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论文
一、高校语文课的特点及定位
高校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起着起承转合的教育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思想观念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弘扬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知识都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追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工具功能发散的技能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外形,引申的人文价值才是语文学科真正的内在含蕴。只有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受到丰富深厚的悠久历史是一副栩栩如生、传神逼真的图画书籍。目前高校里在开设语文课时,理论上是定位于文学鉴赏课方向,更注重思想世界、人文精神的探索与追求,然而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在语文课定位上出现了偏差、错位,形成了单面的不均衡发展,比如只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一味的注重知识性,局限在字、词、句、文章结构和文学知识的理论传授;或者又只突出语文的思想性,就成为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课,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意境的分析与体会,无视了文学的特点,尤其是忽略了其本身积淀的人文精神升华,将本应该是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上成了严谨死板的说教课。应将高校语文课定位在知识课、文学课、人文精神传播课,作为基础课、必修课来安排,这既是语文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更是当代学生教育需求决定的。在当代教育中,倡导教育、智育、美育与体育的结合,高校语文课正是兼顾了德智体美劳的一门综合学科,这样的准确定位才是完全符合当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缺失的表现
(一)人文知识贫乏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对于传统的追求逐渐减弱,从而渐渐失去了个体精神的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贫乏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体育生来说相对忽视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著名优秀作品了解的甚是寥寥,同时高校在开设课堂时就轻视文科,更注重对待体育专业素养的提高,导致了当今普遍体育生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语文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并且如今紧张的就业形势,学生在读书和学习时以考虑未来就业需要为首,也在隐性需求上束缚了学生在文化、精神的高度追求上取其轻了,比如在阅读文献上,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会更选择去阅读与体育锻炼等知识有关的书籍,对于经典名著很少过问,从而使学生们在人文精神追求的脚步上甚是缓慢,人文知识比较贫乏。
(二)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在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面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显得焦躁不安,就业形势的压迫和自身体育行业性质的狭小,使学生内心变得充满困惑和苦恼,或者变得用世俗、功利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意义。价值目标就会出现转型,社会上种种的浮杂诱惑,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侵袭着青年学生的`头脑和思想中去,更由于处于学生时代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开放的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体市场理解不够,导致学生们只看到追求短期利益的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消极价值观。
(三)人文情感的冲突
人文情感具体表现在国家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社会义务感、集体归属感及对他人的道义感、对全人类的人高情感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处于的年龄正是情感世界极为丰富的阶段,一方面有着深切的民族归属感,另一方面想要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特别迫切、高于一切;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没有为中华民资伟大复兴的建设事业做出奋斗的准备和决心;一方面渴望集体认同对个人的关注,另一方面又认为集体概念空洞会压抑个性发展。大学生处在心理逐步成熟的年龄时期,比较缺乏完整系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注重对学生们人文情怀的培养,就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内心的新旧思想冲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大。
三、高校语文课对待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各大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语文学科教育,是要具有正确世界观人文情怀的素质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实施阶段的、要求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教育内容中要从“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符合我国发展目标方向的部分。并且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充满体育竞技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他们,更要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语文课中对丰富知识海洋的探索,鉴赏国内外著名文献的精髓,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进而要求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们献身国家体育事业的决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文明的道德与品质,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如下要求:
(一)语文课的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近现代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的小说、散文等要有基本了解和正确评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以史为鉴,以客观、中立、冷静和沉着的态度对待现实和未来。
(二)语文课的上课形式要丰富多彩。对于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实现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革新,改进老师专注于自己讲课、学生听课的状态,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具有丰富艺术鉴赏力的经典影片给同学们播放,丰富学生们的电影知识,并且从中学习人性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待著名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影视作品要有深刻的体会、独到的见解,懂得去欣赏,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们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三)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建立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比较偏向肢体运动,大多不注重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很少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因此,众多高校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锻炼学生们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形成小组讨论模式对哲学话题或者文章进行丰富激昂的辩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选择、获取、吸收和消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思维,树立积极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高校语文教育在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
这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克服多年教育缺陷进行调整的需要。当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对学科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相互结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事业进一步改革的迫切需要,而对于高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来说,语文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上进行语言环境的熏陶,并且将与体育竞技有关的文献拿出来进行分析鉴赏,也能大大提高体育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中能体会到语文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感受从中语文素养、人文素质,体会人道主义的崇高。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中,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个人身体素质、丰富的专业技术、一定的组织能力、良好的竞赛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精神,这些丰富的涵养都被包含在深渊浓厚的语文知识中,高校的语文教育是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是真正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目标来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语文课程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位置。
五、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部分高校认为语文课已经成为一门边缘化学科的现状,在一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重点的高校来说,语文课缩减甚至取消,造成学生只学习专业课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对于文化知识掌握水平相对来说较弱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强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综合型的体育选手,高校语文课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内涵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