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效应分析
一、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正面效应分析
1.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有利于全面提升其综合实力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其内部化效应、学习曲线效应、体制效应,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全面提升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1)内部化效应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国外银行建立代理关系的方式,为满足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需求编织了一个强大的服务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内部化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其所拥有的国内外资源,以高效率的投入产出比来满足客户需求,获得银行的内部收益。同时,内部化的另一个重要效应就是共享客户资源。由于许多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客户本身就与海外有大量的经贸往来,这些客户的客户也可以成为各行海外机构的服务对象,因此各行在这些地方设立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可以极大地降低进入这些国家的成本,大大缩短建立客户和机构网络的时间。
(2)学习曲线效应
学习曲线效应就是指市场的新进入者可以在充分吸收、借鉴市场先入者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超越先入者,而先入者可能由于暂时的领先而固步自封,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正是所谓的市场新进入者,它们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与跨国银行的同场竞技在实战中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加以吸收、利用、创新,以获得学习曲线效应。
(3)体制效应
对于转型时期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通过国际化实现对银行体制改革的外力推动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五大商业银行还是国有绝对控股的商业银行,绝对控股下导致的诸如行政干预、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等法人治理机制上的问题还很多。通过国际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以广泛参与国际并购和在海外设立合资机构,国外资本可以通过股权收购、合资的形式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共同发起成立新的法人实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带来的股权结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将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完善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有利于平衡我国宏观资金面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在各国之间难以流动,各国的资金仅能支持本国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的效率非常低。
而当今社会则不同,银行国际化已成为加速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目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本筹措与运用已经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国际化使它们纷纷走出去,努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捕捉每一个可观的利差,抓住每一个商业机会。当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面对的现实情况是上市以后各行的资本充足率大为改善,资金充裕,而宏观调控使得银行在国内的业务扩张受到抑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频繁出台但效果不佳,美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反复施压,因此下一步不排除央行还可能动用汇率政策,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以起到替代加息或提供更多加息空间的作用,而汇率的大幅波动无疑将使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因此通过海外扩张把各行的外币资产有效地配置出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国内企业是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核心客户,在国内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作为中国海外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们采取紧紧跟随策略,客户到哪里,银行的服务就跟到哪里,客户是进口商,银行就提供信用证、进口押汇、保函等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购买国外产品和资源。当客户是出口商时,银行又针对性地提供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客户扩大海外市场销售。银行的跨国金融服务使交易双方实现了安全、便捷的资金结算往来,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从下图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呈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除外),而这近十年的时间也是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海外业务高速发展的十年,因此鲜活的数字再次说明国有控股银行的国际化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二、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负面效应分析
1.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随着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资本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流动的便捷性和频率大为提高,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难以仅仅从本国角度出发,必须兼顾各种外部因素,否则货币政策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具体而言,货币政策通常包含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三个变量,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使我国央行对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自主控制能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弱。首先,央行难以对利率进行自主调节。一旦我国央行试图调整利率,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就可能会部分抵消央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例如,我国央行如果为了消除经济过热,将决定提高利率,此时国际热钱的逐利性将使大量短期资本迅速流入,从而改变国内原有的资金供求关系,抵消掉利率调整的预期效果。其次,央行也难以控制通货膨胀率。央行欲控制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货币供给量。但随着银行的国际化,货币创造过程已从国内扩展至国际,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封闭的经济时代,央行能够较为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量,但到了银行国际化时代,尽管我国还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但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向境外借入、借出流动性的自由度较之以往大为提高,央行很难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反周期地控制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央行外生性调节能力也就相应减弱了。最后,央行难以自主控制汇率,在固定汇率制的条件下,我国央行对汇率调控的自主性相对较大,然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即盯住以美元为主的一蓝子货币,央行自主控制汇率的难度明显加大,再加上银行国际化产生的创造货币效应强化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进一步弱化了央行自主控制汇率的能力。
2.可能加大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难度
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加强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一旦出现系统风险,将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到相关各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自然也就难以独善其身了,而这种情况在过去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处于封闭环境下是不会出现的。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美国的“两房”引起的次贷危机,但当美国人将这些债务证券化以后,包括中行、工行、建行等在内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美国银行由于持有了相关债券,一样被波及。往上追述,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86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之所以均从一国金融系统的危机演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与银行国际化以及金融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
3.可能加剧我国银行业两极分化
金融业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行业,大银行不断通过并购等手段实现资本的积聚,根据美国《机构投资》杂志有关数据计算,世界资本排名前10名的银行平均资本规模达304 亿美元,资产总额规模达4 470 亿美元,分别是第90至100名银行均值的7倍和5倍,分化十分严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以不断通过并购重组扩充实力,加速资本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培育成为“巨无霸”级的大型跨国银行,而众多国内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由于自身定位和在资金势力、产业规模、政府扶持力度上与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差异性,有可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三、结语
以上正负效应的比较分析表明,银行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所有的参与者带来效率的提高、利益的改善,同时也可能对宏观经济安全提出挑战,如何实施有效监管,化解风险是各跨国银行和参与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巴克利,卡森。跨国公司的未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朱忠明,赫国胜。跨国银行经营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伍志文。美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J].上海金融,2008,(11)。
[4]宗良,朱汉江。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1999,(4)。
[5]史纪良,王兆星,邓红国。银行监管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高俊。全球跨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与我们的对策[J].新金融,2001,(6)。
[7]王昊。日本银行业国际化的教训与启示[J].银行家,2006,(8)。
[8]张书等。新加坡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9]李茜。跨国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J].理论界,2005,(6)。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效应分析】相关文章:
谈刑法国际化环境下的我国刑法发展08-06
我国林业资源条件分析08-14
谈刑法国际化环境下的我国刑法发展趋势08-03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研究06-13
我国医疗侵权存在的情形分析08-14
我国汽车涂装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05-25
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05-16
德与礼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分析04-27
我国实施EVA薪酬激励的可行性分析08-28
试论我国高校阅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