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道德教育的伦理学浅思论文
众所周知,道德教育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之一,其中的伦理道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生活中结成社会关系之后,伦理道德就成为处理人类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伦理道德是不同的。在中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相当于西方国家300年前的发展,中国当时正处于变革和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人们能够互相适应社会关系,并能够使这种关系与中国的发展进程相一致。虽然西方的道德教育中有比较先进、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在自身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国外的教育,应该要意识到中国传统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值得学习和发展的道德(比如说儒家道德文化),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优秀的道德文化,同时也要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对现代社会有意义的道德文化,这样才能够建立并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和文化。本文就重点分析青年应该学习的伦理道德。
1.真、善、美统一的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中讲述人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中,“真”主要是指对人们生存的社会、世界、自然界中存在的真实情况进行认识和反映。追求“真”也就意味着明辨是非,了解对错。所谓的“善”就是人们对一些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价值进行选择,并付诸实践。追求“善”就意味着要能够明辨善恶,明白什么是该做的、能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不能做的。所谓的“美”主要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一些更加直观的、具有感染力的、促进精神升华的事物。追求“美”就意味着要能够明辨美丑,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能够令人欣赏、赞美、愉悦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让人感到卑鄙的、丑恶的、使人不齿的。在真、善、美三种追求中,真是人们追求的基础行为,它能够反映出生活中真正的道德形式和认识,使人们能够明确道德的真实性;若是人们所认知的道德行为不具有真实性,那么该种行为也不具有善和美的特性。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让青年学习科学知识,这样能够通过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掌握一定是非分辨的能力,进而能够在追求“真”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道德审美观和意识,能够明辨是非、分辨美丑,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真主要是为了让青年能够有明确的道德认知,在此基础上,在行为中体现善和美的品质,进而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值得注意的是,真、善、美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三者统一进行教育,不可拆分进行教育。
2.知、情、意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
在道德教育中,“知”、“情”、“意”三者是和谐发展的,具体来说,“知”主要是对道德的价值、道德规范的客观必然性、道德本质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进而对整个道德结构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众所周知,认识是引发人们行为的基础。道德修养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进行培养和形成的,所以,为了能够使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应该要让青年对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道德的认知过程中,义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社会生活中约束人们道德关系的一个规范,能够反映一定的道德要求,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促使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秩序保证。义务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因为在一定的物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必将结成一定的关系,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应该要对这个社会以及其他成员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情”主要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体验和表现一定的道德情感。在道德结构中,道德情感具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说义务感、幸福感、荣誉感、正义感等,在这些道德情感中,良心是人们最熟悉的道德情感之一。良心是驱使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一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它与义务紧密联系。良心将客观的道德准则和关系转化成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相互结合的道德意识,时刻提醒人们应该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不断在意识中提醒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全部生活方式和知识决定了人们的良心,它是人们所有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如果一个人的良心尚未泯灭,那么他在实施某种恶行之后会感到
羞耻、悔恨、内疚、不安,并且这些情感会伴随这个人一生;如果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中一直是凭着良心做事、处理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就会心安、问心无愧,甚至会体验到一种满足、开心、幸福、骄傲的情感。因此,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青年的良心、良能和良知。
“意”主要是指道德结构中的意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因此意志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由意志能够体现多种道德选择,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意志会驱使人们抑制其中的几种可能,选择最符合道德规范的、最合理的行为。因此有些人认为道德意志能够保障人们在道德行为、道德选择中进行自我调控。道德中的意志因素一直贯彻于人们道德认识的始终,其中意志中的一个重要品德就是“操守”,它是指驾驭、把持的意思,能够使人们学会立身之道。在日常的行为中,只有坚守自己的操守才能够做到诚信、慎独,保持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
伦理道德意识的组成结构中,知、情、意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时,要促使这三者和谐、统一向前发展。
3.自发、自觉、自律的伦理道德品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们的思想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会不断进行发展和成长,同样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成长和变化有相同之处,但却不是对等的。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有许多需要和欲望,幼儿在与成年人进行交往时,会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能受到表扬的、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会受到惩罚的、不被允许的。不过幼儿时期的思维发展缺乏社会经验,而且不成熟,因此还未能形成正确区分善恶的观念,不能明白一个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道理,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基于经验的、自我约束的时期。慢慢随着年龄的增加,到少年时期,开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道德观念,但是建立起来的道德观念还不够稳定和深刻,因此在少年时期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观念,直至青年时期,他们自己建立的道德观念已经比较成熟,开始从自觉发展到自律,体现在道德修养上,这是人们从自发、到自觉、到自律的过程,并且不同的人们对道德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一些人由于道德认识比较薄弱,因此其经常会在道德选择上出现错误,同时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其自发状态也是不自由的,加之不同的人在道德修养上也存在差异,有的人会很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样就会约束自己的一些行为,强化自身的道德意志,进而做到自律;而另一些人会对道德修养认识不够,不能够有效地克制自己的欲望,道德意志薄弱,并不能够做到自律,进而使自己走人困境。
道德意识的形成过裎和思想的形成过程相似,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进而将道德的外部约束要素、理论内化内心认同,进而使人们能够在行为上严以自律、自觉遵守。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青年能够在道德方面养成自觉的习惯,进而能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养成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了解提高道德修养的方式和途径,进而能够自觉进行道德实践,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
4.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使青年养成正确的人已互惠、内外互化的道德观念,进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青年培养道德修养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然后再在内心认同的基础上,在外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一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会在道德行为上表现出主体创造性,但是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只是让青年能够认识和服从社会规范,进而养成社会所希望的行为习惯。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青年自身品德形成中的主体性力量,青年无法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赋予道德价值,只是让青年顺应社会秩序。新的道德教育方式通过培养青年内在的道德修养,使青年能够根据自身的道德结构,进行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的指导,进而将道德修养中的创造性和主体性逐渐外化,体现在行为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当人们出现道德需要时,会在道德行为中体现出来,这样就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主体性,并能够根据主体意识,采取自主行为,进而满足自身的需要。通过社会中大量的道德行为,人们自身积累了大量的道德经验,进而逐渐沉淀成为人们的道德素质,这样既能够体现,并且也能够满足人们的主体需要。若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素质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人们的主体性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也得不到科学的、合理的解释,进而阻碍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因此,在当今社会中虽然技能和知识占据了人们的主要生活空间,但是人们的道德情感是指导这些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依据,人们的道德修养外化到道德行为中需要道德情感作为依据。
5.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需要加强培养道德修养,这样能够在培养道德价值、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积极的东西,使人生充满意义。在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青年进行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青年将道德理论及相关知识内化到自身的道德行为中,促进他们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青年道德教育的伦理学浅思论文】相关文章:
浅思戏剧学的教学方法论文04-01
医学伦理学论文07-04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浅思论文03-06
医学伦理学论文06-14
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论文提纲11-20
医学伦理学论文选题11-17
道德教育论文范文推荐03-24
高等中医药教育之浅思11-16
浅述家具设计的课程改革论文12-0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