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微
摘要: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面向实践,需求牵引的原则。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能力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伴随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前景比较旺盛;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为用人单位看重; “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培养目标方面的共识;总体看,本类专业课程设置能支撑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构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本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特色。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
1999年以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与快速发展相伴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供求等问题逐渐凸现,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专业建设的认知问题
对专业建设作适当的认知分析,有利于大学在专业建设中做到目标思路清晰、上下认识同一,形成可靠的思想、观念与制度保障。
1)专业建设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谈论专业建设问题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专业建设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它关涉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因此思考专业建设问题必须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结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知己知彼就搞不好专业建设。
2)“专业”的内涵。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在现代大学,专业主要用于说明大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而非在发现、创造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是针对进行训练、培养专门人才的系统工作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科学的发展与学科的分类和社会职业的分工而设置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科方案和计划的总称。
对“专业”这个概念,有几个问题需要把握:① 由于专业设置的依据是科学的分类和社会分工,专业的类属名称基本上依学科的分类而设定;② 由于专业设置的依据处于不断分化与综合之中,专业的新陈代谢合乎规律;③专业的稳定性依从于学科教学结构的合理性,通常以专业所含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来表达;④ 教学计划是高校实施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形式;⑤ 专业特色的形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特色,指专业的学科特色和社会适应特色,二是机制特色,指专业形成、设置与变革方面的思想、制度特色。
3)“专业建设”的内涵。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再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
专业建设的任务,主要是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确定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计划,在计划指导下组织教师在学科基础上进行学科知识、学科方法与思维的选择,组织先进的学科课程及学科课程结构,通过学科教学发现学科问题并加以解决,组织专业教学教育思想的革新,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科学的学科训练。
专业建设的组织,基本由大学设置的一级教学行政单位和各级学术权力机构共同来研究专业设置方案、确定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专业发展目标,在管理上,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并重的特点鲜明突出。
专业建设相对于学科建设而言侧重于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先进的学科教学训练的思想与方法、组织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案、完善学科教学媒体(如主要课程与优秀教材、课件等)与教学设施和其它条件。
专业建设有五个基本要素:师资队伍、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
4)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是教学工作的龙头。一流的大学必然拥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不仅能培养高水平的学者和学生,而且能够吸引高水平的学者和学生。
专业建设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社会和家长对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这所学校所开设的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
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准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和招牌,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大学个性化的表现,是它的全部特色的浓缩。
2、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方法论
好的专业建设源于好的理念和思路,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方法论统领专业建设思路。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优化、提升现有师资存量为主导,以构建特色为突破口,以教学质量为根本,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协调、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生存能力的应用型高等财经管理人才。
2.1 始于实践,首尾相连专业建设必须坚持面向实践,需求牵引的原则。
对一个专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实践是学科建设的存在前提和发展动力,也是学生培养质量的最终评判者。
必须面向市场,分析新专业设置的现实性与可能性。面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但必须把“市场需要什么”与“我们能干什么”结合起来,有取有舍;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尺度,把握专业覆盖面的宽与窄。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现有专业的覆盖面必须拓宽,切实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充实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半径,增强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必须以专业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防止“本科教育专科化”倾向。满足人们的职业性需求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满足职业性需求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当前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单向性的,也可以是多向性的。
2.2 成于师资,以人为本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大学教师是建设的主体。大学教师身份具有两重性,即学科的学术隶属关系下的种种学术工作与活动的主体性,以及学科教学的教学行政隶属关系下的学科教学工作与活动的主体性。学科学术隶属与学科教学行政隶属间的关系,决定了大学教师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主体。
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学科和专业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不仅要凝聚已有的力量,而且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按需要、有目的地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学术带头人。
师资队伍建设一靠引进,二靠培养,归根到底靠政策。要特别重视后备学术带头人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和梯队结构,要着眼于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改善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建设。要敢于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要善于给青年教师提供工作机会,要经常给青年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条件。要打破专业界限,把相邻和相关专业上的学术骨干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以本专业力量为主,其他专业积极配合、协同攻关的专业建设有机整体,成为一个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合作,富有活力的专业教师梯队。
2.3 兴于特色,强于能力专业特色的基本方面是学科特色和社会适应特色,其中,社会适应特色虽然主要由大学外部来评价,这种评价归根到底是对专业内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认可与否,因此,专业特色在本质上就是学科特色。形成、强化专业的特色,依赖于构建专业的基础学科的教学支撑和主干学科在学科方向上的集中与协调;主要途径在于专业教师依据一定的学科方向开设学科课程,在教学中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发现学科问题、拓展新的学科方向。联合师生深入开展学科研究,通过教学促进学科研究、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来形成专业的特色基础。
能力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每个专业都应设计面向学生的能力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建设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实践教学环节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每门课、每学期都有实践教学安排,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期假期相结合,适当增大实践教学时数。实验室建设关键是做好规划,特别是根据学生培养的能力结构,合理、全面地设计实验室的功能,根据功能购置设备,根据功能配备人员,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中C2.4 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专业建设要与专业调整结合起来,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首先,要有长远观点,由远及近,统筹考虑,注重整体效益。其次,分析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点面结合、分步实施。要重视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尽可能构建合理的学科和专业环境。
专业建设不能搞平均主义。应根据各专业自身的基础条件、发展前景和社会需要等情况,集中抓好若干个专业的建设,对重点建设的专业,在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予以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专业建设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各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专业建设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制度建设必须跟上,要分解责任,层层负责。要实行专业建设系主任负责制,同时,要按照专业设置,重组教研室,发挥各专业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做到专业建设有人负责,有人抓。
3、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现实选择
现实的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实证分析。本文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OO4年所作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作具体分析。
3.1 专业需求与市场前景调查表明,2O04年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在校人数占全体在校生人数的17.0 。近三年来招聘本类毕业生的比例以1~5 居多,占总体的21.5 ;其次是5 ~10 的,占总体的19.4 ;招聘比例在1 以下的仅占被调查单位的8.4%。由此可见,用人单位的招聘状况理想(见表1)。今后几年有招聘本类毕业生意愿的为609家,占总体的91 ;无意愿的有60家,占9.0%。市场需求前景比较乐观 。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61.3 )的用人单位希望在今后几年内招聘到本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次是希望招聘到硕士毕业生的单位,占总体的25.4% ;对博士研究生有需求的单位仅占2.4 。这说明,现有本科人才是社会需求的主导性学历层次结构Ⅲ ,而本类专业专科层次招生人数需压缩。
数据分析表明,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最旺盛L4lJ2。,接近四成(39.4 )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该专业;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占31.5 ;会计学专业排在第三位,占30.7 ;工商管理专业需求排第五位,占25.8 ;电子商务专业需求较低,占11.3 。这说明我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符合市场需求,但有喜有忧,个别专业招生规模须控制。
3.2 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定位主要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身学科结构特点以及学校发展战略,特别是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的行业与单位性质,而做出的宏观选择。
培养目标通常可以划分为:“通才”、“高级专门人才”、“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五种。
调查发现,将“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类专业培养目标的院校分别为27.7 和27.1 ,其总和已经大大超过了“高级专门人才”
(34.0 9/6)。非“211院校”选择“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比例要高于“2l1院校”。这说明,“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已基本成为培养目标方面的共识I5]8 。而且,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不能盲目追求“通才”和“宽口径”。
另外,调查显示,近三年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本类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就业渠道与市场决定了本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应用型”、“复合型”、“专门型”特征。
被调查教师对本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应用复合型人才,占被调查教师的72.4 。而且,83.8 9/6的教师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不同。
3.3 学生培养质量与能力结构市场的需求,是人才质量的最高标准与要求。
数据统计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类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因素是“综合素质”L6j4。,达87.6% ;其次是“实际能力”,有78.4 ;被选择最少的是“社会关系”和“性别”,分别只有9.O 和l0.1 。
对本类专业的学生最应加强的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被用人单位最多选择的一项l7 J5 ,有51.3% ;而高等数学是被选择最少的,仅占2.0 。
教师对学生应具备素质的选择,就本科生而言,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被调查学生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比例最高的是“综合素质”l8】1跎,达69.8 ;其次是创新能力,为53.6 ;交际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排在第三,为51.7 ;其后是专业知识,48.8 ;被选择最少的是“理论素养”和“数学知识”,分别只有6.4 和6.3 。
从分析可以看出,对本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建构应主要集中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社会交往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相较于实际能力而言理论与抽象思辨能力普遍不被认可。
3.4 课程结构与核心课程设置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成要素,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能力构成。
根据调查,教师认为本类专业课程结构合理的比例为85.1 9/6;认为“不合理”和“很不合理”的比例分别为13.9 和0.9 。2.1 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非常合理”;57.8 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基本合理”;34.4 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5.7%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构“很不合理”。从总体看,本类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合理[9】1船。
调查结果表明,对本类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八门课程依次是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各类型院校略有差异,但核心课程相对比较集中。其中“2l1院校”较非“2ll院校”更重视理论课程,而非“2ll院校”则更重视应用性或实用性课程。学生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评价与教师有出入,但契合度较高。
3.5 存在问题根据调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实践导向性、学生能力结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学经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本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
“教学设施落后”,均达到68.3 。教学管理弱化(51.6 )、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51.6 )、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48.6 )、培养模式单一(43.6 )、案例教学欠佳(43.4 )分列其后,是用人单位眼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教师认为本类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11] 。:教学经费不足、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教师数量不足、缺乏案例教学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同时,教师对本类专业在学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持中性偏否定态度。
据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对本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选项最高的是“缺乏专业实习”[1 J2 ,有62.4 的学生选择该项;其次是“忽视个性培养”
(54.3%);“教学质量不高排第三”(48.O );其后是“教学方法单一”(44.0 )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43.3 ),“教学内容陈旧”(42.5 )、“教学计划不合理”(42.0 )、“缺乏案例教学”(41.3%)也比较突出。在差异性方面,“211院校”学生更普遍地认为存在“教学计划不合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和“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与“2ll院校”学生相比,非“2ll院校”学生认为“教师素质不高”、“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经费不足”和“教学管理水平差”等问题更严重些。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3.6 对策建议1)稳定现有规模,维持恰当比例,“以销定产”,调整专业结构。
2)以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着力培养面向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办学层次。
3)重视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学科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专业实习、案例教学和个性培养;实行学分制、弹性学习制。
4)瞄准市场,培育专业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
5)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和资源整合,动态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
6)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吸引高学历、有相关行业丰富经历的专业人士;通过学历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提高现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丰富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
7)加强专业建设研究,提供宏观指导。
8)确立“教学应用型”大学的战略定位,保障正确的专业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微】相关文章:
论述预设理论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探微08-24
浅议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08-06
作业问题的思考的教育理论论文06-10
工商管理论文选题04-21
探微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06-08
工商管理论文致谢词(精选12篇)08-11
线损问题供电管理论文05-07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分析04-28
工程承包项目中索赔问题的处理论文05-07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