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15篇[精]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学论文1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朿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汕然而生,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在这三年时间里无私奉献的老师、互相帮助的同学以及做我坚强后盾的家人。
酋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谭吉华教授。本人有幸在谭吉华教授的指导下深造三年,这三年,谭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潭老师的悉心指导,谭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柘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谭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谭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其次,我衷心地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本人所取得的成缋与进步与你们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幵的,你们渊博的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虽然有的老师没有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是在幵题和预答辩的吋候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在此,我衷心地表示感谢。
再次,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20xx级思政班的同学们,正是由千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我,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保障以及心灵上的抚慰,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学业。
教育学论文2
内容摘要: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而家庭教育则对家庭中的父母、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实施教育都有所帮助,甚至关系重大。因此,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习惯;自制力;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爱和心血,但是在家长付出的同时,也会享受孩子带给他们出其不意的惊喜和快乐。家长陪着孩子一点一点成长,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份惊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家长要实施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有学校教育。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孩子在家庭中比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多,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尤其特别的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这足以说明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多么重要。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在认知、道德、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接受一份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势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孩子、因材施教
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然后因材施教。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能有一技之长,但是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适不适合、孩子能不能做到家长所要求的。如果是你的孩子根本没有意向亦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而家长还总是苛求的话,就算孩子迫于家长的权威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但是也势必适得其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适合什么比要求孩子应当做什么更重要。
二、掌握分寸,量力而行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握一个“度”,把握分寸。把孩子每日每时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没有一点娱乐、休息、体育活动的时间,不给喘息的机会,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应当适当给孩子减压,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有所负担。
三、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家长就担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都会为孩子所效仿,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做好表率。假如一个嗜赌成性的母亲经常在家里玩牌,那么他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也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家长可以经常在家里看看书、一起下棋、利用周末去做义工等。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该用行动去感染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四、多鼓励、少批评
表扬奖励的具体方式共有三种:赞许、表扬、奖赏。可能一般的家长会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很简单,但是事实其实不然。表扬奖励也有学问,要想收到积极的效果,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要注意要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用“你怎么那么笨”“你看看人家某某某都考100分,你怎么考不了”等这样的语言说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作比较,家长应当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还有孩子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收获型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提高,每天都有收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应当学会赏识孩子,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积极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创建好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教育学论文3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及生源特点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所不同。学习态度地形成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推进学习活动。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态度;转变
学习态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学生对学习有关问题的心理反应,其具有内在性,同时也有外在行为表现。学生可以通过言语、神情和行为的方式对具体学习活动表明看法。学习态度是学生对面对的具体学习问题地评价和判断,主要包括对具体学习活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行为表现等主要内容。学习态度具有习得性、相对稳定性和内在性。学习态度的转变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方向性转变和强化性改变。方向性改变指的是态度的反向转变,而强化性改变指的是对原有态度的加强。新学习态度地形成(转变)主要通过初建、服从、认同和内化等方式进行。
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
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我们主要从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成份三个方面而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整体认知情况
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成绩考核、测评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那么,他们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态度就会存在偏差。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57%的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学习方便”上,即“不用到校学习,不用集中学习,毕业容易”等,忽略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方便之处在于“学习时空安排的便利,教育教学和支持服务体系的紧密联系,学习方式的灵活上”,而不是“不用经过努力学习,就可毕业”。
(二)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感认同情况
学生处在社会化中期,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家庭生活氛围等身心发展状况和所处环境不同,对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感反应也就有所不同。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84%的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持肯定态度。26-35岁区间学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持否定态度的.相对多,在机关工作、20-25岁区间学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行为表现的现状
学生学习行为的现实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整体自律性较差,学习的注意力较低。女生、专科生、在企业工作的学生、20-25年龄段学生学习注意力情况相对较好。学生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学习活动的比例较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制定并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不足41%,男生、有固定工作的学生,36岁以上的学生学习计划制定情况相对较好。
二、学习态度的转变
(一)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初建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更能适应成人学习的教育模式,而且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适应成人学习。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态度出现偏差。因此学校有必要帮助学生完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的初建,在学生入学前的招生阶段,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招生宣传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与普通的区别以及办学优势、教学优势。对教学管理、学业考评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在入学以后,学校的支持服务体系要高效地运转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有了更为全面和直观的体验认知,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地初建。
(二)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顺从
顺从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就是外在的影响施加于主体后,主体虽然在心理上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外在影响,但其外在表情或行为上都展现出“接受”的现象。学校和教师施加外在影响,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一方面,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正确的学习观,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活动与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加压的方式,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所就职的单位给予学生学习活动必要支持和压力,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严格规范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外在环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
(三)学习态度的转变方式——认同
学习态度的认同指的是学生对某具体学习活动有比较深入的认知,情感上完全接受,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在心理层面上接受外在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何使学生认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校和教师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重视学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态度的初建,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二是要正确引导,适当加压,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态度的顺从转化过程。三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到学有所用,体现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心理层面而认同和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
(四)学习态度转变方式——内化
内化是学生基于自身心智发展的基础,对具体学习活动自发地、主动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方式。内化的学习态度主要特征是自主性和自发性。学生内化的学习态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积累工作、生活和学习经验,明确学习目标,落实学习策略,取得学习成果后才能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前期工作后,学生才会积极正确内化式学习态度。
教育学论文4
一、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个科室的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建立了一整套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由王园长和专管此项工作的潘园长负责。
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保卫室工作职责、安全责任追分等相关制度,每周由园长召开并主持安全工作会议,学期初签订了各部门、班级以及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安全责任书;明确了门卫、食堂等重要部门的工作任务、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2.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
我园在各个通道口设置安全出口,都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由于幼儿年龄小,上下楼梯不方便,我园在楼梯的大扶手旁边加了小扶手,还在窗户外加注防护栏,就连幼儿园的暖气也加上了厚厚的被子,安装了白铁防护栏,以免幼儿碰到它们,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
3.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二、从课题实施以来,我园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小到每个班级的室内环境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1.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
首先,我们精心美化了相应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孩子们进行形象的教育。如,幼儿园所有电器插座都设置在安全高度,以免幼儿能接触到,还告诉幼儿要远离电源。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摆设了“娃娃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图书,通过生动的图片画面让孩子们寻找写字的正确方法,明白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增加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每个班级开辟了家长联系园地。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我们开辟了安全教育知识一览,班级教师每周更换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朋友知道并了解安全教育常识;在每个班级的墙上布置了“交通安全小卫士”、“安全防火很重要”、“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图片,让孩子们在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中,随时随地学习安全小儿歌,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知道在危险来了的时候如何自我保护。
2.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首先,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小常识。例如,通过开展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准确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幼儿园的名字;能知道在危险要来了的时候,要拨打哪个电话号码,生病了要打120、失火了要打119。其次,通过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来逐步完善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安全都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无法预料到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所以我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并学会一些应对紧急危险的方法。例如,正确的穿脱衣服、系鞋带,两个小朋友之间不要打闹,避免摔倒;杯子里的热水吹一吹再喝,以免被烫到;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都不能说话、打闹等。我们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我园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游戏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适合本班的安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安全知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开展区角游戏中出示了120急救车、电话等,让一名幼儿来扮演生病的妈妈,一名幼儿打电话,一名幼儿开120急救车,其他幼儿来当旁白,知道生病了要打120,还要知道怎样拨打电话,怎样把事情交代清楚,同时孩子们也学习并知道了失火要拨打119等,懂得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怎么样去处理。
三、我园通过开展安全课题,增强了孩子们自身的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们都在精心地保护着他们,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呵护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精心呵护孩子的同时,就必须要告诉他们一些简单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幼儿园通过开展《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把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有效环节中,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我园针对每个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以培养幼儿简单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主,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将异物塞入五官”、“不玩利器”等活动;中班以“安全标志”为中心,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图片”,了解安全标志图片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安全标志图片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大班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开展了“我不再害怕了”、“我能保护好自己”等活动,引导幼儿自觉避开危险物,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自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还开展了一次大班幼儿安全知识抢答赛(主要是抢答题)。其目的是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幼儿知识竞赛共分三部分:必答题、抢答题、判断对错。经过孩子们一番激烈的答题比赛,学前班幼儿获得了一等奖,大班幼儿获得了二等奖。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着每一个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着每一个家庭,不能有半点松懈和麻痹。因此,我园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理念,始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全园上下一起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其次对园所环境、设施设备、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园的安全。通过这次“安全知识抢答赛”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了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幼儿园根据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使这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班级每周都有一节安全教育活动,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通过播放ppt,让他们初步了解火灾、地震的危害,以及拨打火警电话等简单的消防常识。如,当你看见着火要赶紧跑开,并且要告诉大人。陌生人给好吃的,一定不能随便要,不跟陌生人走等。中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强一点,教师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消防器材及初步了解简单的使用方法等,教师可以示范,让孩子看着教师们怎样进行灭火演练、怎样火场逃生等。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要私自玩火,在公共场所不要破坏消防设施,要学会保护自己。
四、开展好幼儿安全教育,还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
一直以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我园通过班级建立自己的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来,知道我们是怎样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这样他们也能知道怎样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此逐步改变家长们的观念,让他们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
教育学论文5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积累”
——(美)爱德华兹
——题记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收获颇丰。因为李老师的上课风格使我对这门课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使我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很多知识。李老师上课很有特点:一是,李老师上课很有趣、很有吸引力。《教育学》这门课理论知识较多,比较枯燥无味,但是李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有趣,有深意的例子,使我们轻松的理解了这样的内容,并对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二是,李老师把我们分成了34个学习小组,上课用问题去引导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竞争,使我在学习小组中学会了团结、合作、责任等,同时也使课堂变轻松、民主。通过李老师的课,使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几个方面便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育学》的认识
学习之初,通过《教育学》绪论让我了解到: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那什么是教育?在第一章教育的本质中提到,教育分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我认为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于:第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第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的开展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巩固在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作为一名师范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所以感谢《教育学》这门学科对我的帮助。今后我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看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感想
这个学期,李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看了《教育能改变吗?》前三集,触及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病,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唤起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中国的教育能改变吗?
1、第一集《起跑线上》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莫过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疲于奔命。在中国,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历程,仿佛都成了高考的“预备班”。但是当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家长也正忙于“抢跑”、“择校”等等的“揠苗助长”式教育,寄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确,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贫困地区教育差异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家长们希望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无可厚非,但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好孩子、好学生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结果吗?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也并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并没有解答出“钱学森之问”。而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一问:“教育难道只能把好学生教好吗?”更是让我们震撼于当今我国教育的目的,值得每位家长去反思与思考。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走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前途的教育之路,但是我们需要自问,这真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对比日本式教育和汲取日本应试教育的改革经验,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使得中国的起跑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让孩子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才能,创造性地发展。
2、第二集《学习革命》
“学习的革命”,是一句喊了十多年的口号。学习的革命看似是一句颇负震撼力的口号,然而这样一场革命能成功吗?中美教育的对比,也让我们警醒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消极层面,我认为,学习的革命,就是教育方法的改变。虽然基础知识或多或少需要灌输,但“灌输”绝不应该作为教育学生的唯一途径。借鉴美国式创新教育,学习芬兰等国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尝试去改变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创新之路,但是绝不应该将他国的教育模式全盘复制,正如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即使如今它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教育模式,但是学习的革命不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是尝试的吗?这样的改革是需要一辈甚至是几辈人的共同努力。
3、第三集《公平之惑》
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但是,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贫富分化让中国教育面临着公平的难题。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薄弱或空壳化。留守儿童、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这两个群体的命运构成了中国教育公平的新的短板和困境。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贫富地区教育状况差异大,这些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众多地方政府,做不到让每位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地方政府开脱的借口,就我观点,如今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相对比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客观条件下,孩子们的教育就耽误在这杆不公平的天平上。那么关于平衡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使得发展教育成为各地方政府重视的方面,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与支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也将是我国对于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一个切实关键点。对于贫困家庭上学难、农民工子女读书难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通过两方面的良好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相互推诿,耍太极的态度,要切实将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详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视为工作问题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不应该出现公平之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让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这需要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杜绝一切“换汤不换药”的改革相信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三)通过采访教师,学做一名优秀教师
这个学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第33学习小组采访了丁秀芳和张晓娟老师,从她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以下几点:
一、学高为师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应还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名知识功底深厚、教育观念、教法灵活的教师,在课堂上方能拔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以深入地展开。任何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容怀疑的。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学好,教师必须爱教、会教,才能教会、教好。
二、身正为范
首先来说“为人师表”,不仅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要为人师表,在衣着打扮,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均要为人师表。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将描绘成怎样的画面,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以身作则。教师真正的权威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更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为人师表,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全方位的发展。老师的榜样作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
三、爱岗敬业
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这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有深挚的爱。不论是遇到挫折还是险阻,都决不放手,决不回头。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热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只有热爱,才能担负起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四、爱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像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乐意去做,自己愿做的事不觉得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我将用花的美丽做叶的事业。
以上便是我对《教育学》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让自变得充实起来,也为我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感谢李老师给我们传授了这么多的深刻教育理念,谢谢您!
教育学论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占据着国家教育的重要部分,国家不断增加教育经费,学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虽然国家正努力投入更多的经费,但学校能够正确并有效的利用这笔经费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下文通过研究义务教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分析关于如何正确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使其发挥最大利用率,提出一系列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经费;重要性;对策
一、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长期的政策是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实施12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我国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的经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家给予的费用在不断增加,但学校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学杂费全免,增加了学校公用的经费,这势必对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这需要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管理。
二、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状况
(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使用经费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近几年大力投入义务教育经费,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然而学校面对这笔经费没有很好的利用,具体的规划、目标都是模糊的。此外,国家对学校的建设方面主要看重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校教师职工的考核,而对所拨款的经费未督查和审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使用相对混乱,对于经费的支出管理比较笼统,没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学校经费主要是由内部审计负责,但我国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普遍薄弱,强制性低、深入浅,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约束力。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负责管理人员自律能力低,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
据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管理经费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就此表明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主要有领导者的错误指导,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无经费的使用规划,出现浪费、违规现象。还有负责学校收入、开支的财务部门人员,该部门人员平时工作相对怠慢,自律性不强,会有私自动用公款,报销个人账单等违纪现象,监管工作相当薄弱。
三、如何正确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
(一)给予科学的、细化的学校经费管理指导
学校在教育学生严禁铺张浪费时,应自身做好榜样,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允许出现违法收费和浪费情况。定期对账户收入、支出严格核算监督。教育部门必须把每项学校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让社会共同监督学校建设的收费情况。面对一些违规工作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清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并向社会公开点名批评。学校经费应根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使用,不允许超出经费范围,定期向学校管理者报告近期收支情况和发展方向,实施合理理财,接受大家的意见和监督。
(二)不断完善、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政策,是经费管理的有效保障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并得到大家广泛的满意度。跟以前比进步很大,但与世界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比还是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民都进城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导致城乡学生人数差距增大,城市供不应求,农村设备齐全而生源不足,使得一些地方出现浪费教育资源现象。因此,教育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教学资金规划,调查统计各地方适龄儿童的人数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规律,合理分配各学校的规模和经费,防止出现分配不均等情况。另外,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应面对面交流,正确理解教育部门的指示,将各类经费投入到学校中。
(三)选拔专业财务人员,对人员的素质、阅历严格要求
具有自律性、高素质的.人管理经费是最基本的,最可靠的。然而目前学校的财务人员大多是教职工兼职,对财务这方面的知识浅薄,处理方式过于刻板,传统。学校在选拔财务人员应严格要求对《会计法》的学习熟练程度,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思想政治知识扎实的人才能胜任,并且所聘人员应具有长期合同。另外,学校在培训教职工的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上的培训,而且学校财务人员培训与企业培训不同,教育部门应编制一套符合学校会计人员的培训教材,定期对学校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学习,学习新的管理思路,结合现阶段学校的发展,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最后是教育部门不能一直施加任务,应适当的进入到各岗位,给予财务部门人员鼓励和慰问。
(四)建立完善的学校财务内部管理部门
学校财务内部工作是学校各项活动的重要环节,如何完善财务内部,了解自身的不足点是关键,抓住关键“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对经费给予规定额度支出管理,另外,各学校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再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优化经费管理方式。学校在使用经费时,应提前做好预算,结合以往经费账单分析未来收支变化趋势,有效的预测可以减少浪费或不足的情况,提高经费使用率,也使学校各项计划正常实施。最后学校将要进行的发展目标、规划应与教育部门多沟通,获得科学的建议,以及可以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保障,加快实现学校教育发展目标。
(五)关于会计核算方面,管理经费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要求
学校加强对会计知识的应用和指导,面对各学校财务人员入职的模糊标准,出现的不规范、不合法行为应及时制止,严格按照《政府收支科目分类》的要求管理。另外,对学校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指导,认真核实经费的使用去向,并向群众公开学校账户收支信息。在近几年的义务教育提供的免费教科书没有纳入会计核算中,虽然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但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证明它的经济业务。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笔经费是省级财政部门与新华书店合作的款项。但学校没有这笔经费的记录,将不能准确体现学校的收支情况,学校应主动找到新华书店,开出免费教科书的结算凭证,一并归为学校收支记录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慧玲,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度教育经费收支预算细化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中),20xx(1).
[2]孙敦安.刍议提高义务制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管理绩效[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8).
[3]吴大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4).
作者:张素珍 单位:息烽县教育局
教育学论文7
一、高中语文课堂气氛的教学意义
1.学生的视角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气氛能够推动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教学课本教材较为单一,学生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众多,难免会出现学习语文很无趣的,对语文产生厌烦的情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枯燥、厌烦的情绪的得以转变,让学生以更加放松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积极参与在课堂学习中,从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2.教师的视角
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教学主体,课堂始终处于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状态。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实现民主教学,并且实现情感期待影响。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心理教师,更加容易跟随教师的引导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当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更加积极更加投入,进而营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如何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气氛
1.设计精彩课堂导入,构建和谐课堂环境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预兆。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例如教师在进行《与妻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如果你面临着爱情与事业的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在1911年,一位充满着爱恋痴情的有志青年带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自己妻子的爱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的道路。这种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学生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其容易受到学习动机、个人情绪、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如果过度强调课堂秩序,忽视学生的尊严不仅不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课堂,反而会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即使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委婉的告知,在肯定学生态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指导,从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3.开展师生互动,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将组织成为班级性的集体活动,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雷雨》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自我朗读,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对话。教师可以挑选平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活跃的学生一起来开展对话,以丰富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一起进入到作品的对白中。学生对作品中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刻画所要传递的情绪与情感就认识的更加深刻。又例如,在高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训练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来改编剧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学生在情景剧的表演中不仅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元化与选择性的需求,要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只要在课堂上能够保持和谐、稳定的课堂气氛,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被教师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与教师积极互动,进而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学论文8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教育学论文9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变革的阶段。本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内涵进行了解析,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不断更新和优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模式,该模式将终身教育作为基本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引领,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融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做得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澳大利亚未来繁荣与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和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提出“澳大利亚享有持续的低膨胀增长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建设一支高技能队伍”。研究预测,20xx-2016年期间,澳大利亚将有250万人获得职业教育与资格培训,其中约170万人获得三级以上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因此,澳大利亚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水平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职业培训的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各行业协会根据市场所需求的能力制定出各行业的国家能力标准;职业培训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对学生的职业培训考核结果只有“Competent(有能力)”或“Not Yet Competent(无能力)”两种,职业资格的认定以各行业能力标准为准绳。
2.以行业技能委员会为主导,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包
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统一制定并颁布,培训包是对从业者的技能进行认证和评估,其目的在于界定从业者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但并不规定从业者接受培训的形式。培训包包含国家认证部分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又称非国家认证部分。国家认证部分包括“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和“评估准则”,这是各州必须遵守的全国统一标准。辅助材料包含“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专业发展材料”等,各地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和安排。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培养岗位适应性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是在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实施校企培养或学校和多企业结合的培养,即按照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由TAFE学院和企业共同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TAFE学院一般都设有董事会和行业咨询委员会。董事会起到联系学校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其作用是把握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方向和制定相关政策。部分学校成立了有关行业委员会,学校同这些组织商定开展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模式。各别学校还设有校企协调员,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产业信息、促进校企合作、联络企业参与培训项目。
4.以职业资质获取为手段,实施开放式培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在建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很好的衔接。现行的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AQF)如下表,有12级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三类。其中证书分四级,一级和二级属于入门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相关行业的初级工作;三级证书则属于较高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从事相关行业的中级管理者;四级证书则可从事经理级别的管理。文凭和高级文凭需要在获得四级证书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即可获得,其从事的是更高级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规定,各级证书必须具有前后衔接性,即获得高级别的证书须先取得低级别的证书。
学生可以从高中二、三级开始同时进入TAFE学院学习,高中毕业时除了获得高中教育证书外,还可以获得某个职业的一级或二级证书。学生还可以在TAFE学院获得职业文凭后,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学习,学分互认。另外大学本科毕业生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研究生毕业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6个月的课程,即可获得相应证书。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TAFE学院的招生不分职前职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历层次,鼓励人们多次学习、不断学习,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澳大利亚学生学习方法是开放的,到TAFE学院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全日或半日、函授或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只要通过考试评估,就可以获得证书和文凭。
5.以技能考核为中心,开展多样化考核
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环节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主要的考评方法有观察、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及其他。被评价者的证据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和辅助补充证据。直接证据是指在规定情境中的'职场表现,即对其是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评价,如:餐饮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酒店、餐饮店或餐饮实习操作室等制作食品,等等。间接证据是指当无法对被评价者完成的实际任务加以观察时所用到的由被评价者提供的“证据”,如参与项目工作、完成评价者委派的任务后的工作报告或调查报告、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事件的模拟情况的处理。辅助补充证据是指评价者查阅第三方证据以了解其职业能力,如根据学生过去学习时获得的证书或所留下的证据提供的职业表现报告。只要被评价者能够提供上述这些证据,即可通过考核拿到专业资格证书。
此外,考核方式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先前学习认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RPL)机制。RPL是一种对个人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予以认定的机制,如先期的学习成绩以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都可通过认定并折算为学习时间,从而可减少后续学习年限。
二、启示
1.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以能力为本位,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以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为根本,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到培养学生从事某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只有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2)以行业为主导,促进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澳大利亚的TAFE 课程体系具有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不仅有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政府官员、教育专家、课程教师等参与,家长及学生也是开发的主体之一。我们应以此为参考,有效地确保开发建设的课程在满足企业与行业需求的同时,能够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方满意。
(3)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贴近社会经济生活来发展职业教育,使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开放式教学观
(1)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互动式课堂,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走进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因此,我们要改革创新实训形式,确保实训项目的实操性和时效性。
3.推进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努力寻求新方式,每一次考核或测试都能够尽可能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可采用问答、实际操作、社会调查、创新设计、操作体验报告、参与群体活动、实习及综合毕业实践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考核评价方法。
(2)积极合理的利用实训基地或企业作为评价场所,用工作现场考核替代传统的考场考试,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表现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测评,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采用,如行为观察、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并将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其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4.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围,运用终身教育的理论,融合学历教育和培训,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我们要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扩展高职教育的概念范畴,把生产一线人员、下岗工人、待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使高职院校成为社会人员终生学习的场所。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同时,逐步完善中职、高职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变革的阶段,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通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分析,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学论文10
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论文: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很多时候都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重知识传授过程。教师过分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把化学当成是“文科当中的理科”,以为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出成绩,但是这与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生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对此,本文针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发展,越累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生本理念,也落实到教学当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技能的人才,初中科学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进而慢慢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故事性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保证导入的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科学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以讲述在北方有些地方存在着地窖,当人们点着蜡烛进入地窖的时候,突然蜡烛熄灭了。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开展实践实验,让学生动手体会当蜡烛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蜡烛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的原因,还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课堂中的权威,学生很多时候都无法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这种相对比较压抑的氛围当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慢慢地被抹杀,因此一定要创造一个相对平等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畅所欲言。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就会慢慢变得迟钝,但是在轻松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就会就得更加地活跃,并且充满创造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各抒己见,各展所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科学实践提高创新培养能力
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更加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同时,学生可以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证明铜片与盐酸之间的发生反应的区别,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提出更多的方案,当实验成功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尝试总结成功的经验,而失败的学生则需要总结失败的教训,总结和反思为什么实验会失败。然而,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硫酸稀释的时候,就在上课之前利用谜语开启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是一个谜语性教学: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有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因此,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得让学生进入到教师所预设好的学习情境过程中。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可以主观地能动地进行发挥,自然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培养。
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时,而大疑则大进。从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问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老师则需要关注学生质疑的问题。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从“无疑”到“有疑”,然后再到“无疑”。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疑问,那么才会有探究乐趣。在科学教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题发挥,真正引导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进行补充和点拨。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一样,教学效果会非常地明显。科学,本来就是要靠大胆的想、大胆的质疑才能出现新的观点以及突破。所以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大胆想,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结语
总结言之,有效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这就对初中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科学教师时刻关注科学、研究科学,对自己实践的行为不断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探索出一套最适合、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措施。同时,作为初中科学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设置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形成创新能力,努力阐述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汪澜.改革中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咸宁学院学报,20xx(6)
[2]陈国平.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师报20xx
[3]王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迁边教育学院学报,20xx(4)
[4]金桂霞.浅议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xx(3)
[5]施春余.关于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20xx
[6]浙教版初中自然科学第一册到第六册教科书
教育学论文11
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阅读1979至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选择。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对“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论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学习、请教。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想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楚教育硕士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及“毕业论文”与“论文开题报告”的关系,或者说写教育硕士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写“毕业论文”及“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写毕业论文就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核和验收,如同任何学校的学生通过毕业考试来检验其学习是否合格一样。应该说,写毕业论文从本科班学生就开始了,只不过要求没有研究生这么严格罢了。
写“论文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为写毕业论文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通常是一位)的帮助下,对论文的选题、论证、意义、价值、依据、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论文写作是否可以进行下去。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学生,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有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自己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多少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学生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论文),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论文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论文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论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
可见,写“论文开题报告”还不等于“写论文”,只是作论文的前期准备,写教育硕士论文与写别的论文也存在一定区别,应该弄清楚以下两个重要的不同。
二、写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毕业论文”和“论文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论文开题报告”同写“论文”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论文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论文的开题报告,把论文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论文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论文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论文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的区别
一般说来,同本科班学生相比,教育硕士的论文比较专业化、深入化、要求理论深度、实践证明更精深一些,开题报告就是为此服务的,有的本科班学生甚至没有这个环节。
而同其他研究生论文比较,教育硕士论文还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理论方面可能要求没有这么深入、专业、系统;但在实践、可操作性方面却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面,特别是在职研究生,其论文要求必须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要求所写论文对中学教学有一定(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硕士论文既有写作劣势又有写作优势,劣势可能更多地是在理论方面,在理论的系统性、专业性方面;优势则在实践方面,在教学经验方面。所以,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在实践教学方面找到研究课题,选择适宜的题目写开题报告。
三、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通过几年对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的经验教训,我把论文开题报告的大致要求归纳如下: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关键词等
5、创新点(要重点考虑)
6、论文的理论部分
7、论文的实践部分
8、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论文写作提纲
写论文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要有“创新”,如果没有创新,都是别人早就发现和解决过的问题,论文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关键词”恰恰反映了你的论文,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应该围绕着关键词来写,关键词也是写作的中心问题,如果连考虑这个问题都没做到,可想而知以后的论文会是怎样了。
那么,写论文开题报告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四、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论文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论文题目是提前(分配指导教师之前)已经确定好的,而且被学校所认可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论文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论文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什么样的材料几乎都可以找到,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论文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实习或教学经验,把所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体会进行理论升华,通过论文写作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第四,确定关键词。找出自己论文的关键词,作为论文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自己的论文写作,写好开题报告。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自己的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论文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甚至写论文时是很有用的,你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论文依据。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论文应该注重搜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许多人把根据仅仅放在非主流思想文化上,不重视主流文化,这是在写教育硕士论文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论文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论文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论文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论文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论文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论文说服力和全面性,应该注重这个方面。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这是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学生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自己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教育硕士论文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学生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论文结构。这部分也可以叫列出“论文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论文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论文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这一点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和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中学到在平时所学不到的东西。许多优秀论文,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天天忙得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教育硕士论文的“写作提纲”大致有以下部分组成:
绪论(导言、引言、引论等,总体情况介绍)
论文的理论部分(理论论述)
论文的实践部分(具体方法、技巧,应有创新性)
反思与对策(有一定的实践证明材料及其对材料的分析)
教育学论文12
摘 要 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关键词 学习 幼儿教育学
1幼儿教育学的内涵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学。
2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1)学好幼儿教育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伟大工程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师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中职教育自身的追求。
(2)学好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有力武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了解我国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了解幼幼儿个体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可能性;必须懂得幼儿敦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等等。
(3)学好幼儿教育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学好幼儿教育学,才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才能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3.1纵向深入
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一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二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
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和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3.2横向联合
(1)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育理论是为幼儿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幼儿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幼儿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幼儿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幼儿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
(3)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幼儿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思潮、风气、各种现象会对幼儿教育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经常尝试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来自社会的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思考,对各种思潮、观点进行冷静的判断、辨析,能让自己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敏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观点和看法;而且带着实际问题学理论,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
总之,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教育学论文13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观的选择直接决定着育人效果的优劣。德国文化教育学倡导的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教学观,对改革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教学的意蕴,在表达中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整合,在唤醒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在陶冶中升华课堂教学的内涵,具有启示意义。
德国文化教育学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学价值观德国文化教育学,是一种力图从精神科学的角度来探索人以及人的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潮。在他们看来,教育活动应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促进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些观点为我们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狭隘的理性主义,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活生生的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活体验、情感陶冶、人格培养和心灵唤醒提供了思路。
一、德国文化教育学倡导的教学价值观
诞生于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教育流派,文化教育学的思想先导为狄尔泰,而在狄尔泰之后,李特、斯普朗格、诺尔、福利特纳、鲍勒诺夫也都是这一教育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理论深邃、系统,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视野。其中,对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问题的探讨尤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体验。体验是狄尔泰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狄尔泰的体验观超越了经验的局限性,破除了教育场域里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外在关系,使人真正回归到自身发展完善的道路上,开拓了人向自身探索的新途径。狄尔泰的体验观在其教育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观念的核心思想与独特之处给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表达。狄尔泰所倡导的表达是人类探索外部世界,建构自身生命体系的重要出路。表达使得个人能超越自身的局限而走向广漠的人的生活世界, 并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 也使得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在表达中,个体不仅可以把握当下,更能对话过去,展望未来。而在这种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整合中,个体的内在体验世界与人类广袤的表达世界豁然贯通,个体生活被赋予历史性的本质和深度。而这,正是教育的核心与本质之所在。
3.理解。狄尔泰认为,所谓理解,即是我们理解体现在一个物质符号中的'精神现象的活动。而福利特纳作为解释学教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提出了自己对理解的看法。福利特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理解视界为出发点,所谓视界即指人的前判断,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时,就已经带着从家庭和周围环境中所得到的零散知识参与学习,这就构成了他们的前判断体系和理解视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种理解视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4.唤醒。斯普朗格通过对人的本体结构重要特征的揭示,提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此外,鲍勒诺夫从生命哲学上也赋予了唤醒本体论的含义,在鲍勒诺夫看来,只有当教师以其恰当的方法和时机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才会空前增加学生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意识。
5.陶冶。陶冶是李特提出的文化教育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李特看来,正是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才构成生动的陶冶过程。而被教育者是陶冶的目标,是陶冶全过程的重心所在。同时,被教育者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境况的不同,以及性格、气质的差异,又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陶冶可能性。因此,就要求教育者注意被教育者的陶冶可能性,因材施教,方可收到满意的陶冶效果。
二、德国文化教育学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价值观改革的启示
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理性认知,轻生活体验;重理智训练,轻精神世界的建构;重知识灌输,轻主体意识的培养。德国文化教育学所倡导的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教学观,恰恰与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理论观点对改革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体验性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教学的意蕴。首先,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其次,要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最后,要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2.表达性在表达中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表达教学观蕴含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把表达的权力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从而唤醒学生多样化的表达。
3.理解性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整合。第一,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个体通过视界融合从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原有的视界,并形成一个全新的视界。第二,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第三,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以上三种理解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学生只有真正地走进教材、走向他人、走入自我,才能实现个体潜能的最大发展。
4.唤醒性在唤醒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唤醒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的载体便是言语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践行唤醒观,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把爱作为唤醒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因此,教师要不时地对学生给予称赞和鼓励,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
5.陶冶性在陶冶中升华课堂教学的内涵。陶冶是对人的心灵加以影响和塑造,因而它与情感是分不开的。由此,实施陶冶的最佳策略便是以情动人。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质,能够用体贴入微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精神上的陶冶,获得强烈的内心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正向的意志品质,对学生产生榜样的力量。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和理智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僵化的、死气沉沉的状态,阻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德国文化教育学倡导的教学价值观对我国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体验表达理解唤醒陶冶等教学价值观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性特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陶冶、人格培养和心灵唤醒;学生则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建构起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育学论文14
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舞蹈课程,但是局限性却很大。目前来看由于每个高校的舞蹈课程和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完善的标准教材和目标,舞蹈教师只能自己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各校在教学进度、内容和深度等方面不统一,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局限在民族舞蹈。而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除了软硬件条件达不到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舞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地位。
(三)舞蹈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教育相脱节
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要比单纯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技能更加的重要,即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舞蹈家,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
三、展望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
要改变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舞蹈课程,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让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充分意识到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对高校学生的身心,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舞蹈课堂的内容上应当有所改变,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是要提高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对舞蹈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培训,例如: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等。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努力钻研,将舞蹈课程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化。同时根据不同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舞蹈课程可分为实践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舞蹈实践课程多以成品的舞蹈为主,同时注重舞蹈的多样化,多种舞种可供学生们选择。而舞蹈理论课程多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主,在开设舞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多加以舞蹈艺术的鉴赏,如果可以的话此门课程可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多一些舞蹈教学或舞蹈表演的机会,使舞蹈课堂与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应使高校的舞蹈教育成为技能教育专项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索未来和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要更快更好地接受,没有兴趣的事物通常会接受得很慢。因此,要多运用教育心理学,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把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综上所述,舞蹈在社会责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祖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完善强大的高校舞蹈体系,在高校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教育,让舞蹈艺术发挥出更加光芒的色彩,让它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2]吴丽萍.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姜莲.论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xx(04):2.
[4]黎宗建.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9):154.
教育学论文15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述
一、教育学的涵义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独立阶段
(三)多样化阶段
(四)深化阶段
第二节 中学教育学概述
一、中学教育学的含义
二、学习中学教育学的意义
三、研究中学教育学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四)行动研究法
第一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传递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说
(二)心理起源说
(三)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教育
(二)古代社会教育
(三)现代社会教育
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必然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三)教育必然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四)教育必然促进社会人口素质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发展必然制约教育
一、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制约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学论文05-18
教育学论文(精华)05-26
教育学概论论文11-30
2017教育学论文提纲03-28
教育学毕业论文10-11
教育学本科论文题目12-01
教育学论文写作指导11-18
小学教育学年论文题目11-28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11-19
家庭教育学论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