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学生是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使用的主体,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目前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工安全教育体系。正确理解学生在实验室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传授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安全进入实验室的权限,从而更好的实现实验室安全保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学生主体;体系建设;教育
0引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1]。化工实验室不仅涉及高温、高压、高电场、强磁、真空、微波辐射等高致危环境,而且存储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和材料。化工实验室功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危险源集中、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2,3]。随着现代工科教学对学生工程操作技能培养及科研素养的日益强调,实验室利用率逐年上升,而其功能也更为多样化[4,5]。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的实验室保障体系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而言,学生是实验室使用的主体,学生的活动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安全。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6,7]。
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安徽省特色专业,十分重视实验、工程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较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首轮认证的院校,目前已通过第二轮专业认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专业在实验室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原则,强调发挥学生在实验室安全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工安全教育体系。
1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
鉴于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各大高校持续投入资金建设和完善实验室。此举措大幅度提升了本科教学实验室的规模及装置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硬件保障设施的升级。然而,在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理念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实验室安全的主要责任人。
作为实验室真正使用者的学生则被放在了安全保障客体的地位而成为被保护对象,其在实验室管理中所需要负起的责任因而被忽略。该理念指导下的安全教育,较为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安全培训与考核,而忽视学生安全责任和意识的培养;较为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强制,而忽视对学生自主行为的引导;较为重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强制遵守,而忽视对规章制度所涉及的安全知识的必要解释。在教育形式上仍然以课堂传授为主,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有关安全技能的演练很少涉及。这种安全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暴露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缺失、安全知识与技能不足的缺陷。人人皆知安全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人为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责任和意识,存在“无事故即安全”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忽视事故预防和缺乏应急常识[8]。
研究表明,学生在实验室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归因于安全意识,实验技能、个人防护或急救技能的缺失[9,10]。安全意识不足,会放松警惕,对危险不能及时提防;安全责任淡漠,不以安全为己任,面对安全隐患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不具备正确的安全知识,就不能及时发现安全上的问题,更甚者,在危险发生时,处置不当,适得其反;安全技能的缺失,会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施行有效的防护。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药品的取用、试剂的用量以及仪器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操作流程。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总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忽视这些规范和操作,从而造成实验过程中药品取用的随意性和实验操作的不规范性[11-13]。例如,涉及有毒或者腐蚀性气体的实验不在通风橱进行,实验过程中擅自离开操作台等。更有甚者,虽然实验室配备了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毒口罩等防护品,但学生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却不佩戴就做实验,将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14]。以上学生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了保证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各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工安全教育体系
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牢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保障实验安全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与防范事故发生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基于安全保障过程长期持续、涉及面复杂多样的特点,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时时维持和不断更新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和安全知识[15]。
2.1正确理解学生在实验室安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验室使用的主体,是危险源和仪器设备的直接接触者。学生活动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安全,只有学生自发地将安全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将安全落实到实处。经统计,学生思想大意、精神涣散以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是导致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9]。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化工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所培养学生将进入化工行业进行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在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减少未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也具有帮助。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应重视学生作为实验室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被赋予与其地位相对应的职责,与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承担实验室安全保障任务。
2.2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
以学生作为实验室安全维护主体的教育体系,必须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安全责任人”教育。安全意识可使学生时刻保持警醒,自觉将安全当成日常习惯去遵守;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学生个人,可使其更为自觉地遵守实验室管理与使用条例,以此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16]。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不同于规章制度或者安全知识,其较为虚拟化,强制性规定或者生搬硬套无助于培养。这就要求在教育方式上,通过平时经常性的提醒、监督、警示来将安全意识固化。从每个细节处入手,树立懂安全、主动安全、持续安全的思想理念,使安全行为常态化。构建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作风严谨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实验室内标识明确,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实验环境、开展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方法,不违规操作,小心预防事故发生;还可鼓励学生拍摄安全操作及安全隐患录像,交流心得体会,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如此一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法变成了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深入到学生心中。
2.3传授学生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
安全意识与责任的培养离不开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有了解安全隐患的危害,才会保持警惕。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将安全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使安全的参与人“知其所以然”,从知识根源上深化解决安全意识和责任的问题。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则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保障。目前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门开设了“化工安全环保技术”的课程,向学生传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将安全知识的传授贯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制定定期安全培训计划,通过学术讲座、技术培训、专家报告等各种形式,强化师生安全常识和安全理念。邀请安全专家讲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钢瓶、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特别的,将相关规章制度背后的安全原理给学生阐述明确,使学生不仅明白安全工作中禁止进行的操作以及正确的安全操作方式,而且理解其中的原因。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当事故发生时,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往往能够有效地控制事故发展,尽量将事故的损失降低。我校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校园安全应急运行机制,制定了高校实验室逃生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配套开展了安全操作技能、防护技能、避险技能、救护技能、应急技能的系列培训。一旦发生危险状况,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知识能使其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决断,从而迅速远离险境。通过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技能的熟练度,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懂得运用安全知识正确处置事故,应对突发事件,知道在危机时刻如何自救与救人[17]。
2.4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该制度将实验室人员作为对象,当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后,方能进入实验室[18-20]。制度通过强制性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来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专业已将安全知识纳入实验教学大纲,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通过安全基本知识考试。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编写相关实验室安全手册,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室设备和仪器,所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质、实验反应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针对实验室内装置、药品、实验内容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培训,学生培训合格后,并与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3结语
目前,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成了知行统一、内容充实的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强调学生有关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以及安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经常性的提醒、监督、警示对安全意识的固化作用,做到安全意识常态化。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把安全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实验室的每一个人,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工作,人人参与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安全保障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从知识根源上解决安全意识和责任的问题。强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实验室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温涛,刘鹏,苏洪,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9-151.
[2]杨中秋,杨艳平.浅议化工高等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99(1):65-66.
[3]高惠玲,郭万喜,李晓林,等.建立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75-177.
[4]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5]光翠娥,王世强,王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42-44.
[6]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88.
[7]王赢利,何优选,朱芹.构建高校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07-309.
[8]谷长栋,房迪,王育萍,等.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78-180.
[9]王金坡.浅析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32-34.
[10]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9-13.
[11]曹洁梅,罗荣兰,梁海韵,等.某医科大学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4):279-281.
[12]邬亚华,徐良贤,吴红波,等.353名学生实验室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九江医学,2009(4):70-71.
[13]冯永庆,沈元月,秦岭,等.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调查及分析:以北京农学院农科研究生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98-200.
[14]辛忠,司忠业,赫崇衡,郭旭虹.从ABET认证看中国化工高等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15,141(1):6-10.
[15]黄桂兰,刘景全,刘石磊,等.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301-304.
[16]陈容容,魏东盛,靳永新,等.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2-234.
[17]冯寿淳.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3):196-198.
[18]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19]艾德生,黄开胜,马文川,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8-12.
[20]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1-203.
【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思考论文02-11
高校健美操教学问题与理论新体系建设论文02-27
高校教学建设及改革途径论文03-07
高校英语口语测评体系构建分析论文11-02
高校体育文化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3-15
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12-01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05-30
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实施论文12-15
(集合)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06-05
试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探析论文12-0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