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育的论文1
赏识教育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周弘主任所提出的,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人性化和人文化的特征,是一种充满感情和人情味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基于尊重生命的理念至上,要求教师带着赏识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降低学习中产生的压力,提高积极性,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将赏识教育法用之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显见成效。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基于爱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口头表扬、精神、物质奖励等方式,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从而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实现“升本思想”教育的目标。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以尊重和爱心为前提的,《浅谈赏识教育》中谈到,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赏识,就是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人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暗示,提高人的自信心,从而不断进取。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实行赏识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于该学生的日后成才,都十分关键。因为赏识教育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赏识教育强调平衡与和谐,赏识教育主张以人为本,树立平等观念。所以赏识教育是注重生命意识爱的教育,是具有人性化的教育,这与教育规律与儿童特点有共同点,因此,实行赏识教育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学习,是强调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学习。包括“阅读“”写作“”习作”等内容。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注重学生的课文感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观后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认知课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我们让学生写《值得尊敬的一个人》,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去写,写生活中最让他感动最让他尊敬的一个人。有的学生写老师,有的学生写母亲。由于我们在启发学生时,强化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从本人的内心情感出发,写出自己最感人的事例和情感。学生的自我得到很好的挖掘。
2.搭建教育平台,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缺乏自信的人,就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就会制约学生的言行,就会影响到学生正常思维的发挥。小学时代又恰好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牢牢抓住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就会对学生的一生大有裨益。所以在小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小学五年级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讲述了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赏识,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让自己做的最好,让自己成为最受别人赏识的人,做花朵中最美的一棵。并且学会赞美学生,“你们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花朵,你们要永远做最好的自己”同学们听到这样鼓励的话,能够大大提高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从课堂开始抓,为学生营造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伊始,就感受到赏识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增加信心。在语文课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听说读写,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例如,有的学生不会读课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读错了不要紧,立即改正过来。有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谁发言,谁就是最聪明的孩子。通过积极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发言。
4.在课文作业上抓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课外作业方面,我们也强化赏识教育,我们很注重抓学生在作业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班有名男同学,作业一贯潦草,但有一次稍微工整,我就及时表扬他,并把他的作业拿到班级,让全班同学看,这样一来,使这个学生大受鼓励,从此,他的作业每次都工工整整、认认真真。通过作业的改进,这个学生更加爱上语文课了,期末,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一大截。
5.在赏识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大胆创新和探索。
我们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争取把每一节课,都变成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课。老师,是启发学生开拓与创新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开拓与创新的主动性、能动性,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刷子李》这篇课文是讲述一个叫“刷子李”的能工巧匠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通过排演节目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这篇课文在讲解时有了新意,语文课上出了新特点。事实证明,学生们是有很好的开拓性的,教师要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使我们的课上得更有新意。
三、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价值
1.以导促探,以探解疑,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完善自我。
在讲科技文时,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大胆质疑,让学生大胆思索,开动脑筋,比如《太空清洁工》,教师就向学生提问,谁是太空清洁工?为什么叫太空清洁工?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很快进入了情境,主动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很长的课文,学生很快就读懂了。在讲《难忘的一课》时,同样,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叫难忘的一课,究竟因为什么使人觉得难忘?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来看这篇课文,就会觉得课文没有那么难理解了。这时及时表扬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强。这样,同样是一篇课文,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提问与解答中,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2.以趣促思,以思求异,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得到升华。
在教小学生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在讲《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我给学生带来一盘录音带,其中有系列圆舞曲,曲调悠扬动听,节奏感强,学生很感兴趣。我就给学生讲圆舞曲的特点,怎样欣赏圆舞曲,学生非常高兴,于是,也很愿意学这篇课文。在讲《落花生》时,我告诉学生,有很多植物,果实是埋在地下,不容易被发现的。让同学动脑筋想,除了花生外,还有哪些植物是这样的。这样的启发,学生很感兴趣,于是,很快投入到课文中来。学生提出了很多答案,我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说他们视野开阔,说他们肯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学生,长大可以当科学家。学生在这样的赏识中很有自信,很投入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在习作《快乐的爷爷》中,我启发学生思考,爷爷已经进入老年,走路不便,为什么那么快乐?学生说,那是因为爷爷有爱好,另一学生说,那是因为爷爷有追求,所以快乐。还有的学生说,爷爷有童心,所以快乐。我表扬了大家。我说,那咱们大家就把爷爷的爱好、爷爷的追求、爷爷的童心都写出来,这就是一篇好作文。在写的过程中,我又不断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事件该怎么写,人物该怎么写。同学们就开始学着写起来。一般来说,小学生写作文都会感到有些困难,因为他们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不知怎样下笔。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鼓励他们,提高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他们有了兴趣后,就会主动地写,积极地写,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我经常在班级念好文章,学生有点滴进步,我就及时鼓励,全班表扬。这样,学生们由开始的怕作文,到逐渐的爱作文,会作文,到最后成为作文能手。这当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信任。赏识教育是语文与习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对学生的赏识,这样,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智慧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2
一、前言
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认知及年龄方面特点,建立个关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之间的和谐情感氛围,使教学可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得以开展,不断对学生的情境思维进行激发,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学习氛围,让其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该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开展情景式教学,需要加强语文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情景的再现;重视语言艺术,对音乐元素加以运用,进行情景的创设;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加以运用,进行合理教学。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情景教学的主要策略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情景的再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语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事物与同学们的社会生活相结合,紧密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体验性,加强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艺术性及设计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积极性,不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小学的语文课堂不只个单纯的学习场所,它还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乐园,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进行认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小物品加以运用,让其成为课堂数学的有用道具,引导学生细心地对观察周边的事物,认真地体验现实生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加强其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其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进行《珍珠鸟》课文的讲授时,着重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细节进行讲解,激起学生们对现实中鸟的特征、动作、鸣叫的联想,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课本中描写的技法及各种词语的妙处,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生活,让语文知识快速地融入现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领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运用音乐渲染进行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情景教学中,运用音乐对气氛进行渲染,这也是创设情景个极为重要的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音乐,将同学们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积极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取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该首诗词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同学们在预选的音乐声中进行朗诵,同学们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不断加强对诗词美的理解及感受,更容易融入诗词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词进行更好的理解。通过音乐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同学们的美学能力及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对学生的情感也进行了升华,使学生对文字中的蕴含的画面感受及想象能力更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情景创设由于小学生对社会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相结合,老师可以运用语言意识进行情景的创造,创设出与同学们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从而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进行课文朗读时,可以合理地运用疑问、好奇、惊讶、感叹、悲伤、欢快、抑扬顿挫等语气,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情节,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授《黄果树瀑布》时,可以运用生动而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让同学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瀑布美,然后再对瀑布的奇特、壮丽及韵味进行介绍。同学们通过对老师语言的聆听,感受到自己心中的瀑布、作者心中的瀑布,以自己的方式对瀑布的样貌在脑海中进行刻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其情感进行升华,对学生纯洁的心灵进行美化,培养其学习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4.运行现代教学技术更好地展现教学情景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在全国各地推展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加以运用,在课堂上可以将同学们引入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图片清晰、画面流畅的教学情景,让其更好的融入教学氛围,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更好的对课文知识进行讲述。例如,在对《美丽的南山群岛》进行讲述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海南岛景观加以展示,让同学们欣赏海南岛的各种动物、植物,并通过对海底世界的展示,引发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加深其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培养同学们的听写能力。例如,定期地举行小组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诗歌,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及表演。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情景教学方式加以运用。在进行情景创设时,需要加强语文教育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情景的再现;重视语言艺术,对音乐元素加以运用,进行情景的创设;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加以运用,进行合理教学。而且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行为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情景,并融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让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不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美的感受。
小学教育的论文3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是培养各种技能、开发智力的启蒙阶段,加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繁琐、具体,要想开展良好的管理工作,就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每一个同学生进行详细的统计,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身体状况等,再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或者是“亲人”关系,纪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要让学生尊重你。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下,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情况后给与学生信任,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适当的该学生一定的空间和管理权力,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另外,班主任是每天与小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班主任要想真正提高班集体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在沟通时以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身份,不能一味的教训、职责,要得到学生的好感,才能确保沟通的顺利开展。②交流饱含感情,让学生在沟通中切实感受到保主任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从而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③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开放言论,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体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管理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首先,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的约束力,一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学生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不仅能激励做好事的学生,还能产生模仿效应,学生纷纷像这位同学学习,从而引导整个班集体积极性上。②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班级学生团结互助才能产生班级凝聚力,人人为班级着想,为团队着想。③树立榜样意识,像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等,形成带头作用。
其次,要建立严格、严肃的管理氛围,班集体需要完善的、全面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班集体的正常学习。班主任要确保每个同学都熟知班级管理制度,互相监督。通过班集体的整体合作,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时限预期的目标。
三、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班级管理工作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和民主,班级管理的好坏的关键在于在管理中是否做到了是否做到了民主、自愿。以往的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对班干部的形成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认为小学生不具备管理能力,实际的管理工作仍是班主任一人承担。在新课改的前提下,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建立公平、民主的管理体制,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1,完善选举和培养班干部制度。班干部的选举一定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要让每个同学都有资格来参与选举,班主任不能因为成绩或者其它问题而剥夺学生参与班干部的选举。班干部的选举要建立在全体学生资源提名,全体投票的前提下,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更能服众。班主任在选举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干部选举出来后,班主任要充分信任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给予他们适当指导。其次,每个班级都应该有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则、制度,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建立健全班级自身制度,在制度建立过程中,班主任要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班规建立起来后,同学们也会对班规有更深刻的认同感,保障班规的严肃性和行之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教育的论文4
随着传统教育方式和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逐渐显露,近些年,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进行教改的迫切性与重要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衡量标准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思维改革等多个方面的新课改要求,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变化,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课程、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多方面要求。
一、新课改提出的新体现与新要求
有别于传统课程和教育,新课改在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个性化的原则基础上,区分了教育的目的与手段。在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由教师主导课堂、形式较为生硬死板、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育模式。为此,新课改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课程管理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征,需要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同时要认识到,作为学生,这一群体有其独特的群体属性,明确学生群体(小学到高中)是与成年人群体有明显差异的,是处于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要在把握学生身体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到学生有发展潜能,加以差异化引导。同时,也要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也就是督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其次,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开发并建设新的课程,同时发起合作与共建,推动教育课程的精品化与有效化;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尊重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行为的同时,多加赞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落实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在具备基本的理论观念后,教师就要将这些理论观念落实到实践行为中。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当前我国多数的课堂教学还秉承着“教师主导、学生顺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在教学中越来越不被认可。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教育管理者和传递者普遍形成了共识,即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那就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创造一种互动互通、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就不仅仅再局限于书本,同时,教师要区分教学的目的与途径,不应只将关注点放在考试成绩上。新课改下的`课堂教育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创新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的探究和合作学习,减少并避免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状况。
(三)实施新的评价体系和考查方式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考查,都应该设定不同的标准予以全面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和考查方式不仅仅侧重结果的衡量,更应注重学习和教育过程。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不同个体加以差异化引导和评价,在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将自评—他评—互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涉及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这里,我们对情景式教学设计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
(一)多元智能评价的内容
多元智能评价观较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观,是一种更适合当前新课改要求的评价方式。它不仅考虑到了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测评,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学生平等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解决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根本问题,而非“回答智力测验的能力”[1],这样就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在多元智能化理论中,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智力构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人擅长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有的人在音乐方面智力较高,也有的人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拥有较高的智力等等。这些说明了人的智力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多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此外,加德纳认为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的,而且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比其他智能显得更重要[2]。因此,我们应该认同一个观点,即“人人都能够取得成功”。
(二)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
首先,多元智能评价最明显的特点是多元化。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内容评价的多元化,二是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在学习内容多元化方面,相比较传统的固定课程,多元智能评价强调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八种智能的全面展示,发展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智能。从评价方式方面来看,不同于考试的单一形式,这一评价更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所具有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多元智能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学生自评,可以教师评,可以学生互评。这样便可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一个人的素质学习与课本学习的结果。其次,多元智能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一评价方式不同于死板的纸笔考试形式,该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动态的、持续渐进的评价。最后,学习效果的诊断性。有别于传统教育考评注重成绩提升的评价,多元智能评价更为侧重诊断的是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一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进展、学习态度、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避免了由考试成绩说了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和解决诸如‘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提高’之类”[3]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建立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上的情景式评价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状态,也能更为准确地评判学生当前学习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促进其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课改下情景式教学的设计
在上文中我们对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多元智能评价理论进行了回顾和阐述。通过了解和认识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情景式教学设计方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教学目的、授课情景、教育方式,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于情景式评价的过程当中,并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整个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的决定了情景设计及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其中授课情境和教育方法相互依赖,共同决定了情景式教学的结果。每个因素之间都是息息相关、共同制约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要注重每一环节的独立性和完全性,并与下一环节有效对接,这样一来,整个多元智能发展过程就呈现出动态性、多元化的状态。
(一)教学目的:重视学生的个体成长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情景式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阶段、学习瓶颈等问题有较好的把握,从而减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既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即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健康心态等,有助于实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根本目标。
(二)授课情景:以“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思路下,我们在促进学生理解成长、发展等重要概念时,利用了“蚕的生长过程”这一评价情景。我们知道蚕的成长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孵化阶段。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就不明显了。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脱皮。蚕脱皮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不吃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第三个阶段,成熟阶段。经过一次脱皮后的蚕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后才开始吐丝结茧。第四个阶段,结茧阶段。五岁的幼虫需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第五个阶段,化蝶阶段。约十天后,蚕蛹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三)评价方法:以自我成长作为情景感化
在讲这一问题时,我结合主题班会和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我刚当班主任时的情景。我告诉他们我当时就如同蚁蚕,对这个世界非常陌生,不知如何生存,四处碰壁:学生顽皮捣蛋,不听话,不服管教;少数家长嫌老师太年轻,还有同事(也是学生家长)联合其他家长联名提出不让我当班主任;有的家长由于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就怪罪于老师;当时的领导也为此头痛,指责我,说我太温柔,不厉害,说话声音小,光说服教育没有用,鼓励我大胆管理。然后,我就结合蚕的成长阶段告诉学生,我一方面学习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虚心向老班主任请教,另外,还与家长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就如同蚕蛹不断吸收营养、不断蜕皮,我快速成长。过了几年,我在管理学生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学生好心,不给学生好脸”。学生被严厉管教得听话了,顽皮的学生也能被严厉地管治住。但学生怕我,与我不够亲近,有“谈师色变”的现象。家长比较满意,因为孩子在学校安全,有良好的习惯,成绩也不错;学校领导满意,因为没有大事发生,没有学生逃课的,没有家长告状的。其实我很讨厌那时的自己,不愿与学生见面,因为一见学生就不由自己地板起脸,给学生一副威严的样子,生怕学生不听话。最后,我就结合蚕的成熟、结茧以及化蝶,给学生讲解,应该给学生“爱”,只有爱才能既让学生既听话,又让学生与老师亲近。再加上多次与家长沟通,我发现对现在的孩子以理服人会更好。于是,我就试着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多与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多讲道理。学生慢慢变得听话了。班级氛围变得更和谐、更团结,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也都很大,更有上进心和维护班级荣誉的责任心。时间一长,有几个学生主动站出来管理班上的卫生、纪律、开关灯、开关门窗。这时的我如同破茧而出的蚕蛾,华丽变身。学生喜欢我,每逢教师节,就有不少学生送贺卡、送祝福。他们与我见面很是亲切,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拥抱我。现在我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一下课就围着我,又是说笑,又是拥抱,我真是感觉很幸福。家长也很满意,说我的方法好、有耐心、有爱心,孩子很喜欢。这种方式较好地带动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也带动了我个人的发展。
四、小结
情景式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调节和评价作用,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一方式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借鉴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教师应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准的评价观。情景式教学在实际教育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改善较为单调、沉闷的说教式传统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兴趣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在学习管理方面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特征,了解学生的差异,建立科学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引导者和辅助者;另一方面要多与家长沟通,征求家长意见,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5
一、前言
语文教学的实质性改革一直是当今课改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跳出传统的语文教语文的模式又是课改的关键。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强、实践性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多元化课堂的开展,能够把语文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知识的良好平台。当然,在跳出语文教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二、当前语文教语文的教学现状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比较低效。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有效的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语文的实际价值,枯燥无味,导致小学语文教学遇到极大的瓶颈。
(一)教师在教学当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随着课改的发展,小学语文在课程设计上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这就使得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难以适应,对新课标的教材吃得 不透。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一味的借鉴与形式化课改下的教学要求。而且,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自身的知识扩展,总以为小学语文很简单,不需要在进行相关教育着作的研读,进而出现教师实质性的教育理念的缺乏。
(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牵引”式的教学法把知识点直白的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感觉枯燥。而且教学上缺失实践交流的活动课,没有实质性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到充足的巩固。诸如教师在对于汉语拼音字母的教学中,教师对字母的发音不够准确,在教学中总是用不够标准的字母发单去教学生,而且课堂上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字母发音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
(三)口语、阅读、写作的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小学语文的课程应该非常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只是依据考试的要求,缺失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在阅读上宽泛,没有实质性的阅读价值,而且往往在阅读上出现以“教师阅读为主,学生阅读为辅”的现象;在写作上,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过于应试化,学生在写作上要依据教师的模板和考试的要求去写一些“四平八稳”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能力丧失。
三、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小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其课程也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同时这也是跳出传统语文教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当然,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真正的跳出这种模式,还需要更加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做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而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比较的传统,教学理念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课改的要求。加之,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样可以达到考试的要求,使得教师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这沿袭了多年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育,让教师充分吃透课改的实质内涵,同时做到在制度上约束,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不能形式化,应该加强具体的教学考察,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滥竽充数”。
(二)重视教材的主导地位,立足教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突出教材的实际地位,立足好教材进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对学生知识的传输时,不能完全根据实际的考试制度来实施教学。诸如在教材中重视学生课外能力的拓展,而该部分在考试中不作要求,但教师仍然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并且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查阅。这种重视教材主导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开拓,而且又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和思维的能力。
(三)在教学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教学。我国的小学教育还是以集体的教学形式开展,而且往往人数的基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展,可以做到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及时发现,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来适应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教学需求。诸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男同学的写作能力比较的缺乏,进而可以依据有效的计划,有步骤的加强部分男同学的写作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在不占用学生课外活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课外辅导,来加强其写作能力;如果发现部分的女同学的阅读分析能力比较的缺乏,教师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加强阅读锻炼的计划,计划如何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材料的选择。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实施。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诸多领域的学习缺陷,而且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使得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多元化和具体化。
(四)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的课堂设计与组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以维持教学效果的长久性。教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景设置,能够做到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放置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同时,在对情景课程的开展中,增加学生动手训练的环节。例如,在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时,教师根据在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问题创设,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提问和发言的空间,这种做法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对待语文上,做到“想学”、“去学”、“乐学”、“好学”。
(五)立足于语文课程,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在课改中,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联系实际。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课。把对知识的讲解放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课中不知不觉地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写实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时,不能光在课堂上强调写作的要领,如何去感受实际的生活,进而对作为展开组织和写作,而应该把课堂放置到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实践课程感觉到实际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的,当融入自然时的感觉是怎样的,这些真实的感受都是作为素材的最好来源,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再空洞,而是更多地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四、结语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课改的逐渐具体化中,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语文教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既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小学教育的论文6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此种教育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欢迎,并且这种教育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营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巧用赏识教育,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
一、巧用赏识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我们可以看出赏识语言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运用赏识语言来赞美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明显地提高。同时学生会因为喜欢这门课的老师而爱上这门课。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赞美。现阶段,很多人都开始了解赏识教育,并且也开始接受赏识教育。比如:在讲解“Inthepark”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创设合理、有效的对话情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安排每个小组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然后要求这些担任不同角色的学生,要掌握不同的语句,以此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买卖情境中,教师应该给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说英语。当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此时不管学生的英语是否标准,说得是否准确,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Good、Great、Excellent等词汇,这些语言从表面上来看,相对比较普通,但实际上,倘若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科学、有效使用,则能够将学生内在的潜力有效激发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以往不敢大声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二、把握赏识分寸,增强学生的信心
小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好赏识分寸,做到公平合理。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给予学生夸奖,学生才会与老师进行积极互动交流。假如小学英语教师的夸奖并不恰当,那么学生会对老师的夸奖产生疑问,从而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发自内心的夸奖才会让学生信心大增。比如:在讲解“Goodmorning”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对话。然而由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会有高有低。对于口语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同时教师不能过分表扬口语较好的学生,避免给口语不好的.学生造成一定压力对于那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语言,来激励这部分学生,让这些受表扬者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完善赏识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英语教师在私底下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动画片,了解学生喜欢的歌星和影星,并且与学生探讨这些动画片、歌星以及影星,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老师。教师不仅要表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还要表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爱好,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当讲解“Whatisyourfather?”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就他们的父亲展开交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可以问他们是否崇拜自己的父亲,或者问他们的父亲对他们自己是否态度严厉。通过与学生探讨他们身边最亲的人,有助于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随后,教师则应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新内容,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他们对父亲的评价,对父亲的描述,然后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每一位学生,以此让学生喜欢英语这门课。
四、借助赏识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从本质上来讲,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爱来感染学生,用赏识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比较喜欢一位老师时,那么自然而然地也会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比如:当老师要讲解“MerryChristmas!”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有哪个同学知道关于圣诞节的那个美丽的传说呢?你们如何欢度圣诞节呢?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分析学生的答案,尽管有些学生的答案与题目不相符,但是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鼓励,委婉地告诉这部分学生他们的答案与题目不吻合这一事实,并且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发散思维,想出最正确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7
摘要:新课程环境下,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发生较大的改变,当前小学教育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均进行变革,一种以新课程为导向,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正逐渐被应用小学教育管理上,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质量,促进师生管理的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发展意见,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
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管理工作是重要内容,这一阶段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开端,还要做好小学生的启蒙工作,这就需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教育管理要不断深化改革任务,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更加全面、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1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的学生年龄在6~12岁,学生群体对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度较高,这就需要在小学教育管理上创新管理理念和教育模式。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和理念通常是由校长决定的,校长的教育观念保守、落后是无法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小学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观念无法及时更新,难以适应这种改革模式,上行下效,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无法及时提高。
1.2教育管理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学校需要依据其改革要求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管理目标,尽管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从小学教育管理实际来看,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尚且处在摸索阶段,教育目标不明确,盲目进行教育管理,会导致教育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
1.3教育管理流于表面
小学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知,小学管理者应该立足于校园实情,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将教育管理落实到实处。但在大多数小学,教师的教育管理不符合要求,教育管理者一般有普通教师兼任,教师缺乏教育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弱,导致教育管理流于表面,小学教育管理质量难以有效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一般表现为两种,一种是由班主任通过开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另一种是由小学教育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这两种教育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但由于学生个性存在较大差异和教育管理评估存在主观性,会形成评价差异,教师很难从评价中获得有益意见,从而造成教育管理不全面、不深刻,教学质量和效率无法提高。
2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管理应该主动顺应改革潮流,按照改革要求,创新小学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开创小学教育的新局面。
2.1加强小学教师的管理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小学管理者必须要改变当前的管理局面,强化教师管理,同时还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大的晋升空间和成长机会,为小学教育管理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新老教师积极合作、互动、互助,老教师要帮助新教师度过教学适应期,新教师的思想比较活跃,可以帮助老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改进教育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机能,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2改进小学教育管理理念
管理活动中,管理理念起着指导的作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管理者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必须要树立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如以校长为代表的小学领导集体要积极参与小学教育管理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自我的管理能力。另外要小学教育改革中,管理者要明确学生的地位,遵守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在教育管理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赢得学生的信任感,以便于更好的实施教育管理行为,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如领导集体要了解教师的教育困难和实际情况,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同时还要规范教育管理尺度,要在师生接受范围内实施管理,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2.3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极为关键的奠基阶段,小学作为开放的系统,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实施管理行为,以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第一、小学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必须要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自觉、积极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承担教育管理的责任,如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岗前培训,积极倾听有经验教师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管理上,要坚持规范、民主、文明的原则,建造和谐的班集体,以便于更好的实施班级管理。第二,小学教育管理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校务向学生和教师公开,如学校管理规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资金流动情况等,让教育管理行动在师生、社会、家长监督下进行,以提升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第三,要注重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小学领导者必须要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还要设置校长信箱等以便于社会、家长可以为教育管理活动献计献策,以此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3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发展是满足当前教育管理需求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必要选择。小学实施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变革,要以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具体原因,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认真总结,仔细探索,提出有效的创新发展意见,以优化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更好开展,以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晓艳.基于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J].雪莲,20xx(27):227-227.
[2]以琴.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探析[J].文学教育:上,20xx(4):154-155.
小学教育的论文8
摘 要: 教师应抓住机遇,灵活应对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思想,优化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灵动学生思维,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教育技术装备水平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如今,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工作更是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手段的辅助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辅助作用,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一线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教师应听从时代的召唤,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想办法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最大优势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 巧用教育技术装备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班班通、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已经装备了新型的现代化教育资源,这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加趣味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Flash课件以及电子白板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那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原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处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揭示数学本质,对数学的过程学习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
1.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基本靠死记硬背和反复练习掌握知识点,缺乏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下,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圆柱、圆锥和球”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球”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解决教学的难点。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空间立体感相对较差,很难想象出这些立体的图形就是从那些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旋转而来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Flash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围绕某一个边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直角三角形围绕某一个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一个半圆围绕一个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球的过程。这样教学,把抽象的、看不到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大脑中很快就形成数学表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关,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1.2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揭示数学本质
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亲自去探究和感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进数学体验,感悟数学本质。
例如,在进行“位置”的教学时,笔者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教室里的前后、左右、上下,图书馆与大门、厕所与办公楼等位置关系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置身于场景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教学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在社会上的生活大有益处,有利于指导学生在外出时准确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1.3 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手段的限制,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致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展示课堂。如果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体会数学本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 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体系的展示,提高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数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进行视频或者网页展示,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的目的,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链,学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在进行“圆”的教学中,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系列知识进行整合,用PPT课件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比记忆,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再如,学习完有关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体积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公式,通过图形和公式的同步出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它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包括网络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还可以是视频的或者动画的。形象生动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学习更简单、更有效,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比如在进行“找规律”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把扑克牌拿到课堂上来,把黑色的纸牌放在一起,从小到大摆放或者从大到小排列,让学生在摆放中发现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还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小游戏“连连看”进行教学,上课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个小游戏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进行的,从而找出这种游戏的玩法,从中发现数学规律。这样教学,使小学生更感兴趣,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反馈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能承载很大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方式展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利用PPT课件展示有梯度、有层次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训练,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提高,做到因材施教。这种练习效果实在高效、科学合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反馈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通过软件可以检测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根据练习的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在考试后的试卷讲评中,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这样对学生是个提醒,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检测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学生的思维,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数学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整合多种装备手段,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的论文9
一、备课环节科学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课的开始部分到课堂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场景都有渗透赏识教育的可能,因此备课环节的科学预设至关重要。哪些环节需要认真考虑预设?在笔者看来,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组比赛以及教师巡回指导等方面蕴含着较多的赏识教育渗透点。如在前滚翻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如下环节预设赏识教育渗透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团身滚动的问题,同伴在练习时的相互鼓励与保护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积极勇敢参与态度,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精彩的表现,集体游戏时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整理场地器材等。备课环节对赏识教育渗透点的精心挖掘与预设会让教师在评价时做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
二、细心观察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与调控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学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练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中生成的教育良机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不注意观察,一些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更容易被忽视。课堂中该如何观察?观察点应该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要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当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如在笔者的一堂排球垫球课上,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了练习场地外,这时有位同学在练习的间隙悄悄地跑到场外将球捡回。此刻,笔者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随即召集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对这位同学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灵活渗透赏识教育既褒奖了当事人,勉励他继续发扬高尚的品格,同时又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宝贵的德育教育。其实,课堂中只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情,总能抓住很多赏识教育的渗透时机,如有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技能;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学生受伤时,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时,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等。
三、合理运用有效形式与途径,优化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施以赞赏、鼓励、表扬、褒奖等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进而达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目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形式与途径不仅仅体现在赞赏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激发鼓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堂,喜闻乐见,形式各异的方式更能够优化赏识教育的渗透效果。如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尤其是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教师更应适时地运用赏识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你的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再勇敢一些,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除了语言赞赏与激励外,教师的眼神、掌声、两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刺激学生奋进的神经。合理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己,练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提升自身素养,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理念是影响教师行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他在课堂中的行动指向,因此,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有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无非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类似理念上的偏差,不仅会导致课堂中不切实际的表扬出现,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走进误区。如何完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需要从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做起,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还包括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渗透、运用与把控能力,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与判断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多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待。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科学预设,巧抓时机,提升理念,善于运用,才能真正让教育者把赏识教育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07):127-128.
[2]任维娜.让赏识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师,20xx,(02):342-343
小学教育的论文10
记得冰心曾说: 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
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
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练好内功,树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内功就是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练好内功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
练好内功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与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讲课的风度、自身的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也决定着教育效果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精选3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精选3篇。
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德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才能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 真 善 美 的追求。
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时时审慎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无声的行动,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吸引学生。
记得有一次轮到我班值周打扫厕所。由于外边下了几天雨,又刮大风,厕所很难打扫,学生似乎不愿打扫,这时我拿起笤帚,第一个动手打扫起来,并且打扫最脏的地方,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满脸羞色 几个学生开始弯下腰认真打扫起来,当我检查回来,还听到他们的议论:咱们这班主任真好,既不嫌脏,还亲自动手打扫,咱还有什么可说的。
既然我的行动已经对他们产生了作用,还有什么必要讲大道理呢?
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我要求学生 懂得回报 。一次主题班会 给谁过生日 ,我问了30多位同学,他们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竟无一人知道,又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又问他们谁为父母过过生日。
我告诉他们在日本,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日称为 母难日 ,过生日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
因为我要求学生 懂得回报 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事晚归,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牵挂;父母过生日,送张贺卡;教师节,不忘对老师说声 节日快乐 。
在家里给予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岗位。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会变得自私冷漠,为此,我说服了许多家长,恳请家长让学生在家里有固定的事情做,并要求负责到底,有利于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每周班会上,要求每一位同学讲一件在这个星期中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 好 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他们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
无声艺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适时运用无声技巧。所谓 无声胜有声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受出一种异样,停止说话或停止正在做的小动作。
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自觉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学生的冲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以表达出各种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焦虑、关切、怜爱、责备、激励等多种情绪
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去教室查看学生,看到有两个调皮学生为小事打架,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我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弯下腰来捡他们的书,我捡的非常认真, 也非常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尘土,就如同爱我自己的书一样,时间在无声中悄然过去,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
他们噙着眼泪也弯下腰捡了起来, 并小声说: 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再一次我什么也没说,又用眼睛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用的各种方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小学教育的论文11
一、引言
本文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力图从世界背景看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并尽可能地依据具体数据来说明观点,从而鲜明地区别于我国很多学者在介绍外国私立教育时所常用的定性方法。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为教育决策提供些许相关决策支持材料。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 句话既明确了政府对我国民办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良好愿望,也对民办学校的“补充”功能作出了原则 性的规范。然而,这里的“补充”是维持民办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的补充,还是允许其适度发展的补充,尚无明 确说明,只能等待《条例》的“实施细则”来作出规定。而本文可作为“实施细则”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因为 我国民办学校规模的预测和确定,不能完全忽视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于《世界教育报告》里的有效数据。所谓“有效数据”,就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既有八十年代的数据,也有九十年代的数据。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一个时期的数据,则不在选择之列,因为无法作前 后对比。在这一原则下,笔者选择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初等教育的数据和7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中等教育 的数据。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即私立学校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通过对这个比值的对比和分析 ,我们将得出几点结论,并将结论作浅近的定性分析。
二、98国私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初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美国,1980年 的比值为11%,而1992年的比值为10%,其变化特征为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很小。
(2)在9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初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 有53个,占54%;有所下降约有28个,占28.6%,而没有变化的有17个,占17.3%。
(3)表明:国外的私立初等教育,尽管在各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但发展和上升的势头是明显的。
(1)智利的私立初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20个百分点;格林纳达私立初等教育的降幅最大,下降了84个百 分点。
(2)在变化最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有8个,降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仅有3个。
(3)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个,占98国的15.3%,说明多数国家的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之内,私立初等教育变化的相对平稳是明显的。
(4)就地区分布而言,增降幅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在非洲、拉丁洲和亚洲,很少出现在欧洲(东欧除外 )和北美洲,说明这些地区的私立教育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公私立初 等教育的平衡已基本形成。
(1)本表的两组比值代表了两个极端,虽然就统计而言,它们都不在常态分布范围之里,但12年间未出现较 大的起伏,也可能暗示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其环境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2)这些国家的比值,无论是特殊的高,还是特别的低,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尽管上升的幅度多 数在两个百分点之内。
(3)比值较低的国家,其公立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十分珍惜那百分之一和百 分之二,而不是政府缺乏财力来举办这很小一部分的教育。
(4)国别的地区分布中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
释读和分析:
(1)表明: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26.5%;在5~9%之间的有17个国家,占17. 3%;在10~24%之间的有34个国家,占34.7%;在25~49%之间的有11个国家,占11.2%;在50%以上的国家有10个 ,占10.2%。
(2)比值在25%以内的国家有77个,占78.6%;在50%以内的国家共88个,占89.8%;
(3)由(1)和(2)可以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初等教育规模都在25%以内,因而只能是公立初等教育的某种补充。
三、78国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中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比利时,1980年的比值为64%,1992年的比值为66%,其变化特征为增加或上升。
(2)在7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中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 有42个,占53.8%;有所下降的有31个,占37.9%;未发生变化的有5个,占6.4%。
(3)私立中等教育,就全球范围而言,上升势头是明显的。
(1)博茨瓦纳的'私立中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加篷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个百分点。
(2)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9个国家;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4个国家,升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其升降幅度全部在5个百分点之上;如果与表2相比,则可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的变化幅度大于私立初等教育。
(3)就地区分布而言,升降幅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基本不在此列。
(1)在比值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除孟加拉国、斐济和毛里求斯以外,其它国家的比值均有上升。
(2)在比值排名倒数前10位的国家中,除斯里兰卡和希腊未发生变化外,其它国家的比值也都有所上升。
(3)从表7与表3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相比于私立初等教育,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一些,例如就 比值排名第10位的数字而言,私立初等教育由1980年的55%下降到52%;而私立中等教育同期则由48%上升到62% 。
(1)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7个国家,约占9%;在5~9%之间的,有14个国家,占17.9%;在10~ 2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33.3%;在25~49%之间的,有19个国家,占24.4%;占5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占1 5.4%。
(2)如表8所示,比值在50%以内的国家,占84.6%,而在其中,比值在5~49%之间的国家有40个,居三分之 二多。
(3)如果按照10个百分点划段,那么则发现:10%以内的,有23个国家;11~20%之间的,有17个国家;在2 1~30%之间的,有12个国家;换言之,多数国家的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30%以下。
(4)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私立中等教育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初等教育的规模,因为 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25%以上的国家,仅占21.4%;而私立中等教育规模超过25%的国家,约占40%。
四、结语
自1980年至1992年,私立初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有28个,占98国的28.6%,私立中等教育规模 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共31个,占78国的40%弱。由此我们可从反方向得出:世界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明显 的。私立中小学教育继战后初期的大发展而曾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那么为什么八十年代以来能够出现这种反 弹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加教育服务的品种,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而选择的 背景,自然是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的反映,以及人们对公立教育信心的不断下降。因此,鼓励私 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成为不少国家的共识,这里的鼓励不是以牺牲公立教育为代价,而是尽可能的创造适度竞 争的氛围,以带动公私立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如果说传统上私立教育的发展往往是与宗教因素、个人行为相 关更多的话,那么这个时期政府行为的日益凸现则是其突出的特点。
小学教育的论文12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拓展知识途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我们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设计使用的切入点,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适度拓展知识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动力,学生就会产生激情,就会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学生爱玩的卡通卡片或者是玩具等物品,通过动画闪烁的方式呈现物品的数量,先是整体数量的闪烁,再是局部数量的闪烁,并通过颜色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体闪烁时颜色为红色,局部闪烁时颜色为蓝色。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理解局部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化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处于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初期的小学生来说,全面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揭示数学本质内涵,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教材上的数据信息进行知识展示,直接告诉学生统计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是死板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将要进行分析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输入到Excel表格中,再利用Excel中的图表功能进行数据统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统计的含义,降低了学生对统计理解的难度,明白了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高一阶段的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发散空间,我们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图形、符号等变化的信息,进行科学引导,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教材上的信息量较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课外信息,用以补充教材上信息的不足。同时,教师应拓展知识的外延,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生活中不同叠加摆放的花盆、浴缸、砖块、肋木等,让学生画出每种物品的摆放从不同方位观察的结果,或者是给出观察的结果说出观察的方位等。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实现了思维的拓展和有效延伸,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各种教学功能越来越齐全,而且教学软件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极大的普及。这样一来,很多教师就直接把所要运用的资源拿到课堂上来,缺乏应有的处理和选择,教学时就显得华而不实。还有的教师不进行科学整合,或者是整合的方法和思路有待进一步商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合理运用这些软硬件资源,确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的论文13
一、体育教师应充满对学生的爱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一名不懂得爱自己学生的老师不能称之为好老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从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当学生很好地完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该采用鼓励的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运动中受伤,教师要细致地关怀。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认可老师,从而完成教学目的,实现体育课程中的情感教学。
二、建立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该让情感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从而完善自身成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时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师同学生一起完成游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喜爱之情。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实现了体育教学中情感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和睦,课堂氛围轻松,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普遍比较爱玩,追求新鲜感。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时不应该采用单一的授课方法,应该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每一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从而调动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舞蹈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四、课后同学生成为朋友
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学科的情感教育中,教师不应该把工作只做到表面,开展情感教育也不单单只存在于课堂上,教师应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帮助,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愿意同教师一同学习,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QQ的聊天等方法,在网络中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是一项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与推广。
小学教育的论文14
摘要:本文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国学启蒙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xx.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xx(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5):22-23.
[4]祝皓.国学经典进课堂——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xx(7):110-111.
小学教育的论文15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社会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但真正的“起跑线”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久禁不衰,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教学规律,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何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呢?
一、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深刻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2、办园宗旨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的需要,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必须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开展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三是必须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儿园办园压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因此,家长对“起跑线”错误认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助力。作为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教知识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等知识讲座,使幼儿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
一是早期阅读策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获得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的经验,从而知道文字的具体意义。
二是数学教育策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数有关的问题,如分类、比较、测量甚至加减运算。幼儿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三是书写活动策略。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兴趣性等特点,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考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四是游戏活动策略。游戏是促进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使幼儿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衔接策略。可采取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座谈会、邀请小学校长或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等活动体验小学生活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总之,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儿童。
【小学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2-12
小学教育论文15篇01-31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03-16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2-01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思考论文11-21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09-29
小学教育学年论文题目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