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发展论文

时间:2023-02-21 01:15:46 教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发展论文

  摘要:针对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分析了目前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选课较为盲目、对接职业发展能力不高、学习效度较低等问题,结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探索实践,并提出了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发展论文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发展

  推动通识教育发展,是国家教育的重大部署安排之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明确提出“实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2014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明确提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并要求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信息化技术与通识教育融合,发展网络通识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趋势之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多领域、多维判断力、职业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安航空技术学院重视通识教育发展,按照对接产业需求,按照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要求,结合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以通识教育为抓手,将培养学生洞察、选择、剖析、整合能力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模式,全力培养适应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管理主要问题

  1.1学生选课盲目性较强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基于专业知识发展递增规律,设置了较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多数作为选修课程进行学习,上课方式均由学生自由选择,网络通识课程学生选课环节一定程度存在课程选择无序化、盲目性较强,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多数较为集中的选修艺术修养如电影欣赏、思维训练等课程,对于促进职业能力发展、专业互融互补的课程选择不够精确。管理部门对学生选课的引导不到位,对课程的分类不够精细,对适合于每个专业的课程划分范围未进行有效区分。部分学生对通识课程认识不到位,仅作为应付选修课完成学分的“差事”,对课程对终身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未能认识到位。

  1.2对接职业发展能力欠佳

  部分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对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互补关系研究较少,对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学生职业能力终身发展需求的素质、知识基础能力需求分析不到位,对于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素养、能力分析不够全面,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分析不够精确,对每个专业、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分析不精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对接分离比较严重。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造成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毫无关联或关联甚微,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1.3学习效度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有效性有待提高。一是多数学生通过手机等APP终端络通识课程,受到宿舍等外界环境干扰较大,学习专注度不够,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折。二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挂而未学”等现象,虽然网络通识课程设置了例如3分钟不互动视频停止播放等方面的提示,但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挂不学等现象,存在课程视频学习应付现象,课程内容未能入心入脑。三是课程对学生注意力吸引不足,部分课程教师授课方式较为陈旧,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度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2“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学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以长促长、以长促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网络通识课等多种形式的通识教育。学院在原基础课部基础上成立通识教育学院,选用超星尔雅、智慧树等作为学院网络通识课程,组建教务处、通识学院、二级学院、企业人员组成的课程研究小组,在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基础上,主动引导学生开展通识课程选修,探索“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学习模式。

  2.1成立通识教育专门机构

  2017年,学院整合通识教育优势资源,成立了陕西省首家通识教育学院,统筹负责学院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实施推进。学院将原教务处负责的网络通识课程归于通识教育学院统一管理;将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素质教育模块,交由通识学院统一设计、组织推进;同时负责全院的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教学工作。通识教育学院更加注重教学与管理的专业基础和通识教育,积极促进学院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学院的航空制造、航空维修、电子信息、航空服务、航空材料等专业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识教育学院成立以来,有效整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与力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眼界思维,提升学生修养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2开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全面融合

  针对目前网络通识课程学习过程中和专业结合紧密度不高,素质、知识、能力3个目标结合度不高等问题,学院以飞行器制造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两个特色专业为例,由教务处、企业技术人员、专业骨干教师、通识学院相关教师、项目组成员组成项目研究小组,结合飞机航线维护、飞机定检、航空机电设备的维护、定检飞机及发动机生产装配、调试及生产管理等核心工作岗位,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等,研究支撑专业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的通识课程体系,将通识课程分为传统文化类,如中国文化与历史传承类、社会与文化类课程;科技与工匠精神培育类,如工匠精神培养、科学与科技等;管理及社交类,如经济与管理思维、社交礼仪类,心理与艺术类,如艺术鉴定与审美体验、心理健康与情商教育等;职业发展类,如自我与人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创新与创业类等。结合专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出该专业的通识课程选课目录,形成“一专业一建议”,提高通识课程服务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2.3强化通识教育制度设计

  学院强化通识教育顶层设计。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通识教育分为通识课程学习、素质教育2大模块,规定各专业素质教育模块学分不低于16学分,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学生社团、素质拓展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不低于4个学分的网络通识课程,学生结合专业职业发展能力需要,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二是制定《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识课程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网络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规定、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及考核办法、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管理规范等。

  2.4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

  针对学生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挂而不学”等现象,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一是安排课程相关教师进行线上辅导,及时与学生互动,在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通过在线提问、这是过关小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探索线上学习、线下考试的考核方式,针对学生考试实名制在线认定困难,学院探索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中考试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专人在计算机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在线开放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提升了课程学习质量。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思考

  打造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结合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可续持发展能力,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发展,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方向之一。

  3.1塑造专业-通识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高举立德树人旗、走产教融合路,强化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要求,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确定具备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通识教育要求,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基于通识教育评价体系,开发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同时做好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部衔接,做好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精准对接,打造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3.2优化课程体系

  学院结合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建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块,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更多的人文素养、美学艺术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通识素养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关系,建立对接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通识课程体系;进一步重视必修类、成长基础类课程,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展能够有效帮助学校解决“大课难开”等切实问题。学院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需求,满足学生在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社会等多角度、多学科更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经典理论和前沿成果的需求。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跨专业选课,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博学多识提供条件保障,夯实学生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3.3开发本土化通识课程

  学院根据校本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体现学院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学院在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中,开发体现本地特色的课程,鼓励和支持开展本地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在科学与世界通识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学校的专业及行业特色,开发体现行业特色的相关知识普及教育,结合行业发展,系统介绍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客观事和相关理论,重点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培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宇宙,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匠精神。

  4结束语

  开展“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融合的方式,是全面提升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对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及岗位迁移能力发展要求。强化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整体设计,重塑课程体系,打造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圆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实践中的障碍与改革路径[J].教育探索,2016,5(299):62-66.

  [2]彭振宇.论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论坛,2012(1):23-26.

  [3]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35):80-84.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探讨论文04-12

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论文05-08

文化通识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05-08

对高校专业教育的思考论文05-18

关于加快塔城盆地融合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07-28

高校通识教育问题研究04-28

谈大学生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指导论文(精选11篇)09-20

论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论文05-25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通用6篇)06-0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途径探讨论文(通用8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