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略谈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如何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的问题和对策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实习模式;实习基地;考核体系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性不明显,复合性强。与高校所设置的各专业相比,相当部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觉得,“大学四年好像学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学到”;而在校的学生,则对于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心里没底”,这既说明学生对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完整了解,又说明了学生也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哪些技能,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相比金融投资、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相近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方向性确实不够鲜明,但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素养,强调各经济管理知识的融合应用和实际操作。
(二)能力结构上既强调掌握理论,更强调实际操作。在能力结构上,本专业要求掌握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u]。同时,该专业更强调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动手、动嘴、动笔等实际操作能力。而理论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但是实践能力,单单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奏效,而这类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所学内容“见效慢”。正是因为以上的两个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中体现出来 ]。同时,管理理论方法不是一对一的解决方式,而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解决思路,而且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是在学习各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培养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
二、专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专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就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状况来看,用人单位更为重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招聘时,着重考察和测试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奏效,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后,“到大海中去学习游泳”,即通过实习和实践掌握这类能力。
因而专业实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最终获得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巩固理论知识,和课堂学习相互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可以系统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但对企业方面的认识却十分肤浅,同时认识是否正确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专业实习不仅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还可以通过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巩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通过实践,有助于沟通技巧和情商的提高。在实践中,学生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要做好“被管理”的角色,可能要和企业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甚至在“受委屈”的情况下也要处理好和领导、企业正式员工、甚至客户等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挫折耐受性将得到考验和提升,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情商的培养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四)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职业道德包含职业自律、敬业精神和职业诚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对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也至关重要。然而单单凭借课堂灌输,容易变成苍白的说教,难以真正深人人心,而学生在企业,尤其是优秀企业实习,会受到企业服务意识、职业规范、礼貌礼仪、员工风貌、工作作风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给学生最直接,最深的心灵触动,从而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甚至效果会好于课堂教育。
三、专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际经验,实习学生在企业容易被“闲置或冷落”。在实习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虽有极大的热情和广泛的求知欲望,但因没有任何的经验,初来乍到一个企业,经常“插不上手”,而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中完成,因此企业通常不能放心地交给学生真正的工作,所给以的工作也主要是一些层次较低的重复性工作,如果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就容易使实习流于形式。而这个问题是最核心的,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同时,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机构精简,工作忙碌,在人手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或派不出一个专人来指导学生日常工作。学生没有经验,如果企业不进行具体的岗位安排,不派一个专人指导,学生几乎没办法接触到真正的企业运作和管理的锻炼,就只能看到一些表象了。
(二)学生的吃苦和探索精神不足,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热情容易冷却。实习的学生往往在开始抱有很大热情,但不太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耐心,不能吃苦,和厂方的沟通也有欠缺,同时不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还不强,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排,要么导致实习的效果十分有限,要么导致专业实习难以维持。
(三)实习的时间安排有待延长。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习正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从闲职向正式职位转变,从低技能、低要求岗位向高技能、高要求岗位转变,从参与工作向参与管理转变,在这种情况下,2— 4周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了。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都来不及彼此充分了解,同时学生在经验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企业不知道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岗位,如果实习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无所事事地消耗剩余的时间,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和实际的工作,就可以延长实习的时间了。
(四)专业实习的考核制度有待健全。实习考核对激发实习生实习热情、调动实习积极性必不可少,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导向。实习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体现了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考核方式规范了实习生的行为准则。实践证明,实习效果的好坏,大部分都与考核制度的是否健全有关。
过去,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核项目不全面,考核方法不科学,因而不能准确考核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许多评语千篇一律,流于形式,难以准确、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实习生实习表现。其结果不是大锅饭就是感情用事,学生意见很大。
四、对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纳人工商类学生的培养计划,开设专门的课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以不断加强学生敬业守纪、团队协作和诚信等职业道德素养。关于形成职业道德氛围,可以考虑:
在学院中塑造充满活力、坦诚协作、敬业进取的组织文化。给教师开设企业职业道德课程,表彰德才兼备的教师,树立榜样,同时开设这方面的企业家论坛,师生和企业家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加强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在于良好心态和进取、求知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不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戒骄戒躁的职业心态,培养学生主动寻找机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自学能力,培养其挫折耐受性,不骄不馁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三)作好企业的甄选,建设一批“金牌实习企业”,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实习企业,配合实习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实习企业的范围。
和企业协商沟通,对企业进行甄选,保证有一批企业可以实实在在地派出专人为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热情,并和这些企业搞好协作关系,培养一批“金牌实习企业”。
在此基础上,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确定和建立一批更加优质和稳固的实习合作单位。建立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实习工作的规范化和便于学校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软硬件建设及其重复利用。在法律上,双方应该有合同确认彼此的责权利,并有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以便有章可循;在组织上,双方应该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或工作小组、培训人,以便保证实习工作的长期稳定和协调运作。
(四)探索实习模式的改革,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目前,有相当部分实习企业接收学生是出于校方的“面子”,存在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实习生的“闲置或冷落”在所难免,要改变这种局面,应探索实习模式的转变。
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实习单位为学校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而学校没有为实习单位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学校处于求助于实习单位的被动状态。
改变这种状态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把这种单向服务变为双向服务,“单赢”变为“双赢”,即增加学校对实习单位的服务输出。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发挥学校的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进行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企业员工培训等。为此,应该引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把学生实习和课题调研结合,把教师指导和企业咨询结合,而教师对学生的可指导工作,可以考虑折合成一些教学课时,纳入全年工作量计算,这样一方面,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又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 J。
(五)改革实习考核体制,实施量化考评。
1.实现实习单位鉴定的量化。实习单位的鉴定多采用评语形式,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表现的意见都不够全面,不够规范,很难成为考核的依据。
可以按实习考核的标准把实习表现规范为若干指标,再给各指标区分若干个考核等级(如五级),规定每个等级的分数。考核时,主管人员只需在每个指标的相应的等级上进行“勾选”,然后把各指标分数汇总,便得到实习生综合的表现分,这样操作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容易得到实习单位主管人员的配合。
2.科学地确定各项目的统计权数。一般情况下,考核项目确定分为六项:考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技能考核、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日记。各考核项目考核的内容不同,重要性也不同,应当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科学地确定其权数l3 J。例如,若认为实习日志最重要,这部分权数便最大。
(六)“内外部的不断搞活”。所谓“外部的搞活”,就是在实习结束后,做好人才需求跟踪调查。平时和实习企业继续加强沟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培养关系,建立毕业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档案,不断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状况。
所谓“内部的搞活”,就是要鼓励广大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中,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探索和调整,适度扩大教师的自主权,并创造一个允许试验和探索的宽容环境,在工作量或课时的核算上给与一定倾斜,这样不断尝试,才能保证课堂和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减短学生“从0开始的试用期”。
(七)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艰苦和挑战。在实习动员时,要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实习条件,既要讲有利因素,更要讲困难,以便学生做好思想准备,把困难如实告诉实习生,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同时又要为他们想些解决困难的办法,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措施,帮助实习生顺利渡过疲劳关,使实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必要时,可给实习生做选择实习岗位的参谋。
【略谈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探索】相关文章:
高校工商管理课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6-06
西部高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04
农机监理问题与对策论文04-27
浅论探索问题转化方法的途径的论文05-07
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8-05
谈谈机械加工教学问题与对策05-30
浅析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06-15
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04-27
高校管理育人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28
保供电的管理问题对策解析论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