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师实践教学形式,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教育论文

时间:2020-10-09 09:54:22 教育学 我要投稿

创新教师实践教学形式,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2008年9月,鞍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学院在岫岩农村的支教活动。通过对该师范学院66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对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实习支教促进了实习支教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发现严格的遴选程序是培养新教师的重要环节,也发现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可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创新教师实践教学形式,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农村支教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师范生的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高师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

  鞍山师范学院作为辽宁省鞍山市的地方性师范院校,承担着鞍山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职责。2OO8年9月,鞍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学院在岫岩农村的支教活动,首批66名师范生赴岫岩14个乡镇进行支教工作。随后,通过对支教实习学生的一系列的跟踪调查和测评,我们对实习支教工作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教育实习在各学科教师的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教育实习目的的认识大都局限于实践层面上,即认为教育实习有助于学生获得教育技能。我们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66名学生进行的深度访谈发现,学生对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并不局限于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实际的班级管理的方法上,他们更重视的是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教育理论的反思。实习支教的学生都重视实习的双重目的达成。教育实习有双重的目的。教育实习的一个目的是学徒意义上的目的,即通过实习中的师徒关系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使实习生们能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掌握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技巧,熟悉或精通教学工作。

  教育实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实验室式的目的,即教育实习所起的作用就像是实验室对物理或化学专业的学生所起的作用那样。实习的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获得开展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智力、方法和材料,以使未来的教师能较好地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教材及专业知识和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并没有局限在仅仅获得教学技能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反思和总结。实习支教学生对于实习支教目的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理论的学习应优先于教育实习。

  因为,恰当的理论学习中包含了实践的因素和意义,所以理论学习应优先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对基础教育的观察力和解释力,这样就可以把理论学习过渡到对实际技巧的掌握上,学生就会在理论的.指导下观察教学。总之,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目的不仅是要获得管理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技巧,而且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掌握教学和教育的本质。这不是要弱化教育实践的作用,而是强调要在实践~理论一实践的循环过程中,理论的学习是使实践更有效的关键。因此,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教育理论的学习应是重点,但这种教育理论必须是来自于实践的理论,必须是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学习教育理论还必须强调学习者通过教育实践而进行的反思,必须防止纯理论的灌输。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在评价实习生的教育实践的成果时,不应该将评价只停留在学生对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方面,以及对学生是否具有教育信念的评价上,还应关注学习生能否有意识地对教育事件进行理论性的反思和评价,并将实习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结果作为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习支教促进了实习支教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以实践者的生活史为背景,在其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借助于教育的案例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逐渐积累而成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它是教师的观念、才能、直觉与胆略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实践中应对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形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特殊性的知识形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已逐步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对于个体而言,有利于教师胜任教师工作。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讲,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实践性知识丰富与否,结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获得:一是来自于教育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来自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三是来自于对教师的培训。

  在这三个途径中,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是主要途径。个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更包括从教以后的大量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对66名学生的调查中,99%的实习生都认为相对于教育见习、微格课堂教学训练等方式,到农村中小学的支教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因而也是更能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支教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展了记录教学反思日记的活动。通过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性的反思,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学生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支教实习中的教学反思成了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除了从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反思中获得实践性知识之外,还从指导教师的经验中直接学得,或是从请教大学指导教师那里得来。但是,由于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问题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等的限制,所以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因此,学生的实践性知识不能完全依靠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的反思而获得,还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大学理论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另外,师徒式的传帮带、对优秀课程的观摩学习、实习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大学指导教师及时地跟进指导等,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三、严格的遴选程序是培养新教师的重要环节

  教育实习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实习生中的不能胜任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包括在教师教育中必须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遴选,必须及时地发现并排除其中的不能胜任者。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都在扩招,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也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办法,这给优秀师资的选拔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机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若要到中小学任教,除了要考得教师资格证书外,毕业前还要参加各县市组织的录用考试;不仅要参加笔试,而且还要参加面试,要通过模拟授课等不同形式的考核。韩国对教师的任用也采用的是考试的办法。在韩国,所有准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之后,还要参加国家组织的公开考试,考试分为笔试、能力实践考试和面试。韩国等一些国家利用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任用制度严格地区分了教师资质养成和教师的就业这两个过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种严格的区分。我国的师范院校不仅要负责教师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就业。我国各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充足的来源,也保证了学生所学专业的较强的竞争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和面试等方式,可以选拔出个性丰富、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的成功开展与支教前的严格的遴选办法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鞍山师范学院在启动2008年度的到岫岩农村支教的项目之前,首先就对所有申请参加者进行了必要的考查。考查的内容包括在挑战面前能否坚持原则、有无正常的思维判断能力、是否具备影响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是否具有坚持不懈地完成使命的迫切感和毅力、是否具有奉献精神、是否正直诚实以及是否具有较好的口头沟通的能力等。在遴选的过程中,通过考试、个人面试、集体面试、小组讨论和模拟授课等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胜任教师工作的基本素养和品格,是否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在高等师范教育走过了因缺乏师资而加快培养的阶段之后,培养和遴选优秀的师资就应该成现阶段师范院校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从大量的优秀人才之中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教师工作,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

  四、模块化的课程模式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习支教工作,鞍山师范学院特地邀请有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共同为支教学生制定了有效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在低收入、贫困和边远地区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研读中小学的教材,了解中小学学生及中小学的课程标准;

  3)研究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及班级事务管理的办法;

  4)对低于年级水平或处于弱势状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然后,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所谓模块化的教学,就是将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以使其整体上的功能能大于其各个部分之和。前述内容都按照模块的方式来组织,一组相关内容组成一个模块。实践证明,这样的培训课程是实用的和管用的。派出的学生对这种模块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十分欢迎,所以培训的效果也是有效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的课程从静态上来看是由学科专业课程、普通教育类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些课程大都有自己的体系,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占授课总时数的绝大部分,普通教育类课程占总学时的20%一25%,教育专业课程占总学时的7%一11%。这样,一些重要的与学科教育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进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来,或者即便是进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来,也多以理论的形态出现,忽视了其应用性和直观性。模块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强调的是对具有同类功能的各学科知识或能力项目的整合,从而就规避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还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组织形式对于改革和进一步统整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鞍山师范学院每年都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支教,作为一种创新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发挥了与以往的实践教学相比所不曾有的作用。我们认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据此对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促进师范生教师素养的养成,以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创新教师实践教学形式,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深化高校改革创新 推动继续教育发展论文

2.基础教育改革视域下的英语教师素质培养论文

3.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方案

4.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和高校创新教育管窥的论文

5.法学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6.医疗保险专业教师实践课教学论文

7.健美操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8.英语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