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思想,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关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对教材中的创新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希望能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课题是培养学困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创新能力。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发学困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刺激,所以要想发挥出创新精神的影响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入手,积极探索激发创新精神的措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辅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觉对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进行挖掘,启发学困生提问和质疑,才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从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1.鼓励质疑,敢于创新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质疑是创造力之母。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凡是都爱问个为什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语文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大胆设疑,勇敢提问,且让他们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培养他们敢于求索的精神。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习学生困难质疑:桂林的山是怎样的?桂林的水是怎样的?教学《船长》一课时,学困生提问:谁是船长?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虽然这问题看似很简单,可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们懂得对课文“质疑”,作为教师又给他们增加一些难度,让他们去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他们会觉得有很大的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2.引导观察,激发创新
思维与观察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将思维作为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困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认识外部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教师启迪学困生观察生活,抓住生活的特点,才能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看图识字、看图学文,有些课文还有插图,就针对课文这些特殊的设计,引导学困生思考、想象,训练他们用词句,把自己观察到的表达出來,发挥语言在想象中的调节和表现作用。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时,先引导学生困难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继而启发学生想象:秋天的山野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说秋天的山野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的图画?借助这样的问题打开学困生的想象之门,驰骋于想象的王国。借助图画激发学困生的想象,呈现在他们头脑中不仅是画面上的形象,而且透过画面感受到画中之情,画外之音,学困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能力由此得到锻炼和发展。学了《黄山奇石》一文后,提问学困生:黄山奇石的形状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之外,你还想到还想到哪些形状?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还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发展创新能力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充分调动和挖掘学困生的内在潜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1.激发想象,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地有创见。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可见,培养学困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困生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教学《爱之链》一文,我让学生续写“当乔依醒来后......”,有位学困生写道:“当乔依醒来后,他的妻子就坐在他的身边,把老妇人在店里吃饭留下一些钱的事告诉了乔依。乔依一听,立刻做起来,对自己的夫人说‘亲爱的,我们虽然穷,但人穷志不穷,老妇人的钱我们不能收’......”,还有很多学困生能写出许多富有人生道理的话。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空白处”,巧设问题,为学困生展开想象,给课文“补白”。再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首诗歌后,让学困生模仿第二到第六节诗的格式再写一两节诗歌,这样的教学,可以发展学困生的创新能力,又可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2.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发展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无错原则。让每一位学困生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经过一番思考,毫无顾忌的托盘而出。即使学习困难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是错误的,老师也对其参与加以赞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创新的火种。语文课上,学生经常会对一个问题争个面红耳赤,此时,所有的学困生也都参与了其中,教师在这时要多关注他们,哪怕送给他们一个赞扬的眼神,都是给他们极大的鼓舞。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所以,关注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老师共同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表扬、引导学困生,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使他们各方面的素养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丽园. 小学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培养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9(1):112-115.
[2] 张亿琴.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代语文教育[J]. 新课程:下, 2015(36):275-275.
[3] 钱晓洁. 解放学生,开创一片别样的天空——践行陶行知思想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 考试周刊, 2016(53):43-43.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相关文章:
2.陶行知教育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