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学论文1
【摘要】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学之间的联系一直都被广泛讨论,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在西方,关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争论。主要是探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关系,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公共管理学与新政管理学的关系展开分析,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加深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区别 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需要更为全面精准的管理,那么,思考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联系都有各自的看法,什么是公共管理?为何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能引发许多学者的激烈讨论?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很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围绕公共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目的来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通过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被视为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一般来说,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意指的是一些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三)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资源。其包括了公共设施、产品、公共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2.公共项目。公共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进现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来实现这一过程。
3.社会问题。这里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在公共管理范围内的部分社会问题。诸如市政、公共卫生、交通、能源等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据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双重性原则,公共管理的方式分为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体现了社会各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技术方法是紧跟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社会生产关系并无紧密联系。
(五)公共管理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目标即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诸如公共设施。也包括了医疗、教育等无形的产品和服务。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相同点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有交叉重叠部分的,即两者都要以政府组织管理问题为研究探讨的对象。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来提供更优质服务或者是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同样的任务,所以在管理方式上会有一定的通用。
三、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点
(一)概念差异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不仅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了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学的范围要比行政管理学的范围大,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范围差异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对象多,更能受到广泛监督,所以会更好的体现公共管理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从管理方式上面去体现。
(二)管理方式差异
由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范围不同,导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为对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针对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去探索规律。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同类规律性问题并发现适用这类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学具有个别性,公共管理学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为行政管理都是围绕政府组织中出现的事务展开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较局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体差异
公共管理学注重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资源,去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有的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组织,也一视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组织要管好自身,从而由内而外地提供给社会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更多的产品。而行政管理学对政府组织寄与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事务的期望。公共管理侧重强调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产品的责任与义务,而行政管理更加注重是政府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四)适用法律差异
因为行政管理更偏向于政府目标的执行,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会更倾向于类似司法等的法律监督。而公共管理适用于普遍的法律下,社会公民的监督。
四、结束语
不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他们都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二者的研究范围来看,可以把它们的关系类比于数学里面的包含关系。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的一个原因。从管理主体差异来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门的管理作为保护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出更多的产品。从管理方式来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适用于一般规律性问题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侧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标的执行。本文认为,不必过分争论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二者是彼此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关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开。只要能为社会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xx,8.
[2]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
[3]陈振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行政管理,20xx,7.
[4]帅学明.全国首届公共管理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xx,3.
管理学论文2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是,需要确立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精神。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人性包括经济人、社会人、自觉人、复杂人、效用人等。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给员工发明一个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发明性的环境。只要员工个人的开展需求得以满足,员工才会将本人的个人目的统一于企业的运营管理目的之中,才干使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目的而斗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科学的办法,对人员停止合理的分配与组织,使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坚持最佳比例。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停止一定的引导和谐和,使人的客观能动性得到充沛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生机的源泉之一就是良好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企业的开展战略,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充沛调发动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潜能和发明性得到充沛的发挥,利于企业战略目的的完成,为企业发明最大的利益。
(二)提升企业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根底之一就是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剧,人才的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企业竞争提升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二、传统人事管理观念需求转变
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人力管理为主,就是要给员工发明一个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发明性的环境。满足员工个人的开展的需求,将员工的目的统一于企业的运营管理目的之中,使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目的而斗争。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参与企业整体的战略决策
分离企业的战略调整、运营方式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开展的趋向等信息做出总体的战略规划。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高度。
(二)人力是企业管理运营的第一资源
企业素质的基本是人的素质,只要企业员工充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发明性才会坚持生机。企业胜利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三)人力资源也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无限潜力的资源,要把人力资源充沛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消费力,就需求对人力资源停止投资。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主要要素有环境要素、组织构造以及心理要素。环境要素从大的方面来看,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向、学问和信息传送方式的迅猛开展都对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许多值得研讨的课题;组织构造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界线、关系、义务和权益的沟通框架。组织构造是组织内局部工协作的根本方式。企业的组织构造,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定位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三、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根底
(一)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研讨
1.X-Y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传统的管理观念以为懒散、愚笨、不担任、工作效率不高是工人的本性,麦格雷戈称之为“X”。他主张,用引导的方法鼓舞员工发挥积极性,只需给工人发明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这种观念叫做“Y理论”。
2.不成熟-成熟理论。阿吉里斯提出,人的个性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开展过程,他自我完成的水平就是在这个开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二)企业中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关系研讨
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经过学习对本人的心情和情感的控制,学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和别人互动关系的影响,改动团体的行为和个人的行为,从而到达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目的和进步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研讨的理想意义
时期在疾速地变化,观念的认识与开发也应该随着时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随着国度对教育注重水平的不时进步,将来员工的素质随着相应的进步,学问型员工会充溢各种企业。但是,关于落后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关于这批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却是一个破绽。本文从心理要素着手,剖析员工心理的几个方面,以对如今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几点见地和倡议。
管理学论文3
管理学中的文化研究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管理的情境因素中,文化最难把握,面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学者也难以理出其科学化的逻辑关系,难以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别的不说,仅仅要找出一个相对不变的对照系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何谈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所以,对文化假设进行严密的证伪活动几乎不可能。这样,就使文化研究被排斥在波普尔式的假设与验证体系之外,只能靠经验性证明。但是,文化研究又能够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这也就预示着它可以被“科学革命”(类似于波普尔的证伪)所打破,所以,它又符合库恩所说的科学范式标准。这种对立,构成了文化研究的难点,也制造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藩篱,影响了二者的相互交流。尽管有着文化人类学家的不断努力,但总体上文化研究更趋近于人文,而管理研究更趋近于科学。
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正是在打通文化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上,霍夫斯泰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夫斯泰德的成果是有意义的。他以国家为单元进行文化分析,对人们从概率角度掌握以国界划定的人群行为方式,具有宏观参照作用。他的五个维度,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人们判断不同国别人群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至于他所用的抽样分析方法,在学界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也是普遍认可的。所以,管理学界对他的观点已经有了大量引用。尽管在他之前,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少,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霍夫斯泰德之前的文化研究,是人文与社会研究,顶多是同管理有关,却没有融入管理活动。所以,霍氏属于把文化情境融入管理学研究的探索者。
但是,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研究,只能说是在文化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否好用,能否做到畅通无阻,桥梁的寿命和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时间检验。其中有些问题,不可能是霍夫斯泰德独力能够解决的,有待于整个管理学界不断探索和深化。
首先,文化分析的单位如何确定。任何文化,都是群体现象,群体的范围界定在什么地方,对文化研究至关重要。在社会学中和文化人类学中,虽然也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但是,多数文化人类学者认为国家不足以反映出文化特质,他们在研究中,往往是以族群、部落、聚居点、语言(尤其是方言)等区别划定分析单位的。因为在人类学家看来,这种边界更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国家一般是文化混合体,不足以进行文化分析。在这方面,文化人类学家先行一步,社会学家紧紧跟上,已经做出了丰富的成果。而管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霍夫斯泰德是学科滞后中的先行者。所以,在管理学界,霍夫斯泰德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可能在文化人类学家看来,这种研究不过是粗浅的表象研究,距离发掘文化内核和本质还差得很远。就拿为数不多的以国家为单位的著作来说,如果看看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或者看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另一版本名为《中国人》),马上就可以观察到霍氏著作的单薄。
即便是在管理学界,对于是否以国家作为文化分析的单位,霍夫斯泰德也遇到了质疑。国家之间的差别,到底是文化差异为主,还是制度差异为主,一直存在争论。对此,霍夫斯泰德一方面承认以“国家”为单元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又反复拿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语录“在此国为真理者,在彼国为谬误”为自己辩解。对于到底是国家制度还是国家文化起决定作用,他的回答是不理解文化就无法理解制度。这些,作为一般的论争依据是可以用的,但却缺乏学术的严密性。不过,从现实讲,管理是有国界的,而且管理中间的文化差别,更鲜明地表现为国家差别,所以,霍夫斯泰德选定国家作为研究单位,表现出他确实有着几分无奈,有着为了满足管理实践要求的不得已。至于说不以国家为单位就难以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文化人类学已经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不以国家为单位的田野研究方法。只能说,霍氏从事的是管理学研究,而不是文化人类学研究,如此而已。
正因为霍夫斯泰德是从管理学出发,所以,他的分析维度和模式化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霍氏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然而问卷方法仅仅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说问卷的设计诱导、填写问卷的掩饰回避等等问题,即便是十分完善的问卷,也往往会出现以假设生成问卷、以问卷证明假设的自证循环。更重要的是,问卷方式实际上进行的是要素调查,很难进行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按照系统观念来看,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比要素本身更重要。某一群体的文化特质,是在群体关系中定位的,而不是根据个体具备的要素定位的。在文化要素的关系方面,社会网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方法,同样能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和模型表达。而霍夫斯泰德没有借鉴和采纳社会网的研究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如果说文化人类学因其人文色彩而科学味不够浓烈,那么社会学的社会网研究则科学化程度要高出很多,不加借鉴是说不过去的。至于文化人学中的田野方法,在霍氏这种宏观研究中当然不便采用,但缺少了田野式的调研,就难免在具体细节上疏漏过多。
由于霍夫斯泰德没有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积淀,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容易引起质疑的地方相当多见。例如,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日本的个体指数竟然高于中国一倍多,似乎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更重视个人价值,而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有集体意识。在阴柔气质类型刚气质维度上,伊朗、韩国、俄罗斯这几个国家,竟然都属于阴柔气质类型,好像他们的行为方式女性味更重。在不确定性规避方面,竟然新加坡人的得分最低。如此等等,都与人们的经验和常识不符,需要有更多的资料和更好的分析来验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用更多的资料,仅仅靠着一般的经验和常识,就可以看出霍夫斯泰德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说法有许多不足。如果让社会学家来进行这样的研究,恐怕在问卷的设计上就要调整,假如问卷统计确实如上所述,就需要以访谈、观察、扎根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和校对,找出经验感觉与调查数据的差别原因,给出更严密的学术解释。
指出霍夫斯泰德的这些不足,并不是否定他的研究价值。我们要看到,从整体来看,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维度和国别分析的结论,多数还是能够得到经验和常识支持的。他采用的国别单位,也符合管理中常用的归类习惯。所以,他的研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作为管理单元的人群,与作为生活单元的人群是不大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文化差异比较粗放,而在社会生活中,文化差异更为细腻。作为一个经理,他迫切需要的是分清手下德国人与法国人或者英国人的显性行为差别,而不是从情感、信仰、心理感受角度分清不同族属和语言群体的隐性行为差别。所以,霍氏的研究,在管理学界领域无疑具有探索和开创意义,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化上值得关注,
然而超出管理学领域,我们还要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同学科学有不同的优势。,有必要在霍夫斯泰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引进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推进管理思想的扩展。上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以后,心理学和社会学进入管理学领域,使管理学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跨国经营变成常态的今天,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网研究进入管理学,有可能会使管理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管理学论文4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系统研究各转轨国家的转轨经济学,包含了新制度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比较经济制度学对转轨经济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转轨经济学虽然历史不久,但其研究文献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并巩固了其在主流经济学学科的地位。随着“转轨经济学”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话题,转轨经济体也开始逐步走出原有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研究的个性特征日趋明显,原有的理论和知识已开始出现集成-整合-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转轨经济学的一维主要研究方法归纳
转轨经济学一维的研究思路是指从集全化体制逐渐朝着自由化体制过度的经济转型变迁的唯一任务及唯一评价标准。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市场体系比计划体制更有效率,从而迅速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更有效地进行缓慢过渡。使旧体系的缺点消失地更快、更干净,同时使新体系的效果更快、更全面。一维的研究思路主要有以下4种。
1.1 制度演进学派的研究
目前较为主流的研究方法是以新古典理论中“华盛顿共识”为主体的研究方法。而“华盛顿共识”起初主要是为了应对80年代美国危机的主要方案,虽具有一定市场经济机制,但市场关系较为扭曲。其通过货币政策和预算平衡来稳定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并且利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来纠正市场体系。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虽然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论框架,来支持经济转轨国家,但总体上看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局限性:首先,新古经典理论和制度演进理论本身缺乏研究经济转轨国家市场体系的知识;二是转轨进程的不确定性成为潜在的巨大的风险。虽然经济转轨是总体目标,但具体到经济转轨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1.2 激进、渐进的研究
一直认为转轨应当越快越好,同时大多数人也将转轨的发展看成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但这种方法太过现实,不稳定性较高。其次,还有一个更加主要的原因便是这属于抽象的新古典理论,而新古典理论本身就是对速度原理的否定。从多样性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除我国之外,匈牙利、越南均属于转轨渐进式,而大多数国家则属于激进式。但在现实中,总是激进中隐含着渐进,渐进中贯穿着激进,其实就是激进的,渐进的二分法不能再笼统的作为评价转轨效果的标准。
1.3 非宪政、宪政的研究
对于绝大部分西方国家而言,早已将政治制度的变化用作转轨经济理论的研究重点。并对转轨、改革和转型等都做了明确划分:其中,当传统模式被一种全新模式取代的社会经济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被称为转轨。其特征是除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化之外,同时将所有的私有化、民主以及世界经济进行统一。在传统模式性质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传统模式的漏洞、空缺进行填补和纠正被称为改革;而转型则是更倾向于制度迅速转变以及经济体制改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Kornai提出了“体制的特殊品性”的概念“若想使经济机制方面的非基础性特征彻底实现,首先需要使政治转轨的基础性特征变革成功”。科勒德克认为:“计划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体制变革时可分成两大类:其中一类是有渐进主义和有组织的市场改革;另一种是以无序、符合规范的宏观经济稳定的市场转轨。”
管理学论文5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时代悄然来临,高新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冲击下,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输送和科技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国学校升学率的持续增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成为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点。面对现代学校客观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学校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行政管理创新,不断寻求创新路径,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质量。
一、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要想促进教育行政管理,必须深入分析发展现状,才能针对性的提高创新性。对我国部分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现状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行政权力实际不受限制,挤占学术权力现象严重。学校的有些学术活动由于没有行政权力的支持,难以正常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正常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一些普遍的必要性学术活动受到限制,学术专家的合理建议没有获得采纳等现象,总的来说,就是教育行政管理糜烂,行政管理机构膨胀,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足。同时,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方法依然沿用以往的老办法,规范性和法制化建设明显不足,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不得人心,管理水平得不到创新提高。其次,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复杂,不仅有专职教师,还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又有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行政管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无论是资金、物资还是人才方面都必须把握好,不然就会直接影响管理质量,而当前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在这方面确实有待提高。最后,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从某种程度来说,教育行政管理是辅助性的工作,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经历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学校对行政人员的培养也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没有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导致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总体质量不高。
二、教育行政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育行政管理观念
“创新是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而创新的管理观念是行政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行政管理要想实现创新,必须更新管理观念,立足于学校,并面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竞争需要以及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转变落后的观念,比如重岗位、轻职位,重权力、轻能力,重机关、轻服务等陈旧观念,把握当前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观念,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例如,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更新现代服务意识,协调好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按制度处理管理事项,并积极引入新型的计算机软件,创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促进其快速的发展。
(二)找准教育行政管理定位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功能系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必须找准其中的定位所在,基于此创新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学校功能系统的位置作用。学校的系统包括:教学岗位、科研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无论是哪种岗位都有严格的界定和独特的管理方法。所以必须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不能越俎代庖,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每个岗位共同协作、分工明确,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因此,教育行政管理创新必须找准岗位定位,创新管理方法,结合学校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例如,对于有些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可以实行柔性化管理,采取民主管理,让师生都参与起来,通过这样的主人翁意识和决策,能够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正确性,推行决策措施的有效运行。
(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管理质量,行政人员的素质水平会局限着管理创新性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优化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直接在招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上严格把关,遵守一定的招聘条件,提高所招聘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同时,必须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教育行政管理创新提供人才支持。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教育行政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学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的质量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保持与明确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分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行政管理。目前教育行政管理现状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行政管理的进步,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研究有效的创新措施,促进教育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悦.浅谈新形势下的教育行政管理创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8
[2]林昱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之我见.吉林教育20xx.Z2
[3]刘鑫.论新时期下学校教育管理创新.中华少年20xx.25
管理学论文6
摘要:新疆幅员辽阔,但是其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越加凸显,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发展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培养工作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
关键词:新疆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
新疆的土地资源辽阔,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总体面积的17%。这里民族众多,居住着48个民族,总人口数超过20xx万。但是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为戈壁,地理环境比较不太理想,人均可耕种土地资源较少,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下,新疆农村的需要支持传统农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而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却明显增加。大力发展新疆地区性科学技术,开展农村科学技术教育工作,培养农村技术人才,做好农村劳动力迁移工作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做好农村劳动力科学教育工作,为剩余劳动力谋发展新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方上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作,维持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实是为当地百姓另谋一分收入,在提倡外出务工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百姓外出务工的目的是增加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务工的企业不再需要的是完全的劳动力,现在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所以在为剩余劳动力谋发展新路的前提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教育工作,为务工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培养。
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相对其它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作为提高新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本手段,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做好发展教育的宣传工作。目前新疆农村初中以下素质水平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低,而受过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仅仅为农村劳动力的4%,而且目前的农业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如果不做好教育工作,还存在劳动力素质下滑的趋势。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下滑,必然会影响其在企业的就业与发展,从而降低收入。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作,将其培养为熟练的技术型劳动力、创新型劳动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其自身就业优势。成立职业培训班是当下最主要的培训形式,培训的课程应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而且还应该适合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在进行培训班的建设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该经常组织技术专家到地方上做好技术讲座工作,以此来提升当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
地方上的龙头企业要做好企业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工作,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应该以企业为技术培训单位,开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技术培训工作,为发展储备人力资源,提高新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素质,以此来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一分贡献。
2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建设,做好农村劳动力调配工作
在地方上,根据本地特点加强农企业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伊犁州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张洪才指出在发展、保持当地农业产业化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对当地的企业建设工作做了如下要求。
首先,应该明确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精加工的深度,在以量发展型为以质发展,建立品牌企业,为企业赢得利益。
其次,加强人性化企业制度建设,丰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化有导向、约束、凝聚、激烈的作用,它对企业员工有着不可言传的作用。
再则,树立现代企业理念,诚信守法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各企业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创新技术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理念同时,按市场规律和规则办事,诚信守法经营,树立负责人的现代企业形象。
最后,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企业领导者必须更新用人观念,必须下大力气推行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激励机制,致力于锻造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员工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观念,培养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创新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成本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创新和谐的氛围。
3发展农业,促进工业发展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的经济差距,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农村条件,发展农产企业,带动本地区工业的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资源生产建设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工业发展建立在农业的剩余产品之上,如果剩余产品不足,将会阻碍地区工业经济的扩张,工业的发展将会受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前我们应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倡农村农业的工业化与产业化,用标准化、机械化的方法经营农业,使地方农业结构从内部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在发展农村产业科学化的同时,带动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能够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乡镇企业产业集群,使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能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4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
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奖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加快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新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开办农村特色产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创业的行业应该向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说,其对从业人员的技术不求并不是很高,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对农村劳动力有更好的吸纳和消化效用,除此之外,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建筑业、交通运输行业以及餐饮业等,通过对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地方经济的建设。
在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支持与鼓励,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简化申办条件等方式进行支持。
总之,推动城乡的地方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很好的利用农村地方的劳动力,其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培养,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才能够给当地城乡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更快的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管理学论文7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半的硕士生涯就要告一段落了,在这期间感悟到许多,有艰辛,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学习和生活上的收获。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邱风教授,受其严谨学术作风的影响,使我在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踏实刻苦,从而为学术论文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邱老师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的论文指出各种不足和修改意见,甚至在遣词造句方面都给予了悉心指导,从论文题目的构思、初稿的修改到终稿的完成,都离不开邱老师的帮助,在此我已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惟有在以后工作中继承并发扬师门的优良学风,不辜负老师的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方甜甜、李昱和宋凌希,他们在我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给予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更是在两年生活中情同手足,一起度过了两年半精彩的'生活。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亲人,他们的默默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精神源动力;我要感谢我的班级,我们的辅导员,感谢他们与我携手走过这段日子。
衷心感谢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老师。
管理学论文8
摘要: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是我国典型的旅游发展型小城镇,如何实现旅游与工业、园区与风景区的和谐建设,达到镇财政来源与发展旅游业目标之间的协调,是关系旅游型城镇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溪口镇为例,根据实地调研,结合成果案例,提出了未来溪口镇工业提升与转型路径,希冀对相关类型城镇转型提供借鉴。溪口镇地处长三角南翼,行政隶属浙江省奉化市。
溪口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早在汉代,便有文人骚客称之为“海上蓬莱”。东晋时期,王羲之隐居于此,宋景德五年(公元1006年)溪口建村,被誉为“千年古镇”。民国时期与近代,溪口更因为蒋氏父子两代名人闻名遐尔。溪口是全国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以及浙江省、宁波市中心镇。目前,溪口行政面积380.6平方公里,总人口9.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7万人。2010年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4亿元,旅游综合经济收入30.6亿元,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3亿元。
一、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溪口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4亿元,年均增长在10%以上;工业实交税金由2004年的1.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2亿元,年均增长在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由2004年的72家增加到2010年的136家,年均增长9家(见表1)。
工业产业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原始积累基本完成,进入了良性发展与扩张阶段,其中气动企业年均增长30%,部分企业收入年均增长60%左右。
(二)已经形成特色块状产业集聚溪口工业产业集聚度较高,以气动元件、美容美发、节能照明三大特色块状产业为主,被国家授予中国气动元件之乡、中国气动元件出口生产基地、气动产业集聚示范基地、中国美容美发器具生产基地、中国理发器具产业制造基地等荣誉称号。其中,气动元件、美容美发器具产业约占全国的50%,市场占有率较高。2009年气动元件、美容美发、节能照明三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2010年三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
2011年1月—6月,规模以上气动元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68亿元,美容美发器具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92亿元,节能照明线缆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78亿元;三大特色块状产业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38亿元,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销售的58.17%。
(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溪口镇积极开展人才招商、管理培训等,同时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由2004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91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见图1)。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溪口镇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溪口镇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工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宁波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中国驰名商标2家,省著名商标9家,浙江省名牌5家,奉化市“三型企业”19家,有5家气动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定共15项。
(四)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溪口镇旅游综合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以旅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镇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相应提高。但相较工业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基数较小。从2004—2011年工业产业实交税金来看,工业产业实交税金占到溪口镇财政收入的80%左右,是整个溪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五)工业产业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溪口镇用地组成来看,现状工业用地为132.24公顷,占到城市建设用地的22%(见表2)。从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崎山工业园区,约占整个工业用地的70%。另外,上元路以东、茗山路以北、弥勒大道以西地区、老镇区等也有零星工业用地分布。崎山工业园区是溪口工业分布的核心所在,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企业150多家,工业区块产业占全镇的比重在60%以上。
从现状工业用地组成来看,工业用地中一类工业用地为30.95公顷,二类工业用地为68.61公顷,三类工业用地为32.68公顷,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占到工业用地比例的76.6%。
二、问题与矛盾
(一)新的功能定位对工业发展的弱化《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溪口镇总体规划纲要》明确了溪口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打造成为海内外著名旅游小城市、浙东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和宁波最佳生态小城市,溪口未来的发展将重点围绕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展开。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使得政策、人力、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第三产业集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业发展的空间。从溪口近期发展目标来看,工业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工业产业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土地供给紧缺束缚工业发展近几年,工业用地供给基本停止,主要是因为崎山工业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存量土地已经没有,而新的`工业发展空间并没有出现,导致工业用地严重短缺。但从溪口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其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快速拓展阶段,用地需求量大,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
另外,老镇区现有工业用地约37公顷,这部分工业大部分都是小而散的企业,未来随着溪口打造“民国第一古镇”的战略实施,将有众多的工业需要进行功能置换。因此,老镇区企业搬迁需要一定数量的腾挪空间。
另一方面,《溪口镇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在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指引下,用地向居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倾斜,对工业用地严格控制,仅保留崎山工业园区,并未新增工业发展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仅剩101公顷,比现状减少21公顷,规划的工业用地比例降低到10.2%(见表3)。从规划用地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发展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
(三)周边工业发展迫使溪口产业转型,实施差异化发展从奉化市整体来看,除了溪口崎山工业园区外,规模较大的工业区块还有中心城的东郊工业区,江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方桥工业区、西坞工业区等,这些工业区块发展较快,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外围的莼湖红胜海塘工业区块、松岙造船厂工业区块通过围海造田等方式,规模得业园区相比,在用地供给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外围快速崛起的工业园区对溪口工业发展具有一定挑战。
溪口镇在气动元件、美容美发、节能照明等产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状发展基础较好,特色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中,相关领域的企业有进一步向其集中的趋势。根据现阶段招商的情况来看,溪口镇工业招商的潜力较大,但受到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未来必须进行产业转型,提高产业效益和技术含量,与周边工业园区差异化竞争。
管理学论文9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路和实践,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等课程改革措施,以期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是伴随着我国园艺种子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以园艺学、经济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和农产品贸易学等为理论基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特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为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种子生产、营销、经营、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与执法等方面的内容[1],达到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种子生产及经济领域内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目前,社会对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必要对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滞后
在传统的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整堂课几乎以教师课堂板书和讲解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较陈旧,种子市场创新的营销策略在教材中很难及时体现,远不能满足当前种子行业的发展需求[2]。因此,必须对相关内容更新,以适应当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发展需求[1]。
1.2教学内容多,缺乏实践教学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内容包括各类园艺种子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策略、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等内容[3],各部分内容繁多且与之对应的实例补充内容较多,而课程安排学时仅32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传统教学安排缺乏实践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课程改革措施
2.1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涉及内容面广,讲授内容可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课程改革结合国内外种业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与优化,重点突出了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商品与市场、种子市场营销及种子企业管理4个部分内容。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并结合学校网络平台补充教授相应新技术、新知识及行业发展热点问题,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限制。
2.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种业相关的热点问题设置一些讨论题目,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在课堂上模拟种子市场营销、企业创办、种子审定等场景,由学生扮演相应角色,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授课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如在讲授种子研发时,以世界著名种子企业孟山都公司、先锋种子公司和先正大种子公司为例,讲授种业研发的策略及异同点。在讲授种子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模式时,以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作了比较分析,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3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种业的不断发展,园艺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技术也日新月异,教师也不可能完全精通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各项技术环节。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技术,每年邀请2~4位种子企业专家走进课堂,针对目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做专题报告,并让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此外,教学改革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适时增加了社会实践教学、市场调研等内容,与本地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河南南海种业有限公司、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等。设置专题,鼓励学生开展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对种子市场进行预测,制订种子生产和经营计划,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
3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学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师生间互动,增强了学生创新和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管理学论文10
[摘要]文章在分析大学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五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模式选择管理、创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管理、风险和社会责任管理、创业孵化服务管理、创业条件管理、创业文化管理和创业过程的社会化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又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让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迫切性。对宁波6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与影响因素展开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能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面对创业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亟须转型升级。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育体系与实践过程。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如下:
1。以学术课程教育为手段,提高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和理论指导。大学教育要普遍开展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历史性地承担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新任务。这要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迅速转型升级。
2。发挥和利用大学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精神、兴趣和潜质,将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和专业技能、兴趣有机结合起来。为此,要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潜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和管理、创业冒险精神、创业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等能力的同时,提高大学生自我实现的能力。
3。探索政府及高校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管理的新方式。创业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后来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与倡导。麻省理工学院自1990年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后,该校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办150多个新公司,据统计表明,该校的毕业生至今已经创办了4000多个公司,这些企业仅1994年就雇佣了100多万员工,创造了23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为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最新统计,至今为此,美国大学和学院开设创业课程的已超过1100多所,其中50%以上开设并提供了不少于4门创业方面的课程。
4。将大学生创业方向向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要思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强大市场有效需求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潜力,同时兼有资源能耗低、产业升级引领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它需要一大批科技创业人才和优秀中小企业的创业实践。
5。创新高校建设目标,促进高校建设目标的'多元化。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创业教育模式选择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创业技能,设置课程的原则是突出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这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管理紧密相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三种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他们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学习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启动资金和技术咨询。发展趋势表明,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选择上具有越来越高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宁波大学在多年创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课程渗透、实训导向、管理先行”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该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以及专业方向模块、创新创业计划等组成,推动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逐步走上创业之路。
2。创业知识与技能储备管理。怎样利用大学教育体系来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技能以及创业思维,既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以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储备管理的主体内容。通过创业教育的培训,学生既掌握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深入了解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际运作。创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管理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没有解决好,固然与国家整体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因素有关,也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适应因素有关。如何走出计划经济的培育模式并提高高校大学生人才培育对企业需求的适应能力,是高校现阶段面对的重要课题。这需要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着重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大学生创业需求与大学层次反而成反向关系,表明不同层次高校对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明显不同。调查表明,在对大学生创业人群的调查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占了1。7%,本科生只有0。6%,重点大学的学生创业的更少。这要求重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转型和创新。
3。风险和社会责任管理。风险管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提高创业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能力,尽可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这是大学生创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创业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代理人风险及学业风险等。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创业高风险的认知、估测、分析和控制,实现创业风险成本与风险收益之间的均衡,实现创业收益的最大化。面对如此严峻就业形势,高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管理学论文11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知识平台为支撑的综合性管理类专业,培养具有广泛和深厚基础的实用人才。而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成为评价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考虑到项目管理平台的强大独立性,而现有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综合培训,生产实践等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在职业上的适应期延长等等。本文针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进行探讨。
一、BIM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从而服务于各方的一个建模过程。最终我们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查看相关数据和图文等信息。此外,除了应用于施工过程管理,还可以据此进行碰撞检测,从而做到事前控制。简单来说,它是将原来各种不同阶段的信息载入到共同的平台,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重复、流失与冲突。BIM技术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更是传统工程管理工作的一种更直观的体现。BIM技术能更好地诠释工程管理专业未来的方向和任务,可给从事工程管理的人们开拓更宽的视野。基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这一核心任务,BIM技术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谈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技术能力,BIM更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具备BIM技术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能力,即BIM软件的操作能力、BIM模型的生产能力、BIM应用环境的建立能力、BIM项目的管理能力、BIM业务的集成能力。这些能力中,BIM项目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的集成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更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随着案例实操而不断培养与强化的能力。其次,考虑到BIM是一个协同作业和管理的过程,因此也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内容相互割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等更多依赖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和建立知识系统,而教师不太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水平或垂直接触,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技术标准更新不一致的情况。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内容的单一和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实践。2.参与工程实践广度、深度不够客观上来讲,目前的实践教学安排不能让学生看到项目建设和生产的整体情况。而主观上,由于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实践和学习的状态,另外,实习周期短,流动性特别是安全风险大,再加上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这将导致实习企业的投资远远大于其直接效益,从而使相关企业不愿主动提供实习机会。而目前的实习已成为“访问”或一种形式的生产实践。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已成为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的控制和指导略显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目前,通过引进高职称和高学历人员,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培训,是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有效措施。然而,在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领域,大多数师资培训缺乏相关激励机制。
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换句话说,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力量,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教育是指在相关专业培训后完成一定程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在多个专业中都会设定一定的实习教学时间,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加深专业方向的理解。工程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培训目标一直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的综合管理人才,服务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多个参与者,几十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过程管理者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学生学习的愿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
四、教学改革阻力及应对
由于BIM知识体系是跨学科的,而教学又取决于多学科,多教师的合作,此外,技术和知识更新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抵抗情绪。同时,对于软件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植入BIM也会增加学习难度,学生必然会产生恐惧。更重要的是,高校一般重视科学教学改革,而相应的缺乏BIM教学改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BIM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抵抗力。1.采用渐进方式逐步推进BIM实践教学首先,打开BIM认知课程的困难;其次,加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BIM的结合;再次,强化项目系统教学中BIM技能的培训,等待硬件条件——BIM实验室的成立,进而开展跨课程的专业综合培训。最后,落实BIM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毕业项目中实施。有必要合理规划相关课程和实践的顺序,实现课程与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合理联系。2.邀请有关行业专家进行BIM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应侧重工程应用与BIM结合的实例,以及在该领域的尖端科学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他们对大规模项目现场管理的感知知识,激发学习BIM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应该提高专业讲授的业务水平,不妨引入新的工程案例来丰富教学资源。专家进入教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作用,同时,创建专家讲座还可以逐渐改变一些管理者或教师对BIM实践教学改革的态度,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改革的抵制。3.建设专业团队BIM实践教学需要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建立多学科共享的BIM案例平台。这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建设和深度的校企合作。一、BIM软件公司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BIM实验室,提供软件升级和维护、硬件管理和教师培训服务。
二、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企业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现场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企业还可以选择派员工兼职以减轻教师初期短缺的压力。
五、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目前教学效果的实践出发,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实践资源和实践方法,更好地反映“回归项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BIM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思考如何结合BIM和专业实践教学是遵循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BIM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困难,提出了可行的措施。这不仅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也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挑战带来积极思考。
作者:赵文婷 单位: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管理学论文12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管理学的教学效率,文章对当前高校管理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管理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即: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学知识,要鼓励学生到企业实践,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课堂创新;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学作为高校经管专业的必修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研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高校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侧重于一般理论性的学科知识,实践教学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致使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必须对管理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高校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程学习初期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管理学课程通常在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开设,学生刚开始接触,对该课程的认识较少,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且系统的认识,消除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心理障碍。但就现阶段高校管理学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教师在课程学习初期,并未能完全地将该门课程和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讲解清楚,在授课过程中,也未灵活地将管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致使学生认为管理学遥不可及。正是由于教师在课程学习初期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导致学生缺乏管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滞后
高校管理学教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但当前很多高校所选用的管理学教材难以及时反映管理学的前沿理论,特别是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这些内容滞后于课堂教学。对于管理学专业教师队伍来说,对自身的学科储备和创新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教学,在教学中完全遵循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未向学生补充管理学的前沿理论知识,所培养出的学生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教师缺乏实践管理经验
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群体或多或少地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很多管理学教师毕业后便直接进入高校教学,在教学期间,高校也很少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尽管这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管理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只能以理论讲解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设置管理学课程时,以理论课为主,很少或不安排实践课。尽管有一部分高校尝试沙盘模拟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味地强调实践课,容易产生过高的投入成本,其中显露出的管理弊病也层出不穷。由于当前管理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高校管理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广泛涉猎国内外优秀的管理实务案例,更好地结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掌握前沿性的管理学知识。同时,教师在课余时间,应积极主动地了解管理学专业知识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并以这些新动态、新成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实践
管理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学生放假期间,教师可安排一到两周的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实际企业中调查、参观、访问,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自身的企业管理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管理的实际意义,更好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进一步避免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突破“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从教师主体来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开展有关管理学原理的实验,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学生主体层面来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与此同时,管理学教师教学完毕后,还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注意倾听学生的诉求和建议,适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
三、结语
高校管理学课程对高校经管专业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学知识,掌握前沿性的管理学知识,并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社会实践。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续琨,刘世玉.管理思维与管理思维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4-8.
[2]李健.高校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20xx(6):78.
[3]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4):164-165.
管理学论文13
摘 要:公路工程计量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本文从公路工程计量的含义、意义、存在问题以及管理措施等几方面对公路工程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计量管理;问题;措施
公路工程计量是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实施工期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的基础。公路工程计量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工程竣工阶段,由于工程结算的需要,前期工程计量的数据将被多次调用,如果前期工程工作不扎实,往往造成重复劳动。本文基于公路工程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现今所出现的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工程计量管理的意义
计量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之一,进度控制的基础条件,也是约束承包人及业主履行合同义务、强化承包人及业主合同意识的手段。 公路工程计量的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预算造价,所以在公路施工活动中,计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公路工程计量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质量的控制及工程投资,关系到业主和承包人的经济利益,公路工程计量工作独具重要性,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部门都有密切的经济利益联系,并且,公路工程计量对正确确定公路施工所需费用的预算和造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工程计量的方式
实地测量与实地勘查。如土方工程,一般对横断面宽度、挖方的边长等需实地测量和勘查;又如场地清理也需按野外实地测得的数据,根据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室内按图纸计算。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以及多数永久工程,一般可按图纸计算工程量;根据现场记录。如计日工必须按现场记录来计算,又如灌注桩抽芯应按取芯时的钻探记录计算,打桩工程按施工记录计算等。
一般情况下,工程量的计算由承包人负责,工程量审核由监理工程师负责。通常,一个工程项目的计量往往是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其结果都须经监理人和承包人双方同意,共同签字;有争议时,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仍由监理人决定。
三、公路工程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每个公路工程的建设都要成立一个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部这种模式是过去留下来的,其行政职能相当突出,而合同观念却很淡薄,指挥人员一般以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主。这些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商业活动的一方(业主),又是政府要员,在其双重身份的影响下,承包人和业主很难保证一般的平等关系,致使合同条款很难升效。
1.认识不到位。项目管理层以及计量工程师都不够重视计量工作。项目业主强调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承包商保证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但是承包商往往配合业主,注重现场施工,从而忽略了内业资料管理,特别是计量工作。计量工作得不到重视,工程款就不能及时到位,施工进度和质量就没办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2.计量条款及规则不明确。尽管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但其中部分计量条款及规则仍有不明确的地方,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绝大部分招标文件都是简单的对《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直接引用,即使修改也只是修改一些倾向于业主利益的条款,对真正的工程计量支付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样的计量支付条款给未来的工程计量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计量工作延迟。按照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所列子目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而且报验资料齐全,才能够进行计量。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资料不齐全,报验延迟等情况,这就造成了计量工作相对延迟。甚至有很多项目,工程结束很久了,计量支付还没有完成。
4.计量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尽管工程开工前期对各阶段的计量支付制定了计划,但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位,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计量支付任务。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没有挖掘计量潜力,为项目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各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不能积极协助计量工程师做好计量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数据的采集及资料的签认也落实不到位。外业人员成品意识薄弱,对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各施工人员没有注意收集原始依据,影响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
四、做好公路工程计量工作管理应对措施
1.熟练掌握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条款等,把合同内容熟练掌握,把握准确。同时也要熟练掌握计量规则、计量方法,明确合同文件要求。监理工程师和审查承包人对公路施工工程要进行实地测量与实地勘察,准确的按照施工图纸去计算,若一方计算出现错漏,与另一方的数据有差异,应当重新进行核算,确保工程量的正确性。
2.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履约意识。工程中标后,在与业主的合同谈判时,项目经理部要对业主提出的合同条件进行认真审核,坚决否定不合理的条件,修改并协商相应的计量条款及规则,避免在以后的计量过程中没有法律法规可以依靠,相互推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认真缜密的对待计量工作,加强计量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理部及业主方面的合同意识,从而双赢的目的。
3.熟悉工程现场。时时把握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所有已完成的工程细目进行计量和记录。配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是施工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工作,计量人员也要参与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是编制投标清单报价的依据,计量人员要认真理解招标期间施工组织建议书。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难免有一些工艺的改变,这些都要了解,变更时才有依据;计量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考察,现场与施工图纸不相符的地方应当时发现,现场实际情况很可能会造成重大变更,这些都要了解。
4.加强计量管理工作。计量工作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项目经理部整体配合的成果。要成功完成计量工作,必需完善各部门的职能,提高各部门的责任意识,避免出现计量缺项落项、资料收集不完整的.情况发生。由于工程计量工作非常复杂繁琐,要准确无误的完成各项计量工作,必需要建立完善的计量台帐制度,认真完成预先制定的计量计划,及时调整计量计划中的计量支付目标,从而达到为企业增收的目的。
五、结束语
工程计量工作对工程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投资效益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工程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工程计量的重要性。在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签定合同、实施过程等各个阶段工程计量工作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真正通过计量管理使设计、监理、施工者获得较好的效益。要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工程师必须认真学习合同文件,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真正达到计量及时、准确的目的。这就要求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有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计量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绍吉,梁伟立.浅谈公路工程计量支付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xx.
[2] 舒利红.公路计量支付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xx.
[3] 邓小兰,汪少平.浅谈六潜高速公路中的计量支付管理[J].山西建筑, 20xx.
[4] 李思思,洪松,刘行健.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xx.
[5] 张忠华,刘云.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现代情报,20xx.
管理学论文14
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着眼于信息发展与商品发展的有机结合的商业活动。要实现工商管理中的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结合与统一,电子商务的本质首先就是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的本质则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发展和自身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商品或服务有效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从而让企业从中获利,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尽管电子商务有着以上诸多优势,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运用还处在市场初期,传统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还不能完全抛弃,企业必须在兼顾二者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营销策略予以优化整合,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具可行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概念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業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简称“营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市场营销环境的变迁,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对自己可控因素的调整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三)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工商管理学中,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电子商务是借助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来对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可见,市场营销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电子商务是在传统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和通讯设备来完成的,同样离不开市场营销。反之,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市场营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的产品营销是面向全世界进行销售的。
二、发展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的物质保障,企业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软硬件设备的选择,即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安全性高的营销网络,并为网络市场营销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其次,建立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即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通过商品信息的收集、整合,及时推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以保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最后,建立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即通过对网络信息平台的定期检查、维修与更换,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
(二)优化整合宣传渠道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宣传中,由于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产品的宣传渠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电子商务下,这种局限性被打破了。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等因素的制约,把营销宣传的渠道集成到了网上,不仅提高了宣传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宣传成本。所以,企业这时就要重新规划原有的宣传策略,重新构筑新的营销宣传渠道,利用电子商务这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做好企业网站的建设开发工作,为消费者进入网站了解产品信息提供生动的、具有丰富想象的页面。
(三)不断完善营销方式
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外,“线上”营销的方式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视具体产品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消费群体,分别采取侧重点不同的营销方式。要综合考虑传统与现代、“线下”与“线上”、实体店与电商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需要,要对现有的能够促进企业市场发展的所有营销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予以区分对待,最终促使每一种营销方式都能为产品走向市场发挥作用。
(四)建立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在消费者心理树立一个诚信可靠的形象,才能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消费,并形成对企业、对商品的忠诚度。企业要想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建立诚信体系,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诚信文化,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理念贯彻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企业还应该利用一定的奖惩制度,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企业用良好的市场营销质量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进而提高市场信誉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开创了商业发展的新纪元,真正的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接轨。为了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这就需要着眼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结合先进的理论和外国的经验,对我国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管理学论文15
摘要:从顾客价值理论视角来看,我们逐渐发现“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本着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教学理论转化成便于操作和便于观察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管理学的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的认知和满意程度。
关键词:顾客价值理论;管理学改革;学生兴趣;学生满意程度
一、管理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需要系统研究管理的普遍规律、远离以及一般方法的学科。但这些规律和方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时候,它要求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要以理论为基础开展具有艺术性管理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抽象性,而且应用十分广泛且实践性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老师在讲授管理学的同时,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但是就目前的教学领域,有些老师只注意理论的传授,对于实践的培养却不太提及,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的去理解知识;或者是投入了实践性教学,但因为对实践的目标和方法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就算是开展了实践活动,没有成果也是没有作用的。我感觉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教师不太关注学生对教师质量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一原因努力解决这个现象,进而充分了解管理学。
二、对管理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分析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对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比较重视,但是并不太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形式的需求情况,对于教学质量,学生的价值和满意程度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当成消费者,老师的教学就是市场,市场的发展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所以说教学质量的发展真的取决于学生的满意度。所以我们可以基于这一原因来整顿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模式。
三、对顾客价值理论的认识
1.内涵。近年来,顾客价值成为很多权威人士所关注的焦点。Woodroff指出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Gronroos认为企业给顾客提供优异顾客价值的能力是世纪年代最成功的战略之一。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顾客价值的定义,所谓顾客价值,学术界有两个观点,一是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以顾客的角度来理解顾客价值,它是指顾客感知的企业为其所提供和创造的价值,即为顾客感知价值。并且它是由顾客自己决定,而不是企业;而另一种是顾客资产价值,指的是顾客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它包括顾客为公司带来的产品销售资金和对公司的一系列贡献,像是顾客对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帮助和对公司产品的宣传等。由此可以看出顾客价值的这两个观点截然相反,我们一定要分清楚。2.需要注意的问题。2.1影响顾客价值因素的复杂性和关联性。TCV=f(Pd、S、Ps、I)。TCC=f(M、T、E、S)。涉及八大因素——具有复杂性。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联性。2.2顾客价值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客户群,我们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其对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时间充裕但购买力有限的家庭主妇来说更看重的是货币成本,而对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不太在意,所以企业在行使顾客价值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具有针对性。2.3顾客价值适度性。企业旨在盈利,它研究顾客价值理论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顾客购买的过程,了解顾客的心声,从而可以制定适合消费者的方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不能为了利益,最大限度地实行顾客价值理论,而是要有一个度,适当的追求顾客价值理论。3.实行的意义。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顾客价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竞争能力。顾客价值理论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4.顾客满意度。4.1含义。是指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后的感知与接受前的期望比较后的感受程度。4.2内涵。物质满意:行为满意、产品满意、服务满意;精神满意:理念满意、视听满意、服务满意;社会满意:理念满意、行为满意。4.3测量。顾客满意率是指满意顾客在目标顾客中所占的百分比。T=S/C*100%(T为顾客满意率,C为目标顾客数,S为目标顾客群体数中表示满意的顾客数)4.4重视满意度的意义。重视顾客满意度,可以赢得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经济是否会持续发展,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重视顾客满意度,可以让企业变成一个管理性的企业。通过上边对顾客价值链理论的认识,我们体会到了顾客满意都和顾客价值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同样学习管理学也是这样,学生的满意程度和学生价值对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管理学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可以真正的了解管理学。
四、管理学教学的局限性
1.课程的开展缺乏针对性。一般高校设置课程,既有综合性课程,也有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专业课。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会开展不同的课程。但是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课,许多专业的同学都要学习,但是它在不同的专业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以专业对管理学的需求程度为前提,来设置管理学课程的多少。但是许多高校设置课程只是统一设置,忽略了专业的属性不同,造成针对性不同,教学效果也不是太乐观。2.实践课的开展比较少。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实行应试教育,高校培养人才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管理学的教学也不太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种只学习理论的方法使学生很难去把理论性的知识转变成实践的`能力对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理论知识都是一样的,它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结合每个时代问题进行实例说明,缺乏时效性,课程会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3.考核形式单一。书面考试是大部分高校期末检测课程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管理学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形式的考试基本都是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的,并不能充分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别说会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了。
五、管理学课程的对策研究
1.完善管理学课程设置。高校在对课程进行设置时,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属性,对管理学进行合理化的设置,并且在设置时要注意实践课和理论课的结合及比例,不能盲目的给学生讲授知识,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比如设立一些情景,让学生来体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实践的方法来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对管理学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关键的一步。2.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一般教师都有经验,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一个故事,学生的兴趣会很大,但是如果老师只是在台上像是背书一样的讲理论知识,一会学生就睡着了。管理学也一样,不能一味的去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把知识都融入到案例中,学生才不会产生厌烦,同时还会学习到相关的知识。选择案例要选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讲完案例后学生可以自主讨论的,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案例教学的目的。3.完善考试模式。仅用文字的考核方式对于那些需要实践能力的专业具有局限性,单纯的理论考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核,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努力起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得管理学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有利于为现代社会提供优良的管理型人才。
六、结语
当代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们需要很多的管理型人才,只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思想,我们对管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改革,为今后管理学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波、陈蓉秋.顾客价值理论的概念模型.《商场现代化》.20xx年30期.
[2]何国正.《基于领先用户的顾客参与新产品研发研究》.20xx年.
[3]刘文波.《基于顾客参与的顾客感知价值研究》.华中科技大学08.
[4]王剑芳、杨红娟、马孟丽.《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红河学院学报.20xx.05.
【管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学论文11-15
管理学论文05-15
[经典]管理学论文06-29
管理学的职能论文06-12
管理学组织的论文11-22
管理学论文致谢03-21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05-16
管理学基础论文03-19
【荐】管理学论文06-20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