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主体情感论文的

时间:2024-10-26 05:42:15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写作主体情感论文的范文

  一、理性情感是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事事的评估看法,以及对写作的评价。

文学写作主体情感论文的范文

  理性情感是与人类对客观真理的探索和维护相联系的一种情感。理性情感是写作主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进行的一种体验。理性情感包括高层次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大家都知道,理性情感的存在实际上是对科学工作者和学术,理论等研究者的一种态度肯定。科研工作者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工作热情,有着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有着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创新的胆识,并且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勇于创新的胆识,具有放弃陈旧观念,凡此种种,都是理性情感的表现。由此,他们牺牲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称其为疯狂者是无道理的。

  理性和情感始终是对立统一的,理性常常制约着情感,情感常常试图反抗理性的制约,它们互相制约有时理性战胜情感,有时情感战胜理性。但是,如果有了一定的条件,这一对矛盾的双方就会互相转化,并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如果说理性与低级情感或者情绪是难以调和的,那么理性与高级情感或者说是高层次情感则是可以统一的,这种统一可称之为理性情感或者情感理性。理性情感是伴随着严谨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真实的体验,这样的一种体验不是生理反应的自觉,而是思想观念、态度的认同及维护。理性情感有以下特点:一是思辨性。理性情感是在严谨的思维过程中确认的,它是对真理以及正确观点的维护,同时又是对伪科学、对谬误的批判。这种态度的体验几乎是每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科学工作者和学术、理论研究者都具有的,只是程度上因人而异。二是观念性。对于写作主体而言,理性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在思辨的基础上对某些观点、理念的自觉维护。也就是说理性情感是对具体的观点和理念的确认或者扬弃,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观念。三是主体间性。

  它是指可以在主体之间交流、共享、普遍认可。理性情感既然是对真理的探索和维护的体验,那么它自然就具有一定的共性。理性情感不是站在小我的立场,以个人利益的得失或者以主观的好恶而产生的情感,而是在大我的立场上以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客观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对于人类来说,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弃对私利的追求,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确立为社会、为人类、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和决心,他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理性情感。

  二、生活情感是人类写作行为活动在情感上的出发点

  生活情感是指在日常生活实际中所表现、发现、感知到的种种情感。生活情感是芜杂的、世俗的,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这种“生活情感”的产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生活情感中伦理道德世俗化,利害关系,人的两面性等特点的特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显示了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在无明确的写作意识的情况下,生活情感只是立足于人的感官活动和一般性的体验,给人的感觉不够生动,也比较简单化,“只是属于一般的情感因素”。按照写作学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诗人、作家、艺术家审美的内驱力”[4]。另一方面,生活情感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表层性特征的情感形式,尽管它没有按照艺术审美的要求进行精心磨炼,但无可否认,它是人类写作行为活动在情感上的出发点。生活情感在写作活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理论上说,任何具有感知和反应能力的人都会因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变化多样的、合乎逻辑的生活情感。其中,写作主体的生活情感则具有较为特殊的属性。

  辨证地剖析这种“特殊属性”:一方面,这种生活情感是写作主体自身在长期的、有意识的生活体验中逐步产生和积累起来的。这种情感除了影响到写作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它还直接影响到写作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以往所强调的写作主体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认识生活,基本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完成生活情感的积累。客观地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往的认识和操作是有误的。我们经常简单地用对生活表象的感知去替代对生活情感的体验,用简单肤浅的观察去替代全面深入的理解,用生活的经验去替代生活的情感。实际上,深人生活和了解生活的目的,在于促使写作主体完成对生活情感乃至于写作情感的体验,这才是最关键的;另一方面,写作主体对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特征的生活情感的了解。如果说在前面一种形态中写作主体主要立足于反观自身,那么这种“共性”和“普遍性”就体现出他们从自身狭窄的、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特殊性”的情感世界中走出来,去把握具有共同性质的、为人类所共有的生活情感。在这种个体性的生活情感与普遍性的生活情感合二为一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对生活情感内容的了解越宽广,由此产生的体验就越深刻。我们始终认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这一权威的观点。问题在于,“现实生活”这一概念比较模糊。

  是“现实生活的表象积累”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呢?应该是后者。这是因为,如果要对生活情感作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估,那么,不管是外表形态还是内在底蕴,它们都具备较强的层次性特征。像鲁迅先生的“杭育杭育”和《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5]中的“邪许”就绝对够不上一种生活情感,充其量只是一种劳动或生存的需要而已。因为它只是一种被压迫后的本能反应,具有较强的原始性和本能性的特点,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与之相反,生活情感在外在形态上则具有明确的、易于为人理解的表征,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而且,不管是哪一种表现形式,在程度上又有不同。在内在底蕴上,既有写作主体对自身个体性的生活情感的体验,又有对人类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生活情感的认识。两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影响,成为写作活动强大的地原动力。

  三、艺术情感是写作主体创作的深化。

  如果说生活情感是写作主体创作的出发点(低级形态),那么艺术情感就是写作主体创作的深化加深(高级形态)。艺术情感是指人类在艺术活动(包括创作活动和鉴赏、评论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艺术情感的产生过程、构成形态以及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就比生活情感要复杂得多。艺术情感是指人在艺术活动(包括创作活动和鉴赏、评论活动)中的种种情感体验。艺术的种类有音乐、美术、文学以及舞蹈、戏剧、影视、曲艺等,艺术情感包括在以上种类的艺术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情感。艺术情感与审美情感不尽相同。审美对象不仅针对各种艺术,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现实人事物等。其次,艺术作品并非都是美的,有优劣之别,有美丑之分,仅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艺术作品也是欠全面的。其三,审美情感是从鉴赏角度而言的,它不包括创作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而艺术情感只就艺术活动而言,它包括艺术创作情感和艺术鉴赏、评价情感。艺术情感有以下特点:一创造性。艺术活动的生命在于创造,离开了创造就没有鲜活的艺术,同样,艺术情感从本质上讲是创造的情感。艺术创作者在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创作时,总要提供新的信息,总要发现新的情感,否则,其艺术创作就是失败的。艺术鉴赏者在鉴赏艺术时,不是被动地被艺术牵着鼻子走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是作者与鉴赏者共同创造的。二主观性。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与别人不同,这包涵了个性的差异,知识结构的不同,人生体验的区别,以及文化背景、种族、时代、区域乃至性别、年龄的差别,所有这一切都造就了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差异性。所以无论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鉴赏者,其艺术情感的体验都是相当独特的、相当主观的。三专业性。要把握艺术情感,就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否则,仅凭一点常识,既不能有效的进行艺术创作,也不能深刻的进行艺术欣赏,所获取的艺术情感是相当肤浅的。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会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即使从鉴赏的角度看,艺术专业知识的掌握越全面、越系统,其鉴赏水平也越高,艺术情感的体验也越深刻。

  四、在写作的过程中理性情感、生活情感、艺术情感,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通过以上对写作情感中理性情感、生活情感、艺术情感的特点分析,从写作情感对写作主体的角度看,它们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生活情感是写作情感的重要基础。在大干世界,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一旦生活中美好的情感被写作主体所感受,写作活动就开始启动,虽然这还属于前写作过程。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扩大知识面,拓宽生活面,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好情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二是理性情感的培养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对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它还有助于写作主体的非智力因素的锻炼和提高,如自信心、恒心、意志力的确立等。

  对初学写作者来说,议论性文体的有机训练,不仅有益于思维的严谨性,而且有益于培养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扎实作风,有益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理性情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是伴随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真实体验,是贯穿于议论性文体写作过程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果不懂得理性情感,人就是肤浅的,并且就不会有对人生问题的探索精神,也自然不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三是艺术情感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再现。写作主体总是要受到一定的时间、条件、精力、年龄的限制,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情感积累总是有限的,人对情感的无限渴求和生命的有限形成了永恒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艺术鉴赏,间接获取情感积累。其实,人的大部分情感都是间接得来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常常是杂乱、单薄、缺少稳定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却永远是那样的浓烈、芬芳、激动人心。

  因此,不懂艺术是一种缺憾和悲哀,不懂得从艺术中去获取情感的积累是极大的人生的浪费。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主体学会欣赏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情感残缺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有了丰富的情感,写作就有动力和活力,写作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总而言之,写作的情感可以涵盖生活情感、艺术情感、理性情感,生活情感是根基;艺术情感是中坚,是躯体;理性情感是灵魂,是动力。唯有三者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主体创造才具有韵味,才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才能成就文章中的上品。

  五、文学写作主体对情感的调控

  在文学写作活动中,情感只有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才能保证情感对文学写作的正激发。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文学写作主体是否有可能调控自己的情感,使之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对于文学写作主体来说,情感对文学写作的影响是处于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层面的。在意识层面,文学写作主体能够自省文学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影响;在无意识层面,文学写作主体则难以对情感的影响有所觉察。

  情感在意识层面对文学写作发生作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文学写作主体未对自己的文学写作活动进行反省时,未意识到情感对文学写作的影响,但只要主体能够对文学写作活动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就会意识到情感对文学写作主体的影响。

  其二,文学写作主体意识到了自己在文学写作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但却不知其起因,或无法解释它的缘由,这种情况在情感的心境状态较为普遍。其三,文学写作主体意识到情感因素的存在,也意识到这种因素的缘由。其四,文学写作主体意识到了自己在文学写作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及其缘由,但却在意识中竭力否认情感因素的存在,或者将此解释为非情感性的。在情感对文学写作的作用处于文学写作主体意识层面的情况下,文学写作主体有可能将情感对文学写作的影响调整到合理性阈限之内,消除情感对文学写作的消极影响,重新评论客体。而当情感对文学写作的影响处于文学写作主体无意识层面时,尽管其评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反而认为自己的评论是公正的、无偏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写作主体不是有意识地去否认情感的影响,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情感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写作主体就无法调控情感,这是文学写作主体自我调控的盲区。但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并没有截然不可逾越的沟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文学写作主体自我调控的盲区只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无法调控的盲区。就是说,文学写作主体是可以对情感实施调控的。

【文学写作主体情感论文的】相关文章:

论文学情感09-04

论文写作中文章主体的组织09-29

写作主体素质与修养的途径论文08-11

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10-09

文学鉴赏的情感因素的论文05-11

外文学术论文写作09-25

中文学术论文写作格式10-23

外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07-29

外文学术论文正文写作10-08

英语文学类论文写作格式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