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与自主学习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新课改下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力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和应试课堂的传统性和死板性,随着如今教育的主流,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大体上从七岁到十二岁,处在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佳年纪。然而,小学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在自控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并且,他们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妙趣横生的讲解,如果老师不能做到生动有趣,学生则很难买账。本文对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导向,以此作为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动机;小学生
《新课标》要求如今的语文课堂必须充满发散性和创新性,成为一个多样化,学生与老师亲密互动交流,充满实践性的课堂。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反思,能多一点创先和改变,而且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以分数来单纯的衡量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守“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下面是对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一些探讨。
一、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激烈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品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和开放的视野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和沟通,所有的基本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一)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看
初级阶段——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的教育体系,儿童的心理年龄(6-12岁)。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一种水平,特别是在思维的活跃程度显著提升。虽然现代心理学的思维的确切功能,脑科学一直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它的发展和个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据。更重要的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学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的抽象符号,也有一定的抽象。因此,在学校教育和正规培训,一个基本条件是相对完整。学校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智慧的最有利的社会因素,所以孩子们在适当的教育智慧,快速发展。
(二)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看
学习需求和关注学习的主体,语言学习更强调自主性。语文学科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是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文质量。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自然明确定义。凸显了语文教育从一个纯粹的“工具”关注“人”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课程改革是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
(三)语言是一种实用的`学科
张志公先生的说过“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制定在心理实践能力的一个教训。”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言学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课程顺利实施,得益于社会”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语言。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目标
自主学习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方式上的改革,让学生从小开始树立正确意识,掌握科学合理且灵活性强的学习方法,将来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是典型的授之以渔。学生会一直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中,很难提高。而探究教学模式讲究的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自我梳理整理所学知识,并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第一步,展示课题,即老师当堂出示今天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心理有一个预热,不需要立马解说,而要让学生自己观察,主动思考,让其自觉联想,形成一个自觉思考的网。第二步,学生在看到课题之后,联想起以前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教师在讲授唐诗“春晓”时,学生就会自行回忆自己之前还学过那些唐诗。第三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对其“联想”和“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汇报。第四步,老师对课题进行解析,并且引导学生,为其提出带有主观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一定不能是稍翻阅课文就能找到的问题,应该是需要开动脑筋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
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比以前活跃不少,可见此种方法的可取之处颇多,且纵使如今教师不再充当填鸭人的身份,却依然是学生的第一引导人,加之小学生都处在最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和崇拜心理的年龄段。故而作为一名新课改下具有新思想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满爱心和理想,以及把学生培养成打破应试教育局限性,能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的坚定决心。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且力求把传统课堂转化为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与教师培养并保持融洽关系的新型课堂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保护并及时发现并发掘学生的优缺点和潜力,从而助推其今后的发展。并且,实践活动体现的是“互动性”和参与性”,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还让其知道“老师并不是一板正经,不苟言笑的,而是一个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