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管理整合力是工商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专业的学科特性,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生性要求。以管理整合力为原则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师团队、设计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培养具有整合意识与整合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管理整合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由于目前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经验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加上学生就业岗位的具体化,部分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于是人们会问,工商管理是否应该设置本科专业? 如果设置,它与其它同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专业,如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根本区别又是什么?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是什么? 如果不能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就存在资源机会成本问题。
为了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逐步探索出了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著名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伦敦商学院等,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形成了明确的培养层次。工商管理本科生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商业道德,强调一般的管理实践技能,教学过程更多地体现知识传授的逻辑性,而非知识本身。随着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的普遍兴起,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基本上照搬了国外的工商管理教育课程体系,表现在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与设置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并且课程设置的层次比较模糊,缺乏鲜明的特色。另外,关于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系统研究资料还比较缺乏,以较有代表性的赵纯均主持的《工商管理研究备要》为例,它主要是对工商管理学科各个专业的分析,[ 1] 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没有关注。因此,国内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教学研究的缺乏,人才需求市场与教育市场的脱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从本科到MBA 培养的尴尬局面。具体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化、理想化。国内高校基本上将工商管理专业定位于高级管理人才, 由于企业管理职能的明确化,“高级管理人才”已经非常模糊,无法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明确的预期。同时, 由于“高级管理人才”带有理想化色彩,加上硕士与博士人才的众多,本科似乎很难定位于高级管理人才。
2. 国内对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缺乏明确的认识,造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不仅是培养目标上没有明确区别,而且主要核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也存在雷同现象。
3. 各专业课独立教学的倾向严重。比如,同样的“财务管理”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区别就在于两者的专业培养目标根本不同。但不同的专业课,由于培养目标的相同,就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所有专业课都应该在管理整合力的统领下进行教学。
4. 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缺乏统一的整合理念。本来可以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将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进去,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分散实施,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5. 市场需求与教学目标相互矛盾,并受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将单一的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指标,忽视了工商管理人才的成长环境与时间要求,这种“立竿见影”的教学考核与工商管理培养目标本身是背道而驰的。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克服这种矛盾成为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管理整合力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
管理整合力以工商管理实践为基础。工商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备综合管理素质,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者在其权限许可范围内能够有效整合组织内部与外部资源,达到管理者预定的目标。管理岗位的差异实质是资源配置权限的差异,但是,隐含在岗位差异背后的是管理的共性,即管理整合力,包括资源的整合意识与整合能力。管理整合力既需要工商管理实践的积累, 也需要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资源整合的范围越大,就越需要工商管理教育。特别是定量化管理在工商管理实践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对于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工商管理的实践特点直接影响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管理整合力是工商管理的学科特性,因此,工商管理教育需要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将管理整合力融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得到体现。
三、管理整合力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1. 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管理整合力意识以工商管理学科特性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特点,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以仿真与实践教学结合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系统训练学生的信息处理、市场调查与策划、综合经营分析与决策能力,并突出培养学生的管理整合力意识与团队精神。学生毕业后可到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初级管理工作,并经过管理实践积累与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逐步成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根据总体培养目标,我们将管理整合力意识细化在专业培养要求中,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知识整合能力,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中培养思维整合能力,在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培养沟通整合能力。
2. 教师团队整合:保证管理整合力实施实施管理整合力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团队整合。教师需要具有团队整合意识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实质性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首先,教师需要明确管理整合力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主要区别,这种区别有助于教师将自身特长融入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比如,以会计学为特长的教师需要明确会计学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目的与教学方法。其次,在各个环节将教师的整合意识体现出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教师以团队方式进行专业介绍与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并说明个体与团队的关系,使学生在初期能够直观地感受管理整合的氛围。教学大纲的编写采用小组编写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部分课程采用教师团队授课, 通过教师知识与个性的互补,使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最大化,也使学生充分领悟管理整合力的作用。
3. 学习生涯规划:引导管理整合力流程成功的管理者首先应具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素质。对于未来从事工商管理的学生来讲,如果学生阶段没有系统培养生涯规划能力,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对组织的发展也存在隐患。因此,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弹性的《大学生涯规划与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全面的自我规划,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工商管理人才。我们要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周, 通过与导师沟通,根据学生自身兴趣与特征完成《大学生涯规划与设计》的具体内容,用来指导自己的大学生活。
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树立管理整合力意识,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选修课程的配置,如何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自己进行社团组建,准备在假期参加哪些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如何选择挑战自我的运动项目,每个学期的目标任务与自我评价方法,如何选择指导书中推荐的书目以及课外阅读计划等。通过学习生涯规划指导书的具体应用,将基本的管理思想融入其中, 使学生从自身行动中体验管理的内涵。
4. 课程体系整合:控制管理整合力过程是否拥有专业特色课程,以及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特征是工商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由于工商管理的部分专业课属于其他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对分散,加上特色课程不明显,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存在无核心课程的现象。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管理整合力的意识,忽视了管理整合力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在特性,是指导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想。我们通过充分讨论,在管理整合力的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在特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整合,建立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 特色课程体现管理整合力。管理整合力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实践中首先表现为沟通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整合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将《管理沟通》作为专业核心课之一。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创业管理》《市场培育与拓展》《企业家素质与职业经理人素质》等特色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开设了《企业伦理》《公司治理》等课程。为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开设管理综合课程设计,如《市场调查与策划》《综合经营分析》《情景管理训练》《创业管理实践》等,采用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市场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2) 课程内容实现管理整合力。根据管理整合力的原则确定各门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并制订详细的教学大纲以指导、监督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内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它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什么,它与其他专业类似课程的设置有什么区别,如何将管理整合力的思想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等。我们要求教师集体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通过互相沟通以明确思路,要求每门课程都能够成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程体系与内容真正体现管理整合力的思想。
(3) 教学方法强化管理整合力。工商管理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重要地位,因而我们强调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塑造,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有意识地打破局限于本课程进行案例研讨与原理概括的局限性。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动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案例研讨。这种教学思路对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形成挑战,它要求教师不断增加知识整合力。但是,教师个人的整合力毕竟有限,为此,我们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程的固定做法,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师的优化组合,以教师团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教师团队授课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团队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了管理整合力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其次,以定量化方法贯穿于所有的课程教学,从数据处理角度实现管理整合力。
管理决策必须以数据为基础,而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使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决策过程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内在逻辑。因此,遵循这种内在逻辑,并借助于方法的具体运用,将管理整合力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并提高了学生对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对抽象课程的兴趣。
5. 校内外资源整合:拓展管理整合力空间工商管理的实践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而校内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最优的管理实践训练环境,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人才培养流程再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从教育产品的供求角度而言,作为供给者的学校与作为需求者的企业能够实现实质性的合作。与一般产品不同,学生未来的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漫长的过程,其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全面鉴别。因此,企业介入到学生的培养环节,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人才鉴别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培养环节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以此减少企业未来的人才培养成本,而学生在对企业的了解过程中也逐步降低了未来的就业风险。学校则可以根据企业与学生的要求调整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工商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对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得到重视。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每个毕业生不可磨灭的烙印,毕业生具有与学校沟通的内在动力,关键是创造沟通的机会。我们通过建设专门网站,为在校学生与毕业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也为毕业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在校生可以向毕业生咨询有关的求职经验,毕业生可以就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向教师咨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管理实践所关注的问题,以弥补教师对管理实践感性认识的不足。
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延伸了人才培养空间,其效果明显优于忽视管理整合力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互相合作是帕累托改进过程,各种资源的互动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整合力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在管理整合力的培养理念指导下整合教学资源。以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决策为主线,以信息整合与资源整合作为管理整合的主题,将师资培训、课堂教学、实验环节、实习环节、论文环节统驭在管理整合力之下,为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管理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 赵纯均. 工商管理研究备要[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高校工商管理培养模式研究06-08
谈谈高校工商管理培养模式研究05-29
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08-04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08-06
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研究04-28
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08-22
关于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研究05-2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实验教材建设研究08-14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育人模式构建对策研究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