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时间:2024-08-13 05:11:26 工商管理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世界正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正在颠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创新。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教育和人才需求的新标准(丁元竹,2015)。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并在整体上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红利、国际化红利与要素红利日益减少,而且由于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基于要素低成本吸引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双重挤压,出口市场的扩张潜力有限,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总体规模扩张向改善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杜玉波,2015),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迫切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80%以上本科院校逐步开设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短期内完成了规模扩张、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由于主要强调扩大规模、申请学科、提高培养层次、引进理论体系,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很不适应,工商管理教育成为近年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之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进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与升级,更加注重有特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并通过社会评价和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1、转变工商管理教育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盲从性、趋同性,缺乏特色;教育内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管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竞合式学习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探索学习动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变革,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在稳定规模的同时,优化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素质教育,依靠质量提升实现进一步发展。

  2、培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目标,尽管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聘请外国教师进行语言锻炼,引入了国际原版教材,采用双语乃至全外语教学组织模式,以加快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教师授课为依托、单一教材为基础、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人才教育模式,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求(赵德武,2015)。在现代企业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甚至管理理论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管理的知识内容更新加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大大提高,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注定会遭到市场淘汰。只有具备基本的专业管理知识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管理技能与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才能够迅速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控制商业风险,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个人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

  1、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素养

  首先,要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改革,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活动基本规律的专业知识,具备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掌握国际交流、管理沟通、计算机办公、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快速及时地获取管理信息等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管理和实践的前沿动态、经营法则法规。其次,要重视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科学思维训练以及世界历史、地理、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管理国际经济活动的综合素养。工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良好的科技与文化修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得体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获得他人尊重与合作的基本前提,更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培养合格的职业管理人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社会独立生活与工作的经历,更需要科技、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审美意趣,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最后,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创业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以一系列国际规则与合作准则为基础的,并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全球治理结构。中国的工商企业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规则从事经营活动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重视和加强国际规则的教育,提升国际意识与创业精神,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减少冲突和摩擦,真正走向国际化运营的必然要求,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在这方面普遍比较滞后。

  2、切实强化创新与创业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但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公司内部创业。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企业未来的领袖,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企业家精神。为此,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必然发展方向。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与创业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系统教授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等理论知识,更不是培养创业奇才或者创业竞赛冠军(陈炜,2015),而在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梦想,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具备敏锐识别发展机会、整合社会资源,把创意想法进行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能力与素质,培育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断改进人才培育过程的质量

  一是转变教学观念、组织方式。变革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为中心、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理念,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学习、讨论、汇报与评估的竞合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学习、团队合作、说服、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知识与综合技能。二是重视实践与国际化教学。通过实习、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以及学生对国际案例的独立分析、小组研究、讨论与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三是依托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提供的优质资源,推动教育手段的转型升级,形成开放教育背景下人才培育的竞争优势。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开放教育,促进了国内外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的公开化与共享,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供了高质量课程的系统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还有助于推动工商管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4、积极建立客观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往往采用分数、绩点来衡量,虽然学生研究探索的专利、论文以及一些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活动等可以计入成绩,但总体比重不高、范围不大;学校外部对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评价,主要通过教育行政及其所属机构定期进行专业评估与指导,或者是一些研究机构根据院系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课题的立项等指标对各校专业进行的排名。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价,主要根据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薪酬等体现其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和标准更为客观,而且可以促进学校的工商管理教育不断适应商业变化与新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特别是引导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发展趋势,需要逐步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并获得国际认可。目前,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管理学院已启动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认证工作,但中国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工商管理教育评价体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速。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转型工商管理论文11-13

浅析信息产业对济宁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论文12-02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影响作用分析论文01-01

媒介融合与传统纸媒的转型升级11-20

经济转型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不足与完善开发论文12-16

注册建筑师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11-20

关于的转型升级中出版单位的法律风险及其管理11-15

工商管理的论文05-24

管理上转型的路径论文提纲11-18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论文02-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