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学论文 ,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理学论文 1
一、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
经济学对与人性的研究从两个角度上来进行的,一是传统的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一是现代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一方面,传统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在该方面,人类被看成了“经济人”,这里的经济人指的是人们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往往采取一定的手段,通过使用自己的手段达到预期的利益。“经济人”假设在传统经济学中时一项基础的理论,该理论创造者认为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使用的手段要具有合理性,人们使用的手段能够反应出人们行为的合理性,从侧面上体现出了人性。自“经济人”理论出现,人们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后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经济人”理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经济学家马歇尔对“经济学”理论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并试图优化和完善该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他认为“经济人”理论中涉及到的人性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开明的,这些行为不能是极端的,“经纪人”都是大众化的.人类。一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人性研究,新制度人性研究是在传统经济制度人性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优化和改善,新制度下经济学人性研究将人的行为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求精神利益实现最大化。传统经济学中对人性的总结为“经济学”基本理论,认为人们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指的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了社会的健康良好发展。新制度下经济学人性研究认为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人=人类在经济学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具有复杂性和激动性,人们在要求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求实现自身精神利于的最大化。相对于传统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新制度下经济学对于人性的研究更为全面。一方面,经济学中体现出人类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理性并不是无限的,是有限制的。传统的经济学中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用的手段都是合理的,都是符合人性的。但是新制度下经济学中认为人性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的。
二、管理学中人性研究
管理学中人性研究对提高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理学中在人性研究中提出了四种假设,分别是“经纪人”理论,“社会人”理论,“自我实现人”理论和“复杂人”理论。其中“自我实现人”理论是重要的部分,下面该理论进行如下探讨。“自我实现人”理论是管理学中对人性认识的重要发展。强调管理学对人性的研究侧重的是人类行为特征的主动性,管理学人性的研究主要是对人进行研究,管理学中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管理理论重要的线索就是对人性的研究。该理论提出,管理学中人性的研究不仅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还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社会的需求。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自我实现人”理论分析研究了出了人在管理活动中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该理论提出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的实现独立,强调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该理论还创造性将管理学人性研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联系了起来。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在人性研究上的异同
经济学中传统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具有统一性,传统经济学中人性的研究以“经济人”为基本理论,后来“经济人”理论得到了完善和优化,但是仍是传统经济学人性研究的基本理论,该理论的发展和优化联系到了人类的行为活动,更好的分析了经济现象。新制度下的经济学人性研究具有现实性,对“经济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优化,在制度问题分析和人性修正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经济学一样,管理学在人性研究上也具有现实性,管理学的本身就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对人的社会属性进行研究分析,但是同传统经济学人性研究的统一性不同,管理学具有多维性,人自身是存在差异的,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又是人,所以管理学在人性研究上体现的是多维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人性的研究上都是通过对人性进行假设来进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对人性的研究在为提高人性化管理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为人性化管理提供帮助的同时,有利于人类潜能的发挥,实现科学化管理。
管理学论文 2
摘要:为了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让发卡行在加强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制的同时,在风险与价值中寻找平衡点,笔者对上海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风险。文章最后提出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控制应当从发卡行、学校、社会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关键词:消费行为;信用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年人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在大学生信用卡风靡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逐渐将信用卡业务对准“潜力股”——大学生。从20xx年金城信用和广发银行联合推出首张大学生信用卡之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投入到大学生信用卡的圈地运动中。由于大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依靠父母,这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所以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一经推出,其超前消费,分期付款,特有折扣等多样化功能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迅速发展,睡眠卡多、坏账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愈演愈烈。终于,在20xx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规定: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已满18周岁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的需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否则不得发卡。大学生正处于“虽成年,未成人”的敏感时期,多数人还不懂合理消费,大多只是盲目办卡。并且无固定收入,使得消费与收入不平衡,拖欠还款。而各发卡机构由于利益驱动,忽略大学生还款能力方面的审核,缺乏对大学生群体的风险评估,导致信用卡的坏账率逐年增长。种种因素产生了大学生信用卡风险。因此,对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信用卡的风险,引导他们理智消费,而且对我国今后制定大学生信用卡相关政策,促进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严海若等针对北京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对持卡率有一定影响,经济类专业比非经济类专业持卡率高出6.19%。李燕华等[2]通过对广州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统计发现,有10%的大学生不清楚信用卡的基本概念,以为借记卡是信用卡的一种。几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信用卡具体功能和条款。迟春娟[3]认为大学生信用卡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风险并不是回避风险,而是在信用卡价值和风险中寻求平衡点。周天芸等[4]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影响大学生持卡态度的因素除了性别,平均月可支配收入,其父母月收入,饮食支出比例之外,其信用卡的核心功能和增值服务也有显著影响。张欣[5]认为大学生信用卡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所以风险的控制应该针对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提出针对性措施。
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卡银行方面
1.发卡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信用卡能够拉动消费,为银行带来大量业务并增加一定的收益。一方面,银行将业务员的信用卡发放数量挂钩激励制度,为了完成发行指标,学生仅凭身份证甚至学生证就能申请信用卡。另一方面,发卡行采取免除首年年费、消费积分、赠送礼品等方式来促销信用卡产品,部分大学生出于获取礼物的心理办理信用卡后并不开通,导致不少睡眠卡、低效卡和注销卡的出现,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发卡制度存在缺陷。虽然银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针对大学生信用卡设置了一些办卡条件。例如,要求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等。但是,这仅仅只体现了银行对学校的筛选,并未体现出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考量。同时,也未限制大学生办卡的数量,导致有些学生持有多张信用卡但并不开通,或者利用其中一张信用卡给另一张信用卡还款的信用乱象。
3.大学生信用卡管理成本高。信用卡有三个获利途径:年费、手续费和利息。发卡银行想要盈利,就要扩大发卡规模并鼓励人们刷卡消费,同时还要保证还款率。但是,目前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频率并不高,消费金额也较小,并且坏账问题严重。导致银行除了年费外,手续费和利息收入都很低。而且银行对只欠几百元,但长期恶意透支客户的追缴和催收工作,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费用,得不偿失。
(二)大学生方面
1.超前消费,出现大量学生“卡奴”。当今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期,受到改革开放后西方享受的生活方式影响较大,但是除了父母的给予生活费这一途径,几乎没有其他固定收入。然而由于消费观不成熟,经常冲动消费,在畅快淋漓的消费之后,一方面为了还债不得不占用大量时间去打工挣钱,并且影响学业。另一方面这种不理性的超前消费行为还容易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造成校园“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盛行。
2.诚信道德缺失 ,违约还款现象严重。超前消费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首先必须确立还贷意识,其次确定自己有充分的还贷能力,才能尝试超前消费。现在很多大学生诚信道德缺乏, 没有还款意识,办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透支。在这样的道德意识下, 必然不能按时还款。这种行为不但会造成自身信用度的损失, 对大学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许多大四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大肆消费,但毕业后就没了人影,给银行的造成许多坏账、呆账但又无处可查。据调查,来自复旦、同济、上海理工、体育学院等9 所大学的68名大学生,因毕业后并未依照合同约定按期还款,被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五角场支行起诉,涉案标的共计7,628,055.00 元。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
为了解上海地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本研究以上海地区高等教育学校为对象,采用“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调查,收集上海大学生基本情况、使用信用卡情况、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还款情况等方面的数据。用此方式,效率高,成本低。在两周的调查时间里,共收到320份问卷,经筛选后,得到2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2.5%。
(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消费水平见表1。上海大学生每月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800-1500元之间,并且主要由父母给予。大多用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和旅游等。受访者中,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为71%,持卡学生中有72.6%的有1张卡,其余的有2张以上。所持信用卡主要来源于三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
1.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大学生办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付款方便和可以透支,但也有16.48%的学生为了获得赠品而盲目办卡。大学生信用卡的闲置率较高。一个月内使用信用卡少于3次的占到56.04%(见图2)。持卡的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风险并不清楚,说明银行向大学生推广信用卡时并没有对其风险和功能进行详尽介绍,学生也未对各项条款仔细阅读。其中了解信用卡理财工具的只有6%(见表2)。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利用信用卡理财的意识很淡薄,没有充分运用其优越的功能特性。而且银行将注意力放在了扩大市场份额方面,没有同时加强信用卡功能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2.申请门槛过低,缺乏监管。各银行为抢占市场的潜在客户不惜降低门槛,既不需要收入说明,也不需要担保,盲目发行信用卡。这种“零门槛”无疑会导致信用风险(见表3)。
3.盲目办卡,信用担忧。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现有的消费水平上消费,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有着较大的安全忧虑(见图3)。促使“无卡族”办信用卡的因素主要有周边使用环境方便、优惠的购物活动、异地汇款免手续费等(见图4)。但是,因为信用卡的功能而办信用卡的比例只占到20.9%,可见大学生并没有全面了解信用卡的用途。
三、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应兼顾银行和大学生以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蕴育和谐的信贷业务的经济关系。
(一)发卡银行的控制措施
1.加强审批程序,采用试用期制度。一方面,银行应改变对业务员实施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同时,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个动态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新客户,通过其填写的基本信息,给出一个初始信用等级作为参考,确定授信额度。对老客户则通过其历史消费数据确定信用等级。全国金融系统应当构建信用卡信息联网监控,避免“一人多卡”和“一行多卡”的个人信用膨胀与滥用,降低信用卡业务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采用试用期制度。规定试用期半年,在这半年里,银行将信用卡的使用情况,还款情况做详细记录,若出现开卡后未使用,或拖欠还款等情况,则取消申请信用卡资格一年。并且这些记录还会作为工作后申请成人信用卡的参考项。
2.取消最低还款额的还款方式。信用卡账单周期内的欠款,用户可选择全额一次或一定百分比(10%或5%)的最低还款额还款两种方式。前者有利于银行控制用户信用消费的规模膨胀,减少违约的信用风险,但不利于用户充分利用信用工具调节和均衡还款高峰、缓解临时资金短缺。后者则更有利于用户调剂临时资金困难,但容易产生还款逾期和违约,不利于银行控制信用风险。以5%的最低还款额为例,用户500元的自由资金可以支撑 10000元透支消费的信用规模,但在全额一次还款方式下就只能支撑 500元的信用消费规模,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反差。因此,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统一规定全额一次性还款方式,更有利于控制大学生信用消费规模的非理性膨胀,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大学生的控制措施
1.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对于持卡的大学生,银行定期将对账单寄送到个人,在对账单上详细列出消费的具体情况,有日期、金额、商场或支付方式。定期记录自己所花费的明细,利用这些信息,对自己消费情况加以分析。通过明确自己每月花销的方向,做到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同时,利用二手市场,尤其是每年的毕业生会卖出一些旧书、旧电脑、自行车等物品,这些都能为自己节省开销。
2.合理使用信用卡。要树立信用意识,明确使用信用卡必须承担诚实守信的信用责任,办卡前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条件和实际消费需求。例如,有些信用卡异地存(还)款免手续费,或者有出国打算的大学生,长城国际卓隽卡除了普通信用卡的功能外,能使办理出国手续更加便利。不要为了礼品或听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而盲目办卡。办卡后及时了解使用规则,透支后规定期限内及时足额还款。
(三)学校和社会的控制措施
1.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和信用教育。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与理财有关的课程。例如,消费者心理学、投资学、理财学等,通过这些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其次,举办一些理财专家、银行人士讲授理财经验的相关讲座。结合大学生们的需要,对信用卡的基本功能、收费方式、利息计算方式、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让大学生全面了解信用卡的功能。最后,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媒体,宣传信用卡知识、消费理财知识,形成健康、科学的舆论氛围。
2.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并不完善,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培养诚信的个人品质。例如,借鉴VISA、MASTER等国际组织的信用卡产业标准、规则,从市场准入、资格认证、违法惩罚和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加强对产业主体及其活动的监管,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家长应当做好榜样,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四、结语
信用卡是把双刃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大学生信用卡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为其他业务带来庞大的潜在客户群。而大学生可以通过运用信用卡,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在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理智消费。对于社会,大学生信用卡在国内外都可以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外日益接轨,信用卡可以带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所以,应理性对待大学生信用卡,从大学生自身,银行和社会三方共同采取积极的措施,这样,才能对其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管理学论文 3
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管理学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技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育论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呈现方式,培养出的被动接受型学生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对能力、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涵
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变“教师中心”说为“学生中心”说,提倡学生以协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实现既学习知识点,又培养起分析、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强调由学生自身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供组织、指导和帮助。教学成为一种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过程。建构主义为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实践支撑。
三、建构主义导向下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团队式“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以团队方式进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尝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时,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团队,采取多种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协作方式,将单独学习个体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管理中的分工、任务,制定团队规则和制度,确保团队学习、讨论、协作过程有序开展。引导一个成员主动参与解释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习团队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六个环节:观察、体验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为自己新旧知识结合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过程,以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检验。因此,学习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管理学知识,并据此基础,主动对新知识、新信息协作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对教师团队式“教”授的设想:考虑不同教师在《管理学》各章知识的专业所长,以3-4人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以团队专业化分工教学弥补单一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录制团队管理学教学慕课,将慕课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第二,情景模拟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需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情境剧,剧情只限于背景、角色、面临的问题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结论,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面对情境难题,在仿真模拟中积极挖掘所储备的经验、知识,在情景体验中独立探究、协作沟通,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离学习只为应试的陈旧方式。如在“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集了一个“野外求生”的模拟情景,要求让学生们以团队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余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先由个人独立思考,进行“个体决策”制定求生方案,并依次根据自己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得出求生的“群体决策”,依据群体达成的共识再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这一情景模拟设计的目的并非考察学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个人、团队的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团队两组编号总和后的差值大小表示个人对团队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以此说明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差值大则表示个人沟通能力弱;反之则沟通能力强。最后抛出专家对求生工具的排序编号作检验决策正确性的参考,个人编号之和、团队编号之和分别计算与专家编号之和的差值,说明个人或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大小,差值大则决策正确性低,反之则正确性高。通过场景模拟教学,学生们感叹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了“决策者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利用能力的有限”、“决策者为什么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明白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内涵,并纷纷表示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贯穿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积极活泼、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式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仅充当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对此,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并积极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校级教育行政层次上的安排,科学设置董事会、家长会等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事务管理监督当中。因此,中国中小学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鼓励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第五,社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可以让社会贤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董事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并且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学校的一些选修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长来设计选择,教学评价也可以参考家长的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而非相反情况。同时,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远小红.谈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J].赤子,20xx(6):195-195.
[2]山东省事业单位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专家办学,潍坊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xx(7):38-39.
[3]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3):48-50.
[4]王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5]徐林.作用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南江县为例[D].西南大学,20xx.
管理学论文 4
1目前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在基层土地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十分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土地执法。在基层土地执法中,经常会出现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的问题。在执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严厉处理某些违法的人或部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很多的求情人员。特别是20xx年改革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之后,国土所工作人员经过录用之后,就不再流动,他们会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这样就会逐渐的形成一个狭窄的生活圈子;再加上当地政府负担着国土所工作人员的工资、食宿以及办公用房等等,这样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局限,可能是碍于人情,也可能是在领导的压迫之下,往往就会选择较轻的处理措施。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将先上车后买票的模式应用到招商引资上,虽然基层国土所发现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却无可奈何。再者,农村在不恰当的地方建造房屋,但是基层国土所却不能将其强制拆下来,只能通过漫长的打官司过程,法院判决的这一阶段,很可能人民已经将房屋建好了,这样就无法再进行拆除,因为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所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退伍兵,或者是一些非专业人员,过去虽然在政府从事过,但是并没有接触到国土工作,这样在业务水平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开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2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1)将国土资源管理责任严格的落实下去。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的关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责任目标管理进行强化,编订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的重点,对那些破坏耕地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打击;在基本农田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量化分解乡镇耕地,为了提高耕地保护的质量,还可以在村委会工作考核评价中加入这一内容,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在耕地保护方面表现好的地方给予必要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节约集约用地。我国在基本国策中加入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容,而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层部门,需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在村民建房和乡镇工业用地方面,应该科学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基层政府也需要做好村庄整理和集镇规划等工作,配套建设农村中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在集镇存量土地方面,应该进行必要的转让,以达到盘活的目的。
3)加快集镇的建设,对集镇服务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将集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在闲置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的注意,比如空置的宅基地、闲置房等等,人们在申请建房的时候,应该同意这些旧房由集体来统一进行管理;国土所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对旧宅基地做正确的处理,可以向人们的建设进行合理分配,也可以进行复耕处理。
(2)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及时的上报和沟通,以此来获得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基层是国土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执行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虽然国土所规模不大,但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形象却有着直接的影响。基层国土所应该将工作内容及时的上报给上级政府,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例会、讨论会等,对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向人民群众进行介绍。基层国土所要想顺利的开展农村土地执法工作,就需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那么,县级国土局在考核基层国土所的时候,应该对乡镇政府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充分的重视。
(3)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征地问题。近些年来,在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纠纷、土地矛盾,这样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将补偿标准适当调高等等。为了增强政府的诚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被征地区的综合地价进行科学的制定,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对失去土地的人民采取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
(4)对土地执法监督进行强化,大力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我国虽然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这样耕地资源处于十分紧缺的状况,因此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地保护。目前,经常会出现土地违法违规的现象,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因为农民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就是为了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舒适房屋;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国土所需要大力的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让人民了解到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5)夯实基层国土队伍。要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就需要重视基层的土地资源管理。目前,全国各地的国土执法监察队伍逐渐的成形,并且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改革之后所采取的垂直管理模式是有效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要知道,人是基层土地监察的关键,这样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可以定期经常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是业务知识,也可以是思想教育。同时,还需要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比如执法车辆、电子计算机以及摄像器材等等,给予土地执法人员必要的岗位津贴。
3结语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管理学论文 5
摘要:目前,经过全面深化改革使我国的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很多地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关于简政放权的内容改革,并未建立规范、协调、高效的基层乡镇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本文针对在接下来如何构建现代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构建;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探讨
1明确乡镇行政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基本功能与重要地位
乡镇人民政府在我国的宪法规定中,是最低一级的地方基层政府建制,徘徊在县政与村治之间,能够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权关系。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我国出现过四种乡镇行政管理模式:清朝末期与民国时期的乡镇自治模式;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政社合一;乡政村治的二元治理体系。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将乡镇一级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管理体系,为国家管理基层社会事务以及为基层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在美国,有许许多多的乡镇及地区,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地方基层政府组织,但是所管辖的却与面积大小相差悬殊,人口也十分不均,有些地区人口能达到几万人,有的地区人口却不到三百人。当前,我国的农业人口仍然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所以不能过早撤销乡镇基层行政建制,否则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依据公共行政的管理原则,首先要重新明确我国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以及重要地位,在不清楚乡镇一级政府的具体职能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乡镇行政管理改革必然会劳民伤财。过去随着乡镇建制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治理成本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乡镇行政管理机构中需要农民来养活的人员大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平均每一个干部都需要68个农民来养活。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行政体系分为五个阶级,最低一级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任务量是十分巨大的,以至于乡镇政府变成了上级硬性下达任务的辅助型行政机构。所以,我国下一步要进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之间的相互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相互渗透,将条条块块进行统一的领导分割,乡镇行政管理对于事物的管理权力与财务的管理权力互相脱节,等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怎样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乡镇行政管理都是我国政权结构中最基础层级,必须依法保证其完整的行政地区,适度的人口规模,有序的管理层级,科学的职能定位,合理的机构设置,约束人员编制,固定的政权名称以及规范的政府运作程序。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前提与制度保障。
2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民主文化状况,以及不固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现阶段我国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处理党政关系与党群关系。在乡镇管理中的一个重大原则是党管农村原则。党的乡镇基层组织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各个组织工作、活动的领导核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要将党委与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一步一步地,有秩序的进行基层民主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不让村民工作放任自流;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实际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权与基层民主的扩大一点都不矛盾。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不断改进党对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乡镇基层党组织要能够尊重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统筹协调各个组织的利益,将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有机整合,提升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凝聚力,是目前我国构建现代乡镇管理体制的重要政治制度保障与组织基础。
结束语
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将重心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上,形成对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有积极意义的机制。构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庞大性。乡镇政府既组织、引导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要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因此构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定会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陈亮.政府效能建设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xx.
[2]李琳.构建农村基层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以雅安农村基层政府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xx.
管理学论文 6
领导力领域的种种旧观念给女性职业进阶造成致命阻碍。近来,职场男女平等的研究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尽管“男女搭配、效率更高”的证据不断涌现,女性职场晋升速度仍然很慢,甚至可能是越来越慢。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过去女性职场晋升的障碍依然隐藏在看起来性别趋于平等的商业环境中,并以“性别歧视2.0”表现出来。这种无处不在的歧视难以定义,因而难以消灭。其论文《不可能的自我:女性职业生涯转型的形象策略与认同威胁》阐释了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隐性性别歧视怎样对女性晋升造成不利影响 ;无论女性们能力再强、态度再坚决,也很难捅破这层透明天花板。Ibarra 和 Petriglieri 指出,世人总道“领袖天成而非人造”,但一名领导者再有天纵之才,也需要内外部的修饰与雕琢,才能有机会展示才华。
为了令人信服,他(她)们必须符合特定的容貌外表,并配合稳定的自我形象。这种容貌形象当然不是整齐划一的.制服,却也类似于剪裁合体的西装。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转型、即从产品与服务生产到直接面对客户的转型中,专业技术与能力只是公开筹码,更重要的是获取客户的认同,让他们觉得你是公司的代表与权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位研究中对 34 名(19 男、15 女)管理咨询与投行业员工进行了跟踪调研,大多数男性(19 位中的 13 位)表示他们在经历转型后能够很自然、自信地与客户互动并展现个人威信,再把客户带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其中一位所言,“你需要表现得很成熟,以此赢得与客户平等的地位。”然而,几乎所有女性(15 位中的 12 位)都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她们更倾向同以前一样,强调曾经帮助她们成功的技术层面问题,而不重视与客户的互动。女性们习惯于展现可靠与真实,这一过程让她们觉得措手不及与无所适从。“我最终也做不到积极主动地和客户座谈。”一名女职员表示,“我自问,我怎么告诉这样一个 55 岁、在自己行业里打拼一辈子的老家伙他最近的投资实在是愚蠢?”上述女性大多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受到了隐性的性别歧视,但她们中也有人表示:“我不可能有 1 米 9的个子,也不帅,握手也不那么有力。但这些形象对别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力量与影响力。”她们认为,大多男性客户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在会见客户时,她们常常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以技术能力来证明自己往往是她们最热衷的选项。类似地,对性别差异的认知也让女性不愿模仿男性同事富有闯劲的、有点咄咄逼人的行为,她们担心这样做会因为双重标准而遭受过激反应 :有些事情,男人做来是有冲劲、而女人来做就是逞能。
“我担心自己看起来太爱发牢骚、太具有攻击性,不过如果男人这么干会被看做是‘在打仗呢’。”一名投行女职员这么说。职场男性的升职道路崎岖却光明,而身处隐性性别偏见环境且缺乏女性楷模的职场女性的处境却是大大不同。男性主导行业里,女性成功典范的缺失带来一种观念,叫“不可能的自我”。更糟糕的是,在这些行业里,反对性别歧视的努力最终反而强化、固化了对于女性的歧视,譬如“有能力但不够勇敢”或是“够聪明但不够积极”,演变为恶性循环。上述恶性循环可以打破。只要女性能够尝试不同方式,实现哪怕一次良好的客户互动经历,也能让她们掌握到新身份的核心。尤其当客户是女性时,女职员的感受会更好。公司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女性区别对待的文化。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社会与职业发展培训,用成功的女性榜样来帮助女职员认同和认清自己。
管理学论文 7
摘要:对企业来说,资产管理是内部一个重要的财源,企业只有管理好内部的资产,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预算统筹和资产管理的结合是企业提高资产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深化资产管理改革的趋势。预算统筹的牵引作用,保证了资产管理的有效使用,确保了资产管理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资产管理;预算统筹;内涵;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资产的合理分配,才会使得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每项资产管理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预期收益,相同也会预期所发生的费用损失。一项好的资产管理方案应该能够平衡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并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来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内涵
1、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建筑物、房屋、机械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能够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前期购买所花的资金比较多,占用较大比例的企业资产。企业应该将固定资产的投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但较少的固定资产投资又无法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保证一定固定资产投资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的占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及时将多余的固定资产处理。
将不使用的楼房、土地、淘汰的机器设备等做变现处理,来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性。第二,可以租赁固定资产。以租代买可以节省当前的固定资产的支出,可以把节省下的资金用在其他生产活动中。第三,分包或转包。固定投资的需求量较大时,可以采用转包或者分包的方式,使企业本身只需要负责部分的固定资产,缓解资金压力。
2、适当的存货投资。存货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持有还未出售的货物,或者还处于生产过程中将消耗掉的物资。主要包括原材料、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等。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存货,尽快将存货转为现金。安全存货是指在波动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对存货的要求随之波动。企业应当有一定的存货以应付市场的波动。安全存货的水平应当考虑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较少的存货可能失去客户,较多的存货又会占用企业的一些资金。企业应该根据预测市场的波动情况来决定存货的数量。使得可预见到的情况下,是企业的存货最小化。
3、适当的现金投资。企业中所讲的现金并不单单是指货币,而是包括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等短期可变现的资本。如果企业现金类存款较少,就无法支付企业目前的现金使用,是企业资产陷入困境。但过多的现在资产又会使这些资产无法参与生产经营流通,这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企业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盈利性和流动性能力之间选择最佳平衡点,是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最大利润。
4、适当的应收账款。采用赊购方式出售产品时,会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还存在的一定的信用风险使企业无法收回债款。但是赊销形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广大销售渠道,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进行赊销之前应当先要调查下合作伙伴的信用程度。并控制赊销的数目和应还的时间期限,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性。
二、企业资产管理新的发展方向
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统筹的结合是资产管理的新的模式,是神话企业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能够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资产的保障功能,确保资产管理的有序实施。
1、资产管理的新的思想基础。影响资产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观念的陈旧,企业应当打破陈规,正确把握现代市场的发展导向,确立新的资产管理的理念。应当强化改革的意识。
资产和资金都是企业的盈利的物质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盈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资金的重视和爱惜会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应该教育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具体应当改进预算制度,将流动资产和存量资本共同作为预算的财源,整合企业的资产,提高使用的效率。
2、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将资产和运作中的各项费用纳入预算统筹的范围,是企业实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统筹相结合的基本目的。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配置优化、使用效率高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新的投资计划。并以此编制预算报表,企业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首先,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互为基础和前提。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产生的主要渠道,企业内部的日常运作也主要通过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的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并直接影响各个部门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资产管理可以核定预算资金的合理与否,为下一个时期的预算改进,提供可靠地依据。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影响企业预算计划制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实质上就是资产的增量管理和存量管理的关系,增量可以激活存量,存量又制约增量。主要通过资产调剂和资产增购来提高企业资产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资产管理能力。
其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相互统一的。预算管理通过编制预算报表提出企业资产分配的方法,合理的预算通过企业高层领导审批后,信息反馈到资产管理部门。预算报表是资产管理部门执行的依据。资产管理部门严格控制资产的执行情况,并就不合理的情况及时向预算部门反映,预算部门及时对此做出调整。
3、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均是企业运作发展中的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做好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非常重要。首先,应当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资产管理的基础性是指在企业经营运作中实现合理的固定资产、存货资产、现金资产和应收账款的金额。
应当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资产的管理责任,对资产进行定时盘查,资产的流向要及时登记。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合理就无法和预算管理想结合。其次,深入研究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联系,找出符合本企业的规律。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也有其不同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也体现在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中。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涉及资产图和核定预算,预算中发挥的作用多大,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等,这都需要每个行业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进和使用特有的方法。
结论:我国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保持盈利的必要手段,与预算管理结合使得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合理。企业应当实施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方式,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并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管理学论文 8
我们知道,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朱兰说:任何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能满足用产要求的产品(“产品”包括货物和劳务)。这样的产品既能给生产该产品的组织带来收益,又不会对社会造成损害。
一、现代质量管理学的10Q
现代质量管理学有其自身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不同层次和范围。目前,质量管理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代质量管理学中有一个10Q的理论,可以算是一个质量管理方面的已有体系。
二、8Q的引入
就自前的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完整,概括性也比较强的说法。但是笔者对它的逻辑顺序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很明显,在进行质量策划后,要先生产才谈得上检验,而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原10Q中将质量检验排在质量控制之前,这样的逻辑顺序有待探讨。以下笔者提出8Q理论。
笔者认为,上边的这个说法,如果稍稍改变一下顺序,并做一些精简,其条理性就会更加清晰。
1.8Q中大批量生产前的质量管理过程
我们不妨做一个尝试,将上边的10Q变为如下的8Q(见表2)。
具体的理由是: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周密的计划,所以,质量策划当属第一位。接下来,让我们再从生产销售的这个过程来考虑。当策划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试验性生产了。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对生产过程(包括机器设备)进行控制,使其尽可能的按照我们的策划进行。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还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进行监督,并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当这些环节完成之后,我们便可以对在上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并看是否可以对产品的质量加以改进,从而使生产不断改善。
根据实际情况,也许我们在进行大批量生产时,还需要从①质量策划重新开始,再完成一个改进后的循环过程,直到我们认为产品的质量已经合乎我们的标准。当然,此循环过程要以成本和时间可以接受作为前提。随后.我们便可以按照订单进行批量生产了,而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从②质量控制进行,一直到质量检验合格,并且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又可以作为下次质量改进的蓝本。
当产品检验合格时,对于生产者,便可以有资格对产品的购买者给予质量保证,而当得到产品购买者的质量满意的反馈之后,产品的生产者也可以有质量满意的成就感了,因为毕竟质量就是顾客满意。
2.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有很多系统化、规范化的东西。在现代企业中,很多东西,大家都讲究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就质量而言,它是一个企业正常运作和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质量管理也可以发展自己的文化,使质量管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那么,质量文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呢?怎样才能使它为企业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呢?
首先,从生产内部的角度来讲,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非常必要。因为员工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只有让他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和自己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的时候,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才能够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生产,才能够使产品的质量保证不是空中楼阁。
这使我想起了曾在质量管理课堂上的一个案例。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香烟制造的厂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抽样的50支香烟中竟然有37支超过标准的长度。当然,对手顾客而言,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对于企业而言,这超出标准长度部分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因为就算是顾客,他也不知道企业为他做出的牺牲。
又有一位企业经营者在年终的总结会上,不无感慨的.说:“今年,我们的报废和重加工成本是我们利润的5倍,由于这些成本,使我们的售价提高,也因此失去市场的占有率。”
这些事实其实都是很让人痛心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让企业的员工清醒而且深刻的意识到这些问题。毕竟,企业兴盛了,员工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
那么,当产品质量确实达到标准之后,作为企业质量的负责人又该做些什么呢?对顾客进行客观的产品质量的宣传,是很必要的。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以谦虚作为美德的国度,这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树立企业在顾客中的形象,如何树立企业的品牌,一个不可小看的方式就是宣传:客观、中肯的宣传。现在,信息发展非常迅速。电视、网络等多种通讯工具的应用给企业的宣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让顾客了解产品、购买产品、信任产品。使企业的质量文化不仅深入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心中,让顾客同样能够感受到企业的质量文化的魅力。
三、重新总结8Q
而所有的上述过程,我们都可以用质量经营来概括。也就是说,质量经营是一个总括,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包容上述的所有过程,又可以作为企业各项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此看来,整理后的10Q其实可以用一个体系来概括,见质量经营图。
当然,这种划分也只是笔者在对原有的10Q理解的基础上的一些看法。8Q重在一种逻辑顺序,以期有利于方便和明晰质量管理过程。不论是10Q也好,8Q也好,最重要的是能够使质量管理自成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管理学论文 9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有必要积极面对新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以此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并步入了经济转型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虽具有一定的机遇,但是更多的是挑战。可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针对这一情况,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起经济转型期所带来的新变化,并且需要针对新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确保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
1.1主要特点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工农产业机构的性质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主要是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促进工业发展;转型之后,主要是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以此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适当减少城乡差距,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现如今,我国工业已然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处于起步阶段。(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差距。现如今我国在各方面已经有了以城市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并且国家越发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2变化
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从名称上便可以了解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是农业经济。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工作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例如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产业以及农业产品质量等,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2)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必要对这一性质的变化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需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坏。(3)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是节约资源,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直接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而言,速度还比较缓慢,在国际市场当中还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中有必要重视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的研究。
2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措施分析
以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为例,探讨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措施。
2.1差异性学科战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出现了三大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必要高度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学科战略。也就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农业现代化战略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满足实际情况。例如,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就需要结合各方面的需求,避免土地流转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2科研人才战略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重视起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材的更新,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除此之外,国家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2.3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学科涉及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学等。在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过程中,各专业看似独立,但是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能独立开来进行研究。要想切实有效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遇到的问题,就需要重视起各项学科的互补,以此切实解决问题,从而便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就需要综合考虑唐山市农村土地情况,之后结合市场需求,对土地流转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提出了如何解决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以此为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石鑫岩.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纳税,20xx(30).
[2]陈向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4).
[3]盛乐音.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xx(11).
管理学论文 10
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一)师资队伍
开展工商管理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民办高校在招聘时往往倾向于招聘那些直接从学校毕业过来的老师,有的民办高校教师虽具有行业执业资格证,但大多数都是在从教过程中通过考试取得的,并不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也由理论课的老师承担,由于教师的知识背景有限,缺少相应的实践认知能力,限制了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今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应在相同招聘条件下,优先聘用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2]。
(二)教学理念与方法
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中的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存在多学科的重叠和交叉的地方,比如和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有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创业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应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综合实验或实践教学法将创业能力培养和课程讲授以及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就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校与科研机构及社会合作的关系,高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素质,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等,充满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创新的土壤。
二、民办院校工商管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三维体系构建
通过对影响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借用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构建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三维分类模型。
(一)时间维
(1)第一阶段。大学前三年主要培养学生创业理念、企业家精神、各种创业方法、企业运行的全部过程等。相应开设《创业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ERP》、《中国税务》等课程,并开展创业项目竞赛、运用软件模拟企业进行注册、规划、全面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既能掌握创业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具体实践过程。
(2)第二阶段。经过前期的知识和模拟积累,学生已经进入实习就业实践阶段,这时的目标是让学生适当了解企业重组或者并购管理,如危机管理、分立拆并、破产清算等复杂性专业知识。而对于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则可以创建学生创业平台,评估学生创业项目的潜力并给予适当资助,鼓励学生创设真实创业。
3.评估改进阶段每一个培养的阶段性计划完成后,要及时征求学生改进意见,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做2-5年的跟踪调查,以期改进前期的教学工作,为后面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意见。
(二)能力维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边界比较复杂,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趋向于两个方面:一是定性评价,从规范性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二是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定性评价界定比较清晰,但主观性强,一般难以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作出明确定论,定量评价有较强的可测性,然而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间的指标选择差别较大,指标权重的确定仅仅依靠主观赋权的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3]。所以把两者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反应学生的真实创业能力。
(三)环境维
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加强产学研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加大民办院校自身优势,经费使用灵活、学生创业兴趣浓厚等特点,创设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管理学论文 11
摘要: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在分析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研究药学事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包括药事组织设置及其职责,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活动,以及中药管理,药学人员管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改变药学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技能结构;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药学事业。本文主要分析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记代学倾向严重
药事管理学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涉及大量有关我国制定与药品相关的法律规范内容,考试主要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主,大篇幅的叙述,法规性语言学生不易理解。导致药事管理学教学有逐渐退化为单纯的药事管理法规课的倾向,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作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并且学生认为该课程偏文,不如其他专业课重要,所以在学习中往往忽视该课程的学习[1]。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单一、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同时,药事管理学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的性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缺少实战经验,致使学生对药事管理教学中涉及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理解困难。
(三)教材内容更新慢,课本脱离实际
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更新,药事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不断处于变化之中,更新速度快,导致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国家规定规划教材一般每5年更新一次,教材内容滞后,所以导致使用的教材难以与时俱进,不适应药事管理的现状,无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最新有效的知识[2]。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药事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该课程与学生的相关性。第一,药事管理学属于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第二,大部分药学专业学生将从事药学相关行业,所以,必须掌握我国药事管理体制,熟悉药学政策,遵守药学法律法规等;第三,在我国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只有药事管理学对药物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整个过程的行业规范研究的最具体、最深入[3]。第四,药事管理专业(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逐渐规模化,已有27所大学招收药事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自20xx年开始,已有7所大学招收药事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如沈阳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4]。因此,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考研究生,都与药事管理学密切相关。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变得自然、连贯,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药学生。所以案例库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并及时补充、更新与优化。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应注重典型性、时效性、启发性和地域性。如在讲述知识产权时,可引用青蒿素最初专利流失到现在复方蒿甲醚享有全球知识产权这一案例。在讲授假药劣药时,可以讨论“齐二药的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药业的欣弗事件、318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的案例。课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提前预习,进行资料的查询,收集,分析和思考。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首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然后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进行总结,一方面要将相关知识点与案例的要点相联系归纳总结,另一方面要剖析整个讨论过程,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观点讨论的逻辑性与全面性、主要问题的把握程度以及表达效果。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5]。
2、实物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与药事相关的各种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或的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如在讲授药品信息管理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种类药品的包装、说明书和标签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有效的学习,更加直观的理解药品标识物的有关规定。
3、实践教学法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药事管理学的精髓,因此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厂区的布局、GMP车间和药品检验室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现场讲解,或由企业工作人员对照工作情景进行讲解,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现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直观的体验到药品生产企业是如何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生产的,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加深对药事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在讲授药品分类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到零售药店进行调研,之前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调研内容,制作调研问卷,调查药店是否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是否分柜摆放并标注警示语、是否配有执业药师等,再对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调研报告,并提出自己对规范这些行为的见解。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零售药店如何进行药品销售。课下,学生也可以收集药品处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核处方、调配处方药,有利于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要点,理解药店为何一定要配备执业药师[6]。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将PP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板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简化复杂的理论、突出重点、难点,具有形象直观,丰富有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在制作PPT课件时切忌冗长的理论叙述,应多采用图片、表格等形式,适时的制作一些动画、影音效果,或播放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课件内容一定要简单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效果[7]。
(三)及时更新教材
药事管理学的教材更新慢,难以满足教学的目标,所以要求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食品药品研究院等机构的网站,及时了解国内外药事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尤其是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变化。将新政策新变化引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从而保证学生得到的是最新的知识。
三结语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学科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药事管理学这门抽象的课程形象化,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学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凤,朱桑,温燕,等.新时期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xx(2):184-186.
[2]周吉银,周世文,张祚.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最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xx(11):105-108.
[3]潘虹,高健美,田应彪,等.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21-22.
[4]杨洁心,杨世民.药事管理专业及方向学生培养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药事,20xx(10):1066-1072.
[5]于美玲,高华,于欣.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xx(4):35-38.
[6]林菲.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州化工,20xx(14):242-244.
[7]周中仁,谢改红.提升《药事管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思考[J].海峡药学,20xx(1):217-218.
管理学论文 12
摘 要:本文概述了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时期的内容特点,分析了质量管理思路所发生的转变,对质量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给出了全面提高我国整体质量水平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质量管理;历史进程;发展趋势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指出:二十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了解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趋势对于做好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对质量的认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Ⅰ.发展进程
质量管理学是以标准化、计量及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中与质量相关内容在内的学科体系[1]。人类社会从开始有生产活动后,就有质量管理问题,但质量管理发展为一门学科则始于二十世纪初期。从实践的角度,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方法和手段,一般认为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二十世纪初―30年代),它来源于泰勒(Tailor)的管理思想,强调把生产和检验分开,采用全数检验的方法保证出厂的都是合格品,不足之处表现为该阶段的特点是事后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预防和控制;第二个阶段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十世纪40―50年代),其代表人物休哈特(Shewhart)、道奇―罗米格(Dodge―Roming),强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通过控制过程来控制结果,实现“预防为主”,但该阶段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之变为少数人进行的“专家管理”,忽视了质量管理的各种组织工作;第三个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C(Total Quality Control)(二十世纪60―70年代),其代表人物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uran)、费根堡姆(Feigbaum),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费根堡姆基于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写出《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阶段强调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包括采购、设计直到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求全员参与,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待质量问题一切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也称戴明循环,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通过PDCA循环提高产品、服务或工作质量。有学者把质量管理的第四个阶段称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二十世纪80―90年代),强调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重视质量文化。
二十世纪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推动着质量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概括地说,从二十世纪初到90年代末,质量管理学科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在于:第一、将现代管理思想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成功地用于质量控制,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第二、将系统论原理成功地用于质量管理,促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第三、思想观念的转变,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把顾客的不满意作为改进目标,坚持持续改进,由符合性质量向顾客满意质量转变。二十世纪初到80年代初的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应用范围:质量管理主要用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例如标准化主要以工业产品的技术标准为主,质量管理主要以工业企业为重点,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内容。(2)对象:这一时期的质量管理单纯以产品质量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较少涉及质量成本、交货期、生产率等。(3)层次:这一时期着重研究质量管理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对于与质量管理相关的经济、文化等深层次的因素研究不多。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新的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持续改进是组织永恒的追求,采用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来实现质量方针目标使组织在同行中更具竞争力[2]。
Ⅱ.质量管理思路的转变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质量管理学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从应用范围上看,由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向全社会的各种组织,包括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政府机关、饭店服务、旅游服务、银行及其他金融单位发展,由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向服务过程、设计过程、供应和销售等过程的质量管理扩展。相应地,社会各界也更多地关注和参与质量问题,由此,推动了产品质量责任理论的产生,推动了质量立法。国家通过立法来实施质量监督,以减少质量事故的产生,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推动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2、从内容上看,质量管理已由注重质量控制向更为重视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转变。传统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在控制制造质量的同时,更多地控制设计质量。例如,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的质量损失概念和三次设计理论及由美国首创而在美、日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的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方法均是这一情况的反映。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由以产品质量、过程质量为主向更为重视工作质量、管理质量转变。ISO 9000族这套管理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热烈反响就是例证之一。
3、从研究对象看,正由企业的质量优化这一单一目标向同时注重成本、交货期、生产率等综合优化的目标转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展示了这一方面。CIMS把一个企业从市场调研、设计、制造、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部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很多企业已经把质量与生产率的同步改进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目标。实现企业的多目标的综合优化及自动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发展需要。
4、从层次上看,正由单纯地研究质量而向更多地研究与质量相关的更高层次的经济、文化因素转变。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质量经济学和质量文化理论。质量经济学研究质量形成的经济规律,分析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对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作用。质量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以质量价值观为核心的质量意识、质量道德、质量行为、质量规范,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质量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础之一。
5、强调顾客满意,强调顾客满意是近年来质量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而顾客满意度指数也成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市场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把顾客作为争夺的对象。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是组织生存的关键所在。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必须持续改进以增强顾客满意。
6、追求超越的质量水平,在质量管理领域兴起的六西格玛管理要求产品和服务的单位缺陷数仅为3.4ppm,西格玛是对质量好坏的量度,是指某一过程能产生完美无缺的工作能力,在高西格玛水平上运行可以缩短运转周期并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追求卓越质量,采用“六步法”达到顾客满意,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理念、质量文化、质量价值观的综合。
Ⅲ.质量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质量科学将更注重信息科学的发展对质量管理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出现,质量管理将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要求并超出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质量管理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展:
1、注重设计质量的改进,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首先要有好的设计质量,才能按照设计的质量要求去生产。与设计质量相关的质量功能展开、试验设计、线外质量控制、质量并行工程的理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实践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社会质量监督系统的质量法规将更加完善和严密,加强质量立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全社会的质量监督网络,开展世界性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各种管理体系标准会进一步增加和加强,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等标准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并且融合为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会有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国际标准出现。
4、质量管理与计算机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将不单纯用于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在质量决策、质量诊断、质量监控网络、并行质量工程中得到应用,为新的质量理论的出现创造条件。
5、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运用过程控制的方式和系统管理的思想,把相关的资源和活动都作为过程来管理。采用过程控制的方式把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又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们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系统管理的思想是针对制定的目标,去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质量将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高新技术的质量得到重视,注重研究质量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生产率同步改进等之间的关系,质量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Ⅳ.结论
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面临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我国整体质量水平:
1、注重跟踪国际质量管理理论的新动向,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各国质量管理的经验。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质量管理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及时系统地向我国质量管理界翻译或评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和著作,注意兼容并蓄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先进理论。
2、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质量战略规划应随着质量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基于质量的战略以满足顾客为中心,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阶段。围绕设计、生产、售后服务整个过程中制定质量战略,随着质量理论的不断出现不断调整质量战略。
3、加速高素质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正式出现,仅有极少数高校将质量管理作为专业方向在发展,束缚了专门质量人才的培养,而在美国高校中质量管理作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此外,现有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从20xx年开始的质量工程师注册考试情况来看,及格率较低,仅为20%左右,还有大量质量管理专业人员没有报考,国家必须加强质量人才的培养,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质量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佘元冠. 新世纪的质量科学[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1).
[2] 梁 杰,满海燕 . 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并行质量管理[J]. 商业研究,20xx(7).
[3 ]甘懋林. 质量是管理出来的[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xx(5).
[4] 孙 静,张公绪 . 新编质量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管理学论文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发展进入了循环经济形态。在新的形势下,对循环经济形态下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界定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1999,中译本)认为,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周三多等(1999)认为,管理学以提高组织的绩效为目标,研究和探讨组织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应用性理论学科,它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提出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特征,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科学发展观,它不仅体现在经济形态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这说明循环经济已经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这必然使经济学与管理学呈现一定的循环经济特征。这些新特征使得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二、循环经济下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互关系分析
循环经济使经济学与管理学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研究,从而使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一)人性假设。传统经济学假定人是经济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使用均衡理论分析和研究,说明世界的均衡规律与变动趋势,因此更讲求科学性。在循环经济下,经济学的科学性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即在循环经济下,人的需求层次的假定,已经由生理需求阶段上升到安全需求阶段,甚至更高,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已经不再仅仅把眼光放在眼前与单个自我个体,而更多地关注未来与后代,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循环经济下经济人假设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传统管理学多层次、多环境、多时空地研究人性,从而产生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理论。管理是具体化的、相对的,要解决的问题更趋于动态化与多样化,更讲求艺术性。在循环经济下,管理学的艺术被赋予了新内容,即管理学里的艺术性被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重要性所规制。管理学假设更显社会人特性。
在循环经济下,经济学与管理学在人性假设上趋近,同时,赋予了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等内容,但经济学仍偏重于解释世界,管理学仍偏重于改造世界。
(二)研究对象和目的。传统经济学更多强调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角度,或者站在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平衡问题上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个社会或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传统经济学关注企业,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循环经济下,经济学研究对象被扩展,生态环境资源被列入研究范围之内,同时,更多关注企业和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的就不一定与企业最大化目标一致。传统管理学更多强调从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角度,或者站在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角度对现在市场条件下如何实现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最优化角度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循环经济下,管理学研究对象也同样被扩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被广泛考虑,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管理学追求的目标。
(三)研究内容。传统经济学与传统管理学都研究企业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都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也有国民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更多的是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强调理论研究和模型分析;传统管理学研究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经济学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均衡实现趋势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管理学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如何顺应市场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循环经济下,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被纳入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经济学中的宏观性与整体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循环经济下,管理学也同样因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引入,更多的从整体或者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经济学与管理从整体或长远角度看问题基本出发点可能不完全相同,经济学主要为了探寻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整体均衡问题,管理学主要是为了在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下追求企业内部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人、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管理学更显示出其重要性。
(四)研究方法。传统经济学和传统管理学在各自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分析方法呢?杨小凯认为当代主流经济学家采用的分析框架包含四个层次,即用函数和集合的数学概念来描述经济环境;用数学规划来描述个体的自得行为;更为复杂的数学工具,诸如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则被用来描述自利决策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涉及价值判断,被称为福利或规范分析。这种框架中集中使用了数学模型化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借助数学可以降低经济学家之间的沟通费用,数学模型有助于经济学知识的积累。经济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使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相比,内在逻辑统一,论证严密,知识可积累性强,更符合科学性原则。与经济学相比,管理学缺乏这种内在逻辑统一的方法论。孔茨在1961年和1980年的两篇文章中将管理学研究方法或学派描述为“管理理论丛林”。罗珉(20xx)则把管理学研究方法纳入范式研究中。他管理学方法论范式区分为职能主义范式、激进的结构主义范式、诠释型范式和激进的人体模型主义范式四个方面。
在循环经济下,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引入,经济学研究方法或工具也进一步扩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等都被应用之列,如吴季松(20xxb,20xx)的研究。这使得经济学更多的引入了大量管理学方法。但经济学在利用数学工具方面仍然是重要的,这维持了经济学内存逻辑性。
三、趋势与建议
(一)趋势。研究认为:在循环经济下,经济学与管理学在人性假设上从“经济人”向“社会人”方向发展;在研究对象和目的上,两者都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以追求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在研究内容上,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被纳入研究领域,传统经济学中的宏观性与整体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学则更多的从整体或者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经济学主要为了探寻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整体均衡问题,管理学主要是为了在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下追求企业内部利润最大化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引入,经济学研究方法或工具也进一步扩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等都被应用之列。这使得管理学与经济学在方法与工具上更为趋近。
(二)建议。根据上述结论,在进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时,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人性假设的重新研究和定位。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应顺应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而改变。管理学也将因此加深“社会人”等非完全理性假设的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目的的重新界定。经济学中企业和市场的均衡研究,由此对企业单向主体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和市场均衡问题的研究,应转向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研究,由此对人、企业与自然的多向主体的福利最大化问题和三位一体均衡问题的研究转变。管理学中企业内部分工和资源利用问题,由此对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研究,应转向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
(3) 研究内容从过去企业单向主体,转变到人、企业和自然的多向主体,加强资源的“3R”研究。循环经济下,环境与自然资源被纳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使得经济学与管理不仅局限于个人、企业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个人、企业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被大大扩展。
研究方法的重新探索。经济学中模型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应向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等方法和工具扩展。管理学中进一步加强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管理学论文 14
摘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反映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企业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笔者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经济。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以经济全球化为生活背景,最近几年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我国的诸多企业都发展的越来越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不停的创新。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数量也比较少,中小企业大多都是个人私人营业的大多都是以创业目的为主的。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正在不断的上升,随着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了,企业可能无法面临竞争压力,从而导致很多企业都不再营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内部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对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管理意愿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模比较小,能使用的流动资金资源也比较少,也许正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少和企业发展的范围比较小,所以一般的中小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管理企业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十分注重企业利润的,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使中小型企业很难进行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企业产品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企业发展计划的制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可能会出现很多严重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充足的资金流转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早已出台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计划,同时也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发放了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在中小型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存在很多的竞争压力,这些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会使很多个中小型企业无法生存。很多中小型企业大多都是家族式的企业,资金也都是家族内部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资金,缺乏必要的外部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融资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一般来说都是很小的,如果有一天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那么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贷款的时候因为其发展规模小,所以企业很难得到信誉担保,从而也就使企业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计划对于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的管理不够重视,那么在企业内部就会出现财务问题,使企业内部的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企业在给企业内部员工发放工资的时候,或者是在做什么项目的时候,没有足够完善的资金流通程序和正确的规章制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不当的现象,如果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不当,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使企业陷于融资困境,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四)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本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不高
我们都知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模很小,所以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型企业不仅是要靠产品来带动企业的发展,重要的是要依靠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招聘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够大,员工的待遇方面也会比大型企业低得很多,所以中小型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常常没有主动权,大多都是处于被人才挑选的.地位,足够优秀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都会选择大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的员工待遇好发展潜力大,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型企业招聘到的员工不是足够优秀。在中小型企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掌握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缺少一定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这样的状况是十分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的。
二、中小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意识
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中小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地进行经济管理能够使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而且能够为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中小型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并且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能力,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迎刃有余地解决,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内部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应该调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二)加强与各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问题的,这使很多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支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转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加强与社会上各方面的合作沟通,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进行企业贷款的时候能够为企业增分,从而缓解融资方面的难题,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可使用的流动资金,这对企业的繁荣发展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三)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积极推进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设立一定的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积极的监督和管理。而且企业应该分配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以便于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中小企业应该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规模优势并且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数量比较少,因此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那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中小企业应该设立一定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面临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煜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xx(06):77-82.
[2]姜旭宏.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23):106-107.
管理学论文 15
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着眼于信息发展与商品发展的有机结合的商业活动。要实现工商管理中的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结合与统一,电子商务的本质首先就是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发展和自身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商品或服务有效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从而让企业从中获利,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尽管电子商务有着以上诸多优势,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运用还处在市场初期,传统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还不能完全抛弃,企业必须在兼顾二者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营销策略予以优化整合,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具可行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概念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業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简称“营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市场营销环境的变迁,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对自己可控因素的调整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三)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工商管理学中,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电子商务是借助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来对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可见,市场营销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电子商务是在传统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和通讯设备来完成的,同样离不开市场营销。反之,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市场营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的产品营销是面向全世界进行销售的。
二、发展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的物质保障,企业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软硬件设备的选择,即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安全性高的营销网络,并为网络市场营销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其次,建立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即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通过商品信息的收集、整合,及时推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以保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最后,建立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即通过对网络信息平台的定期检查、维修与更换,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
(二)优化整合宣传渠道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宣传中,由于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产品的宣传渠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电子商务下,这种局限性被打破了。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等因素的制约,把营销宣传的渠道集成到了网上,不仅提高了宣传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宣传成本。所以,企业这时就要重新规划原有的宣传策略,重新构筑新的营销宣传渠道,利用电子商务这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做好企业网站的建设开发工作,为消费者进入网站了解产品信息提供生动的、具有丰富想象的页面。
(三)不断完善营销方式
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外,“线上”营销的方式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视具体产品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消费群体,分别采取侧重点不同的营销方式。要综合考虑传统与现代、“线下”与“线上”、实体店与电商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需要,要对现有的能够促进企业市场发展的所有营销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予以区分对待,最终促使每一种营销方式都能为产品走向市场发挥作用。
(四)建立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在消费者心理树立一个诚信可靠的形象,才能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消费,并形成对企业、对商品的忠诚度。企业要想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建立诚信体系,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诚信文化,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理念贯彻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企业还应该利用一定的奖惩制度,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企业用良好的市场营销质量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进而提高市场信誉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开创了商业发展的新纪元,真正的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接轨。为了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这就需要着眼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结合先进的理论和外国的经验,对我国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管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学论文11-15
管理学组织的论文11-22
管理学的职能论文12-04
管理学基础论文07-30
管理学论文致谢03-21
项目管理学有关的论文03-11
现场成本管理学论文03-04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01-13
管理学论文致谢范文12-05
管理学论文标准格式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