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论文
摘 要:我国当前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身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复杂理论的视角对基础教育基础性的探讨来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复杂理论 基础性
我国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整个社会进步,经济水平提高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基础教育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成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人才的共同基础教育,本文借助复杂理论的视角探讨作为复杂系统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以促进这个系统的和谐发展。
近三十年来兴起的复杂理论是随着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深入的。基于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1937年提出一般系统论等简单系统研究之上,产生于70年代的自组织理论、普利高津(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H.Haken)的协同学,以及艾根(M.Eigen)的超循环论则是对简单巨系统的复杂性的研究。复杂理论从化学、物理和生物领域中的研究表明每一个自我组织的、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并且具有自发性、无秩序性以及活跃性,复杂系统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性质以及培养方向。基础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尽可能为学生成长输送全面而不是单一营养的重任。
(二) 教育的多主体性
教育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从教育传授的主体来看,教师在教育中有主体性地位;从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角度看,学生同样具有主体性地位。社会对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也具有支配地位的主体性,以协调解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功能分配的矛盾。
(三)基础教育成果的涌现性
基础教育培养的是明天的`国家主人,因此其成功实施会为社会各行业输入高质量的血液,带动社会整体发展。
(四)基础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教育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共同制约下发展。社会的推进需要高素质人才决定了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输送优质生源的必然性,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胜任各种岗位的劳动力以及合格公民又要求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性。任何一个历史条件下的基础教育都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