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2024-09-22 02:56:46 教育学 我要投稿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近几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媒体频频报道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具有许多危害,不断发生的大学校园恶性的事件即是证明。如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2014年发生的广西某艺术院校投毒案;2016年4月15日,山东某学院一名大学生与室友发生口角,室友一气之下朝对方后背泼了开水,致对方身上5%的面积烫伤;2017年3月22日,南方某医科大学高层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两名同学在阻止过程中受到伤害,一死一伤。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是有目地、有计划地帮助被教育者在社会中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和发展,使个体既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充分发挥个性的需要,又能使个体发展与社会主流需求的方向相统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扮演着学生思想的引导着、行为的劝导者、心理的疏导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对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辅导员老师的专业水平显得十分重要。高校要有效实现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一、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发展,应该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通过培训,辅导员能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和技巧、开展系部心理活动方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策略提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识别和大学生心理危机觉察及干预等知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支持体系的建立。加强学生心理骨干培训提高朋辈指导能力。应加强对班级心理联络员、宿舍长在内的心理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和主题班会。分别对心理骨干的职责、工作技巧、重点学生的排查、特殊情况的识别、如何更清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以及如何开展团体辅导做出详细讲解,同时,制作《班级心理状况晴雨表》,方便心理骨干对班里特殊情况的月排查工作开展与详细记录。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组建包括心理专干、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联络员以及宿舍长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坚持“三结合”工作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传统教育与活动相结合。构建并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其基本情况、约谈记录、干预措施、跟踪关注等详细记录。形成“重心下移、工作前移、重点突出”的运行机制,深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该校打造了“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一级防御针对危机个体,实行24小时危机预警;二级防御针对问题人群,通过学生约谈等方式做好心理咨询与督导;三级防御面向广大学生,通过举办讲座、心力论坛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搭建“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和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以及楼栋、班级。实施“三个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延伸工程,实现每个院系有一个“心力支部”,每栋宿舍楼有一名“心力天使”,每个班级有一名“心理委员”,使心理教育深入院系、班级、园区。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心理健康调查,使辅导员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通过主题团组织生活,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心理健康观念,有助于建设学生的高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生活中,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平台推出相应专题。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加大心理委员培训力度;立足“525”,开展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一是开展了主题为科学管理睡眠、春季心理疾病预防等宣传活动;二是每月定期有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全校学生举办一次大型讲座,三是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四是开展影视艺术辅导心理健康五是进行心理排查工作,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园。[1]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指出,高校心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西南交通大学为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视频公开课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为骨干的30余门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年均开办近70个班次,选课学生年逾7000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教育活动体系,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学生心理骨干系列培训讲座等活动,参与学生上万人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基本覆盖。构建优质网络课程互动体系,开设多门心理健康教育MOOCs课程,“心力心理测评与咨询网”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自测、在线咨询等服务。[2]

  五、创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社会整体环境所存在的各种价值导向的偏差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具有本源性的影响。在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当自我认知与现实协调时,个体就容易肯定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反之,当个体所持的自我认知在现实中遭遇否定和挫折时,往往会造成个体内心激烈的冲突,形成消极的自我,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当社会和和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核心价值观不能有效地、令人信服地说明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时,大学生就就很容易受社会现实各种思潮和热点影响,造成精神的污染,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主要涉及到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具体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位优势,照顾学生实际需求,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校园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中去。在班级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娱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大学集体生活中去。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有:倡导“325善爱我”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阳光、感恩、坚韧、创新”的心理文化氛围。通过宣传画征集、校园现场心理咨询、心理话剧、心理诗朗诵、新媒体平台推送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EB/OL].2017-03-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3/201004/84234.html

  [2]曾瑞鑫.西南交通大学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EB/OL].2017-03-01: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7-03/24/content_40495355.htm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探讨论文02-23

物理教育多维探讨的论文02-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5-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1-12

(实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27

【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17

教育硕士论文: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11-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25篇)06-13

(精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篇07-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03-02

  •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近几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媒体频频报道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具有许多危害,不断发生的大学校园恶性的事件即是证明。如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2014年发生的广西某艺术院校投毒案;2016年4月15日,山东某学院一名大学生与室友发生口角,室友一气之下朝对方后背泼了开水,致对方身上5%的面积烫伤;2017年3月22日,南方某医科大学高层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两名同学在阻止过程中受到伤害,一死一伤。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是有目地、有计划地帮助被教育者在社会中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和发展,使个体既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充分发挥个性的需要,又能使个体发展与社会主流需求的方向相统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扮演着学生思想的引导着、行为的劝导者、心理的疏导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对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辅导员老师的专业水平显得十分重要。高校要有效实现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一、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发展,应该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通过培训,辅导员能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和技巧、开展系部心理活动方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策略提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识别和大学生心理危机觉察及干预等知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支持体系的建立。加强学生心理骨干培训提高朋辈指导能力。应加强对班级心理联络员、宿舍长在内的心理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和主题班会。分别对心理骨干的职责、工作技巧、重点学生的排查、特殊情况的识别、如何更清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以及如何开展团体辅导做出详细讲解,同时,制作《班级心理状况晴雨表》,方便心理骨干对班里特殊情况的月排查工作开展与详细记录。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组建包括心理专干、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联络员以及宿舍长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坚持“三结合”工作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传统教育与活动相结合。构建并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其基本情况、约谈记录、干预措施、跟踪关注等详细记录。形成“重心下移、工作前移、重点突出”的运行机制,深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该校打造了“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一级防御针对危机个体,实行24小时危机预警;二级防御针对问题人群,通过学生约谈等方式做好心理咨询与督导;三级防御面向广大学生,通过举办讲座、心力论坛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搭建“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和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以及楼栋、班级。实施“三个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延伸工程,实现每个院系有一个“心力支部”,每栋宿舍楼有一名“心力天使”,每个班级有一名“心理委员”,使心理教育深入院系、班级、园区。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心理健康调查,使辅导员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通过主题团组织生活,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心理健康观念,有助于建设学生的高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生活中,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平台推出相应专题。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加大心理委员培训力度;立足“525”,开展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一是开展了主题为科学管理睡眠、春季心理疾病预防等宣传活动;二是每月定期有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全校学生举办一次大型讲座,三是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四是开展影视艺术辅导心理健康五是进行心理排查工作,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园。[1]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指出,高校心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西南交通大学为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视频公开课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为骨干的30余门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年均开办近70个班次,选课学生年逾7000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教育活动体系,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学生心理骨干系列培训讲座等活动,参与学生上万人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基本覆盖。构建优质网络课程互动体系,开设多门心理健康教育MOOCs课程,“心力心理测评与咨询网”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自测、在线咨询等服务。[2]

  五、创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社会整体环境所存在的各种价值导向的偏差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具有本源性的影响。在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当自我认知与现实协调时,个体就容易肯定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反之,当个体所持的自我认知在现实中遭遇否定和挫折时,往往会造成个体内心激烈的冲突,形成消极的自我,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当社会和和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核心价值观不能有效地、令人信服地说明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时,大学生就就很容易受社会现实各种思潮和热点影响,造成精神的污染,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主要涉及到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具体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位优势,照顾学生实际需求,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校园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中去。在班级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娱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大学集体生活中去。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有:倡导“325善爱我”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阳光、感恩、坚韧、创新”的心理文化氛围。通过宣传画征集、校园现场心理咨询、心理话剧、心理诗朗诵、新媒体平台推送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EB/OL].2017-03-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3/201004/84234.html

  [2]曾瑞鑫.西南交通大学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EB/OL].2017-03-01: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7-03/24/content_40495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