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从人才学角度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时间:2022-11-22 22:40:59 MBA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述从人才学角度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和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博弈模型的剖析,得出了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二律背反定律,最后从人才学视角指出,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个性培养等方面,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打造出内在表现为有较强专业知识素养,外在表现为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信息管理专家。

简述从人才学角度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毕业生,人才学,职业竞争力,博弈

  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或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而言,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保持自身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是指在其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对于从事某种领域、某种工作所具有的各自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内在表现为专业知识素养,外在表现为信息技术处理的知识管理能力。

  1、现实就业状况:挑战和抉择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下,迎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及专业对口,大部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毕业生就职于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图书情报领域。有资料显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986年至1988年,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各类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传统的图书情报领域就业比例高达92%。

  在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毕业生的就业面急剧扩大,不仅局限于图书馆、资料室等传统的图书情报部门,而是广泛分布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以及信息产业部门等。毕业生能在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图书馆工作。虽然就业面有所扩大,但是从事本行工作的人数急剧下降。据调查,1992年左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各类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等传统的图书情报领域就业比例下降为46%,1996到1997年则已降到17.4%[1]。而就职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工作人员,也不满足于此领域的清贫,纷纷想跳槽。资料显示:天津高校图书馆人员中4.11%的人表示对图书馆不感兴趣,16%的人抱着有机会就走,50%的大学生已经跳槽[2]。

  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常常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图书情报单位择人时并不青睐本学科培养的学生,而往往优先考虑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学生先天不足,缺乏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赖以生存的其它专业知识背景。用人单位两相权衡,认为对具有别的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培训,显然比对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灌输系统的第二专业知识容易得多。

  2、图情专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博弈模型分析

  在传统时代,有一场招聘会,有两组学生来应聘,一组学生所学专业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以下简称:图情毕业生),另一组学生所学专业为经济管理学(以下简称:经管毕业生)。博弈的参与人是图书馆和企业。两个参与人各需招聘一名大学毕业生到单位任职。图书馆招聘人才是公开的,企业招聘人才也是公开的,双方都知道对方所要招聘人才的基本信息,博弈双方也都很了解自己策略,并且双方的策略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本博弈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分析:通过画线法可以看到,本博弈存在一个纳什均衡,(1,1),即:图书馆选择图情毕业生,企业选择经管毕业生,他们各取所需,这样的选择是他们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也很符合市场的需要。

  结论:在这场招聘会上,面对图书馆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图情毕业生与经管毕业生的平分秋色,各自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同样是一场招聘会,也有两组学生来应聘,一组学生所学专业依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以下简称:图情毕业生),而另一组学生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毕业生)。博弈的参与人还是图书馆和企业。两个参与人各需招聘一名大学毕业生到单位任职。本博弈仍然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分析:通过画线法,可以看出本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均是。一个是:图书馆选择图情毕业生,企业选择计算机毕业生。另一个是:图书馆选择计算机毕业生,企业也选择计算机毕业生。从时代背景可以推断,第二个纳什均衡更优。

  结论:在这场招聘会上,面对图书馆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毕业生在信息数字化时代,明显比图情毕业生更具竞争优势。

  3、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二律背反定律和目标设定

  传统图书馆情报专业的教育,培养不出来可以胜任软件工作的人员,社会竞争与分工导致能够从事软件工作的人员,更多的愿意去竞争更高利益价值的行业,陷入了一个DILEMMA.倘若加强图情专业的技能技术训练,又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会丧失图情专业的本质而举步维艰,因而陷入另一个DILEMMA。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法与方式上一定要找准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点与结合部。

  客观上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对于社会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最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说是它对信息组织、加工、处理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对企业组织、企业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的组织与加工不断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之处、高效之处,这正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特色之一,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明显界限之一[3]。如果把图书馆学情报学变成一门技术学科,变成管理学,就是在把图书馆学情报学推向死亡的边缘,只有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及时吸取其他学科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理论营养,在稳定中求发展,才能更有利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为了紧跟时代浪潮,使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数字信息时代同样具有较强竞争力,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必须文、理科学生兼收,教育模式紧贴“宽口径培养学生,淡化专业背景”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复合型”人才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复合而形成的一种通识人才”。日本学者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单一能力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胜”。

  4、从人才学视角,与时俱进,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4.1 调整课程设置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的重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上多花工夫。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早期,为了适应学校图书馆的需要,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多媒体的获取、组织、生产和使用等方面的课程。随后大约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教学计划中普遍增加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包括信息管理或信息科学,联机检索、数据库建设,程序语言等,有些院校还开设了复杂的硬件课程,甚至成立了计算机实验室。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教学计划发生了更为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强调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编目已不再是核心课程,另外一些院系则只保留很少一部分核心内容。在更多的院系,传统的编目与分类课程已让位给信息存储和检索课程,参考咨询课程已置换为参考和信息包装课程,图书馆管理则被一般管理和管理战略所取代。教学计划变化的另一个方面是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增多。由于学生们毕业后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为此,图书馆学教学计划中大都增设了关于便携式计算机、局域网和国家网、集成系统、复杂的联机检索、CD-ROM数据库、交互式视听系统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变革具有以下特点:充满技术特色,注重研究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关注社会因素,重视信息获取途径的研究。课程中所包含的有关发展学生对信息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的课程内容,则是由于电子信息源的迅速增多和日新月异的信息基础设施所促成的。

  有调查数据表明,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毕业后多就职于政府和公司、计算机技术产业,有的成为总统信息政策顾问,这都得益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适用性的课程。所以,在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特长,作好咨询管理工作,就业不成问题。

  4.2 加强学科建设图书馆学情报学要在学科建设上下狠工夫:向整合研究与深化研究同时并重方向发展;进一步向分散研究与整体研究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向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向人文研究与技术研究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向巩固内核与扩大外延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4]。只用从根本出发,练好内功,才能使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体现出群体优势。

  4.3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国的传统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在完善学生专业结构、奠定专业基础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显然知识面过于狭窄,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适应能力较差。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紧把握住上述三个特点:抓住专业特色;开拓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用范围;突出自身优势,创造个人品牌。图书情报学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终身教育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创新性“复合型”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在培养初期,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实现个人目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种由主客观能动性设计出的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4 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在新形势下,以培养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译为首席信息经理、总信息师等) 为新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新的培养目标。CIO 人才具备:管理协调和领导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具备经济基本知识和商业经营能力;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知识;广博的知识及第二专业背景。 CIO 能够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管理。CIO 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专家,而是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有机结合,他职责就是从战略规划和决策的层面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负责开发组织的信息技术、健全组织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人员、实现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沟通最高决策者与信息部门之间的联系等,从而发挥出信息的最大经济效益。

  在国外,政府部门和企业对CIO人才寄予厚望,CIO们借助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制定出一系列出色的信息业务策略,从而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迈向成功。

  5、结论

  人才学认为:职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认识自己的不足,刻苦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要有创新理念;对社会的有责任感。这些都能在职业生涯中,一点一滴的提升职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来源于学科教育的改变,学校培养目标的转变。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自我的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简述从人才学角度塑造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相关文章: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08-13

高职英语教育职业竞争力培训体系的构建04-29

德育课角度的职校生职业素养问题成因论文04-26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部属高校信息服务的研究08-09

新时期图书馆职业道德对图书馆员的影响08-18

浅议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06-14

简述时间名词的范畴问题论文06-05

简述脾阴虚的证治体会05-03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05-15

试析高校班主任的自身塑造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