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4-06-05 16:53:54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教育学论文汇编15篇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学论文汇编15篇

教育学论文1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和企业用人需求。文章从“双主体”育人机制、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双导师”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五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框架和实施要素进行了阐述。经试行,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为当下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0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技能培训融入现代学校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授课,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1],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它的推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2]。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的可行性做法与经验。

  1国内外现状

  国内人才培养困境:当前,我国行业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众多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日益凸显。其根源在于现行的众多人才培养模式已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与产业脱节的现实困境[3]。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产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合作教育”等模式[4]。这些教育模式共同的特征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例如,产生的工学交替、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奠定了坚实基础[5],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本课题源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17XJY01)。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2018年)》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且已经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达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已经开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正在进一步摸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赢的具体做法。本文将就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探讨与介绍。

  2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专业岗位需求调研,确定我院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双导师”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以解决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割裂、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

  2.1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素

  2.1.1“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

  签署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商议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导师聘任管理制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弹性学制管理和灵活学分制等。第一学年,学校承担主要育人与管理职责,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第二学年,校企联合育人,形成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第三学年,企业作为育人主体进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试岗实习。实习结束,如若双方满意,即可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

  2.1.2双线交织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双方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校理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学校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7]。企业实践课程体系应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企业导师在做中教,学生做中学,通过“做”去引导和示范专业所需技能和知识,通过“做”去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校企双方依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岗位工作任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并开发针对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以使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融合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

  2.1.3“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双导师型教学团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双导师”即高技能校内导师与高素质企业导师两大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双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导师引进有制度、校内导师培训有渠道、成长有通道,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双导师”教师队伍。学校导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和学习能力。学校应选聘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并为每位校内导师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定期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校给予培训指导,并有计划地选派校内导师进行短期(寒暑假)或长期(学期或学年度)深入企业锻炼,经受企业元素、生产要求的熏陶,快速提高教师职业实践技能。企业导师是由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强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和交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建立企业导师资源库,通过招聘、行业/企业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人才。制订企业导师考核管理办法,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考核,企业师傅享受相应带徒津贴。定期邀请企业导师进校授课,积累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导师和学徒之间的交流沟通。

  2.1.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程、具体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通过“启发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考证测评式等多种兴趣化教学方法[7],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学习。教学手段应多样性:根据课程性质,可采用传统授课、多媒体授课、传统+多媒体授课、音像授课等多种授课手段;在互联网浪潮下,也可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和依赖,采用互联网授课手段,例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

  2.1.5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改变学校自主考评方式,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学校考核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阅卷评分+实验实训评分。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包括技术评分+师傅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8]。学校考核与企业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可切实增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岗位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2.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校企双方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学校理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弹性学制管理和灵活学分制等方面措施。

  3结论

  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和产业需求。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框架和实施要素进行了阐述。经试行,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割裂、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可为当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xx(16):14-18,30.

  [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xx(10):97-102.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xx(03):45-51.

  [4]王海林,卢小慧,韩秀景.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xx(11):34-39.

  [5]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7):14-18.

  [6]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1):30-38.

  [7]林立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xx(02):166-168.

  [8]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150-154.

教育学论文2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教育学论文3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尤其是在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方面,时刻呈现出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内容陈旧落后等弊端现象,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最终教学效果自然亦不够理想。由此,本文旨在理清这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日后富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学人员深思。

  关键词:公共课;教育教学;遗留问题;处理对策

  纵观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当中富有特色的学科莫过于公共课教育学,主要原因就是其属于教师培养的核心课程。而经过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相继革新调试之后,无形之中对于公共课教育学的需求便显得愈加深刻。可现实往往与之相悖,即既有的有关教育教学实践始终未能和当前全新素质教师的培养趋势相互贴合,急需将有关教学问题梳理完全,并集合各类教学人员丰富实践经验予以改进。

  一、现阶段我国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作中遗留的缺陷问题

  如今我国大部分公共教育课沿用合班教学方法,尽管说其间许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衍生出科学的教育思想、掌握重要的教育理论知识,锻炼出一定程度的教学技能,不过还是会因为诸多现实因素作用,而产生各式各样的弊端现象。

  (1)超大班教学模式并未能换取预想的教学成效。一直以来,许多高校都习惯于组织多个班级共同开展公共课教育学活动,课堂整体容量可说是空前巨大,教师平常教学和管理起来压力十分之大,而后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学生注意力过分分散、课堂监控困难状况下,会令师生彼此间欠缺深入性地互动沟通,进而不利于改善当前的教学效果。

  (2)既有的成绩评价机制不足以培养出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虽然说目前教育学成绩评价方式有着较强的综合性,能够适当关注每个学生的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不过始终遗留期末考试权重过大、笔试唯一性等弊端状况。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就会认为期末考试成绩才能够决定一切,进一步过分放松自我,期望在期末临考阶段突击抑或是投资取巧,这样势必无法形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长期沿用期末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只会令原本烦琐的教育现象和实践变得愈来愈肤浅、单一,不能确保清晰化映射出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更不能为这类群体日后新一轮学习提高必要的调节效果。久而久之,便难以令学生锻炼出超凡记忆、实践操作、创作性解决问题、口头综合性表达、发散思维等技能,进而距离国家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方向渐行渐远。

  (3)提供的教育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欠缺应有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公共课教育学内容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的调整,尽量做到迎合当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以及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但是现实非但如此不说,还无法及时组织学生参与适当规模和逼真化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为他们建构以教育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引导情境。这样一来,就难以令相关专业学生及时形成对现代教育实践必须的感性认知,更难以形成较强的历史责任意识,以及探索求知欲望。

  二、日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作的策略

  (1)积极展开小班化教学活动。限制高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水平的因素众多,当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教学班级的规模,就是班级内学习的人数。实际上许多相关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都会面对一两百个学生,尽管说其间教学空间得以充分利用,院校整体办学成本也因此缩减,不过也存在较深的缺陷,即管理一两百人着实是困难,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教师的消极情绪。还有就是许多学生主观上不支持公共课,主要原因就是这样不利于令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随后衍生出一系列不端行为,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成效愈来愈低。所以说,想要尽快消除这一系列消极状况,第一要务便是积极拓展小班教学。

  (2)沿用更加全面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只有确保成绩评价机制足够健全,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平常教学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即在确保充分明确前一轮教学成效基础上,为后续丰富教学方案落实,提供可靠的指导性依据,最终引导学生深入性学习与发展。具体就是树立起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基础上,重新调整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评价内容的权重,再就是额外增加口试、实际操作等多元性的考核形式。

  (3)及时基于教育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内容革新调整。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实践务必要时刻彰显出一定的鲜活和变化特征,但是实际调查中,任何一部教育学资料使用期间都会呈现出滞后性。所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学指导教师,完全有必要结合社会最新发展动态、学科改革需求等增添丰富的教学内容。如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师的基础性素养,则须配合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增加有助于健全教师职业技能和道德、法律素养的素材内容;再就是依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在公共课教育学课堂中添加有关教师专业标准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辅助这部分学生形成对教师专业标准更加生动具体的认知;另外,结合我国教师资格条例最新实施办法等,向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专题研究结果,令这类群体能够全面掌握我国教师资格体制的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形成终身从教的责任和使命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公共课教育学教学问题着实是烦琐,希望日后相关教学人员能够充分关注笔者阐述的各类现象和处理意见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实践经验予以有机完善。长期坚持下去,真正大幅度提升公共教育课教学工作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拥有较强责任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教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杰.我国高校教育学公共课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xx,17(7):83-88.

  [2]王雪飞.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J].才智,20xx,14(11):123-144.

  [3]贾月明,贾月亮,李秀丽.高师教育学公共课“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评论,20xx,29(2):155-162.

  [4]刘丽娟.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才智,20xx,18(9):134-139.

  [5]崔玉平.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有效课堂环境的构建与评价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22(7):92-101.

教育学论文4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习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教育学论文5

  摘 要:笔者立足于现代社会职业能力发展需要的方向,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做出分析,从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依据及影响三个方面来对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级体系进行说明与研究。

  关键词:指标构成;依据;影响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又被称为“技术型”的教育,这是基于它的主要教育课程设置和最终评价体系所决定的。而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同于其他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它的职业培养性,同时职业培养性也是学生评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1.职业的实践能力。职业的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这个职业的适应度,即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对于和本专业相匹配的工作是否能很快进入工作的模式,是否能尽快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都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工作所必须历经的阶段。现在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或者说这种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这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一大优势。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主要培训的就是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也就是技术性能力,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学校技术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

  2.社会的适应能力。进入社会就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在学校,专业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决定社会的适应能力,无论哪行哪业都是实践出经验,经验就是在这个社会的重要“行驶证”。在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今天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明天就在社会上进行实践,而且最终期末考核的时候,专业课和实践课成绩各占一半,这都是职业能力导向高校的特点,也是这类高校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是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二、评价体系的依据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主要依据于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社会上对紧缺人才的需要,就是这两点决定了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标准和评价设置。

  1.学校的办学宗旨。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与现代社会的职业能力相挂钩,实现人才向社会全面的输送,体现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常说,有的学校是培养作家的地方,有的学校是培养建筑设计师的地方,有的学校是培养机械制造师的地方,各个专业导向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这些就体现了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

  2.社会人才的需要。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总是不定时、不定期、不定量的,无法去预测对于人才需要的准确指标,只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对人才需要重点做出基本趋势的推断,根据政策、法规、新闻,预测社会人才的需要方向,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在政策这一方面就占了绝对的优势。高等教育是社会储备人才的摇篮,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更是社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往往需要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相关职业理论的学习,并且在社会的实践中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所以这类高校的专业设置会经常更新,更新的主要来源就是社会人才的需要。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认清社会人才需要的方向,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的导向,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有精确地定位。专业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永远是最重要,所以社会人才的需要成为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评价体系的影响

  1.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主要影响就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评价体系里,学生可以看到自己专业能力成长的阶段和程度,对于这个专业的适应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评价体系带给学生的重要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重要信息,针对自己的不足和能力不够的地方重新建构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这个评价体系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适应性做出判断。

  2.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储备了资源。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人才储备的重要场所,没有人天生就对某一个专业有经验,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才实现的,那么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就是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进行培训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最后的专业精英。一旦社会相关方面的人才出现紧缺,可以直接将学生由学校送到工作场所,不需要学生在人才招聘市场摸索,节省了学生和人才需要公司的时间精力和人力物力,实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直接人才输送,也为学生的工作和学校的评价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

教育学论文6

  摘要:技工教育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学生要真正做到由爱出发,教育为先,疏导为法。管理学生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

  关键词:技工学校 罗森塔尔效应 学生管理

  目前,如何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是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赋予了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学生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要想办法,找路子。我从事职业教育已有几个年头了,感受颇多,现在就我的两点管理经验和大家分享。

  1 要把日常学习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中

  有一次我成功地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于学生管理之中。那是去年,刚接手这个班就听说有一个女学生让原来的班主任很头疼。于是从一开始我就很关注这个学生。这个女生卫生习惯很不好,东西乱放连其他同学的床下也塞满,脏衣服乱放,最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东西放到别人那。军训时她的被子整理的很好,军训结束后就变得不成形。还有很多同学和我反应她经常骂人,致使很多同学讨厌她。我也曾经多次找她谈话,结果呢效果还不是很大。我感觉这个学生很是难管,时常想怎么办呢?后来想给她换个同桌试试。开学一月后正准备换位,很多同学都不想和她同位。我认真思考了一番,找到班级办事、性格都很好的一个同学让她带带刘某某,她开始也是一千个不愿意。我告诉这个同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你刚来这个班两个周,和很多人不是很熟,和刘某某相除的时间也很少,你只是听别的同学说她不好,也许你俩正好投缘,你们两个人交往的却很好。你可以对刘某某说你对她的第一印象很好,这样再去和她交往效果肯定就会很好,你可以试一下。你说她好,她就真的会朝你认为好的样子发展,人都是希望别人说她好的。”就这样和这个学生讲了一下罗森塔尔效应的大概意思。这个学生最后也是接受了我的说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刘某某说脏话的口头禅次数减少了,也不再出现不服从管理的情况。虽然说还是有一些小问题但与她刚入班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对她的.印象也渐渐好了,现在都已经有同学向我反应她的进步。

  管理学生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要想办法,找路子。把日常学习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中。管理学生实质就是要把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理顺、理平、理公,通过她理和互理达到自理。

  2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还要注意时机和技巧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注意时机和技巧,还要注意火候,不能说的太多,说多了学生反感,起不到好效果。例如周一开班会时我发现我班走读生邢雅姗一直在皱着眉头,一脸焦急的样子。经过咨询原来是这位同学胃不舒服,希望班会课赶快结束早点回家。但是我要讲的事情对她很重要,就不得不让她坚持一会。她难为情地答应了。班会课终于结束了,她和我班的其他走读生都急不可待地收拾东西,一边收拾一边说“老师你送我们先走吧,系部统一走还要等15分钟。”我看了看邢雅姗的样子,说“可以,我先回办公室开张假条,学生会急着要。”可等我正在往楼下走时发现她们已经往清泉门口走了,我就朝着窗口大声喊她们,她们停下一会还继续走,好像还和门卫在吵吵,我就赶紧往下跑。到广场就听见邢雅姗在和门卫吵吵,我班另外几个走读生把邢雅姗扯回来。我也冲过去把邢雅姗等一行走读生都拽回来。邢雅姗一边往回走一边还在吆喝,“他凭什么一上来就冲我来!!朝我嚷什么!”邢雅姗当时的做法令我很恼火,说实话当时很想训骂她一顿,但一想她现在是头脑发热,就是我骂她一顿她也不会觉得自己是错的。于是我把邢雅姗叫到没人的地方,只有我们两个。我说“胃好点没有,消消火吧,别上火了小心你的胃。”邢雅姗稍微平静了点,“胃是一阵一阵地疼”我没有直接说吵架的事,先问她“我刚才在楼上扯破嗓子地喊你们,你们怎么不停下,还往前走啊?””她一脸无辜地说“我们看见有些学生就这么走了就想试试”“结果没成功,还被人家训斥了是吧,今天出去的学生是饶幸,以后还能每次都会这么幸运吗?”她还在据理力争地说道“那他干嘛只朝着我嚷啊?”“你是不是有错在先?按照校规校纪没有老师送你能出去吗?”她有点惭愧了说道,“不能。”我立马抓住机会接着说“你现在的状况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在找别人说你的滋味。你希望别人宽容你的错误,你为什么不能谅解别人的过失呢,你不宽容别人,别人对你的态度怎么能好了呢。再说了本来就是你有错在先。”她在嘿嘿地傻笑,我接着趁热打铁“这么大年纪了,心里就一点没数吗?”她情绪稳定下来了,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她的悔意,于是我就见好就收,让她和其他走读生一块等着系部集体走。

  经过第二天的跟踪检查发现,她和门卫没有再发生口角,一切顺利进行着。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注意时机和技巧。应该点到为止,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同时在平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要教会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告诉学生在冲突面前后退一部不是懦弱而是大气。

  学生管理工作看似难,其实只要管理者有耐心、善沟通,学生管理工作就会有很大起色。总之,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采取柔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智能、高技能的人才。

教育学论文7

  摘要:化学课程是高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毕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现状不尽如人意。我们通过对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的现状、动机等进行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现状调查;建议与对策

  化学课程是高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化学学科而言,提出化学素养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具体化,这是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应必备的文化素养。为了以后教好学前儿童,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好化学课程,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解答学前儿童提出的问题,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是儿童启蒙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一些高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考试化学成绩不是很好,入学后一些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认识不大明确,一般都停留在考试能及格这个自我要求上,忽视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继而也就忽视了化学课程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管理及教学老师的重视。通过对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化学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和对策对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整合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范围和对象以笔者所在学校20xx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12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学生全部来自陕西省各地市县区;问卷由化学任课教师组织填写,共发放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为98.43%。2.调查方法笔者自制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化学课程的学习动机、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学生化学素养水平以及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有效联系等。每一题后都附有至少4个备选答案。学生不署名答题,统一收回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一些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所要求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水平。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有学好化学课程的意愿,但是由于初中毕业时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对学好这门课有畏难情绪。学生在问卷中能真实表达出他们对学好化学课程的意愿,使我们在认真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课程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58.60%的学生同意学校的课程要求,愿意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学习,只有6.75%的化学学习动机是该课程的热爱。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做准备;多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停留在对生活化学知识热爱的层面,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培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24%的学生兴趣点更倾向于日常精细化学品知识,这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这主要涉及《化学(下册)》的有机化学高级脂肪酸、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相关内容。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的汽车尾气、酸雨、大气污染、无铅汽油等知识,学生兴趣一般。尤其是新材料相关化学方面知识学生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调整。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知识方向,又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能源、材料方面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见表2)。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50.51%的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学习方法来自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有10.51%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资源库、网络课堂及阅读化学资料等形式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课程教师先讲授化学理论知识,再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化学资源库自学化学知识。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7.59%的学生认为课外化学科普资料的自主阅读困难,50.17%的学生认为化学素养的养成是化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换句话说,学生认为课外的化学科普读物较容易阅读,但化学素养的养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课的`结合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5.前教育专业学生认可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39.83%的学生认为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注重化学知识与专业联结点的结合;25.12%学生认为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10.89%的学生提出,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学习有帮助;有13.3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效果不大理想,与自己逻辑思维及分析归纳能力不足有关系;10.78%的学生提出,自己专业课成绩比较好与学习化学史有关,化学史的学习,唤起了自己专业课学习的自觉性。学生提出的注重化学知识与专业联结点的结合、通过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等建议是符合他们学习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

  三、建议与对策

  这次问卷调查,使我们对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以及化学素养培养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及要求,这对今后搞好化学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针对分析结果,我们应做出以下调整。1.改革教学模式,设置校本课程近五年来,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在不断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化学课程更应该注意创新性,在整个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要加大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力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素养是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化学素养”在英语中对应这两个词:chemicalliteracy(化学素养)和chemistryliteracy(化学专业素养)。前者指非化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对化学的理解程度,强调观念的培养;后者是针对化学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养,强调专业知识和操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大多选择幼儿师范相关工作,他们承担了幼儿科学启蒙工作,化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必要的。3.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片面认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化学知识没有实际作用等,使学生对化学专业课程失去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实验室的设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加强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为他们今后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论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这次问卷调查为契机,整合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原有教学方式,更有效地促进引导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育师范生。

  参考文献:

  [1]朱春红.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刘前树.高中生化学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吴琼.幼师专院校在校生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才智,20xx.

教育学论文8

  随着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对新疆职业教育更加关注,特别是学前教育这个基础学科。随着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幼师的培养给中职学校的教师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新疆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现状

  (一)在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的汉语基础比较差,文化基础相当薄弱。大多中职学生都是报考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习惯养成差。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必须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而难免会忽视这些学生。面对相对难的课程,这部分学生越学越难,恶性循环,甚至放弃学习,考试成绩较差。

  (二)中职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和动机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很不相同。大学生选择学前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也就是说,他们的选择是为今后的深造准备的,因而,任务感、紧迫感、责任感是他们专业学习的动力。而大部分中职学生一方面是由于中考失利,被迫选择中职,年龄较小,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随意选择;另一方面因为可以享受国家助学政策补贴,减轻父母负担,或者在社会上无所事事而进入中职学校。中职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盲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中职学校要投其所好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疆幼儿教师缺口很大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目前正大力推进公立幼儿园在各个乡镇的建立,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不大,不知道怎么组织小孩子,怎么带班,没有就业意识,缺乏学习动力,每天带着玩的心态在学校上课,和同学打闹,却不注重实际学到什么,三年后能干什么。因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就业意识就显得很重要。很多学生都说自己不喜欢当幼师,其实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职业特点,对专业学习不用心。这类学生提升空间非常大,就看老师怎么启发,怎么将课程上得生动有趣。比如手工课、剪纸课、舞蹈课、声乐课,让学生在玩乐中引发兴趣才是关键。

  三、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一)带学生去幼儿园实地实践,充分了解幼儿园孩子和老师在干什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喜欢玩的心理,让其在幼儿园体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室等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创新的课堂将激发学生求新求知的欲望,课堂因此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将当前的就业形势、父母的辛苦劳作、社会压力和一个人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在恰当的时间向学生阐明,并强调专业的重要性,使学生培养能力,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从而使得学生潜意识里不断产生要学好专业的强烈意愿,明确学习目的。教师还可以讲述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福利,讲述我校幼师毕业后成功就业的案例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明白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二)强调一年的实习深化学习的重要性。将学生放入幼儿园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实习实践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命感也会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学生的兴趣也会在实践中得到增强。通过实践,学生体会到专业本身的魅力、能胜任工作的喜悦以及工作带来的利益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现场的教学方式引导下,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全班比作幼儿课堂,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模拟教学,使学生从静态的听课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让学生实实在在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总结

  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了,理论掌握了,信心满满地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对幼儿教育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练习,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让他们多讲课,多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不但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促进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而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对变得轻松。因为学生们通过讲课,更容易知晓教师所教授的重点,提高专业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专业学习就变成一件乐事,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教育学论文9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教育学论文10

  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

  一、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分析

  1、既有追求进步的学习心理,也有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他们大多是渴望进步,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成教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行为自由散漫,他们抱着混文凭的心理得过且过。因此,这两种的心理矛盾在成教学生中体现明显。

  2、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自卑心理重。虽然与普通学生同在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成教学生总觉得自己层次要低一些,觉得学校有差别对待,容易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首先,成教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时期正是面临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低的社会舆论容易使成教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先满足普通学生再满足成教学生,这也使得成教学生在学校难以找到归属感;另外,社会用人单位对成教毕业生另眼看待,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3、焦虑、恐惧时有发生。成教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现在很多学校的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都是参考普通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在自身文化基础低的条件下学习难度大可想而知,这也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成人大学生还有来自家庭的责任、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的任务以及经济上的困境,多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也就产生了。

  二、成人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未纳入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完整和系统地开展。虽然有些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设置心理咨询室,但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主要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提高成教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非常欠缺。

  2、日常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展得不够,心理学专业教师匮乏。现在的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支完整的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咨询队伍,再加上各高校注重成教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他们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视度不够,成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借鉴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案例,由于成教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套用普通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得到的效果将不会明显。

  3、辅导员在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不明显。成教辅导员有些来自校内各院系,有些由成教部的老师担任,有些来自校外聘用教师,大部分高校除了对其有专业知识和学生管理能力的要求,并没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引导者甚至心理咨询的协助者,但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如果遇到复杂的心理问题就很难预知和发现。

  三、解决的办法

  1、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开设专门针对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课程质量,使学生掌握个人心理的基本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训练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再次,任课教师也应有发现心理问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定期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学校要重视并建立起较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人力资源、咨询设施、财政支持等;心理咨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帮助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通过心理健康调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同时,对心理咨询结果进一步分析诊断,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3、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辅导员要多看有关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报告,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同时,要拿出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成教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焦虑什么,迷茫什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抚平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建立信息交流网络,依靠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共同做好心理状况的掌握和追踪工作。比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平台、心理咨询邮箱等,利用网络隐蔽性,学生可以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将班级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教育学论文11

  自考教育学论文

  [摘要]只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一切以考生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承办高自考的助学教育,统筹兼顾助学院校的多种优势资源,就能够使高自考助学教育不但可以永葆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自学 考试 发展 教育

  高自考教育由助学、自学、国家考试三部分组成,是完全市场化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形式。自教育部1980年12月制定,国务院1981年1月13日批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颁布至今,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独特的办学形式的自学考试,28年来,它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李岚清说:“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

  高自考助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可是,近年来由于计划内统一招生不断扩大,在生源市场上,高自考助学遇到了严峻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其失去信心。只要在高自考助学教育中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其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助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以“考生为中心”,统筹兼顾助学院校的多种优势资源,就可以保证高自考助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高自考助学教育服务的全面性。服务的全面性也就是说高自考助学教育要惠及需要它的所有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所有中国公民,不受年龄、性别、民族、甚至不受文化程度限制,都可以通过自学和考试取得专科或本科文凭,而且是全年招生,随时入学,没有入学门槛和出门时间的限制,何时想学都可以进来;何时学完、考完就可以出去,拿到毕业证书。这样一条大开大学方便之门制度,哪种教育形式都不能代替!

  高自考助学教育发展内涵的全面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权威学历考试,属于“五大”国民教育系列。由于其考试设计科学、考试严格、管理先进,具有体现国家意志的权威性,其良好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其证书不仅为国内普遍承认,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上40多个教育发达国家的高度认可。

  高自考考生发展的全面性。即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全面发展。首先自考助学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权,选哪所助学院校,上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学习方式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个性潜在力的发展,利于他们成才。

  其次是学习方式和学制非常灵活,愿同时学几门课,学制多长,都由学生自己拿主意。这是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因而也就有更广泛的独特的社会需求空间。

  高自考助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要发展,受物质条件制约。现在教育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就是与政府投入不足有密切关系。高自考助学教育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能减轻国家负担。在我国,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本科生需国家投入约四五万元,培养一个专科生需投入约两三万元。而自学考试基本上是“以考养考”(靠考生交考试费来作为考务经费开支),国家花不了多少钱。如果再考虑到在职职工参加自考,可边学习边工作,又能节约一大笔经费开支。这些,都使国家培养人才的经费投入得以大大节省,这对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的我国,其意义非同寻常。

  能减轻个人经济负担。在目前情况下,在普通高校学习4年,个人开支不少于50000元;离职进修2年,个人开支不少于20000元。而参加自学考试,假使考14科,每科花费30元-60元,考完本科,一般花费约3000元。

  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高考失意考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就业形式,经过自学考试,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学位外语的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待遇与高考统招生相同。

  在校专科生在本专业基础上报考相同本科专业,从纵向上提高学历层次;或是在本专业基础上报考自己喜欢和社会需要的本科专业,从横向上拓展专业口径。本科生和研究生报考自考第二专业,为未来就业提前做好准备,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大大增强就业市场上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也就是提升了个人档次,增加了个人价值。

  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其中多数人希望继续深造,边工作边学习,而业余自考续本是他们最适宜的选择。

  高自考助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市场上“大做文章”。科学发展观是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指导下的高自考助学教育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高自考助学教育的发展”,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爱、学有所用。为此,可丰富和扩展专业设置,为自考生提供从专业咨询、报名辅导和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辅导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实践了“服务为本”、“考生第一”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与时俱进,深化高自考助学教育的改革。第一,是从自考教育的定位入手,把多年来延续的培养学科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框架转变到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框架上来。现在出现的行业委托自考,如烹饪技术、餐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自考教育由行业教育机构主考,更能面向工作和生产实际确定自考课程和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科型教育的束缚,向实际操作性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受到用人单位和学员的欢迎,应坚持沿着这个改革方向走下去。

  第二是国家考试助学管理机构应把一些专业课、实践课、素质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交给有资质的助学单位来操作,考试难度要适当,国家应少考几门。这样,可以给助学机构一定的发挥教育主动性的空间,让每个学校和专业办出自己的深度和特色,以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现行的自学考试专业管理模式是按专业类别规定专业考试课程,考生一旦选择某一专业将按专业考试课程要求一考到底,没有选择空间。现在劳动力市场开放,市场对人才需求呈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现行的专业管理模式设计为主干课程管理模式,设置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等模块,打通各专业课程不相通的缺陷。

  由相对单一考试功能向多功能考试转变。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拓展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教育的检测评估制度自学考试,也应发生深刻的变革,其功能将在更大的范围上扩展。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和把握以上问题,不断调整服务面向和体制,就能够使高自考助学教育不但永葆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教育学论文12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朿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汕然而生,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在这三年时间里无私奉献的老师、互相帮助的同学以及做我坚强后盾的家人。

  酋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谭吉华教授。本人有幸在谭吉华教授的指导下深造三年,这三年,谭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潭老师的`悉心指导,谭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柘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谭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谭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其次,我衷心地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本人所取得的成缋与进步与你们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幵的,你们渊博的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虽然有的老师没有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是在幵题和预答辩的吋候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在此,我衷心地表示感谢。

  再次,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20xx级思政班的同学们,正是由千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我,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保障以及心灵上的抚慰,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学业。

教育学论文13

  摘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用在教学中,尤其有警醒作用,教师遵循了这句话,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关键词:出口伤人循循善诱激励教训

  教师的工作是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中,难免有不太遵守纪律的、有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有行为不太端正的……有的老师,一发现学生有违规行为,立马就忍不住了,难听的话像机关枪一样对着学生扫射过去,还振振有词的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的,每一个做老师的都盼着学生听话、懂事、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希望他们人人都成才。正因为有这种心态,所以教育起学生来就觉得理直气壮、心直口快,觉得只要是为学生好,怎么做都不过分。教师的这种做法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觉得教育学生要“三思而后行”,切记勿“出口伤人”。

  中学生年龄不大,正处于发育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对周围的事物注意力比较强,哪里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立马吸引住他们。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如果要求他们分分秒秒都集中精力听课,毫不分心的话,那简直比中彩票都难,甚至老师正在讲课,外面突然下雨了,打雷了,都能引起他们叽叽喳喳骚动半天。过去,每当我发现课堂上学生有走神的表现,就立即停止讲课,把那个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狠狠数落一番,如果气急了,还会让他站起来。结果,这些做法引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原定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了、原本“井井有条”的思路被打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师生的情绪都有了很大的波动,更严重的是被批评的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默默的趴在座位上流眼泪,再也无心听课了,老师心里也很不好受。你瞧,好好的一节课,就因为教师的冲动,教育学生不讲方法,结果“两败俱伤”,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知识面广,思维敏捷,领悟力很强。经常在课余找我探讨历史知识,我也比较喜欢他。但他有个让人头疼的'毛病,就是上课爱随便接话,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我在课下也找他谈过几次,但由于他历史知识丰富,每当老师讲到他感兴趣的内容时,他总是又忍不住要发表高见。有一次,我正好讲“罗斯福新政”这段内容,我讲到罗斯福是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也是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也是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没有之一,因为他连任三届……刚说到这里,他在座位上突然吼了一句:罗斯福是个瘸子!正听到兴头上的学生们刹那间愣住了,齐齐的扭头去看他。我气急了,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往上冲,没多想,我三步两步跨到他面前,脱口而出:”你在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声音之大,连我自己的耳朵都”为之一振“,同学们也惊呆了,大气都不敢出。他也惊愕的抬起头,与我的目光相遇,我更加控制不住了:”就你懂得多是不?!那你来讲好不?!你瞧,同学们都等着你来讲呢!你以为你什么都会,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那你要老师干什么!你回去自学好了!全班同学都像你一样,那老师还讲课不?你以为就你聪明,就你了不起吗?太不像话了……“说到这里我停住了,因为我发现有两颗大大的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滚落下来,我头脑激灵一下,清醒了,悻悻的又回到讲台,但这节课再也无心讲下去了,只好让学生们自己看书。

  从那以后,这个我曾经喜爱的常常和我争论历史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意见我了,虽然我悄悄的找他道过歉,也指出了他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但他还是慢慢的疏远了我,甚至历史成绩也开始下降,我知道,我不可能挽回他的心了,这条鸿沟再也填不平了。

  从那以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尊心特别强,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温情提醒。而教师的当面呵斥,大声指责,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教师敬而远之,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后来,我学会了克制自己,再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或者做小动作等问题时,我学会了用眼神来制止他们,或者有意放慢讲课的节奏,或者有意停顿片刻,或者不点名提醒一下,或者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我发现效果也非常好,既及时的制止了学生,也没有耽误授课计划,师生关系还其乐融融。

  教育学生要”三思而后行“,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经验,也是教训。

教育学论文14

  摘 要 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关键词 学习 幼儿教育学

  1幼儿教育学的内涵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学。

  2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1)学好幼儿教育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伟大工程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师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中职教育自身的追求。

  (2)学好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有力武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了解我国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了解幼幼儿个体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可能性;必须懂得幼儿敦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等等。

  (3)学好幼儿教育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学好幼儿教育学,才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才能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3.1纵向深入

  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一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二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

  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和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3.2横向联合

  (1)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育理论是为幼儿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幼儿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幼儿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幼儿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幼儿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

  (3)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幼儿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思潮、风气、各种现象会对幼儿教育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经常尝试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来自社会的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思考,对各种思潮、观点进行冷静的判断、辨析,能让自己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敏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观点和看法;而且带着实际问题学理论,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

  总之,学习幼儿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只有在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教育学论文15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特殊学校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普遍的管理方式需转变,本文通过综合性特殊学校德育课程化管理模式的探究来提高特殊学校的德育效果,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檀传宝在他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给德育重新下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中说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

  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需规范德育管理,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而设定德育目标为:热爱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会。通过课程化的德育模式来实现德育目标,即2个德育课程:主题活动德育课程和综合德育课程。

  一、主题活动德育课程

  主题活动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月主题活动

  政教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月德育主题,三个部(启音、启明、启智)再根据自己本部的特点制定活动主题,各班将月主题教育通过板报、班会课、班级活动等形式呈现。

  比如以安全为主题的月主题教育,启智部班级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教育,启明部班级开展“吃的正确”饮食健康教育,启音部开展男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等,做得特别典型的班级政教处会将该班的活动过程通过图片和通讯稿的形式展示在学校网站,供其它班级参考借鉴。到期末的时候政教处评选出月主题教育优秀班级进行推广,对相关班主任进行奖励。

  (二)“三节”活动

  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三节活动是每年必须完成的德育活动。通过“三节”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艺术节:视力障碍孩子的器乐和声乐都是强项,启明部就举行以班级为代表的合唱比赛和以个人为代表的独奏及独唱比赛等。启音部就举行哑剧课本剧赛和艺术操比赛,为听力障碍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智障孩子就进行韵律操赛和绘画比赛。每个部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比赛内容,学生在玩中培养了能力。最后选取优秀的节目进行全校性的展演。

  三部的三个“节”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学习、欣赏,充分体现出尊重学生差异、因生制宜、各具特色,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三)融合活动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的趋势,同时让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也是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

  普特融合活动是学校的特色主题活动。旨在让普通学校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又能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同龄孩子进行很好地交流。比如:市二十二中中加班的学生来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普特融合活动,分别与三部的孩子同上课、同午餐、同游戏等,甚至有专题活动:文艺节目表演——“普特融合同成长”。此活动既可以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感受到特殊学生的乐观、坚强、勤奋等,同时特校的学生更是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对于融入主流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特殊教育德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特殊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普特融合活动正是基于此目标而专门开展的活动,每学期都有来自全市普通学校的学生到学校来开展各类活动,这类型活动开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局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四)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最终是让孩子能独立、自食其力。学校每个暑假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启音部有的学生走进社区为老人理发、按摩等家政服务,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制作的手工鞋拿出来义卖。启智部职高部智力轻度障碍的孩子则是到洗车场等地参与服务活动,启明部的学生是加入到盲人按摩队伍中去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历练,沟通交往、专业技能等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综合德育课程

  规章制度的约束效用在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德育课程除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外,还融合了专项德育教育。

  (一)始业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由团、队部负责组织专项主题教育。旨在让学生们在专项主题教育中获得德育,促进身心成长。比如:为了宣教我国系列载人卫星升空获得的荣耀,学校开展“嫦娥奔月”主题始业教育。学校操场分成七个小阵营,每个阵营都是嫦娥奔月主题,但是游戏内容不一样,有嫦娥蛋糕、饼干等点心制作,有航模表演,有贴鼻子等活动。

  始业教育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区别以往的说教形式,德育功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德育目标很好地得以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对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清除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适度地进行自我调节;

  三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四是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综合性特殊学校德育课程化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特殊教育学校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是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这种课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德育效果确实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更是改进了管理效率。所有的这些德育方式都是为广大残疾儿童点亮人生希望,增进了残疾人福祉与社会和谐。

【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学论文05-18

教育学论文(精华)05-26

教育学概论论文11-30

2017教育学论文提纲03-28

教育学毕业论文10-11

教育学本科论文题目12-01

教育学论文写作指导11-18

小学教育学年论文题目11-28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11-19

家庭教育学论文11-21