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8 14:15:3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通用5篇)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篇1

  摘要:

  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面向全体 个别差异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看来,似乎显得有一些矛盾,但仔细一分析,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

  第一,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其中主要有:学生智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快慢的最主要因素;学生人格特质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得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对学习起加速或减速作用。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包括家庭的影响,生活学习中意外事情的影响。

  第二,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一般的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练习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在做完后,再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或者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适合新的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教学内容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人文性与科学性、社会性相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例如数学的计算,它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它可以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也可以适当,计算只要求达到“会”或“比较熟练”的内容时,在速度上就不要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的要求,另外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根据不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达到统一的要求。

  第四,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新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成长需要。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力求让学生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其目标包括文化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劳动技术素质和完善的人格。这说明了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应该是客观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它们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最需要的知识。

  从上面可以看出,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辨证的也是统一的,我们在教学教育中只要爱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体育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需求是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立足差异,优化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差异性;体育

  差异性教学,即教师在承认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个性,创设适应其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差异性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成为教学的中心,将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无论是在培养个性化的体育人才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角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了解差异,制订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目标

  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了解学生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增强学生体质、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效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体育运动是一种需要持之以恒的活动,运动目标激励着人们不停创造,顽强拼搏。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体育运动偏好也有较大差别,常规化的教学目标设定往往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弱化了体育运动效果和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等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后,进行差异性目标设置,因材施教。例如,在进行田径项目教学时,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目标设定就要重点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在学习进度的设置上可以适当放宽,为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留下一定的练习时间与思考空间。另外,也可以允许个别学生不遵循学习进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保证学生达到规定的最低教学目标,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当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示范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面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的鼓励,为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超越自我,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保持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制订差异性教学目标,开展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制定差异性考核标准。在考核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并为不同分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依据该项标准指导学生的日常体育学习。在差异性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与技能的提升,收获成长的喜悦。

  二、尊重差异,运用差异性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是体育运动的一种精神,体育项目常常表现为一种集体运动。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倾向于从集体出发、从团队着眼,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这种教学方式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与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相契合。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体育运动的实现往往基于个人的运动天赋,团队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运动员的努力奋斗与艰苦拼搏。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活跃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要关注学生个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将体育看做不重要的“副科”,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的活动课,在策略制定与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随意性与大众化的特点,由于缺乏课程重视导致对学生了解的缺乏,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差异性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方法的运用上,首先教师要树立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挖掘蕴含在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其次,要观察学生的课上与课下表现,主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偏好以及对体育课程的看法,为差异性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多样化的体育课堂。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时,盲目的分组对抗赛并不符合差异性教学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足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与训练,然后再开展差异性教学。结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组。在学生位置的安排上,要结合学生的足球天赋与潜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安排满意的位置,帮助学生发挥潜能,超越自我。在球队战术的制定中,要着重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比如让任意球技术好的学生担任球队第一任意球手。差异性教学策略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对于模仿能力与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做示范,对于理解能力更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进行讲解,或者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体育教师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与尊重。在教育理念更新与变化中,教学方式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每个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都拥有准确的了解,能够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消化吸收。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相比,差异性体育教学更加强调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时常为自己充电,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对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正确认识,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合差异,使用差异性初中体育组织形式

  为实现差异性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将体育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必须运用差异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开展体育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个体。通常,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只有将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关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分组过程,才能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弹性化的分组方式,如遇突发情况或者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及时调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保障。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有效的相互激励与扬长补短的教学整体,善待在体育运动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帮助其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赋予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和谐互动、分享共识,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差异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发挥主动性,愉快成长,全面提升。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立足差异,优化体育教学,才能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教师要了解学生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合理设计具有差异性的策略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体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锻炼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进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篇3

  一、教材体系的编排

  在数学课本的导入章节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就开始按照整个现代数学发展的体系来进行。在历史和现代的关系上,美国的小学教材从整个现代知识的结构出发,以最简洁和最明了的方法去阐明。例如,在语文上,选取最具现代气息以及切近小学生生活的材料。在数学上,以最实用和最明晰的方法来说明知识的原理、结构和方法。在科学上,从植物、动物和环境入手,采用人类最新的认识成果以及科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入门,从不在知识发展的过程性和历史性上纠缠。在学习材料和巩固练习的处理上,美国小学教材的学习材料大都简短精炼,一个单元中有三篇甚至更多的材料,因而虽然容易学但阅读量大。整个教学大纲规定的非常精细,教学环节安排的非常仔细,练习册的检测和教学目标丝丝入扣。如,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大都十个句子左右,但是涉及到练习却包括语法、语音、拼写以及写作等,而且每个都有二到四页之多。这种学习材料和巩固练习之间的处理,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材料简短精炼从而不用死记硬背,但是巩固练习多促使知识掌握扎实并且灵活性强。

  二、自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具体表现为自我安排能力弱,在学校安排外的自由时间里,没有自己切实可行的活动安排。其次表现为兴趣点不明确。笔者曾经在一个理工大学的班级里调查,内容是“你们最想干的职业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接近三成的学生说不知道。另外自主学习能力低还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大多是被动的灌输,很少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去获取。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低,不愿意发言及参与活动;课后不愿意去读书馆查阅资料,扩大相关知识的范围。西方小学非常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美国加州的一年级的教材为例:在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开始有talkabout,中间有thinkabout,最后有connectandcompare。这样编排能够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习的每时每刻都把自身摆在中心。在科学教材中,从小学生自己生活的周围开始,逐步教给小学生大量的方法,然后让小学生去做计划做记录,得出结论以及再次验证,最后去和老师同学交流。整个教材的引导模式是,我的周围、我的计划、我去研究、我去和别人交流我研究的成果。这样编排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整个教学环节来看,整个美国小学阶段的教学安排非常灵活,甚至刻意避免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教学的地点可以是教室里也可以是草坪上,教学的方式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玩游戏。在让学生讲故事的时候,绝不提倡学生把那个故事背诵下来,而是理解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在一切环节中都重视“我”以及“自我”观念的培养。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重视背诵,背诵课文、背诵古诗词,认为只有背诵才标志着掌握。但是背诵只是记住了“套路”,却忽视了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在面对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时,总是不能从容自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来看,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往往表现为“大老师小学生”,在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在表现为“小老师大学生”。在中国教师往往被赋予权威的符号,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好多学生模仿教师。在美国教师的作用往往被表现为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做计划以及做研究等。绝不提倡盲信课本和老师,而是不断地去怀疑去探索。比如在加利福尼亚一年级的科学教材中,首先引入的就是什么是科学家如何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是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科学之路,使他们成为科学家。

  三、研究能力的培养

  中国大学生研究能力低首先表现为缺乏怀疑和探索精神,对既成的知识趋于消极接收。其次表现为缺乏研究方法,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支撑。再次,在中国即使有个别的学生很喜欢研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办法或者途径去交流。没有交流的环境和平台,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支持,个体研究的动力很快就被磨灭。美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特别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出问题被认为是打开科学之门,掌握科学的方法被认为是通往科学之路,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被认为是共享和价值认同。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重视合格公民的培养,遵循规则、尊重知识和权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大多知识是通过老师和课本的告知去获得,很少提倡自主研究。如“阳光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被要求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最后将结论和大家进行交流。而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这样的知识大多是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授而获得的。建立在重视科学精神基础上的是大量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整个知识体系的科学编排而贯穿始终。翻看美国加州的一年级的科学教材就会发现,科学方法和知识的介绍是两条并行的主线。在第一课开始之前,先是大量科学方法(scientificmethod)的系统介绍,具体的探究技能(inquiryskills)的系统介绍。这些系统的方法和具体的技能在以后的知识板块以及每课中分别仔细介绍、练习,并且逐步养成让小学生运用的习惯。在我国的小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显得薄弱甚至是严重缺失。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在在填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时,不知道填写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教育理念的差异与两种文化气质的差异有关,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差异。在崇尚“工具理性”文化气质的支撑下,美国整个教育和社会体系已经形成众多的交流和检测的平台,能够及时对各级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肯定和推广。学习、研究、推广和生产,似乎是无缝对接,巨大的商业推手使这些环节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随着电子多媒体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也逐步发展起来,一些交流性、竞技性的平台逐步建立起来。但是要真正形成学习、研究、推广和生产的无缝对接,还需要很长的路去走。

  四、结语

  虽说大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但是大学教育的根基在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小学教育中去着手解决。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展开,系统、精炼以及细密的教材体系的编排,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培养与学习,都必须从小学教育开始。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篇4

  一、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方面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自两河流域产生和发展了古代文明,虽然东部临海,我国古代时期仍属于封闭的大陆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往往依赖于土地,习惯于长久的定居,而不愿忍受颠沛流离的迁移式生活。同时,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又加剧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性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稳定的生活也导致了稳定群体的产生;农耕为主的生产劳动也造成了封闭的群体和部落,群体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来往与交流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渐渐丧失了创造性和自主性,也逐渐造就了封闭内向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国家的古代文明起源于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农耕劳动,更多地依赖于海洋,繁荣和兴盛的海上自由贸易使得人们更加开放与包容,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社会文化。同时,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生活状态的不稳定性,适应了具有开放性与探索性的生活后,人们往往不再依赖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的。因此,西方民众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个人权益不可侵犯,但是会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这种思想意识慢慢造就了西方社会开放外向型的传统文化。

  (二)生产方式方面

  我国古代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也相应地促进了人们对群体的依赖性,人们以稳定的生活为最大追求。另外,安稳的生活使人们聚集在一起,群体性生活造就了群体性的文化心理,即个人必须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内部有统一的言行标准和方法原则。“求同”心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的个性在集体中往往得不到体现,集体也不太注重个体的权利与利益[2]。西方社会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开放型的海洋文明,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人们喜欢探索和冒险,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因此,西方国家的工商业和航海业起步较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客体,群体观念与家庭观念没有中国社会深厚。另外,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很早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在社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人们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公民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尊重每一个人的看法、思想及观念。可见,西方社会提倡个性与自由。

  (三)道德观念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代表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人们强调的重点,等级制度的色彩非常明显。权利与威望往往属于地位较高的人,地位较低的人只有听命与服从,在教育中表现为教师往往是权威、正确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西方社会在古代时期就比较重视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每个人都可以行使权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更加重视平等自由的生活。现代西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便是“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任何人都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威。不仅如此,古代时期思想家、哲学家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十分明显的东西方差异。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苏格拉底则认为,一个人想要成为治国的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政治、伦理、雄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都成为必修的科目;亚里士多德更是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提倡应用和实践,以及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

  二、东西方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一)统一与多元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由稳定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稳定的生活方式,群体式生活造就了群体式心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这个标准;为了群体的延续,集体利益必须高于个人利益,群体内部必须具有统一的思想和习惯,否则就会产生混乱,不利于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与之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由开放的贸易和生活造成了开放型社会,多元性是西方社会一个明显的特点,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都得到体现,人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统一与多元的差异也存在于教育思想中,中国的教育活动需要统一的教科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优秀学生的标准在于是否听从老师的教诲,这样一来,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和自由的发展。曾经有西方考察团参观了我国优秀的幼儿园,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手背身后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时深感疑惑和不解,他们难以想象中国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儿童变得如此呆板,儿童本应处于天真活泼、自由灵动的状态。西方国家的教育强调个体主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和自由发展,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尊严与权利。因此,西方社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西方社会的教育模式自然且灵活,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能感受到轻松与自由,也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二)稳定与创新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虽然等级制度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也在社会的早期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一味追求安定与和谐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西方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探索和冒险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就以此为基础。我国传统文化中“稳定”特征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尤其体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教材只是在汉朝的董仲舒时期和宋朝的朱熹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仅仅体现在经典内容中增加了学者的个人理解。此外,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至清朝末期,政府迫于无奈才将实业教育充实于传统教育内容之中。西方教育理念鼓励个体的创造性,支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教育重点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培养创新意识,因为,基础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一旦缺失创造力则难以弥补。因此,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从诺贝尔奖的获得数量上可见一斑。但是,基础知识薄弱也使西方国家的教育问题凸显,如青少年的辍学率和犯罪率上升,因此,西方社会也着力于研究如何在培养创造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

  (三)权威与平等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因此,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都有明确的限定,下级必须听从上级、晚辈必须服从长辈;秩序与权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人平等,“人权”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西方人坚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这一观念也渗透进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等级观念也充分体现在中国的教育思想中,“尊师重道”观点中教师被塑造成不容置疑的权威形象,学生即使有不理解、不赞成的想法和观点也必须服从教师,学生的自主性和判断力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盲从、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西方教育追求平等的文化心理,教育理念为师生平等,强调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发挥导向和指引的作用;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人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结语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教育。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现代教育与西方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东西方文化体系中孕育的教育思想各有所长、各有优势。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缺少交融和汇通的文化自觉不可能产生文化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本文没有探讨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全部差异,仅仅围绕主要特征展开了比较与分析。综合来看,我国应该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根除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深入的教育改革,从而更快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栋梁之才。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 篇5

  论文摘要:

  通过差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论文关键词:

  中职学生;地理;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性教学也有称个性化教学或因材施教,就是要求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进行的教学。

  “差异教学”承认和照顾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彻底改变了“一刀切”教学的弊端;它是建立在对学生教育测查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其运用教育心理测评和诊断技术准确掌握学生的差异及需求,追求教育民主,实行多元有效教学管理,对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差异设计,以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一、中职学校实行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多是中考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线的学生,加之社会背景、家庭状况、学习环境等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面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上课时如果用同一内容、进度、方法授课,仍按传统教学方法“一锅煮”,没有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实施差异教学。

  二、中职学校开展差异教学的意义

  1.对学生来说,可以唤起自尊和自信。在中职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实行差异教学,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定学习目标,突出主体地位,极大地满足了自身的表现欲,能有学习上的成功感,极大地唤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教师而言,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作为当代的教师,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差异性教学的开展为中职地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教师施展自身的才华,实现由“知识型”向“研究型”转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通过差异教学的实践,一方面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拓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教学各环节“差异性”教学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开展差异性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性”教学,使“差异性”教学能顺利开展,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过程的“差异”、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差异”、学生评价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先通过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种层次类别:A类为文化各方面相对基础比较好的学优生,B类为中等生,C类为相对各方面比较弱的学困生。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学。使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习困难生“吃得了”。

  1.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要求,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即教学目标的“差异”。在设立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有差异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的“差异”。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因人提问、差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地理原理来归纳总结的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综合性的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当然,通过学习掌握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相互启发影响,使他们都能掌握地理知识。教学过程的“差异”,全班学生都有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老师有目的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使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差异”。作业设计与批改,是“差异”教学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设计要“因类制宜”。差异性的作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别学生的能力,设计有难易度不同的几组作业,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地理作业时,要因人给予不同的评语。比如,对于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鼓励性批语,同时客观具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要表扬,对其学习成果给以肯定。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通过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做好准备。

  4.学生评价的“差异”。差异性教学的评价不仅仅从考试、作业中进行,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地理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不好、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价,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自卑心理,使其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加倍努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潜能的发展。

  四、实施“差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差异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学生时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即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采用深化、扩展知识面的教法,对学困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中,对学生A、B、C三种层次类别,要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划分。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A类学生可能会变为B类,C类学生也可能变为B类,这就要求教师应对不同类的学生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和稳定的学习情绪,以保证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牢,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教育论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浅谈生活与教育的论文10-19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论文10-07

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关系论文10-09

视觉文化与艺术素质教育论文09-08

浅析在英语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论文09-03

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的论文09-21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论文08-19

SCI论文格式要注重哪些方面07-26

关于高中平面向量的教学体会论文07-14

数据库开发中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论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