把相关专题的文章、史料、前人和近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提高自己研究起点。因此,就要求我们随时注意学术研究动态,提高自己自觉性和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并把自己的研究领域置身于整个历史范畴中:横向的置身于世界范围、纵向置身于整个历史过程中,统筹兼顾博与专的关系。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以助于历史的研究。
(四)重视史学的人文性
史学的主观作用,即史学的价值性、人文性。史学是一种以过去时空中的人及其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历史学家应当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将过去的人作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将史学变成纯粹的技术性研究。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人及其生活,历史学家必须注重历史的“过去性”,不宜按照现在的要求或用现在的标准来苛求古人,而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努力将前人的言行置于具体“情境”来理解。同时,历史学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既不能成为历史中任何一方,也不必充当现在的代言人,而要保持客观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慎重审查自己用以观照史实的各种资源,以减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对史学求真旨趣的妨害。尤其是全球化的当下,历史学研究者要对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对治史的不利影响,并注重从国际的或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别史问题。
二、历史学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是史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创新性,无论是选题还是论证都有新颖性,不重复前人的研究,不蹈袭前人的观点。第二、理论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弄清楚历史史实的意义,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这样才会保证理论与史实内在逻辑的统一。第三、对史料的分析阐释能力,这就要求在史料给定范围内研究,不能凭空论述或者随意臆造。具体来讲,明清史论文的写作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确定选题的几个原则
首先,选题是选主题,不是选标题论文选题一般是论文写成后再确定标题。其次,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选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我们需要在研究之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即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价值。现在的历史研究有一个不好的趋势,有些是毫无现实意义的研究。正如有的批评者说的那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数载光阴,只是为了论证某个后宫佳人是丹凤眼还是三角眼,这样的研究有何价值? 第三,注意题目的创新性。选择题目要力求“题不惊人死不休”。选提前先要对前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不重复前人走过的道路。通常历史学选题有三个要素:时代、地域、主题,例如研究明史要尽量避免一些前人研究较多的明初、晚明等时间段以及重大事件,多选择经济、文化主题。第四,着眼于当下,选题应具有开放性,应该成为一个更大的研究起点。很多同学硕士毕业后将续深造,一个开放性的选题可以在博士阶段继续深入研究。第五,要学会写小问题(小题目)要学会由小处着眼,从细微处下手,切入点要即可能的小。第六,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注明作者,切不可据为己有。第七,选题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求突破,应正视自己的基础与条件,量力而为。
(二)大胆假设
确定了选题之后,便可以着手论文大纲的制定。这个过程力要求有史学研究的敏锐嗅觉,尽可能大胆的进行假设。例如,当研究者有了“生态环境史”的问题意识,才知道在正史之外,向农书、地学书、方志、笔记去索取素材;当有了“身体史”、“医疗社会史”的问题意识,才会问津医书、方志、家谱、文集、笔记等类书籍。因此冯尔康提出“新概念、新方向、新领域是开启社会史史料宝藏的钥匙”,就是肯定充分肯定大胆假设的重要性。提出“大胆假设”口号的胡适,用西方史学理论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重新考察,“截断众流,径从老子、孔子说起”,于是有了石破天惊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三)小心求证
明清史史料浩如烟海,史学研究应建立在对史料辨析与考证基础上。例如:环境研究。明清时期的干旱记录多于前代(北方),有人认为气候变化。但是今天看来不是很合理,因为研究发现:人口稠密的地方干旱记录多、文人多的地方干旱记录多、经济发达的地方干旱记录多。由此可以推断随机记录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也可以推论出:也许明清时期气候确实变化了,但是只有这些记录显然是不足为证的,因为没有考证和辨析,所以我们需要也必须剔除其中的随机因素。对史料本身的辨析,要尽量利用善本进行研究,尽可能丰富的占有资料,切忌孤证。对史料记录方法的考证,要认清作者的史学思想,及时订正史料中的错误之处。
(四)对史料的意义考察
史料考证除了需要求实之外,有时还需要考意,即以新视角考察史料,这样往往能得到创新性的解释。这方面陈寅恪树立了典范,他不仅注意史实的真伪,更注意史料背后蕴藏着的意义(meaning)。比如他的《读〈莺莺传〉》主要不在考出这是元稹的“自叙之作”,而在考出当时社会的婚姻门第等观念及道德观念;又如他考《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见”一事,意在论证唐时礼法观念与宋不同。1932年他在清华开设晋至唐文化史课程,其中讲到研究文化史的“旧派”时,认为其材料只采廿二史儒林、文苑等传和各类书,“缺点是只有死材料而没有解释,读后不能使人了解人民精神生活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他著名的史学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好像是政治史、制度史,实际上其中讲民族,讲婚姻,讲社会变动,是典型的被社会史改造了的政治史,因而被誉为“唐代(或中古)社会史研究的典范,堪称经典杰作”。
总之,笔者所谈只是一家之言,明清史研究和论文写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5] 钞晓鸿,郑振满.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J].历史研究, 2003(03).
[6] 杜正胜.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探索[A].第三届史学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青峰出版社,1991.
【浅谈史学研究入门及论文写作】相关文章:
论文写作及其研究的特点06-19
论文写作之如何确定研究主题02-23
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10-28
毕业论文写作常用研究方法11-01
浅谈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论文(精选8篇)07-26
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八个步骤10-26
浅谈体育舞蹈的论文09-23
浅谈《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论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