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发展着眼从学生需要入手的教育论文

时间:2024-08-02 01:35:10 教育学 我要投稿

从学生发展着眼从学生需要入手的教育论文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有压力,又无限向往。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在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

从学生发展着眼从学生需要入手的教育论文

  一、上好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必须打破旧的思维定势。

  首先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开放、务实、创新的态度走进新课改,才有可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成为新课改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具有无比的师道尊严,教师必须高高在上,必须神圣不可侵犯,必须贤于学生,如此便和学生有了很大的隔膜。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还算是“小”字辈,所以就无所畏惧,我坦荡荡地对学生说,我也和他们一样,还有许多的不懂,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此一来,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乐意拿来与分享。走近学生才知道他们心里的顾虑,有问题不敢找老师交流,藏着掖着,日积月累,那些不懂的问题也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个切身体会,让我相信新课改下,教师首先要树立的是平等意识。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过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行为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这种观念必须要改过来了,要强化平等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平等地对话。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还要树立学习意识。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就行了,而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多于学生是不现实的了,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老师所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放下架子,主动地向学生学习,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要虚心地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可能走在学生前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教师本身更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和社会上“终身学习”的观念相和谐,不然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与时代脱节。

  二、上好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教学方式必须力求创新。

  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气氛。这种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则无从说起。而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达到师生同乐。因此,教师要精心地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所以语文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在每一节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实物演示等,还可以用电教手段、背诵朗读、抢答竞赛等多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探究之灯。比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是先放一遍录音,然后教师逐句逐段地翻译、讲解课文内容、结构、写作特色,课后习题。一篇如此生动有趣的课文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讲解完了。而笔者则是这样处理的:先从人物形像说起,项羽和刘邦都是学生很熟悉的人物,但对他们的生平经历却未必清楚。于是笔者就先从二人的出身、个性、经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史实说起,然后要学生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他们成败的缘由。学生熟悉了课文这后,再让他们自己上演一出《鸿门宴》。于是,课室就成了渑池,课桌就成了酒桌,再让几个学生扮演项羽和刘邦等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兴致就更高了,他们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做到惟妙惟肖。整个课堂和谐、融洽。这个事例告诉笔者,语文教育务必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性,“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只会白白地浪费了一篇好课文。

  三、上好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要能展现专业魅力,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人,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四、上好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还必须注重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课本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热爱祖国,乐于奉献;他们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他们身处逆境,仍坚贞不屈。……我们就是要学习这些伟大人物的伟大力量,从中获得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让自己的一生能有所作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又比如在教授《项链》时,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玛蒂尔德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她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作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这一结论,我就趁机让学生学习她和丈夫的道德观,学习他们这种诚信的品质,学习她果断地告别了梦幻世界,成了生活的创造者。要学生谨记:信用高于享乐,信用重于苦难。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等人性之美,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格特征。

  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也主要通过课堂来实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当然,好的语文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笔者在这所谈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但只要在课堂中能实现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目的,我认为就该属于好的语文课。

【从学生发展着眼从学生需要入手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素养教育下的学生发展论文03-17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耐力素质发展论文05-07

EMBA论文从哪些方面入手?03-23

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论文04-22

人文教育: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03-28

教育改革下的大学生宣讲团发展模式论文11-12

从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11-15

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探讨论文03-05

网络教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12-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