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论文

时间:2024-06-08 14:40:39 财务税收 我要投稿

税收的论文实用【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税收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的论文实用【15篇】

税收的论文1

  一、引言

  在经济危机期间,依靠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在20xx年危机期间,我国体现出了比发达国家更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WenandWu(20xx)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危机期间充当了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并带动了私营企业的投资,我国实施的是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西方国家是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阶段,在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的情形下,财政政策目前承担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功能,杨汝岱(20xx)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投资效率较低和挤占资源配置的现象,国有企业是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下降的原因。因此,现阶段财政稳增长和调结构更应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稳定就业的作用。财政政策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企业的投资,分别为供给效应、需求效应和经济环境。基于凯恩斯理论,供给效应认为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乘数效应。在开放的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取决于汇率是浮动的还是固定的。国内学者基于宏观总量的数据研究政府支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如刘金叶和高铁梅(20xx)、刘溶沧和马栓友(20xx)、王云清和朱启贵(20xx)等,以及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如杨慎可(20xx)、汪伟(20xx)等。国外学者的研究中,BlanchardandPerotti(20xx)基于混合VAR模型讨论了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影响,RoegerandVeld(20xx)在具有信用约束的额DSGE框架下讨论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

  基于微观角度研究财政政策主要关注政府支出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出和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但是不同理论的结论不尽相同。新古典和凯恩斯理论认为政府支出通过负的财富效应提高了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RameyandShapiro(1998)认为政府针对一个部门的扩张性财政支出提高了其消费工资但是降低了生产工资。财政支出、政府补助、税收和产业政策等是我国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代永华(20xx)认为产业政策弥补了市场缺陷,对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陈瑾玫(20xx)和张泽一(20xx)等持否定态度。政府补贴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各国经济转型的实践来看,财政补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补贴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并且从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来看,政府补贴影响了资源的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收入的分配。经济学对政府补贴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1)政府补贴对产出和效率的影响;

  (2)对社会就业、发展、公平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从社会福利来看,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通常提高了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BranderandSpencer(1985)认为从补贴的成本和收益角度考虑,补贴的对出口企业的收益是大于政府补贴的成本的。本文基于我国1998至20xx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第二部分分析了政府支出是否影响企业投资,第三部分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了政府补贴和企业利润率、商业信用的交互效应,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考虑了财政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的途经。

  二、财政支出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研究

  首先我们分析财政支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FismanandLove(20xx)的研究成果,企业最优的投资为约束条件下价值的最大化,其中企业的价值为未来每一期股东红利的折现,每一期股东的红利为企业的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调整成本和投资额,企业在当期的资本存量为上一期资本减去折旧、加上新增投资量。在企业具有不变规模生产函数、二阶的投资调整成本函数以及资本的调整成本和投资规模同向变动、与现金流反向变动的假设下,从企业投资的`欧拉方程得到关于企业投资的计量方程。本文采用20xx年至20xx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剔除了财务数据不健全的公司、ST状态的公司,并且对变量进行了winsor处理,其中民营企业的投资采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来衡量企业的投资支出,Tobin’sQ,的定义为:(股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负债)/总资产的账面价值;销售收入Sale为企业营业收入;企业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现金流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文中商业信用采用企业的商业信用净额来衡量,即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去应收账款来衡量企业的替代性融资的现象,其中投资、销售、现金流、利润和净商业信用都通过企业的总资产进行标准化消除规模效应。

  根据模型(1),我们分析财政支出是否促进了民营企业投资,考虑到企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固定效应模型通过一阶差分消除了不可观测的异质性,避免了回归结果的偏误。表2为公共财政支出对民营企业投资影响的估计结果,其中各个变量均进行了标准化,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混合OLS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中,公共财政支出对民营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从回归的结果中可以看到,资产负债率、商业信用和利润率仍然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HasumanTest检验的结果可知,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支持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三、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很多学者研究了政府R&D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本文分析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是否促进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以及政府补贴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润率以及商业信用的交互效应。我国的国家税务总局对税收筹划的定义如下:“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不少于两个的纳税方案时,通过运筹和设计,以实现最小的合理纳税[1]。”税收筹划简而言之就是依法合理纳税,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纳税风险。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税收筹划岗位,通过研究税法、合理纳税,为公司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加深,税收筹划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关注。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纳税人经常有多于一个的纳税方案。不同纳税方案的税务负担往往相差较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的理财工作重点。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高达72%,电力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将对其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

  1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概述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的安排与筹划,从而尽可能地节约纳税额,为企业降低成本[2]。税收筹划有以下几点特征:(1)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指导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属于企业管理计划的一种;(2)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3)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它以企业的涉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与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都密不可分[3]。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是国家职能的体现[4]。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有多种纳税支出项目,纳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税收筹划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关系密切。当有多种纳税方案时,需同时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和税务的轻重。可通过税收筹划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税收筹划是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企业的涉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事先计划纳税方案,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降低。

  2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概述

  2.1电力企业的税收体系分析

  随着我国“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电力企业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强。电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来提高效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进行税收筹划作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得到电力企业的重视。电力企业的税收体系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而进行调整。现今,电力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变现行的电力市场税收体系。在我国,电力企业的主要纳税种类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营业税、教育附加税等。电力企业的纳税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电力公司与其子公司、电力转供企业、独立于国电的发电公司等。国电的各省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属于纳税主体。增值税以企业的进项税抵扣后的销售收入作为税基。小规模纳税人的电力企业增值税税率为6%,其他电力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均以增值税为税基,税率一般分别为7%和3%。所得税是以企业的实现利润为税基,所得税的税率为25%。营业税以非注营业的业务所得的销售收入作为税基,税率为5%。房产税的税基是房产余值,税率一般是1.2%。在电力企业的税收结构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主要纳税项目。具体的税收结构如表1所示。

  2.2电力企业税收体系的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税收随着实行着与其他行业相同的税率,但电力企业的实际税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我国实现的增值税是生产型增值税,投资性的支出不能用作进项税抵扣。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的比重高达70%,在投资性支出的重复纳税上看,电力企业的增值税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0%以上。另外,我国的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其原材料是煤炭,煤炭企业的增值税率是13%的低税率,这使得电力企业的进项税抵扣率偏低。我国的宏观政策支持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鼓励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但是在税负方面,国家的政策并没有为水力、风力发电的建设提供政策优势。我国目前的风电、水电的增值税征税率大大高于火电。大中型的风电、水电、火电的增值税率都是17%,但纳税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有很大差距。一般,火电纳税额占销售收入的10%,而风电高达16.8%,水电约为14%。这是由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的投资成本远大于火力发电。除此之外,水电的隐性税负较大。水电工程从建设到运营都要为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支付成本。风电与水电是有利于环境的清洁能源,一旦实现电价市场化改革,风电与水电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非常不利的地位。

  2.3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

  电力企业的涉税种类众多,对于涉税金额较低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进行税收筹划的弹性较小。因此,我们将税收筹划的重点放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大数额税种上。针对电力企业近年来的降薪现状,该文将薪酬激励与税收筹划相结合,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

  (1)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税收优惠。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国家为鼓励电力企业的发展,给出了许多的电力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是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的重要筹划空间。

  (2)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电力企业的员工降薪将不利于员工激励,如何通过税收筹划来最低限度地降低员工的利益损失,这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工作。

  (3)并购中的税收筹划。自电力体制的改革方案出台后,上市电力企业的并购、重组事件频发。如何在合理筹划并购中的涉税问题,降低税收成本将是税收筹划的关键工作之一。

  (4)针对固定资产的筹划。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偏大,而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涉及税收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税收筹划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润。

  3电力企业的涉税税种的筹划方案

  3.1电力企业增值税的筹划

  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就非常少,要降低电力企业的税负金额,需对其增值税进行合理的筹划。

  (1)扩大进项税额抵扣。电力行业的原材料由煤、油、气等构成,这些原料的进项税额抵扣相比于企业行业偏低。为了尽量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通常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①购买原材料时,不仅要索要专用增值税发票,还要取得专用发票上所明确说明的增值税额;②价格相同时,购买有增值税发票的货物;③委托加工货物或进口货物时,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④采用兼营的方式,降低不可抵扣的比例。

  (2)充分利用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的发电企业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对煤炭的依赖性高。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燃烧煤炭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国家在增值税方面提出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发电企业采用其他的清洁能源。电力企业在进行建厂选址时,可考虑国家有关的增值税优惠办法,如《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电力企业可通过合理选择建厂地址,进而避免部分的税务成本。

  (3)有关运输费用的税收筹划。企业的运输费进项税额根据现行的税收制度可抵扣7%。但如果客户一票结算,将运输费用并入价格而开具增值税发票,则无形中增加税负。对运输费用的筹划方法有:①将运费收入转化为代垫运费,但该方法要受销售对象的制约;②通过将自营的运费转化为外购运费,从而降低增值税的税负金额。

  3.2电力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筹划

  我国在20xx年3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关键在于税率。统一后的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由于电力企业中的外资企业占比较少,新税法的实施使得整个行业的实际纳税额有所下降。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在税率、税基、扣除办法、优惠政策等方面对电力企业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面对新的企业所得税办法,电力企业可继续加大技术开发费的投入,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创新水平;引进节能环保的设备来进行技术改造;适当地加大电力企业的品牌维护费用等。针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巨大,在取得固定资产时,电力企业的筹资方式的税收额由高到低的排序如下:企业的自我积累资产、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向金融机构的贷款、向非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是同业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企业的内部集资。在合理范围内,电力企业可尽可能选取较低纳税额的筹资方式。

  3.3电力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薪酬激励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行业的整体降薪趋势,可通过将薪酬激励与税收筹划相结合,以达到员工激励的作用。对电力企业的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非常必要。对于高管人员的年薪收入按照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高管人员的董事费收入则按照劳务报酬缴纳其个人所得税。另外,可通过运用股权激励的办法来降低高管人员的个税税额。对电力企业的高管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年薪制、提高工资福利等方法。而电力企业的普通职工的工资一般由项目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等构成。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包括职位的升迁、工资奖金、职业培训等方面。为了增强对普通员工的激励,一方面可以提高工资;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非货币性的支付方式来为员工服务,如:交通费、购房支付、培训支出、购车支出等。通过从工资中扣除这些必要支出,来降低员工的个税缴纳税负。电力企业可以在费用支出总额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增加非货币性支出的比例,来降低员工的纳税成本,从而提高个人的实际收入。企业常选择的非货币性支出方式有为员工提供住房、统一为员工提供旅游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等。

  4结语

  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合理地税收筹划能够为企业节约较多的成本,为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有重要的可借鉴价值。该文分析电力企业的税收体系,挖掘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通过适当的筹划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纳税税负,并详细分析了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筹划方案,对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税收的论文2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准则中对税务方面的细则影响巨大。如何解决会计政策带来的影响,笔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及多方理论数据剖析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会计与税法简介

  我国经济起步晚、发展快,公司的税务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这使得会计工作十分庞杂和混乱。要想搞清企业会计对税收的影响,首先要厘清二者的关系。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在目的、基本前提及原则等方面。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核算的要求,税法以实现征税为目的。会计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为投资者理清企业资金情况和经济效益,而税法是国家在确保财政收入健康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经济调节、法律等手段来维护纳税人合法的权益。会计工作具有客观性,税法具有法律的原则性。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企业会计对税收的影响

  准则的实施对税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理清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才能使企业正常纳税,确保企业良性发展。

  (一)新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在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具有针对性的会计政策规定增加,使得选择空间变大,由于不同的选择会照成不同的纳税结果,企业必然会选择一条能节税的方式来计算税务。此外,准则中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调整幅度也较大,企业每年都需要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复核,一旦复核结果与原估计值差异较大,就需要及时对二者进行调整,调整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以往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实施后取消了该算法。主要是因为许多企业库存打、周转周期长,毛利率和利润变化大,一旦市场环境出现通货膨胀,该时间段计算的利润就会较高,相应的企业应缴税务就会偏高。

  (二)计量基础更加多元

  新准则中全面引入了历史成本这一属性,使得原有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四大属性拓展为五大属性。计量基础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能真实地反应出来,会对企业的盈利带来一定影响。例如当前已投资为主的房地产企业,若采用公允价值代替账面价值计价,其差异会被计入为损益,会拉高企业的利润数字,进而增大了应缴税务数字。

  (三)收益计量方法更加具体

  新会计准则中,在计量方法上有许多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债务重组》《建造合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细则中,都能对企业核算收益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以往企业债务重组中,将重组产生的收益都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中,有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即: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让步及债务人被豁免偿(或减少偿还)所产生的收益,需要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表,进而影响税收。

  (四)所得税计算处理难度增加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一般通过应付税款法和会计法两种来计算所得税。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前文提到税法和会计的概念、前提及目的,一般上市公司及中大型企业都会将二者分立看待,从长期角度来看,不同的所得税计算方法,势必会对税收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去掉了关于永久性差异的界定,这使得所得税的核算难度增加。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原有计算方法相比,需要引入暂时差异性的概念,从而适应税率计量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与应纳所得税相加,就得出了所得税税费。一旦企业经营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时,暂时性差异将会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税收影响的对策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对税务的计算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上述影响,针对性提出几点措施。

  (一)分立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纳税做出相应调整。以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看作一个整体,二者并未成为独立体系。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本质上的差异使得会计工作十分混乱和庞杂。此外许多企业还会要求会计提供定纳税筹划信息,以便企业做出决策,愈发加重了会计的工作难度。因此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无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组织会计人员深入学习新会计准则,同时要让全体会计人员意识到新准则的实施对整个会计工作影响的重要性。另外,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搭建平台、促进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会计人员参与讲座学习或深造。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的培养时间和成本都非常高,一旦人才流失,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因此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会计人员视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为企业做出更高的贡献。

  (三)提高税务部门的服务工作

  新准则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同样提高了对税务部门工作能力的要求。新准则中税法差异的变化,为税务部门的执法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准则实施背景下,税收征管制度和稽查工作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准确反映出涉税企业的具体信息。同时税务部门还要提升信息收集能力,避免出现税务会计和税法不匹配的情况发生。同时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做好相关信息咨询服务或指导。

税收的论文3

  [1]郭代模,杨舜娥,张安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和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xx(58):2-8.

  [2]朱军.低碳经济中的最优财税政策分析[J].中国财政,20xx(6):49-50.

  [3]葛察忠,任雅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xx(9):25-28.

  [4]温辉,杨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J].求索,20xx(24):82-83.

  [5]杨全社,付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低碳经济财税政策支撑体系:演变、协整与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xx(1).

  [6]田文宠.现行财税制度对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17):112.

  [7]吴重思.论税收与低碳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xx(12):192-193.

  [8]傅志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建设[J].中国财政,20xx(8).

  [9]王冰研,陈长虹,黄成.低碳发展下的大气污染物和C02排放情景分析一上海案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xx.

  [10]郭印,王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xx.

  [11]周剑,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xx(11):70-73.

  [12]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xx(12):71-73.

  [13]苏明,傅志华,许文等.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xx(72):17-23.

  [14]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xx(4):88-90.

  [15]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J].环境经济,20xx(11):19-22.

  [16]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xx(11)

  [17]胡绍山.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J].财会纵横,20xx(4).

  [18]陈新平.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财税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20xx(4):39-41.

  [19]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xx(8):47-49.

  [20]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2(10):1335-1338.

税收的论文4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费用成本的压缩空间越来越小。科学的税收筹划,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乃至促进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筹划风险的防范。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筹划风险

  一、引言

  房地产企业投资额巨大,涉及多种不同的税种,税收成本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而房地产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获利,就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有效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创造成本优势是通用的基本手法之一,而税收负担的轻重是直接影响其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考虑其生产经营战略时,必须综合考虑税收这一成本因素,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税收筹划予以控制,对公司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二、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及依据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其理论依据为:1.税收调控理论与税收筹划税收调控理论认为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利益差别来引导纳税主体行为使之产生正向影响,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正是这种税收调控使得税收产生利益差别,从而使得税收筹划成为减轻税收负担最有效的途径。税收调控纳税主体行为是通过弹性税负来诱导纳税主体行为的,因此在税收负担有差异或有弹性的领域,税收筹划是可行的。2.税收价格理论和税收筹划。现代财政理论认为税收的本质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支付费用,政府就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来补偿。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纳税人即使想拒绝该商品是不可能的,所以纳税人总是试图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购买该商品。所以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活动就自然产生了。3.企业契约理论与税收筹划。科斯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与政府间的税收契约就属于其中之一。”企业逐利性和契约的可策划性下,作为契约关系人一方的企业就有动力和机会进行一些安排,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或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部分方法

  房地产业所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所得税、营业税等,房地产业的税收筹划,一方面需要借助其所涉及税种的一般税收筹划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税收筹划。在现行政策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能够实现良好业绩,获得企业的利润?除了进行合理的价格策略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简要介绍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几种方法:

  1.利用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设立销售公司。目前我国的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而且对于增值率低于20%的普通住宅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因此,纳税人在销售不动产或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销售环节,将高增值额分解成低增值额,从而降低增值率和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增值额如果被分散的次数很多,就可以享受到起征点带来的税收优惠。因此,在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将企业的销售部单独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销售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合理的定价将房地产项目转让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进行第三方销售,从而能够人为地调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销售公司的增值率,通过筹划使得企业承受较低的土地增值税。

  2.利用公共配套设施投入扣除《土地增值税实施细则》规定:可以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加计20%扣除。在市场接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加大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用以改善环境,增加卖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提高销售价格。比如:可以在小区内有限的空间内增设体育设施,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锻炼的乐趣;也可以设立会所和在顶层设立游泳池等。这样既可以娱乐,又能够休闲,相应的隐私也能够受到保护。这些项目均可以列入到开发成本里进行加计扣除。

  四、充分关注税收的.筹划风险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手段及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税收筹划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涉税行为因为没有正确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得房地产企业没有准确和及时的缴纳税款,从而引发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调整、处罚等等,最后导致房地产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税收筹划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规则约束,因此其风险更难于掌握,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1.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筹划观。2.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形、复杂性及不确定事件的发生,税法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充分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充分考虑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作出正确决策。3.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需要专业技能高的筹划人员来操作。4.力求整体效益最大化。筹划时,不能仅仅紧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

  参考文献

  1 李大明,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财政研究,20xx年第5期.

  2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税收的论文5

  摘要:对于处于市场经济下的我国企业来说,如果想要长足发展,就要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在财务管理中,税收统筹工作又是其中的一项重点问题,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对于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主要以此为基础,对税收筹划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在税收筹划问题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我国的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时候已经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较为全面,然而对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认识还是较为匮乏,很多企业对于税收筹划对企业成本、资金、利益的影响知识较为缺乏,没有充足的理解,这就会导致在财务管理中遗漏掉税收筹划管理,最终导致企业资产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有效的实施税收筹划,在满足国家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合理实现统筹对于企业利益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在概念上分为狭义与广义,从狭义的税收筹划来说,主要是指由纳税责任人按照国家的相应的税收筹划政策和法规,在履行纳税职责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税法要求,通过相应的税收优化政策实现对自身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而实现节税的目标;从广义的税收筹划来说,税收筹划的方式就不仅仅的局限在税收政策上,而是有特定的方式和技巧来实现节税这一目的。当然广义的税收筹划依然要以法律为基本前提,广义的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税收筹划的技巧来实现少缴以及缓缴的目的。通常这种广义的税收筹划方式首先要以税收法律为基础进行,例如通过价格方式来实现税负转嫁,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进行避税等等。税收作为国家的立足之本,在很多时候都具有特殊性,例如税收的无偿性,因此税款在很多时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企业资产的流出,即企业必须进行的利润的支付,因此税收的多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多时候是挂钩的。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就会在税收问题上下文章,然而并不是通过合理的手段来实现少缴或者缓缴,而是铤而走险采用逃税、漏税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增设了阻碍,甚至会将企业带到破产的边缘。因此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才是企业进行经济收益增长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税收筹划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及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现状

  在很多时候对于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来说在目标的确定方面存在着很高的一致性,其通过以下内容表现出来,对于税收筹划来说,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向应该与财务管理一样都为对资金进行的有效规划和安排,一般来说,做好税收筹划以及财务管理能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对于税收筹划来说,是企业在对自身资金使用之前所做出的筹划,其在财务管理中是关键的一环,从某种意义来讲,税收筹划属于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最大可能上使企业能够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在这一方面具有相同的一致性。此外,财务管理在其职能方面会对税收筹划产生一定的影响,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一般有,财务预算及决策职能,通过财务管理中的职能也会对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造成影响。企业在市场中占主体地位,而且其在社会经济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企业拥有着独自经济利息,并且还享有一些法律规定的利益以及自身权利,同时还担负着相应的责任以及义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下,进行自主经营,承担盈利与亏损的责任。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企业进行的改革,不断使企业转变为现代化制度。因此,税收筹划应运而生,其在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存在很大关系,税收筹划在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如今企业中,对于税收筹划缺乏一定地了解以及意识,税收筹划的具体内容,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并且在节税方面以及减少企业在资金上的流出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通常会采取非法行为。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已经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革新,并且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也不断加强,各大企业在进行企业运营与管理上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使企业达到节税目的,以此实现企业在经济上的最大化目标。

  三、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影响之筹资成本

  对于筹资成本来说,通俗来讲也就是企业为了实现资产运营而进行筹集的各种费用,因此可以直接称为财务费用,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能够在筹资成本上进行合理的统筹和规划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将筹资数额进行降低的目的,这样就能够在根本上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在经营过程中,筹资成本主要是体现在经营中的利息支出以及一些筹资过程中出现的手续费或者是通过境外的形式进行筹资产生的汇兑净损失。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对于这些步骤中产生的费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进而实现合理的优化,在最大程度上将赋税降到最低。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实行税收筹划能够对筹资成本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能够切实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在实现的渠道上一般可以包括企业资金的自我收集、企业实行股票发行、企业筹资方式改为内部筹资。由于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效果的程度不同,因此有针对性的选择筹划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响之投资成本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投资,进而通过有效的投资来实现企业资金的增长,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对成本的筹划,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企业要付手续费以及税金,因此在这些方面进行筹划管理能够有效的将投资成本进行降低,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具有极为大的影响。投资的成功与信息的掌握程度具有正向关系,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根据筹划规划的方式来对税收支出进行降低,因此就要对税收的优惠政策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够实现对企业投资成本的有效降低。

  (三)影响之资金运营

  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中,直接主导运营效果的就是资金运用,因此进行良好的资金运营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经营的正向成长,而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上市的企业来说,税收筹划的效果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效果。在相关的事实和一些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上市企业来说,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在很多时候是负向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说将税收筹划管理有效的运用到企业的盈余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成长。例如某上市公司,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资金运营的有效性,就要在实际的筹划之前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的分析。首先将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流动基金进行掌控,通过实地的实施,该企业积极进行配合,这样在最终实现了对企业资金运用的保障,确保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量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管理,而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来说,税收筹划也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税后筹划的实施上首先就要对企业的资金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在财务管理中,税收统筹工作是财务管理中的重点研究问题,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企业就应该重点关注这些管理问题,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能够长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许志平.试论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应用[J].财经界,20xx,(24):257.

  [2]段超.基于现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对策的分析[J].商,20xx,25):143.

  [3]赵蕊萍.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经贸,20xx,(16):252—253.

  [4]林凯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J].中国商贸,20xx,(19):105—106.

  [5]高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中国商贸,20xx,(17):65—66.

税收的论文6

  摘要: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实施力度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一些电力企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税收筹划的含义与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本文对新时期下企业如何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希望对读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机遇

  1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1.1电力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税收筹划主要是纳税人在税务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运营、投资等活动进行之前,采用科学性的筹划,选择最有利的处理方式,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经常会遇到较为复杂的业务场景,在税法的规定范围内存在有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案时,具有差异条件的企业最终会使税负产生较大差异,合理运用税法组织经济活动,达到交纳最少的税额的目的,实现交税后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与偷漏税是不一样的,它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合归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合理的开展企业税收筹划。

  1.2电力企业税收筹划目标

  企业对任何活动和方案的执行都不可盲目开展,电力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也不例外,作为资产密集型大型企业,不合理的业务处理将会给企业带来大额资金损失以及较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在业务处理前应多与部门开展会审,以期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运用合理税收筹划手段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标。由于电力企业一般都是国有大型企业或者是上市股份企业,在保证企业合理发展的同时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很多投资项目是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此时如果单纯的以企业经济效益考量是不合适的,二者相冲突时社会责任更为重要,此时不应已减少税负为税收筹划的单纯目标还应同时考虑企业社会形象。

  2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问题

  大家可能对一般企业的税收筹划方式略有了解,其实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并没有什么极为特别的地方,和一般的企业的税收筹划大体上是相似的。通常来说,都是包括寻找适用减少或免除税款的政策、降低收入值、增加成本值、延期交纳等几个方面。笔者接下来对我国电力企业税收筹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2.1部分电力企业对税收筹划方面的政策不是很了解

  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均为大型资产密集型企业,因电力企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决定属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得到的资金扶持非常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容易忽略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事实上电力企业可以执行的优惠政策和条件是不少的,然而许多的电力企业没有抓住这一点,降低了企业可实现的经济效益。按照实际来说,当下最为实用、最为方便的税收筹划方法就是用足税收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时效性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另一重要特征,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在某个特殊的时期、针对某个特别的行业而制定的。一旦企业对于相关政策不重视或者不关注,就很有可能错失税收筹划的执行时期。毫不夸张的说,当前是国内改革税收政策最为频繁的阶段,所有这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就必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与税务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时刻注意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

  2.2不能精准的运用税收筹划

  有些企业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误区,即在他们的思想中税收筹划就是减少税款的上交,这样一来所交减少税费就会使得利润空间被提升,从而导致个别企业在业务处理时过度运用政策或打政策擦边球想当然的运用政策,虽然表面上看降低了企业税负,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违规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一旦接受税务检查,就会因不当运用政策,而补交税款,同时承受罚款与滞纳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形象损失。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做好对账目的记录与管理,精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零风险税收筹划,同时兼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性发展。

  2.3筹划方案不适用企业实际

  企业发展中经常遇到企业整合或大型投资等复杂的经济业务,因缺乏相关经济业务处理经验,需要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规划整体经济执行方案,其中一般包括税收筹划方案。企业因缺乏相关事项处理经验,从而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认为事务所设计出来的筹划方案是实用而有效合规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对电力企业全部的生产流程并不熟悉,因此他们的筹划方案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是不合理的,严重者则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或带来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社会价值。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企业在没有掌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他企业的税收筹划方式实施照搬照抄,忽略不同行业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的根本性的差异,未针对差异调整具体方案,增加企业面临的纳税风险。

  2.4税收筹划可能在实施中受阻

  电力企业一般为属地的纳税大户,因地方政府害怕电力企业的纳税筹划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而不批复纳税筹划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当前时间内怎样交税是由财政部门、税务局来决定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发言权。税收筹划工作因此而终止,造成税收筹划工作的不能有效开展,使企业节约成本目标和经营目的无法实现。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利局面,增加企业税负,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动压力,也影响了企业当前时间的收入和支出。

  3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策略措施

  3.1有效利用我国普适性税收政策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我国并未给予更多的特定税收说明和相关政策,更谈不上税收优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开展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时,就需要开展对于我国税收体制的深入认识和学习,在普适性的税收体制之下,基于电力企业的特征做出合理的谋划和选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指出,对于企业购置必要环保相关专用设备,可以按照设备投资额的10%抵偿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缴税额。诸如此类的税额抵偿规则,必须进行切实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才能有效展开应用,并且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3.2充分利用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电力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如农委费免征增值税、接受用户资产免征企业所得税、电力企业与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免征印花税、变电站用地免征徒弟使用税等。以上行业性税收优惠无法从其他企业借鉴学习,需要电力企业深入学习理解合理运用。

  3.3企业集团式税收筹划

  纳税一般具有属地性,税收筹划更是以属地个别企业为单元。这将导致部分符合政策的税收优惠无法执行。对于大型电力企业而言,个别税收筹划需要在集团内部实施,以实现集团税负下降。如电力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大型输变电工程投资整体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然而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相分离,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新建电力公共基础设施分布于各个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没有争取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因无法取得有效收益,而利润中心因不拥有具体公共基础设施而无法争取税收优惠,因此均丧失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能。此种情况下因开展集团式税收筹划,以集团为单位争取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降低利润中心税负,从而降低集团税负。

  3.4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电力企业一般均为大型企业,必定设置了很多的机构,经济活动也是很频繁的,业务与财务相分离,而很多税收筹划工作的起点在业务部门,仅仅依靠会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很难全面实施筹划。对此,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税收筹划效率与效果。

  3.5加强政企沟通

  针对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单方面阻碍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电力企业在肩负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多方沟通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依法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同时无论是日常工作环境中的疑问还是存在争议的法规条目出现的时候,应与税务机关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以达到零风险执行税收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税收筹划,切实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4结语

  国家大力推动税收立法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让纳税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国家营造的公平、公正大好经济环境之下电力企业更应充分运用税法,适时开展纳税筹划,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苏爽.我国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xx.

  作者:马小亮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

税收的论文7

  【摘要】本文讨论了“营改增”带给企业纳税的影响,相对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避免了重复征税。此外,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和环环发票抵扣,使购销单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税务机关对纳税情况的交叉稽核,防止偷漏税的发生,可以有效地保证财政收入及时入库。分析了替代营业税的增值税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的影响,讨论了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并对税收筹划策略做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筹划;损益;盈利性

  一、“营改增”的本质内容及重要意义

  营业税改革增值税,作为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最大的动作,其实仍然是属于我国间接税种内部的调整。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并非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的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作为间接税税收的纳税人,其实只是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实际上已将自己需交纳的税款附加于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上,转嫁到消费者或他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实际不一致。因此,间接税不能体现现代税法基本原则中的税负公平的原则。对于同时属于间接税的营业税和增值税而言,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以消除三大流转税中的营业税为改革方向的“营改增”,作为中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其实施与推广确实对刺激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避免了对企业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率,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和环环发票抵扣,使购销单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税务机关对纳税情况的交叉稽核,防止偷漏税的发生,可以有效地保证财政收入及时入库。

  二、“营改增”影响的具体分析

  首先,“营改增”改变了计税依据。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对营业额全额计税,增值税则对流转环节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因此在“营改增”之前,征收营业税的企业因为征税范围是全额征税,故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其次,“营改增”改变了征管主体。按照我国的财政制度,地方税务系统负责征收营业税,而国家税务系统负责征收增值税。因此,征税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地税改为了国税。最后,改变了征收税率和计税方法。在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企业普遍纳税税率为5%和3%。而“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税率产生了差别,增加了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纳税税率为11%和6%,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纳税税率则为3%。最重要的改变是,营业税是为价内税,而改革之后的增值税则全部为价内税。增值税的设计,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承担增值税之前,政府就已经将大部分增值税通过企业代缴收到了。极大的减少了政府的税收风险,通过所谓的"代收代缴"转移给了企业。而企业在按照规定去抵扣已经缴纳的进项税额,中国的增值税管理非常严格,企业要抵扣,必须符合很多的条件,这些条件当中如果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就会导致不得抵扣的结果。如果不得抵扣,企业却抵扣了,税务局稽查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情况,就会要求企业转出进项税,并且对其进行处罚。

  三、增值税作为价内税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由于增值税在计算上设计为“价外税”,普遍在会计上认为增值税是不会影响收益的。而事实上通过销项税额确认部分收入和通过进项税额确认部分成本的核算隔离在损益核算体系之外,使得企业认为增值税征收不在损益核算无关,因此不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增值税虽为价外税,却连同收入一起向购货方收取,增值税虽不影响损益,但收入是影响损益的,而收入却是销售价格剔除增值税的,想增加收入,增值税连同增长,却不能让购货方觉得价格增加得突兀而损失客源,从而影响销售政策及信用政策,所以说增值税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影响损益的。其实,缴纳增值税而计算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缴纳增值税之后,还要依据当期流转税额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企业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需要企业在税前扣除,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因此在营改增的背景,也对企业还应该从具体的细节上进行税收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营改增”背景下对税收筹划的分析

  1、解读政策是税收筹划的首先工作。

  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前的税收政策进行研读,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信息,并能对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经营策略、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政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而后合理安排各项税收筹划活动。同时,相关人员要积极预测国家的税收政策动向及发展趋势,以便制定各种预防性策略,积极应对各种政策风险。

  2、尽量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抵扣的条件或未取得合法有效的扣税凭证。

  选择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对所有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的分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支出,提高成本效益。

  3、从具体的细节上进行税收筹划。

  增值税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企业销售货物的策略,以及消费者购买货物的方式,例如某些视同销售行为而导致的增值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还有发生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而导致的增值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账款项,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账款的分录为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中包含了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该部分增值税销项税额就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转入了本年利润,从而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只有从这些细节入手才能把握住税收筹划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媛.电力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xx(7)

  [2]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齐鲁珠坛,20xx(2)

  [3]王戌青.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20xx(7)

税收的论文8

  一、税收优先权的法律位序问题

  税收优先权即税收之债优先权,是指税收之债和其他债权同时存在,而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或特定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时,税收债权享有优先于某些债权而受优先清偿的权利。我国20xx年修订的《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标志着我国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税收优先权制度。

  众所周知,国家根据公益优先的原则,为保障税收的及时实现,在公法(如行政法和税法)的内容和程序设计上,往往把税收之债置于优于其他民事债权的地位上,从而形成税收优先权的理念。但由于现代社会民本观念的不断增强,使税收优先权的内容和实现程序,朝着更加尊重私权和保障交易安全的方向发展。这样,税收优先权在世界各国似乎有弱化的趋势。

  税收优先权制度内容的设计,只有在税收之债和其他民事债权同时并存,且在相互冲突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在我国税收实践中,不仅存在税收债权之间的并存与冲突.而且存在税收之债与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之间的并存与冲突。

  (一)税收债权之间的并存与冲突

  税收征管环节中的税收债权之间的并存与冲突。根据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款的征收,在税收征管环节可以向纳税人催缴税款、责令其提供纳税担保和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尽管我国税法没有明确上述征管措施的优先效力,但是,在税收实践中,它们事实上均享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我们不妨分别称之为:税收请求优先权、税收担保优先权和税收保全优先权(日本法上叫扣押优先权)。在纳税人财产有限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在债务人同一财产上,发生权利并存与冲突的可能性很大,这如何解决?

  (二)税收之债与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之间的并存与冲突

  税收之债虽然属于公债,但从其财产法律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看,应定位于民事债权为宜。既然《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确立了税收之债的优先权,那么,它就有可能与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相对于税收之债而言)之间产生并存与冲突。而根据我国民法设定的几种情况,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有以下种类:

  1.特种债权,又称先取特权。此类债权因债的性质而使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资格,如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担保债权。由于债权人对担保财产享有对抗不特定第三人的排他性权利,故又可称为担保物权。此类债权因被担保而使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资格,如抵押权。

  3.预告登记人债权。此类债权因债权人办理预告登记而享有优先受偿资格,如20xx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关于商品房预售登记.该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4.关系人债权。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共有、租赁、合伙等特殊关系,从而取得优先受偿的资格。对此冲突问题,如何解决?我们有必要求解于法律。

  二、税收优先权的法律位序分析

  (一)税收优先权之间的法律位序

  1.在分税制下,中央税与地方税如发生冲突,谁者优先受偿?我国现行法律并无规定。世界上多数国家(如法国)均在立法中规定,中央税优先受偿。考虑到我国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实际情况,有必要在有关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中央税优于地方税受偿。

  2.税收征管环节中的税收债权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受偿顺序。

  (1)税收请求优先权,指税收债权优于普通债权,或税收请求权相互之间,以先进行交付请求的税收优先。我国法律对税收请求的时间规定并不明确,实践中多以欠税发生的时间为税收请求交付的时间,这会对第三人与债务人交易产生潜在的风险,需要改进。如果以《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第3款规定的欠税公告时间,作为税收优先权的请求时间就比较公平合理,因为它可以使第三人有效获取交易情报,评估交易安全。

  (2)税收担保优先权。《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纳税担保的两种情形:一是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限期纳税期限内,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担保;二是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人需要出境时,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额、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纳税担保是保障税款征收的有效形式。它可以分为人的担保(如保证)和物的担保(如抵押和质押),此文所称的税收担保是指物的担保,因为就人的担保来说.税务机关要求其履行义务,其实质还是在行使税收请求优先权,而物的担保则是把税收之债设定在债务人特定的财产上,所以,其受偿位序应在税收请求优先权之前。至于税收担保优先权之间的受偿位序,则以税收担保设立的时间先后来确定。

  (3)税收保全优先权。它在于鼓励税务机关及时采取措施征收税款,防止税款流失。《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分别就税务机关冻结、查封、扣押纳税人财产的情形和强制执行作出规定,但对其优先受偿的效力,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税务机关对其“扣押”(取其广义.意指冻结、查封、扣押)的财产,事实上在行使优先受偿权。由于保全措施是在非常的情况下使用,而且又是强制性的,所以,如果在债务人的同一财产上,与税收请求优先权及税收担保优先权之间发生冲突,其效力应以优于税收请求优先权而劣于税收担保优先权为宜。考虑到在银行存款和抵押的标的物上,有重复冻结、查封和扣押的可能性,还要以设立时间的先后,来确定扣押优先权之间的位序。

  (二)税收优先权与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之间的法律位序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无担保债权,即是普通债权,主要是指没有物的担保(如抵押、质押或留置)的债权,而人的担保(如保证)的债权则视同无担保债权,不会与税收优先权发生冲突。这在税法上是清晰的。但是,相对于其他民事债权优先权,税收优先权的法律位序又怎样排定呢?

  1.税收优先权与特种债权。某些民事债权,虽然没有物的担保,但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最低生活需求或为了社会稳定,在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优先于税收债权受偿,这就是特种债权。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在支付清算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后,应当优先支付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而税款清偿则在其后。此外,我国的《保险法》、《企业破产法(试行)》、《民事诉讼法》、《海商法》等法律均有类似规定。特种债权的内容往往涉及所欠职工工资、劳务费用、劳动保险费用、人身伤亡赔偿费用、个人储蓄、证券投资资金和清算费用等。

  2.税收优先权与担保债权。这里的担保债权是指物的担保债权,具体指抵押、质押和留置三项。担保可以分为约定担保和法定担保。约定担保包括抵押和质押:法定担保是指留置。根据物权优于债权的物权法规则,设有担保物权的债权应优先于税收债权。但税法上的债权,由于其本身的特殊作用或功能,各国立法均赋予其优先权,具有税收债权物权化的性质。(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收优先权和担保债权两者之间的位序关系,以设立时间的先后作为受偿原则。由于我国《担保法》对质权和留置权发生的时间有具体规定,即质权成立的时间为质物转移占有时或权利凭证交付之日,留置权产生的时间为债务人不履行义务之时,故其优先权产生的时间容易确定。但是,就抵押权而言,法律虽规定为书面合同形式,但其设立却有两种情形:一是在法定登记情形下,自合同登记之日起生效:二是在自愿登记情形下,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但法律规定不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所以,在当事人没有登记的情况下,即使抵押合同签订时间在前,也不享有较税收债权优先受偿的效力。

  法律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常有特别规定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优先于税收债权的情形,此时,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就绝对优先于税收债权,如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关于担保物权人享有别除权的规定,即设有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而债务人所欠税款只能在破产财产中劣后受偿。而与此相反的法律特别规定也有,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债权反而绝对优先于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如我国《海商法》关于船舶吨税优先于船舶留置权、抵押权的规定等。这两种情况属以设立时间的先后作为确定税收优先权与担保债权受偿次序原则的例外。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关于税收优先权的规定.是把留置与抵押和质押的效力置于同一水平上,这是不妥的。在国外,留置担保属法定担保债权,而法定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是法律对当事人利益的特别平衡。所以,一般将其置于特种债权的范畴,从而优先于税收债权受偿。否则.如由提供了加工承揽、保管或运输等保值与增值服务的债权人,来代替债务人承担税收义务,这不但不公平,也会使留置权制度的功能丧失。

  3.税收优先权与预告登记人债权。预告登记人债权主体通常是预售商品房买受人,从法理上来看,债权人通过登记取得物权,而非债权。预告登记实际上是为了更有力地保护债权人,把债权物权化,从而限制房产商的处分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债务人的房产商是无权处分商品房的,因为其所有权已不属于债务人,故税收优先权无从谈起。

  4.税收优先权与关系人债权。关系人债权在我国《合伙企业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均有体现,如我国《合伙企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合伙人依法转让其财产份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关系人债权优先受让性,是基于同一物上,物权优于债权的效力原理。而《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承租人对承租的房屋享有优先购买权,则是基于“债权物权化”的原理。所以.出于对关系人这个第三人利益的考虑,税务机关一般是不能对涉及关系人利益的债务人的财产行使税收优先权的,否则,会产生侵犯第三人物权的法律后果,除非在征得关系人同意的纳税担保的条件下。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关系人在同等条件下,还是可以对债务人的财产享有优先购买权,不过,这不是优先受偿权,而是优先受让权。

税收的论文9

  一、融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企业经营是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壮大的有效保证,一般来说,企业通过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来实现外部融资。我国税法对这两种融资方式有不同的规定:权益筹资的方式融资时,分配的股息属于税后例如,但是当以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金时,筹资的利息来源于企业的税前阶段。因此,企业在外部融资中注重比较利息率与税前利润率的大小,后者大,以债务方式外部融资可以增加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除了以上两种融资方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还会采用多种融资方式,比如融资租赁等。融资租赁特别是售后回租的形式下,企业资金调动更为灵活。而且国家规定融资租赁方式租回的设备折旧年限可以按照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中较短的时间来执行,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帮助企业加速了折旧,再加上租金和利息都是在税前扣除,就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二、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选择不同的注册地可以达到不同的税收筹划效果。因为不同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也有所不同,企业在注册时要做好前期理性分析,透彻研究不同地点的税收优惠幅度再加以选择注册地就可以合理节税,同时也是响应政府号召微观上为政府实现战略布局做贡献。

  选择不同的投资形式和组建形式可以到达不同税收筹划效果。公司形式的企业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投资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是双重纳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之下有所不同,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从债务方面,公司形式的承担有限责任,而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此外,在公司扩大经营选择母子公司还是总机构,也要考虑许多税收优惠方面的不同,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销售免税期和其他优惠政策,但是需要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虽然不能享受很多税收优惠但是确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选择不同的出资方式可以到达不同税收筹划效果。有形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按照会计规定应在税前加以扣除,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在评估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适当高估资产价值等,也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企业还可以选择是一次性出资还是分期出资,尤其是合资企业,在采用分期出资这种方式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的.时间杠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没有到位的资金可以依靠银行融资,利息同样可以在税前抵扣。

  三、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多以从多个渠道着手开展税收筹划。第一,在企业物资设备采购时,选择的采购对象不同,得到的税收优惠也不同。如果是向一般纳税人采购,那么企业可以获得进项税额的抵扣,如果是向国外进口,进项部分是不可以获得抵扣优惠的。企业在制定销售策略时,也要考虑到每种策略的税收筹划空间。比如是折扣销售还是销售折扣,以旧换新销售、赊销、还本销售还是其他方式,各种方式在计算销售额方面各有不同。而且不同区域税率不尽相同,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由定价权,利用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调节账面利润水平,实现税收筹划。对于单一产品定价时,企业要结合自身所适用的税率和销售情况,严格测算企业利润的临界点并加以控制,就可以充分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获得实际的好处。除了在采购销售方式方面着手,还可以在销售地点选择方面进行筹划,选择代销、进销、自产自销、直接出口以及委托出口等,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分析每种方式的税收筹划空间。

  四、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对成本费用的筹划。在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企业具有多重选择性,通过选择可以行为成本费用筹划。首先,对发出存货的计价,税法规定允许企业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物价水平的变化来科学地选择计价方法,以此来调节应纳税额。其次,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有多种,比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这些方法的存在给税收筹划带来了可能,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会增加企业当期的成本,降低当期收益,减少应纳所得税额,但是,企业也不能一味的选择加速折旧方法,当享受减免所得税政策时,直线折旧可能是税收筹划的最佳方案。

  收入确认的时点不同,税收筹划的效果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选择在提货单交付或者受到货款或者受到收款凭证时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如果合同涉及分期收款或者赊销,我们一般情况采用合同约定日期确定收入,订货方式时一般认为交付货物的同时可以确认收入。

  股利分配方式的不同,税收筹划的效果也会不同。如果企业派发的是股票股利,这是有利于企业融资运营和扩大再生产的,股票股利也可以让股东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企业派发的是现金股利,一方面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增长,还要有现金流出,而且股东也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运营离不开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其实是在遵守法律前提下统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企业必须全面认识税收筹划的作用,并加以重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利用,才能起到综合统筹企业经营的目的。当然,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最佳收益,单单照搬常用的税收筹划方法是不可以的,税收筹划必须是建立在对企业自身情况和税种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开展实施的。

税收的论文10

  一、对“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解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引申到税收工作中,可以从6个方面理解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质量目标是及时足额入库;质量策划是税收计划管理,即计划任务分配、收入预测等;质量控制是日常征管、税源监控;质量保证是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质量改进是计算机系统以及征管软件的更新因此,高质量的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通过依法行政、依率征收,做到税款的应收尽收;二是实际入库税收收入与当期应征收入时间匹配、数额一致;三是税收计划任务分配切合实际,收入预测准确率较高;四是日常征管无死角、对整体税源的变化规律、变动趋势把握精准;五是纳税评估、稽查检查、执法检查真正发挥维护税法尊严、检验征管质量的作用;六是税务机关通过不断的计算机软件更新、网络平台搭建等现代化方式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税收收入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方针未落到实处。高质量的税收收入应建立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基础上。目前,个别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做出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悖的税款征收等方面决定,加大了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而基层税务机关由于体制原因,受上级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特别是在本部门经费、基本建设等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有时不得已对政府的 “愿望”、“大局”采取合作态度。同时,由于干部业务索质、责任意识等原因,也会出现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这此因索都会影响税收收入质量。

  2.“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没有实现。组收工作中,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际工作的.效果与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某税务机关20xx年年均申报率达到99.1%,年均入库率达到99.7%,申报率和入库率相对较高,但0.9%和0.3%的差距也说明与“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存在差距。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一是纳税人故意拖欠、偷逃税款,或客观上不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二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执法不规范,日常申报催缴、处罚力度不够等。

  3.“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实际工作中,税收计划分配一直沿用“基数法”,由于各种因索的影响,税收计划往往与实际完成的收入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某税务局自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年度组收计划分别为15亿元、19.5亿元、19亿元、22.73亿元、28.37亿元,实际完成收入分别为17.97亿元、17.50亿元、20.99亿元、26.27亿元、32.63亿元,税收计划与实际组织收入的误差率分别为16.52%, 11.44%, 9.47%,13.48%, 13.19%,吻合度相对较差。

  同样以该局为例,从某年收入预测准确率角度分析,如果收入计划部门加大考核力度,指导各基层税务所加强收入预测工作,那么准确率将明显提升,税收质量管理策划能力显著提高。

  以上两个问题说明,该税务局在对整体税源的掌控情况、以及全局收入质量管理的规划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4.“日常征管、税源监控”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组收工作的要求,均建立了组收工作责任制,为年度收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按规定程序落实管理要求,工作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日常征管质量。二是组收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不足,税务所“紧盯重点税源,看住中等税源、忽视零散税源”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零散税源脱离监管。三是涉税信息把握不准,税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四是对重点税源数据资料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未发挥对日常征管的促进、指导作用。

  5.“稽杏粉杏、纳种评估、执洪粉杏”管理右待六,苦_作为禾利收入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是对日常税收收入管理“从里到外”的质量检验。执法检查侧重于从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收入质量进行检验,稽查检查、纳税评估则注重于从纳税人角度检验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目前,工作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5.1执法检查未实现常态化。目前执法检查每季度一次,限定重点检查内容,且时间较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的检查管理不利于对日常征管事项的全面检查。

  5.2稽查检查不彻底。受能力限制,对深层问题不能查深查透比如,由于缺乏财务处理等深层次知识,对企业在凭证、账簿、报表中的交易事项不能够与企业的行业规律、产品特点以及购销协作、加工联营和结算往来关系等内容紧密结合,导致不能发现深层次问题

  5.3纳税评估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延迟了征管部门改进工作,未实现“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6.征管系统的更新应持续进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征收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极大地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和数据质量。但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应用与日常征管出现了新的不匹配。比如:随着数据资料的爆炸式增长,系统容量及承载能力需不断提高;个别业务仍需手工处理;财会软件的应用增加了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评估人员的工作难度。这此问题,需要提高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以解决。

  三、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念。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最终还是由税务干部实施。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风险防控”等理念深入人心,正确认识有关工作,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理念支撑。

  2.夯实基础,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1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干部所学专业、业务水平等因索,对税务干部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岗位特点,强化岗位技能、知识的培训。此外,业务培训要常态化,为组收工作持续提供人才动力。

  2.2梳理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程序,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业务流程必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因此,要通过对税收业务流程的梳理,清除税收管理死角和盲点,全力编织无缝式管理网络。同时细化各岗位工作规程,包括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井注意岗位间衔接,保证征管机制高效运行,杜绝“缺位”现象发生。

  2.3完善日常考核机制,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机制保障。建立涵盖日常征收、纳税评估、稽查检查等各环节的考核评议机制,井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此外,考核评议结果纳入干部业绩考核,作为晋升评优的参考。通过机制的落实,确保收入质量的提升。

  3.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效果

  3.1科学分类、合理界定职责。按照收入规模划分纳税人类型,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重点管理,推动人员合理配置,保证管理的针对性。

  3.2发挥数据管理部门作用。充分发挥数据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深入加工内部数据,广泛搜集外部信息资料,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质量策划能力,真实反映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

  3.3在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上勇于探索。改进手段,提高技能,不断增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如,在稽查检查过程中,引入电子查账方式,通过数据备份、数据库恢复等技术手段获取企业真实经营信息,减少人为因索影响,从而达到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的目的。

税收的论文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采集、传播效率快速提升,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是不用随机分析、抽样分析的捷径,而直接将所有数据纳入样本,并据以展开系统分析的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占有数据本身的价值,而在于通过价值分析,获得对数据的“二次利用”。“大数据”的典型特征,是数据体量大、数据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数据处理的整体特征变为:要效率不要精准,要整体不要抽样、要相关不要因果,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往人类惯用的思维模式,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大数据技术自身的特征,决定其在税收征管中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对我国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税务征管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与时俱进地推进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全面改进。

  一、大数据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阐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多种类型数据的高效收集和快速传播,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解决我国税务征管中的诸多问题,有效预防税收征管中的诸多漏洞。同时,经过系统分析、精確处理的税务信息,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来讲,“大数据”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双创”政策的激励,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税务登记户数日趋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任务,税收征管能力欠缺的矛盾日渐突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了税务部门征管能力,在降低税务机关工作任务的同时,也降低了税务管理的成本,最终促进了税收征管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税收征管的工作效率。

  其次,“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减少税收流失。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规避在内的一系列管理策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税收流失风险。税务机关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税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效避免因税源监控不力而产生的偷税漏税现象,有效避免国家税收流失。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更加科学、透明,及时的信息传播、政策宣传,也有利于纳税人更加理解、配合税收征管工作。作为税务机关,可以主动利用大数据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及时消除征纳双方的误解,强化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税款的意识。

  再次,“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强化税务信息预测,提高税务决策效率。任何税务政策的出台、管理体制的完善、具体工作的部署、工作绩效的反馈,都是建立在深入的市场调查,以及对海量数据的系统分析之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同时也是税务信息交流、税务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涉税信息共享的同时,通过对不同主体、不同时点、不同阶段税收情况的系统分析,及时发现、修订税收征管漏洞,并据以完善税务管理体制,提高税务决策效率。

  最后,“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改进税收征管理念,改善税收服务质量。大数据的典型特征,是“数据体量大、数据种类多”,但“价值密度低”。面对海量数据,任何个体(即使是经验和资历最为丰富的税务干部)的知识储备都显得微不足道。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性,不仅对税务机关满足纳税人知情权、参与权等大有裨益,还会对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建立透明政策体系等形成倒逼,进而对税收征管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执法思维、组织体系的变革形成巨大推力。

  总之,“大数据”理念是转变税收征管理念的突破口:“大数据”为税收征管由传统的“管户”、“管事”转向“管数”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税收征管模式的转型。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并据此测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税收负担率,不仅为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税务机关提高税收服务质量、改进税收征管效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在税收征管实践中,针对纳税人可能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等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问题,税收征管部门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有效的纳税人监管网络体系,将纳税人收入、财产、资金等数据纳入国家诚信管理体系,以此督促纳税人“诚信纳税”。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税务稽查分析,也可以及时揭露纳税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环节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可以说,税收征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消除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加强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改善税收征管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对改进税收征管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对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从涉税信息采集的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涉税信息采集,仍然存在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税务部门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申报的信息,税务部门缺乏与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数据共享,由于缺乏大数据技术分析和运用,难免造成信息不全面、不准确。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纳税人信息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纳税人信息采集难度不断增加,税务机关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势必影响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效率,进而造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影响税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改进。

  其次,从涉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目前对涉税信息的分析,大多是基于税收目的而展开,多局限于对某些具体数据的纵向比较。近年来,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税收征管工作改革深入推进,涉税信息、数据建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尽管涉税信息分析已经初见成效,但却缺乏与财务数据、市场波动、宏观经济数据的联动分析,必须影响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软、硬件平台建设滞后,标准不统一、数据结构不一致,且存在功能交叉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再次,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讲,大数据技术在使部分工作岗位技能趋于普通化的同时,也对部分特殊岗位(如软件维护人员、数据开发与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税务机关(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既懂税收业务又懂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较少,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税收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税务干部年龄结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许多新的'软件上线,给部分税务干部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学习和运用新软件的压力。同时,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税收征管工作体系之中,也会对税务干部的信息保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等提出新的要求。

  最后,从税收征管模式的角度来讲,目前的税收征管仍然是“管户”与“管事”的结合,主要的涉税信息、涉税数据均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填写,在纳税人税收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纳税人自行填报的信息和数据,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税务部门,必须强化对纳税人信息的管理,税收征管也就难以真正完成向“管数”的转型,税收征管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改进策略

  针对大数据技术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应从以下方面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改进:

  首先,强化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税务数据的整合。具体来讲,一是要有效整合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从而为税务机关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平台;二是要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利用机制,在明确信息获取权限的同时,强加数据质量管理,彻底改变数据散乱、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运用各自为政的局面,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主要是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流程,涉税信息既要有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又有行业分析、纳税人个体分析。要通过对数据及时、准备、全面的分析,找准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而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环节的税收征管重点、管理难点、征管风险点,提高对涉税信息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利用,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思维真正贯彻、运用到税收征管和服务体系之中。

  其次,强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纳税申报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以自然人、企业法人等为完全责任主体的纳税申报体系;二是要同步推进纳税申报体系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税收责任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而形成“自主纳税、自愿纳税”的良好税收氛围;三是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密切配合的社会化税收征管体系,强化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真正发挥税收的集合力和威慑力;四是要改进税收征管手段,通过构建强大的涉税信息处理平台,整合多方面的涉税信息和数据,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程度,以此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五是要强化税收征管反馈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在强化对纳税人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推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动态改进,使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税收管理和科学决策。

  再次,强化税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一是要在强化外部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对广大税务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结合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税务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打造出一支既懂财税知识、又懂法律知识,既懂信息处理、又懂数据分析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二是要强化税务部门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建设。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指令传递层次多、管理成本和效率低下。因此,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构建组织结构更加扁平、职能划分更加灵活的管理体系,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改进税收征管服务质量。

  最后,强化税务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涉税服务质量。一是税务管理要实现由“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型,税务工作人员要实现由“单纯执法者”向“执法与服务并重”的转型;二是在涉税信息、涉税数据公告方面,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实现税收政策、税收法律、管理措施、服务流程的在线化、透明化,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介,及时发布税收工作动态和税务政策调整信息,并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使纳税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办理申报纳税;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更好地界定数据归属和使用权限,在满足税务机关信息采集、运用的同时,避免对企业、个人正当权益的侵犯;四是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特色,强化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从国家层面统一数据采集和运用标准体系,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税收的论文12

  摘要: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来降低其所需缴纳的税收金额。文章主要讲述了有关税收筹划的内容,以及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并且对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加强防范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税收筹划;政策性风险;经营性风险;风险化解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含义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实施一系列涉税经济活动,以达到降低纳税成本,实现税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现代市场的条件下,税收筹划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为它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损失。税收筹划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具有合法性、事前性、风险性三大特点。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型

  1、以税收筹划后果分类

  根据合理避税产生的影响来看,可以将合理避税问题划分为两种,分别叫作:纳税负担风险和税收违法风险。纳税负担风险:指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够充分利用税法中最有利于自己的那些规定,在一定程度市场管理制度难以维护课税主体的利益,缺少相应的税务减免规定,从而减少实际经济收益,增大课税主体面临的税务压力。税收违法风险:指课税主体在合理避税过程中,由于对有关税务的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全面,甚至不清楚法律覆盖的范围,从而面临税务增多的问题。

  2、以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政策风险

  从总体上来看,有政策计划危机和政策服务危机。政策计划危机是由于企业没有预测到税务规定的范围,进而导致所有计划难以执行,这在本质上并不适应于该地区或该市场的相关规定,以至于在市场上遭受到严重的挫折。政策服务危机是指由于税务规定与时间密切相关,企业所实行的合理避税制度会根据政策服务的变化而产生市场危机。

  (2)条件风险

  具有包括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两个方面。首先,主要因素造成的危机是指缺乏计划的条理性,在规划和施行合理避税的制度时没有高水平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从而导致合理避税最终不能按照预先的方案进行,甚至造成较大的危机。而次要因素危机是指合理避税过程中操作失误造成的困难。如果企业缺少资金缴纳意识或者不了解如何合理避税,所进行的合理避税只是为了逃避一定的责任,从而冒着危险,通过违法的道路扩大市场。

  (3)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

  首先,企业在资金运转的过程中合理避税会造成严重的内部危机,主要包括经济危机和局部危机。由于企业在资金运转的过程中制定企业发展路线时,通常会统计经济的债务情况。企业经济上债务的增加,不仅会严重影响市场发展,还能够明显降低财务规划的效率,导致市场合理避税的发生率升高,但由此会面临更大的市场经济危机。而企业在进行规划税务时可能只是为了提高市场经济效益,而没有系统分析市场发展情况,仅仅注重规划税务而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长远的市场发展情况。其次,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税收筹划面临的内部风险。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规划税务面临的主要内在危机是指市场经营障碍危机。市场经营障碍危机是课税主体由于税务问题而改变市场经营方法,进而选择把市场经济向其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企业由于规划税务问题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这是采用了错误的方案。再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税收筹划面临的内部风险。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规划税务所遭受的大多是由于发展方向改变带来的危机。因为企业对税务的规划问题是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其拥有清晰的条理性和方向性。但是从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外界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为了缓解市场发展压力,企业通常会调整市场管理方法,并且企业如果难以控制企业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这都会对企业税务规划造成影响,甚至计划难以继续运行下去。

  三、国内关于税收筹划风险的研究及借鉴意义

  刘思言(20xx)指出,从目前我国税务规划的执行效果来看,课税主体在税务规划的过程中都一致认为我只要按照税务规划来实施,就能够减少税务,提高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却没有意识到税务规划面临的市场危机。其实,税务规划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是具有一定矛盾的。叶欣(20xx)表明了税务规划的市场有机地位。课税主体怎样制定税务规划制度,具体实施层面,这需要依靠课税主体的精确分析,包括对税务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方式,对税务规划发生原因的了解和处理方式等。主观意识推测的结果与税务规划方案有很大的关系,关系到规划最终的实施路线,税务规划发生错误对课税主体来说是危机的来临。李亮(20xx)认为税务规划能够提高课税主体的市场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效益,在企业中能够产生一些效果,但是其发展空间还是极其广阔的。例如在税收筹划理解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风险方面不能合理规避以及相关人才的缺乏等。张国柱(20xx)分析了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寻求合理避税途径,规避税收筹划风险。认为增强税务的运行速度,完善税务规划的相关法规,吸收税务规划管理人员,这也能降低税务规划危机,提高企业市场收益。刘永麟(20xx)在《对制约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分析》文章中从制度、了解度、经营方式等角度解决企业的税务规划危机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方案。

  四、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1、筹划人员不能遵循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原则

  (1)将税收筹划与税收违法行为相混淆

  税收筹划首先应当遵守的原则就是其合法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纳税人为了提高自己税后的既得经济利益,减轻税务负担,往往会铤而走险,隐瞒真实的涉税经济活动,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涉税信息,实施各种偷逃税收的行为,甚至把这些行为当作税收筹划,最终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2)不能准确运用税法

  一些税收筹划人员的出发点是通过合法、合理的筹划活动来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但是由于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筹划水平不够,不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税法,运用税法,导致其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非故意地触犯税法,这同样会使纳税人遭受税收处罚。

  2、税收筹划的内外部环境改变

  税收筹划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税收筹划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则是指国家颁布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等涉及税收筹划的外部因素。从内部环境的角度上说,实施税收筹划活动往往会导致企业相应调整、改变其经营方式,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是企业的经管水平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就会导致企业经济漏洞百出,产生各种损失。从外部环境的角度上说,国家的税收政策法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税收政策法规发生了改变,就会使得原本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遭遇失败

  3、征纳双方的税务

  合法性是每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所必需的要素,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活动时,其对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同与否往往决定了其是否合法。在一国税制中,具体的法律规定往往具有一定弹性,一旦在这些方面产生了征纳双方的税务纠纷,税务机关可以行使自由量裁确,这无疑增加了税收筹划的执法风险。

  五、税收筹划风险化解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对策

  1、纳税人须增强依法纳税意识

  从事税收筹划活动的人必须在心里树立一把标尺,严格把控税收筹划活动的合法性,这是一种必备的职业素养。纳税人必须要杜绝弄虚作假、偷逃税收的思想和行为,认清税收筹划与税收违法行为的本质区别。在税收筹划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能将筹划活动和偷逃税收混为一谈,要树立科学的税收筹划意识和观念,把合法科学为税收筹划的基本准则,才能规避风险。

  2、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筹划协作

  实际上,在很多企业眼里,税收筹划在其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当中,应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只需其一方的工作即可。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有害的错误认识,税收筹划的核心的确是在财务部门,但其却是一项涵盖了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各个相关环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在是税收筹划中,加强财务、生产、销售、管理各部门的协作,才能够有效防范税收筹划的各种经营风险。

  3、提高筹划人员的的专业技能和筹划水平

  有效规避税收筹划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必备要素,这就要求加强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培养其业务技能,提高其筹划水平和专业素质。为了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段,一种是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对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制度完善,让企业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接受纳税意识教育,学习税法知识。另一种是向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机构寻求合作,以他们在税务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来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与此同时,针对筹划风险的评估和防范问题,应当聘请税务方面的专家来处理。

  4、加强同税务的沟通与合作

  首先,通过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合作,主动接受税法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意识和税收筹划水平。其次,在与税务机关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了解到税务机关是如何对筹划方案进行评估的,使税收筹划方案在减少实施成本的同时保证其可以顺利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请求其评估公司税收筹划方案是否合法,防止税务纠纷。再次,通过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合作,获取税收政策法规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及时了解税收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变化,以相应调整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对于纳税人以及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税制效率。税收筹划中的风险问题能否得到良好的解决,直接影响着税收筹划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纳税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风险观,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税收政策法规,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纳税人还需要对税收筹划的方案进行不断改进,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习成功的案例,制定最佳的税收筹划措施。一个优秀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使得纳税人减少更多的税务金额,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维.行政法权利(力)结构的平等性与非对称性[J].广东社会科学,20xx,03:247-251.

  [2]都斌.论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J].金融经济,20xx,08:136-138.

  [3]黄跃.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探讨[J].企业研究,20xx,16:83.

  [4]段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2:236+238.

税收的论文13

  一、我国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与微型的企业,我国的小微企业拥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较多的数量、较广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小微企业的数量为世界之最,同时其涉及的行业具有普遍性,主要集中于服务行业。但小微企业的发展受资金与人才的制约,使其发展的质量偏低。其二,多元的所有制结构。小微企业的所有制具有多元性,主要是由其投资主体的丰富性造成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为非国有企业,此类企业仍在逐年增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它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其三,灵活的经营机制。小微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人员数量、资产总额与生产效益等方面,其各个指标均相对偏低,因此,小微企业具有小投资、小规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发展需要的资金较少,其低成本、见效快使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高效的、快速的反应。其四,较低的信用度。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缺少稳定性,其生产经营的规范性相对较差,进而信用度偏低,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较高,具体体现在较少的融资渠道、较高的融资要求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直接融资,借助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实现了对资金筹集;而对于商业银行贷款与民间贷款等方式,小微企业不符合其融资的要求,并且对高额利息而言,企业难以负担;对于担保公司与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小微企业缺少较高的信用度,其担保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小微企业的发展缺少可靠资金的支持。

  2.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发后,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其实力也在逐步增强。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基本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此类企业在全国总企业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从业人员接近3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特别是在融资方面,使企业的发展缺少可靠的资金支持,同时在欧债危机的作用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在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多、成产效益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国家的关注。同时,小微企业也要进行创新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此,才能够使其竞争力逐渐增强,进而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我国现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日益显著,为了推动此类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制定了资金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发展基金、专项发展资金与市场开拓资金等;建立了发展基金,并且运用了采购政策。同时,采取了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但在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规模相对较少,其分散性较为严重;政府未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政策缺少合理性与实效性,政策体系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制约着各个措施作用的发挥。同时,税收优惠的政策未能得到全方位得到落实,其优惠力度不足,同时税收优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少适用性。

  1.偏高的企业发展成本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面对着较大的压力,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在逐渐增加,其利润在逐渐较少。在成本方面,主要体现在人工、材料等方面,成本的上涨增加了小微企业发展的压力,同时,企业还面对着人员稳定性欠缺的问题,部分企业出现了人员不足的情况。成本因素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于此类企业而言,对于成本上升压力的转移能力不足,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难度系数较高。与此同时,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还承担着一定的税收压力,如:增值税、印花税与营业税等,过重的税收压力,使企业的效益进一步减少;再者,土地价格、设备费用等均造成了不同的压力,小微企业难以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2.匮乏的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法律法规、各项政策与中介机构等,在小微企业方面,具体的'社会服务体系有两种,一种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另一种专门性的服务机构,前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为信息、人才与技术等,后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为法律、审计与融资等。在我国,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社会服务体系缺少完善性,具体的问题有政企不分,管理模糊。我国的中介机构均与政府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未能实现市场化的发展。同时,中介机构的发展缺少全面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此类机构的发展较为缓慢,未能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再者,机构未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服务的水平偏低。

  3.不足的企业管理能力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类型为家族式或者个人式,通过长期的发展后,部分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革,随之完成了现代化的企业改革,此时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制度等均具有合理性与高效性,为企业的稳定与长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部分企业的管理结构未进行调整与优化,落后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偏低的科技创新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的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科技创新能力是最为关键的。但我国小微企业缺少此项能力,据统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总小微企业中仅占百分之二,同时企业未能关注创新,对其投资的力度不足,忽视了人才的吸引、技术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的维护。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各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不同,从整体来看,其创新水平偏低,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不足的创新方法,小微企业对其投入的资金较少,创新缺少资金的支持,但创新需要较大的花费与较长的时间,小微企业难以承担其带来的资金压力,进而制约着其创新工作的开展。小微企业的创新缺少人才的支持,在人才吸引方面,企业的优势不足,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在工资、福利与待遇等方面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同时小微企业未能关注知识产品的运用,科研成果未能与实际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其转化的效率偏低,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费用、人力与物力等,但其经济效益甚微,进而企业科研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

  5.困难的小微企业融资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以实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内部方面,源于小微企业本身,其成分繁多,企业发展的风险较大,同时其管理缺少制度性与高效性,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外部方面,源于国际政策与金融机构,前者未能全面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其支持的力度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得到系统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扶持,同时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较高。目前,小微企业选择的贷款方法有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前者受小微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即:偏低的信用度,对企业贷款的要求条件众多,通常情况下,融资难以实现,后者的利息较高,企业难以承担利息压力。

  三、国外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

  1.在美国方面

  在美国,对小微企业的定义规定缺少准确性,但政府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其人员数量、资金规模等,进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根据立法,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不仅发挥了政府的作用,还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凸显,具体的方法如下:其一,专项资金的支持。对于小微企业,美国政府给予了专项的资金补贴,通过直接拨款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吸引与市场开发,具体的计划为:SBA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使其产品与服务均含有较高的创新性,为其提供了1亿美元的资金,以此促进了小微企业研发工作的开展;STTR对相关的部门提出了要求,如:能源部、与自然科学基金会等,让其为小微企业提供经费,以此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ATP要求政府与相关的机构要对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承担,以此推动小微企业实现产业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而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其二,融资渠道的增多。美国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并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完善,主要的措施为政府作为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与担保,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有效的引导,避免了小微企业发展的风险,在投资引导过程中,具体的对策有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其三,税收政策的制定。美国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的税收政策具有丰富性,如:减税、免税与抵税等,同时政府和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等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使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了创新性,同时关于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也具有了系统性与全面性。在税收政策方面,具体的有小微企业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其四,采购政策的实施。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实施了采购政策,具体措施的落实主要是借助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相关政策实现的,最终实现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维护,具体的法律有《购买美国产品法》与《联邦政府采购法》。

  2.在意大利方面

  意大利的企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为小微企业,此类企业涉及各个行业与部门,其中微型企业的比重最高,其人员数目最多为10人,因此,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意大利的企业具有显著的特点,即:典型性。意大利政府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的税收政策如下:一方面,资金的直接给予。为了实现对小微企业的保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前者为企业提供了贷款与补贴,后者为企业提供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支持措施,如:无偿补贴。另一方面,税收政策的运用。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贷款对象主要为银行,但银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要求较多,因此,意大利政府采取了财政政策,具体内容为信贷担保基金的建立,以此保证了小微企业的高效融资,同时政府和小微企业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担保,以此促进了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的有序与高效开展。税收政策的落实。意大利政府实施了减税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政策氛围。四、我国完善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税收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要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以此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和谐发展。我国为了推动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采购制度的健全,虽然我国拥有采购系统,并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细致的方案与配套的规定,致使实施的难度较高,因此,政府要为采购系统构建服务平台,在此平台对采购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此时小微企业才能够有效掌握政府的采购信息;政府要保证采购准入标准的合理性,要完善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还要为其提供融资的支持。第二,保障制度的落实,在现代企业改革的环境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的保障制度,因此,政府要促进保障水平的提升,关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促进其保障能力的增强。第三,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我国政府要积极进行转型,使其成为服务型政府,在对小微企业给予支持过程中,要明确工作的重点。通过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的构建,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政府服务,如:法律法规、税收与融资等信息。同时,政府要注重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以此为小微企业提供培训、投资与融资等服务。第四,资金体系的完善,我国拥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此时的资源来源为社会各界,主要用途为促进小微企业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资金体系,政府要对资金政策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对机构的资金进行高效的管理,进而资金的使用才能够具有高效性。第五,保证优惠政策的适用性。在税法方面,要明确小微企业的界定,它对小微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定,进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均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第六,促进增值税政策的改进。增值税的改进主要是对其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标准应以财务会计管理的健全为依据。同时,要调低纳税人的起征率。第七,推动所得税政策的优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要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并使低税率具有丰富性,制定不同档的税率,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关照。同时,在小微企业所得税方面,要运用减半征收的方法,并且要使其期限逐步延长。综上所述,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推动其稳定与高效发展,我国政府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与税收政策,但各个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借鉴,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相信在高效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小微企业将实现长足的发展。

税收的论文14

  摘要:

  企业会计核算在收入结算方面、费用列支方面、投资核算方面,折旧方面以及存货计价方面等运用到了税收筹划。企业如果能够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税收筹划 会计核算 应用探析

  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在税法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从众多纳税策略或者是税法中的优惠政策里,选择出较为适合的税收筹划方法,进而减轻以及延缓自身税负的一种行为方式。税收筹划身为管理活动的当中的一种,几乎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都有所渗透。本论文针对会计核算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对税收筹划加以合理应用才能够使企业的税负降低,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会计核算所受税收筹划的影响

  1.促使企业的会计水平得到以提高。

  企业能够应用税收筹划来提高会计水平。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税收筹划与企业之中的专业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其中包含了会计的准则、会计制度、现行的税法以及与税法有关的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规划税收,才会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获得到最大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利用税收筹划使会计人员可以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

  2.使企业的纳税意识得以提高。

  企业可以利用税收来增加纳税意识。针对纳税意识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果企业当中没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企业就不可能筹划税收,而当企业到了纳税的时候,通常都会应用一些非法方式以减少税收。因此,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这一项工作的时候,这就表明企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纳税观念,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来对会计账表进行完善。3.促使企业获得到最大的收益。企业可以利用税收筹划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筹划税收的时候,可以控制现金流出,这样现金的流量就会增加。除此之外,现金的流出时间还会延长,促使此部分资金可以在时间价值之上产生增值。这样,企业就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当中应用的税收筹划方法

  1.对不予征税的方法进行介绍。

  此方法就是对我国所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制度等进行选择来规定不予征税的投资、理财或管理活动,应用此种方式使税收的负担得以减轻。任何一种税收都用相应的征税范围,从具体税种来看,这对那些在征税范围之内的经营行为进行征税,而不在征税范围内的行为就不予征税,这时就需要企业当中的纳税人员根据税收政策,事前安排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理财活动等,从中多方案之中选择出不予征税的活动方案。

  2.对税率差异的方法进行介绍。

  此种方法就是按照我国税收法律和政策当中所规定的税率差异,对那些税率比较低的投资活动方案、理财活动方案和经营活动方案进行选择,应用这种方法来减少税收。譬如:企业针对所生产的产品选择成本核算方案时,根据综合成本方法核算出来的消费税额要比根据产品分类所核算出来的消费税额要高。

  3.对扣除方法进行介绍。

  此种方法就是按照我国税收政策以及法律中设置的规定,使投资活动、理财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等计税依据当中尽可能将能够扣除的金额和项目进行增加,以使税收的负担得到相应的减轻;纳税人在要支出费用的`时候,应该事前安排费用的性质以及项目和支付方式,以希望可以达到政策所规定的要求,在计税之前进行扣除。

  三、会计核算对税收筹划的应用

  1.对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选择。

  企业的财务制度在处理成本费用、资金收入以及资产计价等方面有着多种方法。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对成本费用收入和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使应交所得税也会受到影响,并且此种选择是被税法所认可的,这就使企业利用税收筹划来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得以实现。企业在销售货物方面有着很多种结算方式。每种结算方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确认收入时间以及纳税月份。税收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直接收款销售而言,确认收获的时间为卖方收到货款,并把提货单交到买方手中的时间;针对托收承付而言,确认收入的时间后就发出贷物,也就是托收手续办好的时间;针对订货销售而言,确认收入的时间就是货物被交付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以控制收入时间进行筹划,进而延缓纳税以获得税收利益。

  2.使用成本费用的模式来完成税收筹划。

  2.1应用折旧方式来完成税收筹划。折旧能够起到抵税的作用,企业在进行计提折旧的时候,通常会遇到选择折旧方式这样方面的问题。其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两种,分别为:加速折旧、直线折旧。这两种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使用有效期间内有着相同的折旧总额,可是使用期间内各年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折旧额,这对企业计算年度净力有着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应交所得税总额。

  从获得财务利益角度分析,企业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计价方式进行筹划。其一,在比例税率之下,假如每年所得税率保持不变或是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应该使用加速方式。而此种方式可以将前期的利润延迟到后期,也就是将纳税的时间延迟了。其二,税率累计超额的情况下,应该运用直线折旧法,使用此种方法的原因是通过直线法所计算出年折旧费几乎相同,当其余条件没有多大出入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出较为均衡的年利,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利润波动过大而多交税款的情况发生。

  2.2应用存货计价来完成税收筹划。期末所表现出的存货计价情况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应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得出的期末存货成本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不一致的企业利润,对所得税额产生影响。

  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而言,针对存货发出可以应用先进先出计价法、后进先出计价法、加权平均计价法、移动平均计价法、毛利率计价法、个别计价法进行应用,具有应用那一种计价方法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一定要认真的进行筹划。通常情况下,当物价一致处于上涨趋势时,要使用后进先出计价法来处理发出的存货,此种方法与稳健性的原则需求较为符合,因为它能够多计存货的发出成本,而少计库存成本,这样期末存货就相对较低,使税前减少收益,进而当期就会少交一些所得税;假如物价一直较低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就是相反的。

  假如遇到通货较为紧缩的时期,物价开始下降,在此种状况下,对先进先出计价法进行应用,这样得出的期末存货非常的低,进而当期的成本就会加大,所得税额就相对减少。目前企业都感觉到在流动资金方面较为紧张,延缓纳税就可以从国家获得到无息贷款,让企业有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应用股权投资方法来完成税收筹划。

  通过《企业财务通则》内的有关规定可知,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部分长线投资进行核算的模式有两种,即:权益法核算方式以及成本法核算方式。其中权益法指的就是企业账面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企业投资所有人员自身权益变化而进行调整;而成本法就是企业自身如果不进行项目的资金追加,或者是对相应的资金不进行收回,其投资价值就不发生改变。基于此,企业就可以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使用这两种核算方法来保证企业账面价值更加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

  通常情况下,假如被投资的企业表现出来的现象为:起初盈利而后来是亏损的则应该应用成本法方式,而针对先亏损后盈利的企业,应用对权益法方式加以有效应用。这主要就是因为假如被投资的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了亏损,针对投资企业而言,假如应用成本法方式进行核算,就不能减少自己企业的利润亏损,而如果应用权益法方法进行核算,会在投资企业出现亏损的同时减小利润,进而使所得税得到了相应的递延。虽然这两种方法有着相同的纳税数额,但是因为有着不同的纳税时间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货币以创造出时间价值。

  4.应用费用列支来完成税收筹划。

  从费用列支来看,税收筹划就是在税法的规定下,尽可能的对当前费用进行列支,并对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进行预计,在法律范围内延缓应交所得税的时间,进而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一般情况下,其做法如下:其一,及时的将已产生的费用进行核销入账处理。譬如:存货盘亏损或是已经产生的坏账等,将其中合理部分列作为费用;其二,对预计发生额的损失以及费用进行准确预计,然后应用预提方式将这些费用进行入账处理;其三,要将成本费用所产生的摊销期尽可能的缩短。

  四、在税收筹划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以下问题加强注意

  其一,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应对经济原则加以坚持。税收筹划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能够进行合法收入,并获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可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当中,又会有各种筹划成本发生,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的时候,一定要将预期收入和成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当税收筹划产生的收益比成本大的时候,方可进行税收筹划,反之,则放弃。

  其二,税收筹划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全局观念,应该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对各种税收筹划策略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因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一定要统筹考虑,不但要对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进行考虑,还要对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在选择筹划方案,不能被某一特殊纳税环节所影响。即正确的税收筹划态度就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影响以及制约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选择能够使企业减轻税负,但却可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方案。

  其三,税收筹划为一种理财活动,此活动的综合性以及政策性都非常的强,它需要筹划人员要了解所有的财务活动,还能够熟悉税法和与税法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所以,企业一定要招聘以及培养一些高素质的、高技能的税收筹划人才。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必须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位置。可是,针对企业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所应用的税收筹划方法,还有很多的缺陷存在,这就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而促进企业得以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上半月),20xx(4):114.

  [2]何红."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消费导刊,20xx(9):98-98.

税收的论文15

  摘要: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计算机不断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税收管理工作方面,计算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断推动税收管理企业的现代化,使得税收工作效率更快、准确率更高。由于地域和管理技术水平的差异,我国税收管理出现了管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大大影响了税收征管改革进程。鉴于此,本文从计算机在税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入手,深入探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税收管理;应用原则

  一、计算机在税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税收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保证了税收收入的平稳增长

  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收税收入不断增长,税收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但应用计算机对税收工作进行管理有利于查漏补缺,避免传统管理的疏忽和违规操作,税收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税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促进了税务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和依法治税水平的提升,使税收征管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在税收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促进了税收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一,计算机的应用加速推进了税务单位架构的重组。信息化办公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便捷、高效,计算机应用于税收管理后,税务工作人员的“效率优先”意识被强化起来,并形成了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公共服务行政机构,税务单位架构开始出现扁平化趋势。第二,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税收决策机制的改革。

  信息化工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可以实时交互处理。因此,相对于专项部门、专享流程的传统业务办理模式,现代税收业务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对税收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

  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网络贸易和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各种买卖和商务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的大平台上完成,整个市场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随机性、自由性、便捷性等特点,运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搜集完整的税收信息,税务部门亟须建立一张完善的税收情报网络,

  实现即时监管,如此才能有效征管,从容应对急剧变化的新环境和新特点。

  (三)在税收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有效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这种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在交易发生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税收部门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的同时,还要创新管理征收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掌握纳税人信息和税源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应收尽收。而计算机的应用,则有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税收信息更加透明,税收环境更加洁净。

  (四)在税收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为纳税人提供了更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税务征收和申报的方式,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申报,避免了上门办理的各种麻烦,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征税纳税效率得到提高。

  二、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原则

  (一)做好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原则

  统一规划要求税收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标准规范、统一运营,这就要求税收信息化建设前就要做好规划,打破地域、项目、部门之间的壁垒,在系统的软硬件建设上都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其一,各个省市地方的税收系统要统一归总到全国的税收系统之中,避免个性化开发、自成体系;

  其二,要重视战略和战术,做好眼前和长远功能规划,逐步建立一个高效服务,透明化的综合税收征管系统。

  (二)提高征管效率、服务纳税人原则

  在税收征管中引入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因此,在税收征管系统建设时应尽多地考虑用户感受,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优势,不断简化办税纳税流程,减少纳税人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美国是税收信息化工程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

  他们的计算机征管网络覆盖于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源监控、税收违法处罚等每个环节,且实现了光电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植入,纳税人可以直接与计算机“对话”,充分满足了纳税人的服务需求。

  (三)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税收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来完成,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做好统筹,有重点、有缓急的分步进行。此外,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和信息化发展程度都有较大差异,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上必须考虑各地的条件因素,并根据总体需要将问题科学分解,逐一攻破。

  美国在进行收税信息化建设时就将电子申报系统和纳税人服务系统作为重点和难点来优先解决,其他业务内容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测试,发现问题即时补漏。

  (四)稳定运行,确保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税务系统健康运行的首要保证,系统安全体现在硬件设备、互联网环境、软件系统、数据库、监测等各个环节,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线上平台,为了方便管理,税务部门可以搭建拥有自主版权的独立信息平台,以尽可能保证数据生成、存储和传递的安全性、可靠性。

  此外,还应重视税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内容。行政管理重点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制度、人员、责任和监督机制等;技术管理重点包括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等各个环节,以上工作应由税务总局统一部署执行,做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纳税人利益和税务信息化系统的健康运行。

  三、结语

  计算机的应用只是税收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形成完整、规范的税收管理体制还需要广大税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近年来,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于税收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虚心学习、反复发现研究、不断寻找最优建设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早日实现税收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作者:王力 单位:宜昌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局

  参考文献:

  [1]姚巧燕.信息化视角下纳税服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xx.

  [2]刘文楠.数据挖掘在税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xx.

【税收的论文】相关文章:

税收的论文06-07

税收筹划论文11-18

税收筹划论文05-21

【精华】税收筹划论文05-22

税收筹划论文15篇11-20

税收筹划论文(15篇)11-21

税收筹划原理及运用分析论文02-17

税收筹划论文(集合15篇)11-23

【荐】税收筹划论文15篇05-24

税收筹划论文【常用1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